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小石潭记》教学实录(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上语文《小石潭记》教学实录(苏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师:林语堂说“文章是纸上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穿越到唐朝,跟着柳宗元一起去永州的小石潭看一看。(板书课题及作者)此行我们有三个目的,一是欣赏小石潭的美景,二是体悟柳宗元对小石潭的情感,三是让同学们学到写作的技巧。(板书:景,情,技)‎ 二、朗读课文,欣赏美景。‎ ‎1、一读,读准字音,分享新知。‎ 师:欲知小石潭的景色美在何处,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自己学到的新的字词知识圈点勾画出来,一会儿在全班分享。(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 师:我们开始分享你获得的新的字词知识。从这个小组开始,每个人至少说一个,不重复,开始!‎ 生1:篁竹,篁huánɡ,竹林的意思。‎ 生2:清冽,“冽”是两点水。‎ ‎(生3-10分别分享了参、差、俶、悄怆、翕、卷、龚等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二读,读准节奏,读出美感。‎ 师:刚才大家自由读了,老师无法判断大家朗读水平究竟如何,请同学们把书拿起来,老师给大家放段音乐,我们一起美美地朗读,读准停顿,注意节奏。(播放《出水莲》古筝音乐,生大声齐读课文)‎ ‎3、三读,观赏画面,体悟情感。‎ 师:读得非常准确,可是老师觉得缺少一点情味。假如你是柳宗元,游了小石潭写下这篇文章,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你写得这么美,读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感觉呢?‎ 生:自我欣赏!‎ 师:对啦!下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请大家听着音乐,看着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一下什么叫自我欣赏。(师诵读课文,大屏幕展示小石潭美景图画及文字,配乐。生齐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带着这种情感,看着画面再读一遍?‎ 生(齐):想!‎ 师:好!给你们机会! (生齐带着感情朗读)‎ 师:这次老师觉得你们读得很投入,不但读出了自我欣赏的感觉,而且读出了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令人陶醉。‎ ‎4、四读,寻访美景,概括内容。‎ 师:那我们读完了,发现《小石潭记》其实就是将柳宗元去小石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了,如果老师让你给题目加一个字,哪个字最恰当?‎ 生(齐):游!‎ 师:它其实就是一篇游记。顾名思义,谁给大家说说何谓游记?‎ 生11:我认为就是去一个地方游玩,然后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师:说得很正确。那么我们一般去哪儿游玩?‎ 8‎ 生(七嘴八舌):景色优美的地方,名胜古迹……‎ 师:去游玩以后,我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倘使我们在写游记时善于抓住景物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那绝对就是一篇优美的游记。那么柳宗元游小石潭时见到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迅速在课文中寻找美景,每种景物用一个字表示出来。发现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重复,从这位同学开始说。‎ 生12:竹。‎ 师:竹(板书)‎ ‎(生13—19,依次说了潭、溪、鱼、石、树、岸、水等)‎ 师:这些景物都集中在哪几段?‎ 生(齐):1-3段!‎ 师:那么,就让我们再读读1-3段,看这些竹,树,石,水,鱼,溪、岸都有什么样的特点。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景物,在书上做旁批,写出它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我最喜欢水:“小石潭的水是多么美啊!它的声音如鸣佩环,清脆悦耳。你看,连鱼游动都好像在空中一样,它是多么的清澈啊!”‎ 师:请同学们抓住特点,写下你的观点。如果哪位同学觉得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你可以举手示意一下,老师就会给予你帮助。绝对不允许别人在行动,而你只心动。‎ ‎(生在旁批书写)‎ 生20:我读了关于树的描写,联想到了:青翠的树林郁郁葱葱,走进树林,精神气爽,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 师:你写得太好了。能调动自己想象和感官,写出树的郁郁葱葱让你感到心旷神怡,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融入了感受。‎ 生21:我觉得溪水描写的非常的好,因为他说溪水像蛇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它就像一条透明的带子一样,十分的清澈,一直飘向远方,给人一种柔和柔美的感觉。‎ 师:你抓住了溪水的形和色,运用比喻,把小溪比作透明清澈的带子,一个“飘”字,轻盈而有动感。‎ 生22:我写的是石。石头在岸边,露出水面,石面光滑,鱼儿从石底钻出,青苔长在石头底下,石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水里的石头被水洗的五彩斑斓,让人联想到了橱窗里美丽的宝石。‎ 师:哇!老师觉得你的想象力好丰富,你的词汇量真的很棒,掌声送给小才女。‎ 生23:我写的是小石潭的小溪,作者在写小溪的时候,小溪的优美。给人一种清美的感觉。‎ 生24:我写的是小石潭的小溪。作者在写小溪的时候,小溪的优美,给人一种清美的感觉。‎ 师:什么感觉?小溪是什么样子的?‎ 生:蜿蜒曲折的。‎ 师:文中用哪四个字形容的?‎ 生(齐):斗折蛇行。‎ 8‎ 师:那么“斗”的意思是什么啊?‎ 生(齐):北斗星。‎ 师:蛇就是蛇,那它在这里就是一个比喻,说谁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 生(齐):溪水。‎ 师:同学们可以在前面加一个字“溪”,溪斗折蛇行,那么注意这个“斗”和“蛇”,因为它是比喻,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看一看还有没有类似的用法呢?‎ 生25:“犬牙差互”的“犬牙”,像狗牙那样。‎ 师:这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比喻嘛!在古汉语中这种现象叫做“名词作状语”。‎ 师:美景赏得不错。现在老师再给个难题挑战一下,请将景物特点浓缩成一个字加在景物前面。竹的特点是什么?‎ 生(齐):翠!‎ ‎(生依次在“树”前加“青”,“石”前加“怪”,“水”前加“冽”)‎ 师:鱼呢?‎ 生(齐):多!‎ 师:哪一句说鱼多?‎ 生(齐):潭中鱼可百许头。‎ 师:“百”是什么意思?‎ 生:一百。‎ 师:“许”呢?‎ 生:大约。‎ 师:噢,是大约的意思啊?那“可”呢?‎ 生:大约。‎ 师:“可”是大约的意思,“许”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今天来听课的老师挺多的,我说“听课者可二百许”,啥意思?‎ 生:听课的有二百来人。‎ 师:那“许”表示什么意思啊?‎ 生:来。‎ 师:“许”表约数,在这里可以解释为“来,多”。《核舟记》中描写核舟时说“高可二黍许”,“可”和“许”我们都学过了,要会迁移,经常举一反三,积累的文言词汇就越来越多。那么小个潭,鱼确实很多,鱼的主要特点是多么?‎ 生28:乐!‎ 生29:曲!‎ 师:你思维很活跃。曲折嘛!(在“溪”后面添上“曲”)当然弯也可以,只是我们追求最佳!那么岸是什么样子?‎ 生:犬牙差互,差!‎ 师:“参差”是个词语,不能单独使用,那个词能表示它的乱和交错呢?‎ 生30:杂!‎ 8‎ 师:可以,但是“杂”不能表示出互相交错的意思啊!‎ 生31:交错,错开,错!‎ 师:后面的同学说“错”并作了解释,我觉得有道理。(在“岸”后面板书“错”)这些景物的特点大家都概括出来了,可是大家看黑板,老师觉得不工整,读读看。‎ 生(齐):竹翠树青;石怪水冽鱼乐;溪曲岸错。‎ 师:加一个词,都变成六个字,例如:石潭竹翠树青。‎ 生32:有“石怪”了,用“小潭”更好。‎ 师: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还有善思的头脑,改得好!小潭竹翠树青。(板书:小潭)“溪曲岸错”前加什么好呢?‎ ‎(生交头接耳,抓耳挠腮状)‎ 师:问渠那得清如许?‎ 生(齐):为有源头活水来。‎ 师:柳宗元之所以看到“溪曲岸错”,是因为他在寻找源头啊!‎ 生33:寻源!寻源溪曲岸错。‎ 师:思维敏捷!(板书:寻源)让我们齐读思维劳动的成果,凝练地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生(齐):小潭竹翠树青,石怪水冽鱼乐,寻源溪曲岸错。‎ 三、游记寻踪,学习写法。‎ 师:这么优美的景色,作者是从哪里出发,去欣赏美景的?‎ 生(齐):小丘!‎ 师:我们跟着柳宗元“从小丘西行”,“西”是什么意思呢?‎ 生(齐):向西!‎ 师:很好!文中还有哪些方位词需要这样解释?‎ 生34:“潭西南而望”的“西南”要解释成“向西南”。‎ 生35:“下见小潭”的“下”要解释成“向下”。‎ 师:方位名词放在动词前面的时候,表示行为的方向,也是名词作状语的一种形式。好!我们从小丘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36:出现了篁竹!听到了悦耳的水声!‎ 师:为了欣赏水,柳宗元怎么做的?‎ 生: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师:大家看,刚才出发的地方是小丘,现在站在潭边,一路走来,景物不断变化,在游记中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37:移步换景。(板书)‎ 师:知识面很广!现在我站在小石潭边,向下看到了水和鱼,寻找源头向西南又看到了溪、岸,(情景模仿)这个时候我移动了没?‎ 生:没有!‎ 师:我没动,可是看到的景物变了没?‎ 生:变了!‎ 8‎ 师:什么原因?‎ 生38:眼睛在变!‎ 师:老师的眼睛变成外国人的啦?(生笑)说准确。‎ 生39:视线在变。‎ 师:对呀,一定要表意清楚准确。我向后看,看到这么多老师;我向左边看,看到这么多戴眼镜的小博士们。(肢体语言辅助)我人没有变,脚步也没移动,可是我看到的景物变了,这种写法你们知道吗?‎ 生40:定点观景。(师板书)‎ 师:在写景物的时候,你还发现有什么写法?(生面面相觑)‎ 师:比如鱼,刚去的时候鱼是什么状态?用文中的词句表述。‎ 生(齐):佁然不动。‎ 师:什么意思?‎ 生41:呆呆地停在水中不动。‎ 师:鱼在做什么?猜猜看!‎ 生42:睡觉!‎ 生43:思考!‎ 师:鱼儿要么睡觉,要么若有所思的样子。这是对它们的一种什么状态的描写?‎ 生(齐):静态!‎ 师:正在这时人来了,听见脚步声了,它们怎么做的?‎ 生(齐):俶尔远逝!‎ 师:怎么理解?‎ 生44:忽然向远处游去。‎ 师:发现人来了,害怕呀,赶紧逃!为什么后来又“往来翕忽”?什么意思?‎ 生45:来来往往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师:为什么呢?‎ 生46:因为柳宗元他们没有恶意。‎ 师:太对了!所以呢,这时候鱼就仿佛在和人在嬉戏。哪一个词表现出了这种情态?‎ 生47:悠然自乐。‎ 师:鱼的乐和人的乐自然地融在了一起。描写鱼的时候从“佁然不动”到“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什么写法?‎ 生(齐):动静结合!‎ 师:所以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做到动静结合,这样的话就更具情态,更有趣味。写鱼的时候,柳宗元只是写了鱼吗?‎ 生48:还写了水的清澈。‎ 师:从哪些词句看出水清?‎ 生4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生50:皆若空游若无所依。‎ 师:就好像在空气中游一样。看不到水,透明清澈。柳宗元在这里提到水了吗?‎ 8‎ 生(齐):没有。‎ 师:写鱼是为了写水的清澈。他通过描写鱼的影子和鱼游动的状态表现出水的清澈,这种方法应该是什么?‎ 生51:里外结合。‎ 师:有点意思,不够准确。比如现在你们很安静,可是我不直接说安静,而是说连老师喘气声都听得到,这是用什么方法?‎ 生:侧面描写。烘托。‎ 师:对啦,以鱼烘托水,就是侧面烘托。(板书)其实这种写法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给我们展现过。想想看在描写哪种景物的时候用到这种方法了?‎ 生(齐):月光。‎ 师:苏轼没有一个字提到月,但通过院子里的树影让我们感受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和美好。我们写作时可以尝试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四、借景品情,感悟心境。‎ 师:我们经常说情景交融,用这样出色的方法描写出如此美景的柳宗元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七嘴八舌):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乐!‎ 师:“乐”很恰当,因为眼前的景用一个最通俗的概括就是?‎ 生(齐):美!‎ 师:景美人乐。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啊?‎ 生:拍照留念。流连忘返。‎ 师:那时照相机还没发明,柳宗元没得拍,那他是不是流连忘返?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生(七嘴八舌):不是,从“不可久居”可以看出来。‎ 师:对!那“不可久居”什么意思?“可”是大约的意思吗?‎ 生(齐):不可以长时间的停留。不是,是“可以”!‎ 师:对,这就是一词多义。如此美景却不能长时间的停留,为何?‎ 生52:因为“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作者坐在潭边,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什么人,寒气透骨,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师:这种忧伤是因为什么造成的?‎ 生53:以其境过清!“以”的意思是“因为”。‎ 师: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了,柳宗元明明站在潭边没动,眼前的景客观上也没有变,那为什么感受突然就不一样了呢?是什么变了?‎ 生(齐):心情变了。‎ 师:是啊,其实景还是那个景,只是我们的心情变了,眼中的景也就变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柳宗元的心情是由乐转凄。(板书)为什么看着眼前的美景,柳宗元的心情会发生了变化呢?‎ 生54:因为柳宗元被贬官了!‎ 师:柳宗元被贬官,他能高兴么?你了解的柳宗元是什么样的人?‎ 8‎ 生55:胸怀大志,心系天下苍生。‎ 师:他胸怀大志却被贬官了,心情不好。开始心情还好着呢,看着美景怎么一会就突然转变了?‎ 生56:他觉得自己和小石潭相似。‎ 师:怎么相似?‎ 生57:小石潭有优美的景色却没人欣赏,他是一个人才却无人赏识。‎ 师:你像一个演讲家,说得真好!小石潭这么优美的景色无人来赏,柳宗元才华横溢,胸怀大志,不但得不到赏识,反而被贬成一个无事可做的柳州司马,他的境遇和眼前的小石潭很相似。刚才这个同学把二者的相似点抓得很好,由小潭美景联想到自己的遭遇,空有满腹经纶却得不到施展,柳宗元眼前的美景都变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柳宗元眼中的景不再优美,而是怎样的?‎ 生58:凄清!‎ 师:这个词捕捉得很好。从哪个词可以表现出柳宗元的感受?‎ 生59:忧伤,人忧伤!‎ 师:明明去了去了几个人?‎ 生(齐):六个!‎ 师:六个人,怎么说寥寥无人?那是他自己特别的郁闷,得不到赏识,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他此时的感受应该是?‎ 生60:孤独寂寞!‎ 师:“人忧伤”准确还是“人孤独”贴切?‎ 生(齐):孤独!‎ 师:景凄清,人孤独!(板书)说到孤独,我想到柳宗元的一首诗《江雪》,齐背一下。‎ 生(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注意这首诗里有两个字,一个是“孤”,一个是“独”。当时柳宗元被贬幽州,心情是格外的孤独,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景为情生”。同学们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么?(生一时无语)‎ 师:举个例子,比如说:秋天了,刘禹锡满怀豪情,他看到是什么样的景?‎ 生(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漂泊天涯的游子马致远看的是什么样的情形?‎ 生(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同样是在秋天,因为心情的不同所以看到情景不同。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齐):春天。‎ 师:鸟语花香的时候,但是在饱经离乱之苦,忧国忧民的杜甫眼中,是什么样的?‎ 生(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师:正确。同样是春天,谁能说两句表现心情好的时候眼中的景象诗?‎ 生61:杜甫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师:诗句说的极好,作者却张冠李戴啦!这是《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作者是?‎ 8‎ 生62:白居易。‎ 师:同样的季节,看到的不同的景象,原因何在?‎ 生(齐):心情不一样。‎ 师: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小结全文,力争成诵。‎ 师:这节课我们跟着柳宗元一起欣赏了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了柳宗元情绪的变化,学到了这些写作的方法技巧,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近失意、郁闷却不颓废的柳宗元,在音乐声看着大屏幕上的美景,朗读或者背诵,盘点收获。‎ 生:(齐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下课!谢谢同学们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