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教案(沪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光的反射教案(沪科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标要求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了解光的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 ‎2.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通过讨论“光传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3.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4.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认出光的反射现象; 5.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在探究光反射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 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了解光的传播速度,且老师让学生事先收集光的反射方面的信息并交流,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利用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了对有关光的现象的浓厚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光沿直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直线传播、反射现象。‎ ‎⑵了解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108m/s ‎⑶了解光在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4)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⑴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 ‎⑵ 通过讨论“光传播的是什么”,了解光是传播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 能绝对化的理解科学性规律。‎ ‎⑵ 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设置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问题的探究;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学习方法指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及媒体 ‎(1)教师演示实验的器材:光在异种物质中传播演示仪 ‎(2)学生实验的器材:激光笔、喷雾器、牛奶、空玻璃容器、橡胶管、小平面镜、蜡烛、针、硬纸板等(3)多媒体 光的反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学生 ‎ 活动 教学 ‎ 预设 ‎1.教师: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因为有了光,世界才生机勃勃。因为有了光,我们的世界才充满温暖…… ‎ 学生倾听 给学生一个美的感觉, ‎ 4‎ 创 设 情 境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图片。提问:当你漫步在这遍布阳光的丛林中时你是否想过光是怎样传播的?光传播的有多快呢?‎ ‎3.教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踏着清晨的阳光走进我们这个绚丽多彩的光的世界吧!‎ 学生欣赏,体会自然界的美妙 学生思考,‎ 回答:想过(或没有想过)‎ 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光 的 传 播 ‎1.教师提问:在你的印象中光是怎样传播的? ‎ ‎2.教师展示几组光沿直线传播图片。‎ ‎3.教师组织学生演示三组实验 ‎⑴激光在混有牛奶的溶液中的传播 ‎⑵激光在水雾中的传播 ‎⑶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 ‎4.教师提问: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你在刚才“牛奶”的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5.你能举出生活中光不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吗?‎ ‎6.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7.教师引导学生演示实验 ‎⑴激光斜射入平面镜实验 ‎⑵激光斜射入厚玻璃的实验 ‎8.提问:在这两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9.教师出示两个实验的图片。从图片教师指出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改变并引出光 学生思考 回答:光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例如我的激光笔的光线就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演示 学生试验 小组内交流实验结论 学生得出结论:光沿直线传播。‎ 学生思考 回答:不一定总沿直线传播。‎ 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学生回答:当光照到镜子上时就不沿直线传播了。‎ 学生观察 组内讨论试验现象及结论 回答:我发现了光从空气中射到其他物体时不沿直线传播了 学生观察 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初步认识到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自己总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学生 ‎ 活动 教学 ‎ 预设 光 的 传 播 的反射与折射的定义。‎ ‎10.提问:你能把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路径画出来吗?11.介绍光线的概念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 ‎12.教师提问: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展示激光在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的传播。提问光在什么条件下沿直线传播?‎ 学生理解记忆 学生思考、观察学生作图,并展示 分析评价学生观察 通过介绍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13.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4.教师展示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的课件 总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体会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应该可以小结 光 的 传 播 速 度 ‎1.教师提问:光传播的到底有多快呢?‎ ‎2.教师给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3×‎108m/s ‎3.教师展示“小超人”的幻灯片。‎ ‎4.教师指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约为:3×‎108m/s 玻璃中等于2/‎3c 水中等于3/‎‎4c ‎5.教师展示光传播的图片。提问:通过图片你认为光传播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 学生理解 学生观察 体会光的传播的速度之快 学生记忆 学生观看 回答:光传播的是信息和能量。‎ 通过课件的展示是学生认识到光传播的是很快的,形成意识。‎ 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光 的 反 射 ‎【探究一】‎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把一张纸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2、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3、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角i和r。‎ ‎4、纸板ANB是用两块纸板粘起来的,把纸板BN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5、关于光的反射发现了什么规律?‎ 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应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思考:有时光滑的黑板或者铁板、铜板在光的照射下会反光。放电影时,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到电影,为什么呢?‎ 用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应该很好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学生 ‎ 活动 教学 ‎ 预设 ‎【探究二】‎ 让光逆着反射光线方向入射 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入射到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 漫反射:平行光入射后,经反射后不再平行,而是 射向各个方向。‎ 利用P56图4—8‎ 注:(1)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 ‎ (2)光滑表面产生的反射不一定是镜面反射,如凹面镜和凸面镜。‎ 课 堂 小 结 引导学生总结,教师进行强调和补充。‎ 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声区别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物体对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小结本节 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概括性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作 业 布 置 ‎1.光在( )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 )和( )‎ ‎2.光在其中传播的透明物质,如水、玻璃、空气等叫做(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 ‎3.一束光线以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 的。‎ ‎4.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就表明入射光向 法线的方向移动(“靠近”或“远离”)。‎ 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若入射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则反射光将逆着原来的入射光方向,这表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学生认真思考 认真回答 学生练习完成 二、新知识预习 P57 1、2、3、4、5 预习第二节平面镜成像做同步自主学习 ‎(二)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 教 学 反 思 一、亮点:光源的定义和种类,光的传播中用了光线(模型法),探究实验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演示清晰地展现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得出规律,并配以动画,体现反射定律的普适性。出示光具座,有的班级演示效果较好。‎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 查找自己的得失。‎ 二、不足:时间上有些紧,镜面反射、漫反射可下节讲。‎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 找不足 三、再教设计:1、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可以考虑设计成两节课的内容。2、以后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偏重应试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通过教学改进,效果应更好 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