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7讲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届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7讲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7讲: 几何初步与平行线、相交线 一、复习目标 ‎1.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决实际问题.‎ ‎2.会比较角的大小,掌握角的表示法,能进行角的有关计算.‎ ‎3.明确线段、直线、射线的概念及区别与联系,线段的表示方法,会进行有关线段的计算.‎ ‎4.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5.掌握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掌握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 ‎7.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计算或推理.‎ ‎8.掌握两条直线垂直的概念.‎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复习重难点 ‎1.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 ‎4.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计算或推理.‎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 三种基本图形——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公理 ‎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________条直线 ‎ 线段公理 ‎ 两点之间,________最短 ‎ 两点间的 ‎ 距离 ‎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________,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 角 角的概念 ‎ 定义1 ‎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____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____,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____ ‎ 8‎ 定义2 ‎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____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叫做角 ‎ 角的分类 ‎ 角按照大小可以分为平角、周角、____、____、钝角 ‎ 角的大小比较 ‎ ‎(1)叠合法 (2)度量法 ‎ 角平分线 ‎ 定义 ‎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 性质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 几何计数 ‎1 ‎ 数直线的条数 ‎ 过任意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n个点中的两个点可以画________条 ‎ ‎2 ‎ 数线段的条数 ‎ 线段上共有n个点(包括两个端点)时,共有线段________条 ‎ ‎3 ‎ 数角的个数 ‎ 从一点出发的n条直线可组成______个角 ‎ ‎4 ‎ 数交点的个数 ‎ n条直线最多有________个交点 ‎ ‎5 ‎ 数直线分 ‎ 平面的份数 ‎ 平面内有n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________个部分 ‎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 互为余角 ‎ 定义 ‎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则这两个角互余 ‎ 性质 ‎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___ ‎ 互为补角 定义 ‎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补 ‎ 性质 ‎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___ ‎ 拓展 ‎ 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 ‎ 8‎ 邻补角、对顶角 邻补角定义 ‎ 若两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 对顶角 ‎ 定义 ‎ 若两角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 性质 ‎ 对顶角相等 ‎ ‎“三线八角“的概念 同位角 ‎ 如果两个角在截线l的同侧,且在被截直线a、b的同一方向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1和∠5,∠4和∠8,∠2和∠6,∠3和∠7是同位角 ‎ 内错角 ‎ 如果两个角在截线l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线a、b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内且交错).∠2和∠8,∠3和∠5是内错角 ‎ 同旁 ‎ 内角 ‎ 如果两个角在截线l的同侧,在被截直线a、b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5和∠2,∠3和∠8是同旁内角 ‎ 平行 平行线的定义 ‎ 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公理 ‎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 平行公理的推论 ‎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________ ‎ 平行线的判定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平行线的性质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8‎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垂直 垂直 定义 ‎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______ ‎ 特别说明 ‎ ‎(1)两条直线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特殊在它们所交的角是直角;(3)线段与线段、射线与线段、射线与射线的垂直,都是指它们所在直线垂直 ‎ 垂直的性质 ‎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垂线段 定义 ‎ 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______ ‎ 性质 ‎ 直线外各点与直线上各点所连的线段中,______最短 ‎ 点到直线的距离 ‎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二)题型、技巧归纳 考点1线与角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技巧归纳: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相关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 考点2直线的位置关系 技巧归纳:计算角度问题时,要注意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三角形内角和、互为余角或补角、平行性质、垂直)及角平分线知识的应用.‎ 考点3度、分、秒的计算 技巧归纳:注意角的度数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10,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考点4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技巧归纳:‎ ‎(1)平行线的判定:‎ 8‎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典例精讲 例1 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  ) ‎ A.38° B.104°‎ C.142° D.144° ‎ ‎[解析] 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 ‎∵∠BOD=76°,‎ ‎∴∠AOC=∠BOD=76°.‎ ‎∵射线OM平分∠AOC,‎ ‎∴∠AOM=∠AOC=×76°=38°,‎ ‎∴∠BOM=180°-∠AOM=180°-38°=142°.‎ 故选C.‎ 例2 如图17-2,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a上,a∥b,∠1=50°,∠2=60°,则∠3的度数为(  ) ‎ A.50° B.60° ‎ C.70° D. 80° ‎ 8‎ ‎ [解析] 依题意,∠3=180°-∠1-∠2=180°-50°-60°=70°,故选C. ‎ 例3 已知∠α=32°,求∠α的补角为(  ) ‎ A.58° B.68° C.148° D.168°‎ ‎[解析] ∵∠α=32°,∴∠α的补角=180°-32°=148°.故选C.‎ 例4 如图17-3,AB∥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到的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证明. ‎ 解:①∠APC =∠PAB +∠PCD; ‎ ‎②∠APC=360°-(∠PAB +∠PCD); ‎ ‎③∠APC=∠PAB -∠PCD; ‎ ‎④∠APC=∠PCD-∠PAB. ‎ 如证明① ∠APC =∠PAB +∠PCD. ‎ 证明:过P点作PE∥AB,所以∠A=∠APE. ‎ 又因为AB∥CD,所以PE∥CD,所以∠C=∠CPE, ‎ 所以∠A+∠C=∠APE+∠CPE, ‎ ‎∴∠APC =∠PAB +∠PCD. ‎ 同理可证明其他的结论. ‎ ‎(四)归纳小结 8‎ 本部分内容要求熟练掌握对顶角、补角、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会识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会用一直线截两平行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会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五)随堂检测 ‎1、如图所示,∠1+∠2+∠3+∠4+∠5=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L1∥L2的是( )‎ A.∠1=∠2 B.∠2=∠3 ‎ C.∠4=∠5 D.∠2+∠4=180°‎ ‎3、(1)数轴上有两点A、B分别表示实数a、b,则线段AB的长度是( )‎ A.a-b B.a+b C.│a-b│ D.│a+b│‎ ‎4、已知线段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3AB,则线段CA与线段CB之比为( )‎ A.3:4 B.2:‎3 C.3:5 D.1:2‎ ‎5、如图,DE+AB=AD,∠1=∠E,求证:‎ ‎(1)∠2=∠B;(2)若∠E+∠1+∠2+∠B=180°,则DE∥AB.‎ 五、板书设计 性质 判定 六、作业布置 几何初步与平行线、相交线课时作业 七、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形式,使同学们能直观感受本模块内容,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 8‎ 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进行多种题型的训练,使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本节重点知识。‎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