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课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和实践的特征 ‎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 ‎(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来感悟和体会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和观念。‎ 二、学习重点 实践的含义和实践的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学习重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四、自我预习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是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 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 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具有三个特点:‎ 其一,实践具有 。这首先是由 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 和 。‎ 其二,实践具有 。实践是一种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其三,实践具有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 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 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 发展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 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 的产物。‎ ‎(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 ,二是 ,三是 ‎ ‎ 。其中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 、产生 ,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 。‎ ‎(3)实践是检验 。只有把 和 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 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东西变为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产生的 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 ‎(4)实践是认识的 和 。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五、知识整理(框架式)‎ ‎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1. 实践的含义 客观物质性 ‎ ‎ 及其特点 三个特点 主观能动性 三者是统一的 ‎ 的 社会历史性 ‎ ‎ ‎ 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方法论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 ‎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六、探究与共享 课堂探究一(教材第42页):‎ ‎(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课堂探究二(教材第44页):‎ ‎(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课堂探究三(教材第44页):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课堂探究四(教材第45页):‎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解。‎ ‎(2)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 4‎ 课堂探究五(教材第46页):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第六课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 答案:‎ 五、知识整理(框架式)‎ ‎ 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1. 实践的含义 客观物质性 ‎ ‎ 及其特点 三个特点 主观能动性 三者是统一的 ‎ 的 社会历史性 ‎ ‎ ‎ 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方法论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认识的唯一标准 ‎ ‎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六、探究与共享 探究一提示:(1)同学们可以谈出自己对“实践”概念的感性认识,不必苛求准确,如实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实验等。但这里提前告诉同学们,实践是指人们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 ‎(2)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本质区别。②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③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探究二提示:(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做一做”“试一试”,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2)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 探究三提示: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如水车),数学的发展则是计数的需要,如丈量土地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此方面的古籍如《周髀算经》和明代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等。‎ 探究四提示:(1)庄子在这里陷入了不可知论,认为找不到一个标准判断是非。 (2)是非是能够说清楚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判断是非的标准也看事,实看实践的结果。‎ ‎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深入探究是非或真理的标准问题。‎ 探究五提示:这位归国博士来到草原,就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草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这启示我们,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 探究二: ‎ ‎(1)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2)认识的获得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讲都是来源于实践的。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要真正地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 4‎ ‎(3)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认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 ‎ ‎ 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