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运动的描述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足球比赛等相关运动的影片.
3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在空中随手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的故事,让学生在惊奇中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听完故事后,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件.)
讲历史故事,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机械运动
1.安排学生观看课本图1.2-1,然后播放录制的影片、再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观看图片、影片.)
在图片和影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认识运动的普遍性.)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2.播放足球比赛的录像片段并提出问题:
(1)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3)静止的物体是不动的吗?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归纳结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和影片,使学生充分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提高对机械运动概念的认识.
让学生观看足球比赛录像片段,由浅入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的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的特点就是“地理位置的变化”.
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或观看影片,
3
3.应用知识,回答问题:
(1)课桌、黑板、篮球架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
(2)能举出绝对不动的物体的例子吗?
(学生交流、发言,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参照物
1.情景设置:
阅读课文“想想议议栏目”:两列火车……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明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参照标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讨论回答:为什么乘客会产车错觉?
通过讨论,明确对运动物体的描述,选取的标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2.学生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面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
思考回答:(1)桌子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选取课本为标准,尺子、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选取尺子为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得出参照物的定义: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描述常见物体的运动
(小组互动)
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问互答,巩固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学生:向同桌描述某个运动物体的情况,问对方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回答对方的问题,互相评价.)
教师准备一些题目参与学习小组活动,适当作出指导.
奔驰的列车 ;
乘客静坐在奔驰的列车中;
月亮在云中穿行;
三、运动的相对性
安排学生观看课本图1.2-4;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相似的例子,增加感性认识.
观察图片,思考并解释图片1.2-4的情景.
为什么说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是相对静止的?
列举生活中相似的例子.
强调:1.我们通常说的静止或不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是相对地面静止.
2.两个物体相对同一参照物运动方向、运动快慢相同,它们彼此就是相对静止.
让学生观看并讨论课本图1.2-5中各个物体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2-5;评价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生讨论、发言.)
通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需要先选定一个标准.
通过练习描述运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和参照物的意义.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的相对性.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内容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引导学生对此课进行小结.
3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3
一、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与选取的参照物有关,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情况一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