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意识的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意识的本质。
能力目标:学生逐步确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思想观点,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教学重点:意识的本质。
教学难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点拨启发。
教学手段: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课本探究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物质的或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但这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而人的意识活动则是自觉的,无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但人的意识活动也要依赖于一定的生理基础,特别是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因此,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分析: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现象既不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界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运动的发展,大脑越来越发达,大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生物的反映由应激性到动物的感觉、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动物的大脑和单纯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使猿变成人的决定因素,也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因素。
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在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外部世界的劳动中,不仅要求人们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有抽象思维这种人类意识的反映形式来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社会劳动的进步而日趋完善,这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反之,如果脱离社会实践,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就不会形成人的意识。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第一,人脑比动物脑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第二,人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不仅包括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可以在语言刺激下产生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课堂总结: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板书: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课堂巩固: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答案:D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