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
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
方式的影响
【主干知识梳理】
(一)、区域的内涵
读教材第2页第一、二、三段完成第1、2、3题。
1.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_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
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
所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_________、形状和__________。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____________;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如___________。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区域既是上一级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________。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读图及教材第2、3页,对比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环境差异:
(1)地理位置:
A___________位于北纬_______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________的入海口。
B___________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地处_________的中部。
(2)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方面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7
气候条件
_____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__气候
土 地
条 件
_______为主,多为_________,人均耕地面积______全国平均水平。
________为主,多为_______,人均耕地面积_____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 件
贫 乏
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等矿产
2.读教材第2、3页,对比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耕作类型
________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__________
主要作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_____熟到_____熟
一年____熟
商业贸易
发达
落后
工业
重要的_________基地
____________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开发早期:
2、随着科技的进步:
3、农业社会:
4、随着工商业的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
一、 区域差异的比较及影响因素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要关注各要素间的联系。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7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方法技巧 对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一般步骤:
(1)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
(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限制条件等。
(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产生的原因。
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具体区域,沿着历
7
史发展的过程,探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二、三产业或一、三、二产业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二、一、三产业或二、三、一产业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二、一产业
【资料拓展】
窑洞: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
客家土楼:土楼是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为了防范骚扰,保护家族的安全,客家人创造了这种庞大的民居——土楼。
蒙古包:蒙古包也称“毡包”。蒙古族传统民居。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一种用厚羊毛毡制成的圆形凸顶房屋。分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
吊脚楼
7
:这种楼房虽然只有二三层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象空中楼阁,建造并不容易。楼而有“脚”,所谓“脚”者,其实是几根支撑楼房的粗大木桩。建在水边的吊脚楼,伸出两只长长的前“脚”,深深地插在江水里,与搭在河岸上的另一边墙基共同支撑起一栋栋楼房;在山腰上,吊脚楼的前两只“脚”则稳稳地顶在低处,与另一边的墙基共同把楼房支撑平衡。也有一些建在平地上的吊脚楼,那是由几根长短一样的木桩把楼房从地面上支撑起来的。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据湖南地方志记载,吊脚楼的这种构造最早是为了防避毒蛇猛兽的侵扰。
竹楼:说是楼,其实它只有一层,只是整个房子被一根根木桩高高地撑起,倒也算得上是空中楼阁。竹楼下面的木桩一般有50根,木桩之间的空地是堆放杂物的仓库,有的人家还用来养猪圈牛。至于傣族人为什么自古以竹楼为家,大概是因为住在高悬于地面之上的地方,一来可以防潮,二来可以防野兽
【达标检测】
阅读甲、乙两组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组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2.甲组左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7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4.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下图为“某一地区的区交通线发展过程图”。读图,回答5~6题:
5. 图中,可以反映出 ( )
A.区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B.产业结构优化,第二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C.区域交通线增多并不断完善
D.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强,与区域外联系逐渐减弱
6. 在区域发展晚期 ( )
A.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外围空间
B.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增大
D.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综合题
7.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材料二
7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
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甲
乙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丙
旱涝灾害频繁
(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课后学习反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