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两首第1课时教案(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唐诗两首第1课时教案(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唐诗两首 第一课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目标】 ‎ ‎ ①揣摩诗歌语言。 ‎ ‎ ②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 ‎ ③进行朗读训练。 ‎ ‎【重、难点分】‎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诗,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在制定的三个学习目标中,应该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当然,也是难点)。无论是为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教学大纲中也要求诵读古典诗歌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 ‎ ‎【教学设计】‎ ‎ 一、导入 ‎ ‎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注:用多媒体在字幕上打出题目)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什么诗人?(学生回答:现实主义诗人。教师板书。)人们叫他为?(学生回答:“诗圣”。教师板书。) ‎ ‎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 ?(学生回答:安史之乱。教师板书。)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我们刚学过他的诗歌《登高》。我起个头,大家一起背诵。(注:学生背诵完毕,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画面凄冷的字幕--《登高》全诗,并用异色突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一句)是呵,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不是一万里路,“作客”也不是到别人家里吃饭、聊天,而是“居无定所、到处飘泊、客居他乡”的意思。《登高》一诗即是诗人客居四川奉节时所写,抒发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 ‎ ‎ - 2 -‎ 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 ‎2、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1)、教师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等 ‎(2)、学生个人读,学生对朗读作简单评价 ‎(3)、 学生齐读 ‎3、比一比(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请各用五个字概括每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当时的心情。‎ ‎(4)、以作者此时的心情为感情基调朗读,并对朗读作评价 ‎4、品一品(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好批注,与同学作交流并作汇报)‎ ‎5、赛一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实行分组背诵竞赛)‎ ‎6、议一议(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结合全诗内容,谈一谈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像杜甫这样具有伟大情怀和理想的古仁人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7、教师总结,学生再读全诗。‎ ‎8、理一理(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已在这节课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叙事 抒情 秋风破屋 急 顽童抱茅 叹 屋破难眠 忧 忧国忧民 ‎ 大厦庇寒 愿 推已及人 - 2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