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
课 题
《黔之驴》
课 型
新
课 时
2
整合时间
教 学
目 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重 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
难 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突 破
策 略
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课 前
准 备
预习 查阅资料 多媒体
教 学 设 计 详 案
集体交流意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 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二、探究交流。
(一)预习学案基础知识反馈。
教师引导展示。
(二)小组探究
三、学生分组展示探究交流提。
四、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当点拨精讲。
1、请结合课下注释试翻译全文,找出难理解字词句。
点拨:
a. 字音
黔qián 窥kuī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狎xiá 踉liáng 憖 yìn
2字词释意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蔽林间窥之:躲避 偷看
稍出近之:靠近 莫相知:一方对另一方
虎大骇:害怕 远遁:逃跑
以为且噬己也:将 咬 然往来视之:但是
益习其声:渐渐 益狎: 更
3
驴不胜怒:能承受 蹄之:用蹄子踢
虎因喜:因此 计之曰::盘算
技止此耳:只 乃去:才离开
2、朗读全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虎和驴的词语,加以体会和想象,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黔之驴》。
点拨:虎:动作:见、窥、近、遁、视、近、荡倚冲冒、跳踉、大阚、断、尽;
神态:慭慭然、大骇、甚恐、喜;
语言:技止此耳
驴:动作:一鸣、蹄之
神态:不胜怒
3、老虎是怎样逐步认识了解驴并把它吃掉的?
点拨: 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
4、分析文中驴和虎的形象。
点拨:
虎:知己知彼 小心谨慎 勇于出击 战胜对手
驴:没有自知之明 外强中干 虚张声势
5、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想,揭示故事的寓意?
点拨:
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名而自招祸患的人。
从虎的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从虎与驴的关系的角度: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
6、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点拨:
黔驴之技: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 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
7、文章题目为“黔之驴”但笔墨大量写虎,是否“文不对题”?
点拨:以虎衬驴,结合社会背景,作者借文嘲讽的是像驴那样的人。
8、 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点拨: 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并持之以据即可。
3
五、课堂小结。(学生小结,教师予以适当归纳总结)
本文是一篇寓言,文章通过述写老虎惧驴、识驴、戏驴、吃掉驴的过程,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的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教
学
反
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