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短文二篇》教案(长春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16课《短文二篇》教案(长春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6、短文二篇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7‎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IX?‎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后讲解。‎ ‎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 ‎1.教师领读后讲解。‎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⑥戾天:到天上;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⑨‎ 7‎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 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教师归纳:‎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六、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资料链接 7‎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文,颇为赞赏。天监初,柳恽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文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文学论集》,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三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读-译-思-用-背 四、教学媒体: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飞漱(shù) 属(zhǔ)引 ‎ 7‎ ‎ (三)运用竞赛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竞赛辨明词义(投影)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相互质疑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注意: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沿//溯/阻绝。 3、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清/荣/峻/茂 5、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奇景。 1、师: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 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三峡》. ‎ ‎2、学生结合注释1了解《水经注》.‎ 7‎ ‎ 3、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教师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5、 男女生竞赛,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6、 学生相互质疑。 7、 教师范读 8、 学生齐读。 9、 教师指示节奏。 10、学生再读课文,抽读。 11、教师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想像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三)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四)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投影仪显示文句)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明确: 1、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动静结合,色彩各异。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3、 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五)根据图片,描绘美景 (六)提示性背诵 (七)布置作业:与《早发白帝城》诗文对读。 (八)总结全文 1、 学生可读可背课文。 2、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 3、 学生分组读课文,读出情感。 前三段学生应读出赞美语气,但语气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读出悲凉的气氛:‎ 7‎ ‎ 1段:语气稍高昂,语速中。 2段:语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语气舒缓,语速稍慢。 4段:语气稍低沉,语速稍慢。 4、 师生共同品味写景的妙处。 5、 据教师出示的三峡图片用语言加以描绘(要求用上文中词语) 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写作后全班交流。 6、 教师根据课文分析提示性让学生背诵。 7、 教师布置作业 8、 教师总结:郦道元用文字描绘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也会在三峡壮丽的历史画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笔,努力吧!‎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