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登幽州台歌 一、教材分析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二、教学目标 ‎1.感受品味本诗辽阔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2.背诵全诗。‎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 诵读诗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这个诗人是谁吗?‎ ‎2.了解作者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4‎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3.了解作品 ‎《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4.了解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待上课时解决。‎ ‎2.指名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4.全班交流。‎ ‎(二)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 三、再读古诗,赏析内容 ‎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明确〕 时时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 4‎ 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明确〕 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3.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动,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面对无限的时空,不免产生一种孤寂悲凉之感,再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便产生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这首诗看起来比较消极,但其实较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 ‎5.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明确〕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 ‎7.写作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 四.小结,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学法,感受独特情感,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总结古诗。‎ ‎2.总结学法。‎ a.学生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登幽州台歌》的?‎ b.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五、默写古诗 师:是的,诗人是不幸的,报国无门,独上高台,知音难觅,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 4‎ 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笔,把诗人的情怀也流淌在我们的纸上吧。(生默写古诗)‎ 六、板书设计 ‎ 登幽州台歌 ‎    前        后 ‎                (寂寞苦闷)‎ ‎    悠悠        怆然 七、作业布置 ‎1.预习《望岳》。‎ ‎2.完成同步练习。‎ 八、教学反思 本诗是唐代陈子昂的名篇,诗文很短,然意境高远,含义深广。在教习本诗过程中,尽管我准备充分,但完后反思,还是觉得遗憾诸多:一、学生历史知识的缺乏,人文底蕴的肤浅,是学生理解本诗一道高坎。而我在相关资料介绍时,可能有点仓促,使得学生在听讲时感觉茫然,于是不得不在讲课过程中重作补充,但本课讲授过程缺乏流畅感。二、可能也正是因为前面原因,所以在讲课时我讲得时间太多,而留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太少,没有达到让学生去感受诗文情境。为此我只能布置写本诗心得的作业,通过此行加以弥补。‎ 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