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天气与气候章末复习
一、教学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4、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5、掌握阅读 “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6、能绘制出降水量柱状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7、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8、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掌握阅读 “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4、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5、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第三章学完了。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掌握阅读 “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4、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5、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考点一】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区别
10
师: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图片展示)
从身边的事情谈起,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学生交流发言。
师: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时间短,变化快。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气候与天气恰恰是相反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生:学生描述我们当地的气候: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这样。
课件展示:
师:老师多媒体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点拨提升。
【考点二】天气预报的判读
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天或几天中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我们先来看看风的符号吧。
课件展示:
10
师: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半道风尾表示风力1级。8级风用风旗表示。
在天气预报中常常还可以看到卫星云图,卫星云图可以分析哪些地方是晴天、有雨或者阴天。
为了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的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天气符号一般与城市名称一起出现,我们一起来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师:带领学生认识天气符号。
课件展示各种天气符号,引导学生对比记忆。
【考点三】气温的观测及变化
课件展示: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多媒体呈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小组长负责协调大家的观点,记录员记录大家讨论的结果和对问题的困惑。
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大屏幕出示:
生:学生观察得出,回答问题。
师:日均温是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气温;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是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10
师:气温日变化: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特点: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师:1.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2.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3.特点:北半球陆地一年中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
【考点四】: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及判读
课件展示:
师:在黑板上简要画图作示例说明。强调“平均”、“相等的温度差”、“用点标注”、“平滑的线”、“写图名”。在绘图过程中,适当指导学生绘图中的一些问题。
生:学生观察简要画图。
师:⑴图幅大小要适当。⑵纵坐标选取的刻度大小应便于标出气温的最低值和最高值。⑶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线点处标上点。⑷曲线应光滑,不能是折线。
课件展示:
10
1.找极值:即找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看弯曲:即看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大小;
3.析变化:即分析气温的变化。在气温日变化图中,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气温的日变化越大。热带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很小;温带月均温高低变化明显,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气温曲线弯曲程度也大;寒带月均温都很低。
师:当等温线像这样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的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也就是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考点五】: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生观察得出,回答问题。
师:(1)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课件展示:全球气温分布图
(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
生:学生讨论,进一步印证分布规律。
【考点六】降水及其变化
10
师:雨和下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人们把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每年的降水量一样吗?
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每年的降水量不一样,有时多,有时少。
师: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在不同季节是不同的,有时多,有时少;此外年际之间的降水量也是不同的。
【考点七】: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判读
课件展示:
我们要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呢?
生:看图讨论
师:我们把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图叫做降水量柱状图。
根据它可以计算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估算年降水总量。
10
师:根据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可以发现,有的柱状图表现出该地夏季降水多,有的表现出该地全年降水比较均匀。我们可以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把世界降水分为5种类型:
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
我们知道了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直观地反应一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情况,那么降水量柱状图是怎么绘制的呢?
课件展示:
要求与方法:
1.绘出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2.把横坐标轴平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在纵坐标轴上按相等的差值标上降水量刻度。
3.按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标出相应的高度,画出柱状表示降水量。
4.在图上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生:学生在书本上画好。
师:教师适当巡查,对画的好的给予表扬,不会的及时指导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那么世界降水的分布我们怎么找出它的规律呢?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我们通常把世界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测出的降水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种线叫做等降水量线。在等降水量线图上,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考点八】降水的分布规律
10
师:在教材“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中找到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和西岸,找到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东部、内部、西部,说一说它们的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地形因素对降水有没有影响,请同学看图回答降水量有什么不同?
生:学生观察得出,回答问题。
师总: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师总:山地迎着风吹来的一坡叫迎风坡,另一坡叫背风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们通常把这种雨叫做地形雨。
【考点九】:气候的分布规律
课件展示:
生: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由学生代表回答。
10
师:低纬地区分布着热带的气候类型,高纬地区分布着寒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中纬地区分布着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海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课件展示:
参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快速地把写有气候类型的纸板,贴在黑板上世界地图的适当位置上,看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并请该小组介绍经验。
【考点十】:气候的分布规律
课件展示:
师: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描述,运用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来描述气候特征。
生:小组看图讨论,学生合作探究,派代表发言,老师启发点拨,让学生认识规律。
师:对学生的叙述给予评价。
【考点十一】:气候的分布规律
课件展示图片:
师: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差异?造成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纬度位置)各地纬度位置差异不大,可为什么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海陆位置不同)
生: 小组看图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叙述给予评价。
师总:赤道地区纬度低,气温高,海洋广阔,水分蒸发旺盛,大气暖湿,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而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微弱,大气干冷,很难形成降水。
10
纬度位置差异不大,景观差异如此之大是因为海陆位置不同,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亚欧大陆的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全年受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常年湿润;亚欧大陆内陆距海洋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少。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表现的尤为显著。
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五、板书设计
1、天气和气候
2、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
3、气温及气温曲线图
4、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5、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及判读
6、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7、气候特征
8、气候的影响因素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根据复习课的特点,采用题目带动复习策略。通过习题,发现问题,对点解决,再补偿训练,课堂效果好。但教师关键点的点评要恰到好处,把握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