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安塞腰“好”在哪里。
2、体会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3、感悟文章主旨,体会安塞腰鼓所表现的精神力量,体会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安塞腰“好”在哪里。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安塞腰“好”在哪里。
(2)、感悟文章主旨,体会安塞腰鼓所表现的精神力量。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了解陕西的风土人情及安塞腰鼓的知识。
(2)、搜集有关安塞腰鼓的图文资料。
(3)、熟悉课文,配乐朗读课文,体验文章的气势。
2、学生准备:
(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2)、查阅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3)、练习朗读,读出文章的气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并向学生讲解书写这个字的口诀以及这个字包含的陕西文化。
2、
3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刘成章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领略一下安塞腰鼓的万丈豪情!(板书题目 作者)
(二)、预习检查:
检查预习,扫清朗读障碍,强调重点字词
晦暗 烧灼 蓦然 冗杂 大彻大悟 戛然而止
(三)、整体感知——走进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可以有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人一起表演,非常壮观。它以其壮观豪迈的气势,刚劲奔放的舞姿,赢得了“天下第一鼓”的美誉,同学们知道它产生于哪一片土地吗?(出示黄土高原图片并介绍作者)
2、速读课文,找出全文中最能体现安塞腰鼓特点的句子。
归纳明确: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3、文章中处处洋溢着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从文中标出这句话并看看它出现了几次。
归纳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 4次。
(四)、重点研读——品读安塞腰鼓:
过渡:“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4次,可见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溢于言表,这句同样这也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下面我们就来研读一下这个“好”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1、找出文中第一个“好”,然后从这部分中找出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一句话,并说说好在哪里。
2、安塞腰鼓除了跳得非常精彩之外,大家还感受到了什么?
归纳明确:“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3、找出第二个“好”,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给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是什么?怎样理解“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归纳明确:这部分主要写了安塞腰鼓的鼓声;给人感受最深的一个词是“隆隆”,因为它体现了安塞腰鼓中打鼓人的力量;“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这一句中指的是观众也受到了打鼓人的感染,从而产生了一种共鸣。
4、找出文中第三个“好”,思考理解下面两句话:①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②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归纳明确:①这句话把南方与北方作了对比。南方秀美,适合轻柔的丝竹;北方壮美,适合充满力量的安塞腰鼓。这句话突出了作者对雄浑有力的鼓声的赞美。比喻贴切形象;②“
3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一句中“厚”在黄土高原所孕育的深厚文化,黄土高原因它的文化而显得格外厚重。
5、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找出作者描写黄土高原人民特点的词语,并说说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特点?
归纳明确:黄土高原上有着一群“元气淋漓”的后生,“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通过“搏击”一词使我们感受到生命和力量的密切关系,感受到生命的旺盛、强劲与活力。生命因力量而再现其奇伟磅礴的气势,力量会因生命而更加惊心动魄,旺盛强劲,催人奋进。
(五)、提高升华——感悟安塞腰鼓:
1、朗读24—30段,思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一句中,从这声鸡啼中你听出了什么?
2、结合你的体悟,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你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你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你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写出一组排比句,体现你对本课的理解。
(六)、拓展迁移:
安塞腰鼓以其磅礴雄伟的气势、铿锵有力的节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它留在观众心间的不仅是流畅飘逸的舞姿,也不仅是张弛有度的表演,更多的是那种酣畅淋漓的生命力,我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不论遇到任何困难,你的耳畔都能回想起这阵隆隆的鼓声!
(七)、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诵。
五、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劲 隆隆 搏击 奇丽
升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