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复习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考地理二轮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复习学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 地 图 第1课时 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 [学习目标] 1.知道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会比较大小及利用比例尺进行相关的计算。 2.掌握不同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和常用图例的识记。 3.理解等高线的主要特点,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提示:①图例 ②注记 ③比例尺 考点一 地 图 ‎1.地图分类 ‎(1)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2)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2.地图基本要素 12‎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③表现方式:‎ A:数字式,B:线段式,C:文字式。‎ ‎(2)方向 ‎①经纬线(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一般方法定向:无任何方向信息时则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律确定方向。‎ ‎(3)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例如,D为首都,E为国界。‎ ‎②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例如,图中的“北京”。‎ ‎1.比例尺的计算 ‎(1)比例尺= ‎(2)比例尺=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某景区旅游图等。‎ ‎3.比例尺缩放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后,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12‎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缩小)到的倍数的平方。‎ ‎4.比例尺的应用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如图中甲、乙、丙三个阴影区的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 ‎(2)比例尺与距离的计算 ‎①知道比例尺求距离 如图中A、B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可以通过比例尺量算得出,约为‎25千米。‎ ‎②知道距离求比例尺 如图中A、B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15千米,可通过测量A、B之间的图上距离得出此图比例尺为1∶1 000 000。‎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回答(1)~(2)题。‎ 12‎ ‎(1)若①图比例尺为1∶N,则②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 A.2∶N 3∶N       B.1∶2N 1∶3N C.2∶N 4∶N D.1∶2N 1∶4N ‎(2)若①图中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77 cm,则①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2 000 000 B.1∶20 000 000‎ C.1∶200 000 D.1∶20 000‎ 解析:第(1)题,②图的图幅面积为①图的1/4,则②图的比例尺为①图的1/2,即1∶2N;③图的图幅面积为①图的1/16,则③图的比例尺为①图的1/4,即1∶4N。第(2)题,甲、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纬度差为5°,则甲、乙之间的实地距离约为‎555 km,而图上距离为‎2.77 cm,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可得①图的比例尺约为1∶20 000 000,故选B。‎ 答案:(1)D (2)B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特征及判读 ‎1.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下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 m,乙点海拔为‎500 m。甲点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 m。‎ ‎2.等高线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 ‎①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图示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②反映地表形态分布状况,如图:A处为山顶,B处为陡崖,C处为鞍部,D处为山谷,E处为山脊。‎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①同线等高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又称高程)相同,且都以海平面作为‎0米。‎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12‎ 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绝对高度之差(即相对高度)。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的等高距相同。‎ ‎③等高线为闭合曲线 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 ‎④两条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 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只有在垂直耸立的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在图上才显示为重合状态。‎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密集表示坡度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关系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或分水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势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 ‎2.判读地貌类型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较密集。‎ ‎(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示海岸线。‎ ‎3.判读地形部位 地形 地形特征 等高线图 判断方法 山峰山丘 四周低中部高 数值内高外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 盆地洼地 四周高中部低 数值内低外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 山脊 从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 等高线凸向低值处,脊线高于两侧 山谷 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 等高线凸向高值处,谷线低于两侧 鞍部 位于两个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位于两山峰之间 陡崖 近于垂直的山坡 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符号判断 12‎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据此回答(1)~(2)题。‎ ‎(1)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解析:(1)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西北和东南部分别有一个高于‎500米的小山顶,并由西北-东南沿线向两侧逐渐降低,比较和缓。东北、西南大部分地区在‎200米以下,起伏小。由此可以判断西北、东南为丘陵,西南、东北为平原。中部高,西南、东北低。(2)甲、乙两处等高线都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答案:(1)C (2)D 考向一 地图三要素 ‎1.(2014·高考北京卷)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b为校园图局部。读图,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从指示牌上的信息看,校训碑位于指示牌的正前方‎80 m处,气象站位于指示牌右侧‎150 m处,老校门位于指示牌左侧‎200 m处,地理园位于指示牌前方‎350 m处,再结合图中的比例尺,即可反推得出指示牌位于图中②处。‎ ‎2.(2014·高考重庆卷)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 12‎ 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 m,宽为‎220 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 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纸(‎29.7 cm×‎21 cm)‎ B.B4纸(‎36.4 cm×‎25.7 cm)‎ C.A3纸(‎42 cm×‎29.7 cm)‎ D.B3纸(‎51.5 cm×‎36.4 cm)‎ 解析:选B。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由题干可知,比例尺为1∶1 000。用地长为‎300 m,则其在图上距离为‎30 cm;用地宽为‎220 m,则图上距离为‎22 cm。结合选项可知,A4纸长度和宽度均不够,B4纸、A3纸、B3纸都能画出完整的平面图,其中B4纸幅面最小,B项正确。‎ 考向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2014·高考四川卷)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解析:图中等高距为‎10米,最高海拔不超过‎500米,最低海拔也在‎300米以上,所以地形是丘陵。甲地处在两个山顶之间,因此是鞍部。‎ 答案:丘陵;鞍部。‎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a在c的________方向(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正北 12‎ ‎2.若ab段图上距离为‎2.2 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100 000 B.1∶1 000 000‎ C.1∶10 000 000 D.1∶100 000 000‎ 解析:第1题,a点坐标是(30°S,180°),c点坐标是(50°S,140°W),通过比较可知C项正确。第2题 ,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a、b在同一条经线上,且纬度差是20度,所以其实地距离约为(111×20)千米。‎ 答案:1.C 2.D ‎3.将1∶12 000 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4倍,放大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 A.1∶48 000 000‎ B.‎ C.1∶6 000 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0千米 解析:选B。将1∶12 000 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4倍,放大后的地图的比例尺为1∶3 000 000,故B项正确。‎ ‎4.读右图,两幅图表示的区域范围相同,图甲比例尺为1∶100 000,则(  )‎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 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1∶400 000‎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解析:选C。图乙图幅面积是图甲的4倍,比例尺放大一倍,分母应该缩小二分之一,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因此C项正确。‎ ‎5.下图中,属于注记的是(  )‎ ‎①▲ ②1 729 ③天堂寨 ④▲和1 729‎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B。地图中的文字或数字是注记,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是图例,因此“1 729”和“天堂寨”是注记。‎ 读图,回答6~7题。‎ ‎6.分析甲、乙两图,可以看出(  )‎ A.比例尺甲大于乙 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 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 12‎ D.图乙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7.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 B.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东北方向 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 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解析:第6题,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比例尺可知,图甲为线段式,图乙为数字式,且比例尺甲大于乙。第7题,依据图甲中的指向标,可判断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西北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若比例尺放大1倍,图幅面积将增大3倍。‎ 答案:6.A 7.C ‎(2015·长春高二期末)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8~10题。‎ ‎8.图中公路沿线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9.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 A.1∶40 000 B.1∶200 000‎ ‎ C.1∶4 000 D.1∶20 000‎ ‎10.图中公路规划方案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第8题,甲地海拔小于‎100米,乙地海拔为200~300米,丙地海拔为500~600米,丁地海拔小于‎500米。第9题,比例尺===。第10题,图中公路尽量沿山谷延伸,在陡坡处呈“之”字状弯曲。‎ 答案:8.C 9.D 10.B ‎11.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12‎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解析:选B。根据等高线形态与地形的关系,山脊是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山谷是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山顶是四周低、中间高,鞍部是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地区,因此选B项。‎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 ‎13.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解析:第12题,根据山脊概念——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低处,结合等高线图即可判断山脊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第13题,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结合图示山体主峰西北坡的等高线密集程度判断即可。‎ 答案:12.A 13.B 二、综合题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1)观察图中的图例,判断该国的首都是________,除首都外,你还能看到哪些地理事物?‎ ‎(2)图中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河流a的流向大致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 ‎(3)中国首都北京位于澳大利亚首都的________方向。‎ ‎(4)在1∶150 000 000的世界政区图上量得中国首都北京到澳大利亚首都的直线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千米。‎ 答案:(1)堪培拉 一般城市、铁路、季节河湖、洲界等。‎ ‎(2)东 西 (3)西北 (4)9 000‎ ‎15.读下面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甲图中,判别地物方向:张庄在河西村的________方向,在东山的________方向。‎ ‎(2)在乙图中:‎ ‎①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为________。‎ ‎②图中有一辆拖拉机沿公路从A处出发穿过B地到达C处,拖拉机行驶的方向先是向________方向,然后向________方向行驶。‎ ‎③图中小河中箭头表示的河水流向为________。‎ ‎(3)观察丙图,判别地物方向。‎ ‎①B在C的________方向;C在A的________方向;D在A的________方向。‎ ‎②如果你站在北极点,那么你的四周是________方向。‎ ‎(4)通过以上练习,得出不同地图的方向辨别方法。‎ ‎①一般地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指向标地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纬网地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西 西北 ‎(2)①1∶80 000 ②正南 东南 ③自东向西 ‎(3)①正西 正南 东南 ②正南 ‎(4)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依据指向标的指向,面北而立,左西右东;北极点为最北端,南极点为最南端 ③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 ‎(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_米,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厘米,其实地水平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小河流向________方。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不同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如图中的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当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峰(如图中的⑤、⑦);由内向外增高的为洼地、盆地(如图中的①)。等高线的曲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河谷(如图中的③);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如图中的④)。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形似马鞍,为鞍部(如图中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⑥)。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垂直距离,实际上是两个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已知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根据公式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结果单位应是厘米,要把它转化成所要求的单位千米。小河流向应注意箭头和指向标,这里是指干流流向。AC和BC的引水问题,不要被距离远近所迷惑,而应选择水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的AC。‎ 答案:(1)①盆地 ②陡崖 ③山谷 ④山脊 ⑤山顶 ‎⑥鞍部 ‎(2)11 4.6‎ ‎(3)1∶100 000‎ ‎(4)东北 AC比较合理。因为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下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困难。‎ 1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