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心突破】‎ 核心要点一 区域的概念和内涵的特点 ‎【归纳总结】‎ ‎1.区域的内涵 区域是地理学一个基本概念,其内涵有:‎ ‎(1)区域的划分体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即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主观性)划分出来的。‎ ‎(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3)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即占据一定位置,并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 ‎(4)区域的排他性,即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 ‎2.区域的特点 ‎(1)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如:‎ ‎(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越小。‎ ‎(3)整体性。是形成区域同一性的原因。‎ ‎(4)可变性。首先是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标准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典题探究】‎ ‎【例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3)题。‎ ‎(1)区域是(  )‎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域特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 ‎(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___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  )‎ A.相对一致 差异 B.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性 ‎【答案】(1)A (2)C (3)A ‎【针对练习】‎ ‎1.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 A.橡胶种植北界 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30℃‎等温线 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2)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 A.不确定性 B.差异性 C.过渡性 D.整体性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A、B、C三项均为单一指标,分别以积温、降水量和温度为指标。第(2)题,同一界线有多条,说明界线所处的区域地理特征不典型,在两区域间扮演了过渡角色。‎ 核心要点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归纳总结】‎ ‎1.地理环境差异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9‎ ‎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30°N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 ‎000 mm以上,水热充足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水热条件 良好 较差 耕地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源条件 河湖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宜发展畜牧业 ‎(3)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 ‎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交通条件 位于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有便利的公路、铁路运输条件 原料燃料 缺乏,从国内外运入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工业类型 轻、重工业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方法技巧】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 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横向和纵向。‎ ‎(1)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2)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图所示:‎ 9‎ ‎【思考点拨】‎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活动提示】‎ ‎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 ‎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9‎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典题探究】‎ ‎【例2】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e、f两区域大致以    为界,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        为界。‎ ‎(2)a、b、c、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       ,不利之处是           。‎ ‎(3)制约f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4)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    为主,c地以    为主,f地以    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5)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 b地以    为主,c地以    为主;d地以    为主,g地以    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答案】 (1)贺兰山 3 ‎000米等高线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多旱涝灾害 ‎(3)水源 绿洲地区 (4)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灌溉农业 水分 ‎(5)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玉米) 青稞 热量 ‎【针对练习】‎ 读图,回答2-3题。‎ 9‎ ‎2.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3.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答案】2.D 3.A ‎4.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9‎ 限制性自然条件 ‎【答案】 ‎ B地区 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江淮地区 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条件 水旱灾害频繁 热量不足 核心要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归纳总结】‎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开发早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3)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全国的农业地位有所下降。‎ ‎【方法技巧心得】‎ 用框架图揭示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9‎ 运用歌诀法记忆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的变化:‎ 人城密集人均低,水网分割小面积; 粮棉让位东华疆,工商发展农其次。‎ ‎【典题探究】‎ ‎【例3】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总产量(亿吨)变化图 材料二 1978~1996年各因素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份额 ‎(1)1995年至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    亿吨,其中最少年份产粮少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分别是什么?‎ ‎(2)在1978~1996年中,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份额最大的因素是    和    。‎ ‎(3)土壤改良对我国粮食增产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其中江南丘陵红壤的改良方法有哪些?‎ ‎【答案】 (1)0.81 ①自然灾害频繁;②粮食收购价格降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2)栽培技术革新 推广良种 ‎(3)①增施有机肥;②增施熟石灰以中和酸性;③增加沙子以减轻黏性。‎ ‎【针对练习】‎ ‎5.下面图1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图2是“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 ‎(1)说出从乙省省会到甲省经最短铁路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2)2000~2005年期间,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是__________。两省耕地变化绝对量较大的省是________(省名),变化率较大的省是________(省名)。‎ ‎(3)分别说明导致两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指出甲省在耕地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答案】 (1)变化规律:由少到多。‎ 原因:距海越来越近,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强。(2)耕地总量下降 江苏 青海 ‎(3)原因:甲省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乙省为防治生态环境退化,实施退耕还草、还林,使耕地减少。‎ 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 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