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粤教沪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2(粤教沪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知道比热容的单位J/(kg·℃)及其读法、含义。‎ ‎⑵会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这一特点,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联系实际,分析与比热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养成探索、思考物质世界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步发展学生对物理和科学的感情。‎ 二、教学思想 ‎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较难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用热量、温度、质量三个物理量来定义的,是反映物质属性的一个物理量。对初中学生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种物理量是有困难的。因此本课的教学要求不宜过高。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比热容的含义,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能分析有关的简单物理现象即可。注重实验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重点难点 ‎ ‎“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比热容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运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器材 铁架台(含铁圈、石棉网、铁夹等)、酒精灯、火柴、烧杯、天平、温度计、水和色拉油。‎ 五、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建立概念 ‎⑴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观察图13-11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对这个(或这些)问题,你有什么猜想或解释?‎ 生:阅读、讨论、交流。‎ 师:同一天同纬度的海滨和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生:在地理课上,海滨城市的气候类型是海洋性气候,物质吸热慢放热慢;而沙漠的气候类型是大陆性气候,物质吸热快放热快。‎ ‎⑵猜想假设 师:沙漠地区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海滨地区主要物质是什么?‎ 生:沙漠地区的主要物质是沙石,海滨地区主要物质是水。‎ 激发学生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借鉴地理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和砂石在吸、放热性能上的差异。‎ 这个实验需要控制的物理量较多,难度较大,教师可针对性地提出“要比较这两种物质……”是启发引导学生设计该实验的关键。‎ 3‎ 师:沙漠地区日温差比较大,而海滨地区日温差小,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可能由于沙漠中砂石吸热时升温快,放热时降温快;水吸热时升温慢,放热时降温慢造成的。‎ ‎⑶设计实验 师:同学们的意思是砂石和水吸热后,温度升高的快慢不同。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呢?‎ 生:把水和砂石加热试试看!‎ 师:好!实验方案怎样设计?要比较砂石和水这两种物质吸热后温度升高的快慢不同,实验时需要控制哪些量?怎样控制?需要哪些器材?‎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后会得出:要控制沙石和水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用天平测出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可以达到控制质量相同,但怎样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又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提出“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达到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的目的。‎ 师:为了便于测量温度,我们使用色拉油和水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教师在组织学生汇报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方案:先后在相同的烧杯中倒入质量相等的水和色拉油(比如都是‎100克)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尽可能保证两次加热时,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一致且距离杯底的高度相同。通过观察、比较水和色拉油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其吸热性能的区别。‎ ‎⑷进行实验 探究活动以4人为一个小组为宜,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动手的机会。‎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做到分工明确,严格执行使用仪器的规则(特别是酒精灯和天平的使用),读取数据细心、认真,填写到课本上的表格中,力争每个小组得到的数据真实、准确。‎ 生:分析实验数据,小组成员达成一致意见后,在课本上写出实验结论。‎ 师:把你得到的实验数据与其它小组的同学交流,看看实验结果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尝试找出原因。综合各小组得出的结论,讨论修改得出最终结论,并告诉学生不同小组的数据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对事实的存在更有说服力。‎ ‎⑸分析论证,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师:质量相同的水和色拉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若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吗?谁吸收的热量多?‎ 生:不同,水吸收的热量多。‎ 师:由此表明水和色拉油这两种物质吸收热量的本领不同。换用其它物质进行实验也可得到同样的结果。这表明不同物质吸热本领不同。若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放出相同的热量,降低的温度不同;科学家比较了许多不同的物质也存在这种差异。物理学中,为了描述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异,我们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概念辨析 讨论时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案,让同学们相互修正、补充,直至方案完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之中。‎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得出结论时,学生所用的语言不一定简洁准确,只要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楚,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只要能说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的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所吸收的热量比色拉油吸收的热量多”即可。‎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比热容的含义。培养学生深入探究概念、规律含义的习惯。‎ 3‎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8页第一自然段,并引导学生明确以下要点:‎ ⑴ 意义:比热容是表示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用字母c表示。‎ ⑵ 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⑶ 某种物质比热容的含义: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含义是质量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 J的热量。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 J/(kg·℃),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⑷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由于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不同,所以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像密度一样,比热容是由物质本身所决定的,它与质量大小、吸(放)热多少及温度改变都无关。‎ 师:阅读表格“一些物质的比热容”,你有什么发现?‎ 生:①在比热表中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个别例外,如煤油和冰)‎ ‎ ②大部分固体比热容小于液体的比热容;‎ ‎ ③物质的比热容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同时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的比热容与冰的比热容就不相等;‎ ‎ ④水的比热容最大。‎ ‎3.活动2:比较砂石与水的温度变化 师:认真阅读第⑴问,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与同学提出讨论解决,也可向老师提出。‎ 学生如不理解可按以下程序帮助学生理解:‎ ⑴ 让学生查表求砂石的比热容,并说明其意义。砂石比热容是0.92×103J/(kg·℃),即lkg砂石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O.92×103J。‎ ⑵ 根据砂石比热容的意义推理:‎2kg砂石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0.92×lO3J×2‎ 所以7.36×103J的热量能使‎2kg砂石升高的温度是:‎ ‎△t砂=7.36×103/(0.92×103×2)=40(℃)‎ 师:你能求出水升高的温度吗?‎ 学生仿照第⑴问解答第⑵问,得出水升温8。‎7℃‎。再通过讨论交流第⑶问,使学生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回应了本节开始引入的问题。‎ ‎4.课堂小结 ‎⑴通过比热容探究学习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⑵探究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等)你有改进的方法吗? ‎ 通过阅读比热容表,加深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的理解。‎ 第1问,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解释,但不必给出公式或变形公式。第二问,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当堂交流。第三问,组织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这个过程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允许学生探讨甚至争论,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但不要过早的给出结论。‎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