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县实验高中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数学(文科)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项目
内容
课题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课时)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探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平面与平面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1)面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符号表述为:α⊥β.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图形表述为:
图1
如图2,长方体ABCD—A′B′C′D′中,平面A′ADD′与平面ABCD垂直,直线A′A垂直于其交线AD.平面A′ADD′内的直线A′A与平面ABCD垂直吗?
图2
提出问题
①如图3,若α⊥β,α∩β=CD,ABα,AB⊥CD,AB∩CD=B.
请同学们讨论直线AB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
图3
②用三种语言描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给出证明.
③设平面α⊥平面β,点P∈α,P∈a,a⊥β,请同学们讨论直线a与平面α的关系.
④分析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特点,讨论应用定理的难点.
⑤总结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口诀.
活动:问题①引导学生作图或借助模型探究得出直线AB与平面β的关系.
问题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转换.
问题③引导学生作图或借助模型探究得出直线a与平面α的关系.
问题④引导学生回忆立体几何的核心,以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特点.
问题⑤引导学生找出应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口诀.
讨论结果:①通过学生作图或借助模型探究得出直线AB与平面β垂直,如图3.
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文字语言描述为: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平面.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图形语言描述为:如图4.
图4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用符号语言描述为:AB⊥β.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过程如下:
图5
如图5,已知α⊥β,α∩β=a,ABα,AB⊥a于B.
求证:AB⊥β.
证明:在平面β内作BE⊥CD垂足为B,则∠ABE就是二面角αCDβ的平面角.
由α⊥β,可知AB⊥BE.又AB⊥CD,BE与CD是β内两条相交直线,∴AB⊥β.
③问题③也是阐述面面垂直的性质,变为文字叙述为:
求证: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下面给出证明.
如图6,已知α⊥β,P∈α,P∈a,a⊥β.求证:aα.
图6
证明:设α∩β=c,过点P在平面α内作直线b⊥c,
∵α⊥β,∴b⊥β.而a⊥β,P∈a,
∵经过一点只能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β垂直,∴直线a应与直线b重合.那么aα.
利用“同一法”证明问题,主要是在按一般途径不易完成问题的情形下所采用的一种数学方法,这里要求做到两点.一是作出符合题意的直线b
,不易想到,二是证明直线b和直线a重合,相对容易些.点P的位置由投影所给的图及证明过程可知,可以在交线上,也可以不在交线上.
④我认为立体几何的核心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因为立体几何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例如它不仅是线线垂直与面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桥梁,而且由它还可以转化为线线平行,即使作线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也离不开它.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特点就是帮我们找平面的垂线,因此它是立体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
⑤应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口诀是:“见到面面垂直,立即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
应用示例
例1 如图7,已知α⊥β,a⊥β,aα,试判断直线a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
图7
解:在α内作垂直于α与β交线的垂线b,
∵α⊥β,∴b⊥β.∵a⊥β,∴a∥b.∵aα,∴a∥α.
变式训练
如图8,已知平面α交平面β于直线a.α、β同垂直于平面γ,又同平行于直线b.求证:(1)a⊥γ;(2)b⊥γ.
图8 图9
证明:如图9,
(1)设α∩γ=AB,β∩γ=AC.在γ内任取一点P并在γ内作直线PM⊥AB,PN⊥AC.
∵γ⊥α,∴PM⊥α.而aα,∴PM⊥a.
同理,PN⊥a.又PMγ,PNγ,∴a⊥γ.
(2)在a上任取点Q,过b与Q作一平面交α于直线a1,交β于直线a2.∵b∥α,∴b∥a1.同理,b∥a2.∵a1、a2同过Q且平行于b,∴a1、a2重合.
又a1α,a2β,∴a1、a2都是α、β的交线,即都重合于a.
∵b∥a1,∴b∥a.而a⊥γ,∴b⊥γ.
点评: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作用是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见到面面垂直首先考虑利用性质定理,其口诀是:“见到面面垂直,立即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
例2 如图10,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AB=2,BC=的矩形,侧面PAB是等边三角形,且侧面PAB⊥底面ABCD.
图10 图11
(1)证明侧面PAB⊥侧面PBC;
(2)求侧棱P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
(3)求直线AB与平面PCD的距离.
(1)证明:在矩形ABCD中,BC⊥AB,
又∵面PAB⊥底面ABCD,侧面PAB∩底面ABCD=AB,∴BC⊥侧面PAB.
又∵BC侧面PBC,∴侧面PAB⊥侧面PBC.
(2)解:如图11,取AB中点E,连接PE、CE,又∵△PAB是等边三角形,∴PE⊥AB.
又∵侧面PAB⊥底面ABCD,∴PE⊥面ABCD.
∴∠PCE为侧棱PC与底面ABCD所成角.
PE=BA=,CE==,
在Rt△PEC中,∠PCE=45°为所求.
(3)解:在矩形ABCD中,AB∥CD,
∵CD侧面PCD,AB侧面PCD,∴AB∥侧面PCD.
取CD中点F,连接EF、PF,则EF⊥AB.
又∵PE⊥AB,∴AB⊥平面PEF.又∵AB∥CD,
∴CD⊥平面PEF.∴平面PCD⊥平面PEF.
作EG⊥PF,垂足为G,则EG⊥平面PCD.
在Rt△PEF中,EG=为所求.
变式训练
如图12,斜三棱柱ABC—A1B1C1的棱长都是a,侧棱与底面成60°角,侧面BCC1B1⊥面ABC.求平面AB1C1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图12
活动:请同学考虑面BB1C1C⊥面ABC及棱长相等两个条件,师生共同完成表述过程,并作出相应辅助线.
解:∵面ABC∥面A1B1C1,则面BB1C1C∩面ABC=BC,
面BB1C1C∩面A1B1C1=B1C1,∴BC∥B1C1,则B1C1∥面ABC.
设所求两面交线为AE,即二面角的棱为AE,
则B1C1∥AE,即BC∥AE.
过C1作C1D⊥BC于D,∵面BB1C1C⊥面ABC,
∴C1D⊥面ABC,C1D⊥BC.
又∠C1CD=60°,CC1=a,故CD=,即D为BC的中点.
又△ABC是等边三角形,∴BC⊥AD.
那么有BC⊥面DAC1,即AE⊥面DAC1.
故AE⊥AD,AE⊥AC1,∠C1AD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C1D=a,AD=a,C1D⊥AD,故∠C1AD=45°.
点评: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找出平面的垂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找出平面的垂线,然后解决证明垂直问题、平行问题、求角问题、求距离问题等.
思想方法总结:转化思想,即把面面关系转化为线面关系,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作业
课本习题2.3 B组3、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