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岳麓版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岳麓版必修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案 ‎ ‎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 ‎【自主学习】‎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 ‎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 B.奴隶制度走向衰落、崩溃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发生大变革、大动荡 ‎2.如果说中华文明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百家争鸣就是这条河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群星璀璨,诸子百家主要围绕宇宙时空、社会秩序、人生价值三个焦点进行论战,他们的观点实质上代表了 A.统治阶级的利益 B.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手工业者的利益 D.不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3.诸子百家中,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是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 ‎4.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兼爱,非攻”‎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5.中国著名典故苏武牧羊。苏武被拘匈奴十九载,受尽磨难而终得归汉,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我们从中获取的营养是 ‎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6.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7.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孟子和荀子   B.孟子和老子 C.老子和孔子   D.荀子和墨子 ‎8.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二,墨子与墨家 ‎ ‎1.关于墨子的思想,正确的是 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 ‎ 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 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 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 ‎2.某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一组学生承担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课题。“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他们在探究百家争鸣时找到的一段材料,请你帮他们判断这段言论反映的是 ‎ 4‎ A.道家的思想 B.法家的思想 C.儒家的思想 D.墨家的思想 ‎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三,庄子与道家 ‎1.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 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 ‎4.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表明其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四,韩非与法家 ‎ ‎1.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2.“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3.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他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 A.推行分封制巩固国家 B.由圣贤管理国家事务 C.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D.建立平衡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联邦制 ‎4.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知识结构】‎ 教师讲授(幻灯片展示)‎ 4‎ ‎1-5 DDCCA 6-8AAB ;1-4 BDBA;1-4 CBAA;1-4 BBCD 一、百家争鸣局面(思想异常活跃)出现的社会原因 ‎1.概念阐释:“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战国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从各自派别的利益出发,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彼此融合的局面。‎ ‎2.历史背景 最根本的原因:社会大变革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1.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政治前提:诸侯争霸、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 ‎3.宽松的环境: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 ‎4.阶级和文化条件: 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5.民族关系:争霸战争使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播、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6.学术环境:竞相争霸和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体系,学术环境宽松活泼 二,孔子的“仁”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三,课堂训练(幻灯片展示材料)‎ ‎1,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 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2,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 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欲达到的目的。(4分)‎ 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段(等级)说也。 ——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 (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2分)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2分)‎ 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 4‎ 摘编自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3)根据材料三,概况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进行道德教育的影响。(2分)‎ 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尽心》‎ ‎(1)材料一是谁的主张?其思想源于何人?这一学派在后世的地位如何?‎ 孟子。其思想根源于孔子。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材料二 今后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指夏王朝)之世者,必为鲧(禹之父)、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行。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 ‎ ‎ ──《五蠹》‎ ‎(2)材料二是谁的观点?联系材料概述其主张。‎ 韩非子。他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按照现实的需要去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材料三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杀。 ──《公输》‎ ‎(3)材料三是战国时期有较大影响的某一学派的观点,指出这一学派的名称及其材料表达的观点?试列出该学派的一些其他思想主张。‎ 墨家。本材料反映的是墨子反对战争的思想。主张兼爱、提倡节俭、治国主张是选贤任能。‎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文化现象,指出这一现象的历史称谓并说明其意义。‎ 百家争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4,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  请回答: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材料一主张“德”、“礼”; 材料二主张尚贤;‎ 材料三主张无为; 材料四主张重罚。‎ 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