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设计片段◆细读感悟 (教学难点)(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村子里没有井。生2:没有井就没有水喝。生3:我知道了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师:你觉得乡亲们吃水方便吗?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生1:不方便。我是从“很远的”这个词知道的。生2:还有“挑”。师:谁能做一个“挑”的动作?(生做动作)如果让你从很远的地方挑两桶满满的水,你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有什么感觉?生1:我会觉得很累。生2:我会觉得两条腿发酸。生3:我会觉得两条腿发软,会摔跤,会把水弄洒。师:真想不到沙洲坝的乡亲们要想吃水,竟然要走那么远的路,要费那么多的力气。师:毛主席看到乡亲们吃水这么难,心里会怎么想?他是怎么做的?生:毛主席看着他们那么辛苦,所以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出示: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师:有了水井之后,人们的心情会怎样?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生1:他们很高兴。生2:不用很辛苦地去挑水了。生3:吃水方便了。…………师:以前吃水很不方便,现在却变得方便了,这都是谁的功劳?生:毛主席。师:如果你是村里的人,你想对毛主席说什么?生:毛主席,谢谢你。…………赏析:“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看似通俗直白的一句话由于立碑撰文而蕴含着深广的意蕴。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他们的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只是表层化的阅读。如何消除学生与课文的间隔和距离?这个教学片段努力寻找语言材料与学生经历的“共通处”,设法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调动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在鲜活的形象中获得生命,使课文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有了水井之后,人们的心情会怎样?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到阅读中来,从多角度、多层次交流中感受这口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从心中涌起感谢毛主席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