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弹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必修一弹力教学设计(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弹力 教学设计 一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弹力教学设计 二 授课课型 :新授课 三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1、新旧教材对比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和必修课程要求,新旧教材内容上大体相同,但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语言叙述方式,如:旧教材以陈述性语言为主,使学生逐步接受知识,而新教材多用建议,启发性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打破了旧教材新授课,实验课分离,让学生历经探究过程,自主获取新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物理学思想,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向手到熏陶。总之新教材更注重基础性、连贯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2、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弹力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讲述的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受力分析的常见力,受力分析又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此外,弹力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四、学情分析 ‎1. 知识上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弹力的初步知识,对弹力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如何求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不明确.‎ ‎2. 能力上,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正在逐步建立,以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分析,归纳的能力 五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 ‎ 3.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使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及微量放大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六 教学重点 ‎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七 教学难点 ‎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八 教学辅助手段 ‎ 各种弹簧、橡皮泥、海绵、微小形变演示、多媒体课件 九 课时安排 1课时 十 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采用了探究式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选用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实验法,及合作教学等方法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十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给各个小组分发海绵,弹簧及橡皮泥 让学生自己动手挤压海绵,让学生回答手的感受 结论:手感到有力的作用 ‎,弹性物体对作用对象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弹力,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定等系列问题.‎ 推进新课 同学们主要掌握三个基本问题:‎ 弹力的产生,弹力的方向,弹力的大小 ‎ (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拉弓射箭、蹦极、跳水等情景:‎ ‎ ‎ 图‎3-2-1‎ ‎ 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所借助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结论 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我们就从形变开始,了解弹力的产生 弹力的产生 ‎ 一、 实验演示1: 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我们能明显地观察到什么现象?‎ ‎ 结论: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我们就把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 ‎ 情景设置: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设计意图: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明确两类形变)‎ ‎ 讨论交流:物体的形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如弹簧的形变、竹片的形变等;另一种是物体在形变后,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这种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 ‎ 阅读(课件展示):‎ ‎ 凡物体受到外力而发生形状变化谓之“形变”.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物质微粒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也可引起形态的变化.形变的种类有:‎ ‎ 1.拉伸形变:杆的两端受到压力或拉力时,长度发生改变;‎ ‎ 2.扭转形变:一圆柱状物体,两端各受方向相反的力矩作用而扭转,称扭转形变;‎ ‎ 3弯曲形变:两端固定的钢筋,因负荷而弯曲,称弯曲形变.‎ ‎ 【实验探究】 怎么才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呢?(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讨论,不难得出结论)‎ ‎ 结论:物体间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 ‎ 学生实验:鼓励大家自己使劲拉课下制作好的小弹簧,拉到再不能伸长为止.‎ ‎ 现象:弹簧被拉直后不能恢复原长.‎ ‎ 结论: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 问题设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什么用途呢?.‎ ‎ 引导学生举出弯弓射箭、撑杆起跳、拍打篮球、击打网球等例子.‎ ‎ 师生交流讨论以上例子的本质.‎ ‎ 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 问题设置: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吗?‎ ‎ 此时教师可以在桌子上放一本书,借此提问桌子会发生形变吗?‎ ‎ (学生可能回答不发生形变)‎ ‎ 演示实验2:‎ ‎ 教师向学生作显示微小形变装置的简单介绍.‎ ‎ 实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光线经M、N两平面镜两次反射,射到一个刻度尺上,形成一光亮点.如图‎3-2-2‎,让一学生用力压桌面,同学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 学生会看到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 图‎3-2-2‎ ‎ 学生分析:桌面有了形变,使M、N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 总结: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 ‎ 演示实验3:‎ ‎ (课件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55页图3.2-2有机玻璃的形变.‎ ‎ 归纳:一块三角形有机玻璃压在另一块有机玻璃上,发生的形变很小,肉眼不能看出来.但是形变使有机玻璃内部不同部位的光学性质产生了差异,让特殊的光通过时,就完全可以看到这种差异.‎ 事实上,只要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就一定能产生弹力的作用.可见,弹力的产生需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 弹力的方向 常见的弹力除了以上讲到的外,还有支持力和拉力等.‎ ‎ 弹力的方向: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 教师精讲: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如图‎3-2-3‎.‎ ‎ ‎ 图‎3-2-3‎ ‎ ‎ 学生活动: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有压力,木板对书有支持力.指导学生并画出力的示意图.如图‎3-2-4‎.‎ ‎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图‎3-2-5‎ ‎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如图‎3-2-5‎.‎ ‎ 引导得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产生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力的大小 ‎ 三、胡克定律 ‎ 下面我们大家设计一个实验,实验的目的是寻找与弹簧的弹力有关的因素.‎ ‎ 学生设计实验,然后教师演示实验.‎ ‎ 参考实验案例 图‎3-2-7‎ ‎ 如图‎3-2-7‎所示,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总重;弹簧的长度及伸长量可由刻度尺测出.‎ ‎ 注意事项 ‎ 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标尺要竖直且紧靠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稳定后再读数.‎ ‎ 2.实验中所提供的米尺精确度为‎1 mm,应估读一位.‎ ‎ 3.弹簧组的说明书已说明每个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使用.‎ ‎ 建议做法:‎ ‎ 1.选择器材:‎ ‎ 从弹簧组中选择一只弹簧(注意它的弹性限度)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实验桌上有‎200 g、‎50 g的钩码各一盒,选择‎50 g钩码来做这一实验.(想一想,为什么?)(参考答案:‎50 g的钩码质量比较小,容易调节,另外增加一个不会损坏弹簧)‎ ‎ 2.首先将实验装置调整妥当(如整个装置是否竖直平衡,标尺与弹簧的距离是否合适,标尺面与弹簧上的指针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是否便于读数等).‎ ‎ 3.读出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所指刻度.‎ ‎ 4.悬挂‎50 g钩码一个,待稳定后,读出弹簧上指针所指刻度并计算出弹簧的伸长量记入表格.‎ ‎ 5.逐个增加钩码,重复第4步,至少做5组数据.‎ 初态指针对应刻度(cm)‎ 弹簧弹力(N)‎ 指针所指刻度(cm)‎ 弹簧伸长量(cm)‎ ‎ 6.图象法处理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纸上,以弹簧弹力为纵轴,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建立坐标系,如图‎3-2-8‎所示.描出5个特殊点,以寻找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图‎3-2-8‎ ‎ 拓展一步:常用的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有:计算法(求比值、求积、求和、求差等)和图象法两种.两者比较,‎ 图象法处理数据更为直观、更容易得出物理变化规律,且该种方法处理数据能更好地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 ‎ 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弹力和弹性体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F=kx,其中k是劲度系数,单位N/m.‎ ‎ 例题有一根弹簧的长度是‎15 cm,在下面挂上‎0.5 kg的重物后长度变成了‎18 cm,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 解答:已知弹簧原长为L0=‎15 cm=‎0.15 m,后来长度为L=‎18 cm=‎0.18 m,弹簧的弹力为5 N,伸长量为x=‎0.03 m,由胡克定律F=kx可知,k=F/x=166.7 N/m.‎ ‎ 答案:166.7 N/m ‎ 说明:不同材料的弹簧劲度系数是不一样的,同一种材料的弹簧形状和长度不相同时,其劲度系数也是不一样的.‎ 课堂训练(课件展示)‎ ‎ 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一重为4 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 cm;挂重为6 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3 cm,则弹簧原长为________cm,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 解析:弹簧上悬挂物体时弹簧要伸长,由胡克定律得知:弹簧上的拉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x为弹簧伸长量,x在数值上等于伸长后总长度减去原长L0,即x=L-L0.改变悬挂重物的重力,伸长量变化,这样可以列出两个方程,通过方程组可求出弹簧原长和劲度系数.‎ ‎ 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设挂G1=4 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1,挂G2=6 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2,则L1=‎12 cm,L2=‎13 cm,由胡克定律得:‎ ‎ G1=k(L1-L0)‎ ‎ G2=k(L2-L0)‎ ‎ 代入数据解得:L0=‎10 cm,k=200 N/m ‎ 即弹簧原长为‎10 cm,劲度系数为200 N/m.‎ ‎ 答案:10 200‎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归纳为 ‎ 定义 ‎1弹力的产生 产生条件 ‎ ‎ 压力 ‎ 2弹力的方向 支持力 ‎ 拉力 ‎3弹力的大小:主要为弹簧弹力 ‎ 弹性限度内,有弹性体的弹力和弹性体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F=kx,‎ ‎ ‎ 十一 布置作业 ‎ 1.教材第56页“问题与练习”2、3、4题.‎ ‎2.实验测量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给出原始数据,写出处理数据的过程.‎ 活动与探究 ‎ 课题:制作一个弹簧秤,用来粗略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 ‎ 器材:自己自由选择器材,但要说明所选器材的原因.‎ ‎ 步骤:根据所选器材,自由设计实验步骤.‎ ‎ 结论:讨论交流实验结论,体会成功的喜悦.‎ 十二 板书设计 ‎2 弹力 ‎ 1.弹性形变和弹力 ‎ 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 非弹性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 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 2.几种弹力 ‎ 支持力、拉力 ‎ 3.胡克定律 ‎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弹力和弹性体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 ‎ F=kx,其中k是劲度系数,单位N/m.‎ 十四 教学过程流程图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