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3.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课标解读
1.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会对其他区域造成影响。
3.通过读图让学生知道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的情况介绍导入新课——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学流程设计
①看教材P40~4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4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
步骤5: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思考解答]教材P45、P46思考的解答,讲解研析“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及防治”。总结方法规律。←步骤4: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3。←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42图3-1-5的解读以及[思考解答]中对教材P40、P41、P42、P43、P44思考的解答,讲解研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总结方法规律。
↓
步骤6: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3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重点)
2.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重点)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物物种减少
(1)生物物种减少现状:目前,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森林。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
①人们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②人们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和非法贸易,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③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④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生物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2.森林资源破坏
(1)森林资源破坏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2)森林资源减少原因: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3.湿地减少
(1)湿地概念:湿地指不论天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还有静止的或流动的、淡的、半咸或咸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湿地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3)湿地破坏现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巴西中南部的潘塔尔沼泽地也在不断退化。在我国,长江中游河湖的快速淤积与天然湿地的过度开垦,使湿地面积大为减少,为调蓄防洪带来很大的隐患。
(4)湿地减少原因
①土壤侵蚀导致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少了湿地的面积。
②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
13
,以致湖泊、沼泽水量减少,面积急剧缩小,甚至完全干涸。
③人类的围湖、围海造田,使湖泊和海滨滩涂湿地面积减少。
④环境污染使湖泊和近海岸海水富营养化现象时有发生,湿地的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⑤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湿地植被破坏,湖泊、海岸生态系统退化。
1.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完全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 生态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加快了大部分生态问题产生的速度。如水土流失在人类社会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人类活动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物种灭绝本身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只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
2.中国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提示】 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森林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开发要有一定的限度,现在的结果是过度开发,造成了森林的锐减。
13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问题导思】
1.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提示】 自然原因: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为原因: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2.人类为何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提示】 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能给今后人类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3.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提示】 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和不合理开发活动的日益加剧,导致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这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目前世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
问题
现状
产生原因
治理措施
生物物种减少
大约5%~10%的热带森林物种可能已经灭绝,海洋和淡水生物严重退化,岛屿上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捕猎和非法贸易、环境污染、物种入侵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牧、休渔期制度,严禁走私珍贵野生动植物,严防物种入侵
森林资源破坏
全球森林资源迅速减少,尤以热带雨林破坏最为严重
乱砍滥伐、滥垦、滥牧、开矿,空气污染、森林火灾
封山育林、有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防治空气污染和森林火灾
湿地减少
全球湿地破坏严重,面积大量减少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环境污染、泥沙淤积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防治污染,植树造林等
13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成因:
危害: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长期效应:造成河湖淤积,引发洪涝灾害。
(2013·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思路点拨】 注意不同坡段植被的不同生态功能及它们遭到破坏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解析】 第(1)题,
13
主要考查植被的生态功能,不同坡段,植被的生态功能不同,甲地坡度陡,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强;乙地坡度越缓,其防风固沙的作用越强;丙处灌木位于海边的河滩上,且该海岸为沙质海岸,其功能是固沙阻浪。第(2)题,主要考查破坏植被带来的生态危害,由于该地为我国华北沿海地区,开垦荒草地植被遭到破坏将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 (答出两点即可)。
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及防治
【问题导思】
1.我国形成众多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 地形和气候。
2.在不同的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哪两类原因?
【提示】 自然和人为原因。
3.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
【提示】 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宣传教育。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森林火灾等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泊海滨
沉积物充满湖沼
13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
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降水少、气候干旱
过牧严重,过度樵采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砍伐;合理放牧
运用图解法记忆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的知识
下图中字母所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四种不同图例分别表示森林破坏、草场退化、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四大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
(1)图中A、F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E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图中各地区共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外,B、G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中几个区域准确定位,并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形成原因。【解析】 A、F为林区,D、E为南方低山丘陵,B、G两地区多为我国牧场,其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各有不同。
【答案】 (1)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2)土壤侵蚀 地处南方丘陵山区,降水丰富、人口密集、过度垦殖
(3)草场退化 过度放牧
[图表展示]
教材P42图3-1-5 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和教材P43图3-1-7 温带森林遭破坏
13
伐木工人正在砍伐树木
[解图精要]
1.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温带森林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
2.致使世界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有垦荒放牧、修建道路,大片雨林遭破坏。树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等。
[图表应用]
1.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①修建道路 ②森林虫灾 ③垦荒放牧 ④修建房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森林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由于垦荒、放牧,使亚马孙大片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第2题,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是造成森林减少和主要原因。
【答案】 1.C 2.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空气污染
教材第40页思考
【答案】 从图3-1-1所示可以看出:当推倒第一排骨牌,倒向第二排,第二排会倒向第三排……一直倒向最后一排,并且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如果重新摆好骨牌,移走第三张,推倒第一张,只有前两张倒下,由于没有第三张骨牌传递能量,后面的不会倒下。
例如在一片草原区,草地、兔子、狼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为猎杀等原因,使狼突然减少,甚至消失,那么生态稳定性破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被打破,可能出现兔子急剧增长,草场退化等现象。这就给区域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教材第41页思考
【答案】 1.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呈上升趋势。
2.世界人口的增长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教材第42页思考
13
【答案】 1.巴西及亚马孙地区周围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受过去殖民经济的影响,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亚马孙地区为湿热的雨林气候,交通不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几乎未被开发。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可用下图表示:
2.会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失衡。
教材第43页思考
【答案】 1.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水;为生活生产供水;碳积累和碳循环。
2.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
教材第44页思考
【答案】 1.云梦平原水面面积大幅减少。
2.由于河湖的快速淤积和围垦,使云梦平原水面大为减少。
教材第45页思考
【答案】 1.森林破坏严重的两个地区主要是指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和西南林区。
2.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和东北平原西部地区(松嫩平原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活动,而导致土壤盐渍化叫次生盐渍化。上述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排水不畅,可溶盐较多,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所致。
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云、贵、川、渝、鄂和黄河中游地区的晋、陕、甘、宁、内蒙古。南方水土流失是地形崎岖,降水多、土层薄、生态环境较脆弱,人为破坏植被所致。北方地区水土流失是土质比较疏松,夏季多暴雨,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所致。
13
4.土地荒漠化主要涉及我国北方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1个省区。
教材第46页思考
【点拨】 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恢复、封山禁牧等。
一、选择题
1.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不合理的灌溉
C.超载放牧
D.气候变暖
【解析】 草场退化是一项世界性的问题。本题考查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引起草场退化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的因素,如气候干旱,风力强大,气候变暖等;也有人为方面的因素,如超载放牧,滥垦滥挖等。其中,人为因素特别是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导致的过度放牧是引起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上述四个选项都是草场退化的原因,但超载放牧是主要原因。
【答案】 C
2.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调整农业结构 ③提高生态质量
④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
【解析】 “退耕还林”要求减少当地种植业的播种面积,扩大林业面积,这是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所以“退耕还林”具有多重意义,但国家大力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调整农业结构和提高生态质量。
【答案】 C
二、综合题
3.“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分布在我国大地上,为我国的生态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读我国生态工程与森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A、B、C三大林区中,最大的天然林区为(字母)________,人工林区为(字母)________。
(2)图中字母所表示的林业生态工程:D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治理河流流域的目的。
(3)A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针对此状况你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4)在长江中、上游山地丘陵区植树造林,将对长江径流量和长江水质起何作用?
【解析】 我国的三大林区为东北林区(A)、西南林区(B)和南方林区(C),其中东北林区为最大的天然林区,南方林区为人工林区。我国的生态林工程主要有:“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所在的地区不同,其主要生态功能也不相同。“三北”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固沙,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平原农田防护林主要是防风和营造农田小气候,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风防浪。
【答案】 (1)A C
(2)“三北”防护林 防风固沙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少水库、河道泥沙淤积
(3)①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乱砍滥伐;②采育结合,积极营造人工林;③进行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3
(4)①对径流量的作用:使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趋缓;②对水质的影响:入河泥沙减少,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减少。
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解析】 (1)已知B城市的唯一水源是A处的水库,因此保护B城市的水源就是保护A处的水库。注入水库的河流发源于森林茂密的山区,若森林遭到破坏,则水土流失势必严重,使水库淤积变浅,因此保护森林是一项重要措施;水库周围的耕地和居民地较多,可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涵养水源;农田应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居民应禁止向河流、水库排污,以避免污染水库。(2)C处山地森林茂密,也是河流的源地,若在此开山取石,必定造成森林破坏,环境恶化,同时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等问题。
【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