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学案(北师大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学案(北师大版必修4)》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2、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 ‎3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重难点提示】‎ 1、 体会作者引入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来说明建筑艺术特点的方法。‎ 2、 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如何有机统一。‎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他于50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 ‎2、相关资料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造型艺术也是如此。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成为艺术品。从某种角度讲,造型艺术也是有机排序的艺术。把许多杂乱的东西化为统一,在统一中再求得一定变化,这就是有机统一的规律。 ——《建筑设计方法入门》‎ 故宫从大清门至太和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总长约1700米。其中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 进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为横向广庭,舒展开旷。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由此可见,空间的对比变换,在故宫是一个典范。 ——《中国古代建筑与近现代建筑》‎ 谐趣园简介 谐趣园是乾隆于1751年下江南时,看中了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在颐和园中仿其意而建造的,它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被称为“园中之园”。谐趣园由临水的十座亭、台、楼、榭和百间游廊组成。 ——《故宫景点介绍》‎ 5‎ ‎【自学导航】‎ 一、日积月累,滴水穿石----通读课文,勾画出文章中的生字词,查字典自学 ‎(1)注音 汲( )取 赋( )予 闪烁( ) 左睇( )右盼 ‎ 嬉( )戏 眼花缭( )乱 枯燥( ) 散漫( ) ‎ 寥寥( )几笔 水波涓涓( )‎ ‎(2)解释成语意思 悠然自得 引人入胜 惨淡经营 依样葫芦 前瞻后顾 荒谬绝伦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先概括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划分文章结构。‎ 三、深入探究,品悟语言-------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在谈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的时候,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持续性”? ‎ ‎2.作者在说明颐和园长廊(第13段)时,运用了一大段看似繁复的说明语言,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课文用了不少笔墨谈音乐、舞蹈、绘画,你觉得这和谈建筑有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 5‎ ‎【课堂检测】‎ ‎1.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  A.鳟鱼  枯躁  寥寥数笔 ‎  B.赋与  自己  前瞻后顾 ‎  C.琢磨  瓦垄  荒谬绝伦 ‎  D.辨证  青睐  一如即往 ‎2.解释画线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  (1)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奏而取得统一的另一个例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练习。‎ ‎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  这一段是理解全文的“纲”,其中包含了以下三个意思:‎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试从你熟悉的其它歌曲或建筑中找出例子,谈谈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的辩证规律。‎ ‎【扩展阅读】‎ 5‎ 凝动的音乐与立体的诗(节选)‎ 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虽然有各自严格的区别和范畴界定,但在本质意义和内在规律上,又往往拥有许多相似与契合。在我的狭窄的文化视野之内,几乎没有看到文学艺术家纵论自然科学的文章,因为那是个以坚实的知识性和严密的逻辑为基石的广阔疆域,可能驰骋美妙的想象,却拒绝随意的阐释。我却能经常看到学养深厚成就卓著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建筑学家所撰写的关于文学艺术的文章。这些篇什大多不是专业性的理论文章,而是一些或长或短的随笔,往往因其从独特的视角观照文艺现象,而颇具新鲜感。还有一些是他们撰写的有关科学领域的知识性的随笔,并非有意阐释艺术规律,却又触及了或是揭示了文学的艺术规律和美学本质,给人以崭新的境界和深刻的启迪。 ‎ ‎    去年我在书店买到一本梁思成著《凝固的音乐》,我对建筑学几乎一无所知,是这位大建筑师对建筑的美妙比喻,揭示了建筑的美妙内涵,从而引发了我阅读的兴味。他认为建筑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克服自然,改变自然的斗争的记录,这个建筑活动就必定包括人类掌握自然规律,发展自然科学的过程。同时,建筑又是艺术创造,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也是最耐久的一类。正因为如此,它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制度,又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既然是艺术创造,就必然遵循艺术规律。比如他在阐发重复与变化辩证关系时说:“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持续。”“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也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的另一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穿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的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断地重复着,使你形象地看到几条鳟鱼在这片伴奏的‘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嬉戏,从而使你‘知鱼之乐’焉”。他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论证了时空的持续性,以李公麟的《放牧图》为例,论证了主题与变奏的统一,以北京故宫和颐和园的谐趣园为例,论证了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建筑学家,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高雅的审美品位,处处可寻找到建筑与艺术相通的美学原理,读之让人耳目一新,而绝非如一些文艺理论著述那样枯燥、刻板或是故弄玄虚。 ‎ 5‎ 学案答案:‎ 1、 略 2、 中心句: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指出在持续性的作品中,创作上的重复与变化尤为重要。      第二部分(2---7)举例介绍音乐艺术、舞台艺术、绘画艺术创作的重复 与变化的特点。      第三部分(8---16)举例介绍建筑创作的重复与变化的特点,还指出当前城市建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 ‎(1)因为没有持续性,就谈不上重复与变化 ‎(2)20个“一根”在语言上就给人以厌烦感,让人无法接受。也就是说,长廊的柱子,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不同的形状,千篇一律的圆柱才能给人以特殊的感受,长廊需要的是重复,不是变化。‎ ‎(3)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艺术在处理重复与变化问题时存在共性,课文前面花费不少笔墨谈音乐、舞蹈和绘画,是为后面谈建筑做铺垫,并说明艺术创作之间是相通的。这可以使人更容易理解建筑艺术中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课堂检测答案 1. C ‎2.(1)主题中有层出不穷的变奏,而变奏又离不开主题,他们是辩证统一的。‎ ‎  (2)指空间与世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  (3)指颐和园长廊无尽的重复似乎千篇一律,却能给游人以特殊感受。‎ ‎  (4)指它们互不和谐,相互减色 ‎3、(1)艺术创作既要有重复,又要有变化。‎ ‎ (2)作品的“持续性”包括三种;一种是时间的持续,一种是空间的持续,一种是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 ‎ (3)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重复和变化特别重要。‎ ‎4、略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