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懒惰的智慧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 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 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 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名字叫《懒惰的智慧》,请大家说说你们对“懒 惰”“智慧”这两词是怎么理解的?(在感情色彩上,一个是贬义的,一个是褒 义的。)把这样两个词放在一起,作者想说明什么?接下来,我们就在美国作家
凯利的文章中一探宄竟。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的议论性文字。
明确:
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 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心论点: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其 他的便是证明论点的分论点。
三、速读课文,找出文中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己寻找事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
1.所举事例如下:
(1)露茜帮妈妈收拾餐具遭责备。
(2)懒惰的饭店服务员一次把餐具送上;
(3)远祖取水、渡水之事;
(4)波特懒洋洋发明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原理;
(5)弗兰克• B •吉尔布莱思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推 断称职的领导也同样是懒汉;
(6)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
3
(7)懒汉建立“2+2=4”的规则。
2.学生讨论事例论证的作用。
明确: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典型事例,从日常生活到技术改造,到科技发 明,充分论证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学习对比论证
1.本文作者在运用事例论证论点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提示:既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这叫做对比论证。
2.思考:本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懒惰者与勤快者的不同表现和结果的对比; 懒惰者发明创造前后对文明程度的不同影响的对比。
3.讨论对比论证的作用。
明确: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懒 惰的智慧的可贵,智慧的懒惰的可行,就显而易见了,增强了文 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自主探究,体味语言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找出来谈谈。
(学生默读课文,品味语言,思考后可与周围同学进行交流。)
明确:
1.生动形象、幽默传神、不乏机敏。
2.如话家常、如说俏皮话、亲切动人。
三、归纳小结,理解“懒惰的智慧”的含义
文章用一系列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 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 促进了人类进步。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接下来,请大家谈谈你 们此时对“懒惰”的理解。
(学生讨论)
经过讨论,有以下各种理解:
① 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② 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
③ 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
④ 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
⑤ 断进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
⑥ 是“智博”,而非“拼搏”。
⑦有问题意识。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作者在本文中为懒汉们“正名”,可谓别出心裁、发人深思,他认为:最 优秀的工人、服务员、领导都是懒汉,懒汉创造了新成果,促进了人类 的进步,过去是这样,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我们能不 能也举出这样的几个事例呢?
明确:方便碗面、洗衣机、带轮的箱包、一次性尿布、电梯、炸药、复 印机、洗衣机等等。
3
2.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运用“懒惰的智慧”来解决?看谁最 有创意。
五、作业。
1.阅读附文《统筹方法》,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并通过小组交流:你有什 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
2.你在学习、生活上有过什么发明吗?请写在周记本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