201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 总课时 17 ‎ 教学内容 ‎6、梦圆飞天(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神舟”5号发射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出示PPT图片)‎ ‎  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曾幻想自己可以飞上天空,去地球外面看一看。传说黄帝是骑着龙飞上天空的,嫦娥是吃了灵丹妙药奔向月球的。据说,明朝时有一位叫万户的人,用木头做了一只特别大的鸟,期盼这个自制的飞行器可以把他带入太空,结果失败了。后来他萌发了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想法。他坐在捆绑着49支土火箭的椅子上,手持着两个大风筝,试图一飞升天,结果土火箭爆炸,万户被炸得尸骨无存。然而,今天,中国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    ‎ ‎(板书:嫦娥奔月   万户飞天) ‎ 你们知道第一个离开地球,飞向太空的中国人是谁吗?(杨利伟)是的,杨利伟是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飞上太空的。(出示PPT:杨利伟及神舟五号的资料) ‎ ‎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这一天都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梦圆飞天》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 ‎ ‎(板书课题   梦圆飞天) ‎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 ‎1.想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定要扫除“拦路虎”,在朗读课文之前,我想检查你们预习情况。     ‎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PPT)    ‎ ‎(1)出示无拼音的生字、生词。 ‎ 请一位同学读,他读得对吗?同学间互相纠正。 ‎ 在朗读和书写上,哪些字是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交流记忆方法,教师补充。 ‎ 出示多音字(指导学习多音字:载、兴、绷、划) ‎ ‎3、听课文朗读(出示课文朗读视频),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生读后,交流回答) ‎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按“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的顺序说说。)     ‎ ‎2、默读课文,想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那些场景?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写在相应的段落旁。 ‎ ‎(反馈: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3、哪些自然段写“送行”的场景?哪些自然段写“发射”的场景?又有哪些自然段写“问候”的场景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交流) ‎ ‎4、自由朗读,准备一段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同学之间交流读书方法)     ‎ ‎5、尝试根据场景给课文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四、指导书写 ‎ ‎1、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板演。     ‎ ‎2、相机范写。 ‎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 五、总结 ‎ 阅读了《梦圆飞天》这篇课文后,我们依稀看到在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一天,有送行、发射、问候等等动人的场景,在这几个场景中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呢?课下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梦圆飞天 ‎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摘抄喜欢的段落。‎ 教学反思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 总课时 18 ‎ 教学内容 ‎6、梦圆飞天(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教学难点 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歌曲导入,读题入情。‎ ‎1、播放《超越梦想》歌曲。 ‎ ‎2、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超越梦想,一起飞,我们伟大的祖国圆了申奥之梦,而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将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的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 ‎ ‎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 ‎ 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 ‎ ‎1、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感受。学习小提示:‎ ‎(1)轻声读课文6—15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 ‎(2)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出来。‎ ‎(3)小组互动,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2、师生交流。‎ 预设A:“十秒到计时”教学。读着到计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这十秒钟预示着什么呢?指导学生读好。预设B:十秒钟后,会出现什么呢?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片段。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神舟飞天的呢?出示课文第12节的语句。指导学生读出紧张与激动,读出神舟五号腾飞的气势。” ‎ 句式练习:“神舟”五号腾空而起,我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心中       。(学生小组自由说,然后再交流) ‎ 预设C:第14节写出喜讯传遍全世界速度快。指导朗读。‎ ‎  ‎ 预设D:第15节表现了成功后人们的兴奋与自豪。你们自豪吗?(反复读) ‎ 三、激情问候,欣赏美景。 ‎ ‎1、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轻声读一读,体会杨利伟的心情。指导抓住提示语读好这段话。 ‎ ‎2、播放杨利伟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美景录像。    ‎ 你们想说什么吗?指导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 出示课文中对应的段落,学生读,师点评。 ‎ ‎3、这么美的景色,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杨利伟也有很多话要对我们说,他会说什么呢? ‎ 小结:是呀,我们也要学习杨利伟热爱航天事业,积极探索宇宙的奥妙! ‎ 四、总结全文,激励学生 。 ‎ ‎1、神州五号成功后,神舟六号也成功了,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并进行了航天员太空行走试验。你们了解这两次飞行吗?知道谁是中国第一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吗?(出示资料)‎ ‎2、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 ‎3、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也预祝我们祖国在今后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同学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板书设计 ‎ 梦圆飞天 ‎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作业设计 1、 完成《评价手册》第6课 2、 完成《练习与测试》第6课 教学反思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 总课时 19 ‎ 教学内容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师板书“孪生兄弟”,指名说说含义。逐步补全课题“地球的”、“火星”,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用课件出示真实图片,让学生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2、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检查自读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证明 熔岩 蒸气 裹挟 陨石 干涸 彗星 后鼻音:证、熔、蒸 比较组词:挟(裹挟) 陨(陨石)‎ ‎ 峡(峡谷) 损(损坏)‎ ‎3、思考交流“‎ 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4、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里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做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5、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6、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段(1)由“孪生兄弟”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第二段(2-5)推想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 第三段(6-8)阐述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原因。‎ ‎7、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蒸、熔。‎ ‎ ‎ 板书设计 ‎ ‎ ‎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 相似处    同样……‎ ‎ 有水和生命存在 作业设计 ‎1、完成钢笔习字册。‎ ‎2、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 总课时 20 ‎ 教学内容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2、、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说出自己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2003年3月…分析…证实…”可见,火星有水的推断是具有科学根据的。‎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读句“科学家研究分析了……亚马孙河。”激发探究“火星上的水从哪里来”的兴趣。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说出自己观察所得。‎ ‎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 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2、交流:‎ ‎(1)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2)找出具体描述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形象化的写法写出了气体脱离火星表面的过程。‎ 如“大逃亡、裹挟着”赋予人的性格 ‎(3)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3、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4、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 板书设计 ‎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 相似处    同样……‎ ‎ 有水和生命存在 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 生命生存?(谜)‎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教学反思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 总课时 21 ‎ 教学内容 奇妙的克隆(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感受克隆的奇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初读检查。‎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3、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拓展资料,初步了解克隆。‎ ‎1、学生自己说说对克隆的了解。‎ ‎2、师拓展资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克隆。 1932年,英国作家赫胥黎在他的小说《美丽新世界》中预言,人类科技发展到足以复制自身之时,便是世界陷入混乱之日。  1938年,德国胚胎学家提出动物克隆的设想:即从发育到后期的胚胎中取出细胞核,将其移植到一个卵子中去,使其繁殖。  1950年,首次在‎-79℃‎成功地冷藏牛的精于,稍后与母牛的卵子进行了人工授精。  1951年,科学家培育出第一个人体肿瘤细胞系。  1952年,皮科克医生宣称他找到了370多种不用精子生殖海胆的方法。  1952年,第一次进行动物克隆,罗伯特•布瑞格和托马斯•金对小蝌蚪的细胞核进行无性繁殖。  …………‎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 ‎ 板书设计 ‎ ‎ ‎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教学反思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 总课时 22 ‎ 教学内容 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教学难点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意义。‎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 ‎ 板书设计 ‎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 ‎↓‎ 造福人类 食物畜牧生态 医学  学科学 ‎↓‎ 诱人前景 作业设计 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教学反思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 总课时 23、24 ‎ 教学内容 习作2(两课时)‎ 课型 作文指导与讲评课 教学目标 ‎1、阅读教师批改过的一篇习作,读懂教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了的意见,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2、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能参照教师的修改意见,把这篇习作修改好,誉在自己的作文本。‎ ‎3、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教学难点 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1、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2、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3、教师导入: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他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1、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了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教师的修改意见,比较教师批语和学生的汇报。‎ ‎4、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教师的修改意见,比较教师批语和学生汇报的异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要求。‎ ‎5、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 三、再读课文,明确写作方法 ‎1、学生默读全文,本篇作文如何修改诃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 ‎3、教师点拔:定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师生共同结:在这篇习作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四、学生作文,力求做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评议习作。‎ ‎1、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和一篇写得好的文章,师生来共同分析,修改。‎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3、提问: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 ‎4、各自进行修改。‎ ‎5、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二、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 习作2‎ 眉批 总批 ‎ 作业设计 誊写习作 教学反思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 总课时 25 ‎ 教学内容 练习2(第一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生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教学重点 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教学难点 学生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思考和讨论,比较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 ‎(3)通过比较说出什么情况下用“看”,什么情况下用“紧盯”,并得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紧盯”的结论。‎ ‎(4)学生读出题中所列的“看”的同义词、近义词 ‎(5)教师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学生思考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3)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使用所列词语的完整句子,。‎ ‎3、教学第三部分。‎ ‎(1)让学生读题中的五个词,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让学生仔细阅读五个句子,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3)评议:看词语填得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4、教学第四部分。‎ ‎(1)学生读八个成语。‎ ‎(2)教师指出这些词中都含有“看”的字眼,让学生在词中找找看,拿不准的可以查查字典。‎ ‎(3)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答案。‎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1) 出示词语,同学自由认读。‎ ‎(2)教师,指导谁准字音。‎ ‎(3) 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 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成语词典。‎ ‎2、反复诵读。‎ 板书设计 ‎ 练习2‎ 语文与生活 看 作业设计 一、用下列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的字,再组词。‎ ‎ 夹____( ) ____( ) ____( )‎ ‎ 乔____( ) ____( ) ____( )‎ ‎ 尧____( ) ____( ) ____( )‎ 二、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倔强(jiànɡ qiánɡ) 薄膜(bó báo) 咽喉(yàn yān) ‎ 挑衅 (tiāo tiǎo) 鲜血(xuè xiě)   明晃晃(huǎnɡ huànɡ)‎ 三、词语练习。‎ ‎1、补充词语 气宇( ) 温文( ) 处之( ) 习以( ) ‎ ‎2、例:劈波斩浪(波与浪是近义词)                   ‎ ‎3、例:不进则退(进与退是反义词)           ‎ 教学反思 语文 学科 五 年级(下)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 总课时 26 ‎ 教学内容 练习2(第二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重点 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 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 ‎(2)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梦圆飞天》。 ‎ ‎(3)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 ‎(4) 学生说出哪些相信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 教师重点指导“浩瀚、脚印”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 ‎2、练习。‎ ‎3、反馈。 ‎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 ‎(1)指名读题目。 ‎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 ‎(1)学生根据课前准备,分别就是未来的衣食住用行展开畅想。 ‎ ‎(2)分组推选同学上台将自己对未来的畅想说出来,要求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 ‎3、师生共同评议。‎ ‎4、师针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 练习2 ‎ 畅想未来 作业设计 一、在原句上修改病句。6%‎ ‎1、这份试卷我基本上全都做完了。‎ ‎2、两辆新旧自行车骑起来就是不一样。‎ ‎3、观看着优美的舞蹈,悦耳的音乐,大家高兴极了。‎ 二、选词填空。9%‎ ‎1、倒影 倒映 掩映 ‎(1)湖心的三个小岛( )在绿树丛中。‎ ‎(2)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 ),仿佛仙境一般。‎ ‎(3)岸边的华灯( )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热闹 热烈 热情 ‎(1)“猴子爬竿”的表演刚结束,台下就响起了( )的掌声。‎ ‎(2)节日的大街上( )非凡。‎ ‎(3)客人来了,我( )地招待他们。‎ ‎3、将要 正在 已经 ‎(1)电影( )开始了,王冬还没有来。‎ ‎(2)( )期终考试了,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3)李强( )全神贯注地做作业。‎ 三、小练笔:以“未来的( )”写一篇小短文。‎ 教学反思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