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7.1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会利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倒数的概念.
2.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过程,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感悟中小学乘法运算的区别通过体验有理数乘法运算,感悟和归纳出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
3.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过程,符号法则及法则的理解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
观察教科书P9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四天
第三天
第二天
第一天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的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问题: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
(1)甲水库每天升高3厘米怎么表示?
(2)乙水库每天下降3厘米怎么表示?
(3)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分别怎么表示?
7
(4)四天后乙水库水位的变化量分别怎么表示?
处理方式:学生在观察多媒体图片的基础上,结合正负数的知识独立完成1、2两个小题;结合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完成第3、4小题.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将加法转化为乘法:3+3+3+3+3=3×4=12,(-3)+(-3)+(-3)+(-3)=(-3)×4=-12.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入了本课的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时不有.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1:(一)异号两数相乘
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 (-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
(-3)×3= ;
(-3)×2= ;
(-3)×1= ;
(-3)×0= .
问题:1.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积的正负号与因数的正负号有什么关系?
2.积的绝对值与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3.一个因数减少1时,积怎样变化?
处理方式:四道小题可以让学生口答完成(-3)×3=-9;(-3)×2=-6;(-3)×1=-3;(-3)×0=0.问题中前两个是对异号两数相乘法则的总结,让学生在分组讨论,达成共识,完成知识升华异号两数相乘积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因数绝对值的积;第3个问题是对下面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活动内容2:(二)同号两数相乘
你能写出下列结果吗
(-3)×(-1)= ;
(-3)×(-2)= ;
(-3)×(-3)= ;
(-3)×(-4)= .
问题:
1.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积的正负号与因数的正负号有什么关系?
2.积的绝对值与因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7
3.对比前面一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处理方式:学生可以类比活动一独立完成.
活动内容3:
1.学生归纳法则
(1)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 ) 异号得 ;
(+)×(-)=( ) 异号得 ;
(-)×(-)=( ) 同号得 .
(2)积的绝对值等于 .
(3)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2.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处理方式:结合活动一、活动二,小组内交流完成问题1;师生交流完成问题2.突破本课难点.
活动内容5 :
填空:
(1)(-5)×(-3)同号相乘
(-5)×(-3)=+( )______得正
5×3=15把绝对值相乘
(-5)×(-3)=+15;
(2)(-7)×4__________
(-7)×4=-( )___________
7×4=28__________
(-7)×4=__________.
归纳: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_____,再确定积的 _____________.
处理方式:(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
(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
7
(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里一方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既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对只有一个或两个条件得不到三角形全等有更直观的认识;又让学生学生获得方法,为后继的学习积累经验.
三、精讲例题,内化知识
活动内容1:(一)例题精讲
(1)例1 计算:
⑴(-4)×5; ⑵(-5)×(-7);
⑶()×(); ⑷(-3)×().
处理方式:这四个例题,示范讲解第一个小题,明确步骤:一观察、二符号、三计算;规范书写.第2、3、4小题由学生黑板板书,班级分组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找出不足,纠错改正,激发兴趣. 完成例题后归纳得到: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你们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例如3与互为倒数,与互为倒数.但要注意:引出有理数的互为倒数的概念的同时,要注意与互为相反数的概念比较,避免产生混淆错误,并注意本节课不讨论如何求倒数的问题.
(2)例2 计算:
⑴(-4)×5×(-0.25); ⑵()×()×(-2).
处理方式:点名由学生分析,注意运算顺序和简便算法,有学生分组完成,纠错改正.
活动内容2:(二)巩固提高
问题:教科书第51页“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
处理方式: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点名学生代表回答: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零.
活动内容3:(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7
1.判断题,你能看出下面有错误码?
(-3)×(-2)=-(3×2)=-3.
2. 选择题
(1)如果a×b=0,则这两个数( )
A、都等于0, B、有一个等于0,另一个不等于0;
C、至少有一个等于0 D、互为相反数
(2)已知-3a是一个负数,则 ( )
A、a>0 B、a0,a+b>0,则a、b的符号怎样?
(2)若ab>0,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