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叫特写及其特点。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了解特写截取人物的一个片断加以细致描述的写法。
4.感受女排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特写截取典型片断描写人物的特点,初步学会阅读、分析特写一类的文章,分析陈招娣“加练”救球中的“三练二走”。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袁教练的“狠心”“铁石心肠”和女排姑娘“恨”而“又觉得他应该这样”的复杂感情。理解招娣的“野劲”“楞劲”“邪劲”在课文中的含义。
三、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特写,节选自《中国姑娘》第四部分。文章截取了陈招娣练球这个横断面,抓住“苦练”这一特点生动细腻地加以描写,热情地赞扬她为祖国的荣誉顽强拼搏的精神。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练球的起因。第二部分,练球的经过,这是全文的主体,详细地铺叙陈招娣加练救球的情景。从袁教练的扔球和招娣的接球两个方面展开,着重描写了陈招娣在练球时的“野劲”“楞劲”和“邪劲”。第三部分,写训练的结果。在情节安排上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人物配置上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多角度描写人物,语言生动,富有个性。
四、教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录音带及有关中国女排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⑴、结合“单元导言”,归纳记叙文常见的样式:通讯、特写、游记、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
记叙文的共同特点:真实性、文学性。
⑵、揭示课题,简介作者及中国女排的有关背景。
鲁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体育报》记者、编辑。擅长写报告文学,作品多以体育运动员、教训员的生活为题材,其中记叙中国女排英雄事迹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受到广泛好评,曾被多家报刊转载。
中国女排在1981---1986年间的世界比赛中实现了“五连冠”,袁伟民是当时中国女排的主教练。
补: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即:1981年11月,中国队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秘鲁进行。中国队以9战8胜的战绩,第二次夺得世界冠军。
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比0战胜美国队,实现“三连冠”。
1985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7战全胜的成绩,第四次荣膺冠军。
1986年9月,中国队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以八战八胜的佳绩,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细读课文。解决几个字的音、形、义。
捡ji n 惫b i 焊h n 腕w n 尿ni o 婉w n 莺y ng 侥ji o 娣d 腴y 楞l ng
⒊结合“课后练习一”,给课文分段。
⑴、这篇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片断?
3
描述了陈招娣主动向袁教练请求加练救球这一片断。
⑵、按“加练”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本文分段。
第一段,(⒈----⒊节)加练的起因。
第二段,(⒋-----倒数第二节)加练的经过。
第三段,(末段)加练的结果。
⒋简析第一段
这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而重在介绍本文主角陈招娣的一些情况:“秀气”,指外表秀美、斯文,照应“典型的杭州姑娘”;“野劲”,指性格上的大胆、泼辣,照应“地地道道的运动员性格”。
⒌分析第二段
⑴、分析“一练”。
相关的动词:退 垫 迎 摔倒 滚翻 站 扑
相关语句:“玩命似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不顾一切地奔跑着,飞扑着,滚翻着”。
这些描写,不仅表现了她动作的漂亮和技术的高超,更充分表现了她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⑵、分析“一走”。
这“一走”突出了陈招娣的“愣劲”,(愣:原指说话做事不考虑效果,硬来,莽撞;这里指不顾一切,天不怕,地不怕的倔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出她任性的一面,在太累的情况下,袁教练还是一味地叫她接球,想一走了之。另一面是她天不怕地不怕的火辣性格,突出她倔强不肯服输的性格。
相关的语句:恶狠狠地扔 大声地叫 ……
⑶、分析“二练”“二走”。
先让学生通读,然后叫一学生口述大致内容,要求能用上一些词语。
袁教练一个接着一个地把球“扔”“砸”过去,陈招娣“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着”,这是一个多么坚强、勇于拼搏的姑娘啊,但她终于又倒在地上起不来了。她实在太吃力了。而这个时候,教练却还是“瞪着眼”“叫”“喊”着,照样扔着球。她感到委屈,多么狠心的教练呀!眼泪涌出了眼眶,洒在训练场子的地板上。她又径自向门口走去。但身后又传来袁教练那句不紧不慢、不软不硬的话。她虽然仍走着,但脚步“迟缓”了,“站住”了,“像一截木头被钉在那儿”。袁教练也站在原地没有动弹,盯着她,“像一尊石雕似的”,手里还抓着一只球,准备随时砸出去。她完全理解陈招娣,充分信任她。果然,陈招娣猛一转身,大步回来了。
⑷分析“三练”。
“邪劲”:邪是不正常的意思,这里是指陈招娣“完全忘我”的境地,她那样“奋不顾身地扑救来球”的劲头,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能力了;这是一种神奇的、超常的力量。“邪劲”一词,十分确切地写出了女排姑娘那种在为国争光的信念鼓舞下,忘我拼搏的巨大精神力量。甚至连“铁石心肠”的袁教练也受到了感动,发起“慈悲”来了。
⒍简析第三段。
这一段只有三句话,写加练的结果,陈招娣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惊人的毅力”,点明了胜利的原因。
⒎小结
本文抓住了陈招娣“加练”救球这一片断,抓住一个“苦”字来进行描写。原定的计划任务已经够“苦”,强度也已经够大的了,但陈招娣主动请求加练,自找“苦”吃;在练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野劲”、“愣劲”、“邪劲”,十分突出地写出了她倔强、好胜、不肯认输的个性特点,表现了陈招娣和女排姑娘们高标准,严要求,锐意进取,刻苦训练的精神风貌和为了祖国荣誉顽强拼搏的精神。
⒏作业
⑴、熟读课文,归纳全文的中心。
⑵、完成课后练习三。
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插叙的作用及其作用。
2. 简介袁伟民及女排姑娘的刻画,对于表现文章中心的[陪衬]作用。
3. 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二.教学过程:
5. 检查课后练习三。
6. 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段落,并分析其层次及作用。
7. 给该节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板书设计: ②她扭伤了脚腕,拄着拐杖去训练房
① 总说招娣不是一个 ③她尿血后仍坚持训练
吃不得苦的姑娘 ④她腰伤严重,边治疗边坚持训练
[先总后分式结构]
◎ 这段插叙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有力说明了招娣想走又重新投入训练的原委,说明了她是一个吃得起苦的姑娘,而且生动展现了她生性好强、不甘落后、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和为祖国荣誉多做贡献而苦练救球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补叙]~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内容的叙述方法。
区别:插叙:~的内容是片断,不是文章主要情节的一部分。
补叙:是文章情节的一部分,只不过把它提前。
二.课后第8页第一大题第3小题:
◎ 本文还写了那些人物,这对于表现中心思想有何作用?
1. 袁伟民有平易近人的一面,但在训练场上却是铁面无私,对队员要求严格,毫不含糊,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是位既能严格要求而又讲求策略的优秀教练。他的严格要求既衬托了招娣练球的艰苦性,又说明了招娣成长的必然性。
2. 作者通过其他姑娘的眼神、动作与心理描写。既写出了她们对招娣的同情,又衬托出招娣练球的艰苦,也写出了她们对教练如此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理解。[她们既是陪衬,又是对招娣的补充],从而更有力地突出和丰富了招娣的形象意义。
三.重点分析文中的心理活动描写语句
四.当堂指导写读后感:
读后抓住招娣为国争光而顽强训练的精神以及她的积极的进取心,对自己严格要求,倔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并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向她学习。
五.教学效果分析:
1. 用学生自己抓“三走二练”的情节,先自己初步分析招娣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抓人物刻画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了解文章是如何通过这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丰满形象的。
2. 先给学生讲清楚“插叙”“补叙”的概念,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的插叙部分,并思考删除该段会有何变化,来体会此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3. 在人物形象分析时,教师可适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本文中不仅仅是招娣在为国争光而苦练救球,而且其他女排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艰苦训练。正是这颗爱国心让她们坚持下去,胜利完成无数次像本文所叙述的加练任务,直至她们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业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