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陆地和海洋章末复习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3.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4.说出板块运动会产生那些地形。
二、教学重难点
1.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2.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第二章我们学完了,今天我们进行第二章的复习。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1.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3.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4.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考点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课件展示:
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归纳小结: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分布的基本规律,给予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6
师: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从东西半球看,两个半球海洋面积均占优势,其中陆地集中在东半球。
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
【考点二】: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师:多媒体展示:
通过课件和地图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特征和概念。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分组讨论,让每组的代表交流答案。
针对同学们错的比较多的,老师讲解。
【考点三】:七大洲的位置、面积、轮廓形状
师:多媒体展示: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并绘制七大洲的轮廓图,在图上标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分布。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绘制轮廓图并标注名称,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记忆深刻。
师:亚洲、欧洲、大洋州、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6
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 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州大部分在南半球。
课件展示:
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回答出各大洲的名称,根据给出的数据,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师: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
【考点四】:七大洲的分界线
课件展示:
两组学生(每组2个)上台比赛猜七大洲轮廓图,在比赛过程中如果猜的同学说错了,另一位同学应马上提示“错了”,然后继续猜,以用时间最短且都正确的那一组获胜。
四位学生在贴好的世界地图中找出以上各洲界线,标上序号,并在旁边标出名称。
师:老师多媒体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点拨提升,师生共同完成重要的大洲分界线总结。
6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
【考点五】: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特点
课件展示:
生: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回答出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周围的大洲。
师: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多媒体展示典例:连线题
师: 好,哪位同学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
【考点六】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
师: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师:板块构造学说观点:
6
1.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
2.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中。
3.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活动。
多媒体展示典例:
师:嗯,同学们表现不错,我们看下面2道题,看看能不能迎刃而解。请同学们结合预习情况,及大屏幕呈现的材料,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间,点拨、指导。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总结。
【考点七】板块运动产生的地形
课件展示:
师:板块发生张裂运动的结果会形成什么呢?大家观察一下红海的位置,你推断一下,几千万年后,红海可能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板块发生挤压运动的结果会形成什么呢?大家观察一下喜马拉雅山形成和地中海的变化,试着分析成因?
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多媒体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点拨提升。
师:首先是大陆板块发生张裂运动──地表裂谷带──大陆解体──新海洋出现──
6
新大洋形成,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之间不断张裂拉伸,形成海洋。
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形成山地。如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形成。
多媒体展示典例:
学生通过阅读、填注地图,能够明确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用板块运动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五、板书
1、海陆的分布: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分布,轮廓及分界线
4、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及例证
(2)、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运动学说
5、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6、板块运动与地形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
这节课是复习课,根据复习课的特点,采用题目带动复习策略。通过习题,发现问题,对点解决,再补偿训练,课堂效果好。但教师关键点的点评要恰到好处,把握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