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⑵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⑶ 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光污染”。
过程与方法:
⑴ 体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信息。
⑵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⑶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科学态度。
⑵ 通过对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⑶ 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两部分: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各种面镜。文中共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信息链接。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既重过程又重结果。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科学探究,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2.对虚象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用具】
教师用:小手电筒,平面镜,透明玻璃,尺,固定夹子,光屏,潜望镜模型,白纸,凸面镜,凹面镜等。
学生用:小手电筒,平面镜,透明玻璃,固定夹子,尺,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屏幕上的五幅彩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答:镜子。 我们平时常用的镜子就是平面镜.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平面镜的规律.
二、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一:平面镜本身的特征
a.〈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桌子上的平面镜,你有什么发现?用手摸一摸,平面镜表面有什么特征?
b.〈进行实验〉
摸一摸:平面镜表面怎么样?
看一看:平面镜中有什么?
c.〈结论〉
生活中常用的平面镜表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从平面镜中能观察到物体的像。
6
2. 探究活动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a.〈提出问题〉
既然我们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物体的像,根据你的日常观察和生活经验,请猜想一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小组讨论后回答,做出自己的猜想)
b.〈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等
猜想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猜想三: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屏幕上
猜想四:像与物的移动方向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
猜想五: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左右相反
……
(把学生的猜想写下来,不要评论对错,肯定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c.〈设计实验〉
针对学生做出的猜像,加以筛选,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几条,请学生设计一个能够检验该猜想是否正确的简易实验。(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生的猜想和相应的实验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正或筛选。
d.〈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立在桌子上,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只相同的手电筒A(打开电源)和B。(注意:玻璃板要与桌面垂直)
2.移动玻璃板后的手电筒B,使它与手电筒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能看到B也像开着电源一样),这时手电筒B的位置就是手电筒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3.观察并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4.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手电筒A和A的像(即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数据并加以比较。
5. 移开手电筒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否出现手电筒A的像。
6.移动手电筒A,观察像如何移动。(可用手中的镜子做该实验)
数据和现象:
猜想的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和有关实验数据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等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屏幕上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可能左右相反
e.〈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即不能呈现在屏幕上。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6
3.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而且是正立的。
{当物垂直于平面镜移动时,像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一起靠近平面镜或一起远离平面镜) ;当物平行于平面镜移动时,像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同。}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