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课案
【课标要求】
【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方向和方法。
【自主学习】
一、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渊源:
(一)传统文化:
1、含义: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2、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
(阅读课本完成下面内容:
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
思想道德方面:刚健自强、 、天下大同、 、先忧后乐、 、贵和尚中等。
政治制度方面: 、 、科举选官制、官员的政治修养和个人修养等准则。
②各种思想流派中的智慧经验:
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佛教、明清之际具有启蒙性质的思潮等文化遗产中有丰富的智慧和经验。
王充、嵇康、王安石等批判和质疑精神,明清之际先进知识分子宣传的断义逐利,经世致用以及革新精神。
3、正确看待传统文化::
①历史上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历史影响:
袁世凯尊孔复古:目的是复辟帝制,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
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目的是使人们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实现思想启蒙,反对专制独裁,并不是无条件否定孔子其人其说。
“文革”砸孔庙:是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全盘否定,实际上也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是一场文化劫难,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②我们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扬弃兼顾,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4、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意识相融合,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日本、东亚“四小龙”,在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同时,又从中国儒家传统中挖掘重知识教育、重集体、讲奉献、倡导感化、提倡和谐等有利因素并加以利用,实现了经济腾飞。
东亚部分国家与地区经济腾飞,是否是中国儒家思想复兴的结果?为什么?
探究:儒家学说对东亚的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不是主要原因,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4
(二)外来文化:
1、古代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经验教训。
①汉唐:对外推行开放和兼收并蓄政策,成就了华夏文明的辉煌。
②明清:对外趋于保守,结果落后于世界潮流,成为近代中国备受屈辱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经验教训:
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开放与否,与当时国家的先进、强大与否有关。
“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各种文化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独特性,应该注意融通各种文化,不断发展自身文化。
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等等。
2、回顾近代对待西学的不同派别,简要概括其主张及历史影响。
①地主阶级:
抵抗派:
洋务派:
②资产阶级: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3、现代以来对待西学的态度及经验教训
①1949年后的照搬苏联模式。
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经验教训: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没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外来文化呢?要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本原:
阅读课本,回答以下内容:
(一)本原:
(二)现代化实践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是新文化的 ,现代化实践是新文化的本体、本原。
三、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前进方向:
阅读课本,回答以下内容:
(一)21世纪先进文化的内涵:
1、提倡 、公平,反对 、拜金享乐。
2、提倡在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反对 上的绝对平均。
3、提倡创新、 、科学民主、讲效率、 、公平竞争、 的文化精神,发挥主体的创造性;同时讲求 、 和奉献精神。
(二)21世纪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本质:面向 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怎样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立足于 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
的优秀传统,汲取 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
4
,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即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知识结构简图】
渊源: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本原:现代化实践
方法: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达标检测】
1、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是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③刚健自强,刻苦勤奋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
3、阅读材料:
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般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文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看风水亦可导航;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是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加一种“色彩”。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是什么?造成中华文明的双重性原因是什么?
②材料二所说的“变革的阻力”指的是什么?
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教材解析
1、B 2、B
4
①双重性: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束缚了中华民族的继续发展。
原因:由于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的。
②一套封建统治思想和完备的封建制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