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单元概述 ‎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的、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因此,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内部的结构关系: 物质(第四课)——意识(第五课)——实践(第六课)——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综合探究)。‎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4.1‎‎ 世界的物质性 ‎ 一、学习目标 ‎ ‎(一)知识目标 ‎ ‎1、识记物质定义、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12‎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二、 学习重点难点 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 ‎ ‎ 【课前预习案】(20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8--P30,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初步识记 ‎ 自主探究 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1、思考:整个宇宙世界都是神创造的吗?‎ ‎2、判断:物质具有具体的形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3、选择: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A.科学理论 B.桌子 ‎ C.教室 D.梦境 ‎4、判断:人类社会是人创造的,所以人类社会不具有物质性。‎ 二、 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12‎ ‎ ‎ ‎ 【课堂探究案】(25分钟)‎ 探究点一 物质 ‎【背景材料】‎ ‎【名言赏析】爱因斯坦说:“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1)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提是什么?‎ ‎【走进生活】甲:世界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我们身边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 乙:物质就是一种客观实在,所以客观存在的一切都是物质。‎ ‎(2)什么是物质,你如何评价上面两种观点?‎ ‎【误区警示】误区1:物质是客观的,不可认识的。‎ 误区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误区3: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 ‎ 探究点二:认识世界的物质性 ‎ ‎2013年12月3日,英国每日电邮报道,目前科学家的正在。‎ ‎(1)反物质的发现向我们证明了什么?‎ 12‎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 ‎(2)试评析这一观点?‎ ‎ 【当堂检测案】(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神舟十号飞船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从哲学上看,建设航天强国要求我们:‎ ‎①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重视正确意识的决定作用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主观能动性 D.普遍性 ‎3.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襄阳三桥、五桥开通 ②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十八届三中会通过关于改革的若干决定 ⑤思维规律 ⑥辩证唯物主义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⑤‎ ‎4.3D打印技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目前国际上已有包括动脉和肾脏打印等成功案例。只要在患者身上取一些干细胞培养成为打印原料,就可打印出一模一样的器官进行移植。这说明 A.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属性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客观地认识世界 C.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属性是改造活动的基础 D.正确意识能转化为客观物质 二、非选择题:‎ ‎5.(12分)‎‎2014年2月20日 1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位于临港滴水湖畔的办公楼港城大厦正式落成,静待上海自贸区办公总部南下入驻。该试验区是为了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主动迎接挑战,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是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试点,主要目的是通过开放促进改革,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自贸区建设的理论依据。‎ ‎ ‎ ‎ ‎ ‎ ‎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 一、学习目标 ‎ ‎(一)知识目标 ‎ ‎1、识记并理解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明确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二)能力目标 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正确把握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避免犯极端错误。‎ 二、 学习重点难点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 ‎ ‎ 【课前预习案】(20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12‎ ‎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1--P34,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初步识记 ‎ 自主探究 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和 ‎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 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1)绝对运动:运动是无条件的、 和 。‎ ‎(2)相对静止:静止是 、暂时的和 。‎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 ,或者说物体在 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 的同时,也肯定 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 ‎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 。‎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 ‎ 、 联系。‎ ‎2.规律的特点:规律具有 和 。‎ ‎3.按客观规律办事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 。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1、思考:物质世界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着。‎ ‎2、判断: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思考:“刻舟求剑”犯了怎样的哲学错误?‎ ‎4、判断:规律是可以被创造和消灭的。‎ ‎5、思考:把握了规律,做事情一定能成功呢?‎ 12‎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利用规律,改造 ,造福人类。‎ 二、 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 ‎ ‎ 【课堂探究案】(25分钟)‎ 探究点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在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课时,老师让学生搜集了一些名言资料,请你一同赏析。‎ 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拉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请你帮助同学们解析一下上面的名言与诗句所表达的哲学道理,这些诗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误区警示】误区1:运动是世界的存在方式和本原。‎ 误区2: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探究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 ‎2013年10月11日,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灾情统计信息,前三季度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我国37634.8万人次受灾,1761人死亡,434人失踪,1024.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170.8亿元。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灾情较2012年同期偏重,灾害损失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及四川、广东、甘肃,这6省死亡及失踪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损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占全国总损失的五成以上。为此,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广大干群积极抗击灾害,尽最大努力减轻受灾损失。‎ 12‎ 面对灾害,我们能加强灾害监测预报,减轻受灾损失,说明人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请你运动规律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误区警示】误区1:规律是一种联系,联系就是规律。‎ 误区2: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 【当堂检测案】(1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2013年12月,一组“北京街头外国小伙子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的图片引起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谴责该女子。随后,北京警方发布通知称,该外籍男子无证驾驶无牌摩托车,在人行道内肇事。某些失实报道让撞人老外深受同情,而无辜女子却受到责骂,从哲学角度看,这一事件给我 们的警示是 A.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D.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2.黎族钻木取火工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竿和弓木,二者配合才能取出火来。同时,在取火时要有一定的技巧,并不是光靠蛮力就可以钻出火来。 这告诉我们 ‎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13年6月11日,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6月20日,神十航天员成功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课,全国有6000万名中小学生收看了来自太空的直播,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了在失重环境下的简单物理现象,也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成功进行太空授课的国家。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论的道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球表层的快速震动,而这一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会产生地震波。‎2013年9月24日,巴基斯坦西南部发生7.7级地震,全国多地震感强烈,已导致数百人死亡,地震还触发了距离巴基斯坦海岸几百千米之外的一座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屿。此次地震再次佐证了( )‎ ‎①绝对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 ‎ 12‎ ‎③事物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 ‎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开展,将是深入影响21世纪人类开展的两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带有客观规律性。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一国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次产业的联动,直接带来社会需求的扩大,不仅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需不振,内需不旺,经济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无疑是中央高层一个重要选择。‎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性。(12分)‎ ‎ ‎ 12‎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4.1‎‎ 世界的物质性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自主探究1、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神创造世界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错。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各种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是本质的东西,我们看到和感觉到的,只是物质的表现形式,即物质的具体形态。3、BC。BC属于物质范畴。AD属于意识范畴。4、错。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1)承认客观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尊重世界的物质性。‎ ‎(2)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物质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物质不同于物质具体形态。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存在既有物质现象,又有意识现象,所以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并非都是物质。‎ 探究一【误区警示】误区1:物质是客观的,不可认识的。‎ 评析: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可知的。‎ 误区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评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除此之外,物质再无其他特性 误区3: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评析:物质反映了事物的共性,是事物的本质。所以物质藏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之中,并通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呈现出来。所以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都是物质具体形态。‎ 探究二:(1)反物质的存在表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 ‎(2)①这种观点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正确的,因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②这种观点否认社会的客观性是错误的,因为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是客观的。③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当堂检测案】1.B 2.B 3.A 4.C ‎5、(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关注民生是维 12‎ 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关注民生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切实维护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体现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政府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 ‎(4)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政府关注民生,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加速小康社会进程。‎ ‎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自主探究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错。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刻舟求剑”只看到了相对静止,否认了绝对运动。4、错。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和消灭,人类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5、规律具有客观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规律。但是,事情的成功还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1)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只看到了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没有认识到相对静止的存在,犯了不可知论。‎ ‎(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即强调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承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3)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导致不可知论和诡辩论。‎ 探究一【误区警示】误区1:运动是世界的存在方式和本原。‎ 评析:运动是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误区2: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评析: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探究二:(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认为人能突破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 ‎(2)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们能够加强灾害监测预报是认识和把握规律的表现。‎ ‎(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人们加强灾害监测预报,减轻受灾害损失是充分利用规律的结果。‎ 12‎ 探究二【误区警示】误区1:规律是一种联系,联系就是规律。‎ 评析: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是规律。‎ 误区2: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评析:无论是客观事物的规律,还是思维规律,都属于规律的范畴,都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当堂检测案】1、C 2、D 3、 B 4、D ‎ ‎5、(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央高层之所以做出推出城镇化,是与城镇化的作用以及与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关系。(4分)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它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当前,我们之所以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是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客观规律性。(4分)③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它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我国积极稳妥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在总结西方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实行的。(4分)(若考生答到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围绕实践的特点进行说明,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高于12分)‎ 1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