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实数概念与运算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绝对值、相反数、倒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及实数的运算。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复习重难点
1、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绝对值、相反数、倒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2、掌握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及实数的运算。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实数的概念
1、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概念。
(1)_____________叫有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无理数;______________叫做实数。
(2)相反数:①定义:只有_____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实数a的相反数是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___
②性质: 若a+b=0 则a与b互为______, 反之,若a与b 互为相反数,则a+b= _______
(3)倒数:
①定义:1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数的倒数。
②a 的倒数是________(a0)
( )
(4)绝对值:① 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_______, 叫数a的绝对值。
( )
② 性质:=
( )
2、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平方根:一般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数叫a的平方根,a的平方根表示为_________.(a0)
(2)算
4
术平方根:正数a的____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数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为_____(a0)
(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_________,这个数叫a的立方根,数a的立方根表示为______。
注意:负数_________平方根。
实数的运算
1、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
(1)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_____边第一个_____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一个数M可表示为a10n或a10-n形式,其中,n为正整数,当/M/10时,可表示为__________形式,当/M/1时,可表示为____________形式。
2、实数的运算:
(1)运算顺序: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先算_________,再算_______,在最后算_________;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2)零指数:=__________(a≠0),负指数:=________(a≠0,p是正整数)。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0°、45°、60°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二)题型、技巧归纳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
技巧归纳: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考点二: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技巧归纳: 一个数的平方根互为相反数,相加等于0
考点三:实数的运算
技巧归纳: 这类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方法是写成a×10-n(1≤|a|<10,n>0 )的形式,关键是确定-n.确定了n的值,-n的值就确定了,确定方法是:大于1的数,n的值等于整数部分的位数减1;小于1的数,n的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前零的个数(含整数位数上的零).
(三)典例精讲
1、的相反数是( )
4
A. B. C. D.
2、如果,则“”内应填的实数是( )
A. B. C. D.
3、在实数π、、、sin30°,无理数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4、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和,则这个数是 .
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25 m的颗粒物.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25×10-3 B.0.25×10-4
C.2.5×10-5 D.2.5×10-6
6、计算:
(四)归纳小结
1.本部分内容要求熟练掌握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绝对值、相反数、倒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2.要求掌握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及实数的运算。
(五)随堂检测
1、下列各数中,比0小的数是( )
A.-1 B.1 C. D.π
2、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是( )
A.0 B.1 C.-1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一定是正数 B.是有理数
C.2是有理数 D.平方等于自身的数只有1;
4、如图,数轴上A、B两点分别对应实数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4
A、a<b B、a=b C、a>b D、ab>0
5、定义新运算:对任意实数a、b,都有ab=a2-b,例如,32=32-2=7,那么21=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实数有 理数 无理数
绝对值 相反数 倒数
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
六、作业布置
完成实数概念与运算课时作业
七、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形式,使同学们能直观感受本模块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进行多种题型的训练,使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本节重点知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