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全章概述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新课程学习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片面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根据,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矛盾的概念、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本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二)进行新课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7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可见,矛盾是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即对立统一。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矛盾关系的内容,说说矛盾关系有哪两个方面的属性。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8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4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对立中的两个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8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3、矛盾的斗争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8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是在对立、斗争中存在发展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2页“专家点评”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哲学上的斗争与生活中所讲的斗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哲学上的斗争更有广泛性,生活中所讲的斗争只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9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9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矛盾具有普遍性。
1、矛盾的普遍性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2)矛盾普遍性的意义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0页“名言和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2、矛盾的特殊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0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4
教师点评:矛盾是各不相同的,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0-71页“名言和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是我们区分事物,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要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漫画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该病人不懂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道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1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矛盾观点,知道了矛盾是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各不相同的,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四)实例探究
[例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 ( )
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②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③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④相互差异、相互对立
A.① ② B.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答案:C
[例2]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主要说明矛盾具有( )
A. 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同一性 答案 D
[例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是 ( )
①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④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A.① ② ③ B.① ③ ④ C. 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答案:A
[例4]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答案:B.
★课余作业
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例,分组讨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意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