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念奴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 ‎ 2、鉴赏本词,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能够感词人所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 ‎ 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教学重点】 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 ‎【教学难点】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的特点。‎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名篇,也是文学史上豪放词的扛鼎之作,地位非常重要。苏轼在人生劫难中登临赤壁矶,奔腾而去的长江水引发了他无限情思,他追忆古人之功成名就,慨叹自己之老来无成,笔墨间尽显苍凉悲壮之气。‎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苏轼词作,但多为婉约风格,鉴赏这一首豪放词,可带领学生体会苏轼多变的风格,同时也可学会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比较法 朗读法 讨论法 ‎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情词意入课来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虽然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但这种不高的格调,却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并为词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板书)‎ 二、淡妆浓抹总相宜 探讨一:在词盛行的宋代,人们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是那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代表人物是谁?(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学生讨论解决)‎ 8‎ 探讨二: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小结:苏轼是文学高手,其词作豪放处胸胆开张,婉约处凄切迷离,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手笔正是如此,苏轼总会给我们无限期待)‎ ‎(师生齐背苏轼婉约代表作《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体会其风格。)‎ 三、登高怀远话怀古 ‎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云“山令人古,水令人远”,多情的诗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之时,美妙的自然往往能触动诗人的情怀,此时,浩淼的时空,纷纭的历史,便在诗人心中撞击,凝成解不开的情丝,汇成悲壮苍凉之诗篇,这种怀古诗往往能“发思古之幽情”,也最具有动人的力量。 ‎ 怀古诗最常用的手法是怀古伤今,当苏轼登上赤壁矶,面对着脚下滚滚而逝的长江之水,他想到了哪些古人,又由这些古人引发了自己的什么身世之感呢?‎ 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诵读要求:‎ ‎ 1、读准字音 ‎2、读清句读 ‎3、读出感情 一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一名同学读,读后其他学生纠错)‎ 字音:‎ 浪淘(táo)尽 初嫁了(liǎo) 纶(guān)巾 樯橹(qiánglú) 还酹(lèi)‎ 三读,欣赏名家范读,体会音韵之美。‎ 小结:声音是流动的音符,它的欢快跳跃会在我们心间涌动成动人的歌。感情饱满的诵读,可感受词之音韵之美、和谐之美,我们在以后的诗词赏析中一定要多一些诵读。‎ 五、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出示黄州图片)‎ 苏轼来到黄州,登临赤壁矶之前,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 8‎ ‎,在诗案中度尽生死之劫,是一个未带枷锁的囚徒,心情之复杂之低落可想而知,而黄州是苏轼走向成熟,实现人生转折的地方,正如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所写:“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 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可是,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还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我们将从词作中寻找答案。‎ 六、情在言语中 探讨一:这首词是豪放词,大家齐读词作,体会词的豪放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 豪放之景 旷达之情 探讨二:以词之模式,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是情感的触发点,那上阕都写了哪些景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由这些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明确: ‎ 大江 浪 故垒 乱石 惊涛——雄浑 开阔 波澜壮阔 充满力量——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小结:(出示赤壁矶图片)在这幅图片中,我们看到赤壁矶之山之水,还是充满了和缓之美,作者眼中之景实是心中之景,乌台诗案的惊心动魄,历史风云的错综复杂,无不在作者眼前一一展现,心中有丘壑,自然眼中之景波澜壮阔。‎ 探讨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明确:‎ 水与月,是古人在诗歌中经常吟咏的物象,水以其缠绵多情而被人寄托无限情思。‎ 师生共同回顾记忆中的咏水美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 ‎“山是眉峰聚,眼是水波横”‎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些诗句中所写之水与这一句所写之水有着不同之处,正是这一异,才使眼前的长江之水有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力量。‎ 区别是:作者眼前之水,是融入了人事之水,所以,眼前这条滚滚而去的长江就不再是仅仅一天有形的长河,它幻化为波涛浩淼的历史的长河,无数的不可一世英雄人物在波涛中一一展现,又湮灭在历史的烟云中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浪”淘尽的是千古风流人物,而不是砂砾,可见,这里的“浪”不只是长江中卷起千堆雪的浪,也是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长河中的巨浪。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一下子就将眼前之景与历史的风流人物联系在一块儿了,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探讨四:“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 ‎ 明确: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 ‎ ‎“穿”——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拍”——夸张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雪”——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染气氛。‎ 小结:这些精妙的词汇,有动有静、有声有色,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这种格调正与赤壁作为古战场的地理位置遥相呼应,在作者的描绘中,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三国古战场,看到了刀光剑影与鼓角争鸣,为下阕周瑜的出场做好铺垫。‎ 探讨五: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明确:‎ 承上启下。‎ 承上:“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之江山。‎ 启下:“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8‎ ‎,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 ‎ 美景如画——英雄如烟 小结上阕:上阕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上阕心得:1、美景需要我们发现的眼睛。‎ ‎ 2、写作需要我们放飞“想象”这双隐形的翅膀。‎ 探讨六: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在诸多英雄中,作者却选择了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明确:‎ ‎1、《三国志》中记载,赤壁之战主战方为东吴,主战将为周瑜,赤壁之战成就周瑜毕生功业。‎ ‎2、“抑曹扬刘”之《三国演义》此时还未成书。‎ 探讨七:词中上片重写景,下片 “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阕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雄姿英发”——英姿勃发 ‎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淡定 ‎ 小结: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惨烈的一次战役,其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世所罕见,《三国》中对赤壁的描写,从其准备到战争结束用了大量篇幅,可以说赤壁之战是《三国》的精魂所在,战争结束了,这段历史便在血光中走向了没落,然而如此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却在东坡先生笔下写成了周瑜的“谈笑之间”,我们既要佩服周瑜的英雄盖世,又要赞叹东坡先生的惜墨如金了。‎ 探讨八:我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苏东坡在描写这场战争时却偏偏插入了“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 明确: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 ‎1、一个“初”字突出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 ‎ ‎2、以美人衬英雄,更显英雄潇洒的风姿。‎ 小结:‎ 8‎ 正如不可一世的英雄项羽,身边若没有美人虞姬,便少了些许侠骨柔情,英雄便不完整。一个细微之处,一个女子的入场,便使整首词有了无限情思。‎ 探讨九:作者穿越幽幽的岁月,对周瑜无限仰慕,周瑜身上到底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呢?‎ ‎ 周瑜 我 ‎ 年轻有为 早生华发 委以重任 被贬黄州 建功立业 千古留名 壮志难酬 英雄末路 探讨十:有人说,苏轼此词最后一句带有浓重的悲情色彩和消极色彩,你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小组交流,展示)‎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只有江月是永恒的,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人只是沧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暂,又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呢?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的诗人浮现在我们眼前,在他的自解自慰中仍有一腔豪迈之情。‎ 苏轼在另一名篇《赤壁赋》中也把无限的豪情寄托于自然之上,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解脱。正如他在此文中所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水与月是多情的诗人吟咏不尽的话题,全词,以水起,以月结,给人无限遐思。‎ 月是苏轼很喜欢的意象,正如有人所说,“月是苏轼一生之创作,也是苏轼一生之行事”,古人为什么如此独赏一个月字呢? ‎ 下阕心得:‎ 1、 月夜静谧,易于思考人生。‎ 2、 月夜如水的美景,令人陶醉。‎ 3、 月下出美人,朦胧、神秘也是一种美。‎ 4、 人生短暂与月之永恒 七、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8‎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鉴赏为例,试总结怀古诗或词的特点:‎ ‎1、多为登高怀远之作 ‎2、多用借古说今之法 ‎3、风格多为慷慨悲壮 ‎4、多抒壮志难酬之情 小结:了解了这些特点,我们在诗歌鉴赏题中就可运用这些方法,对怀古诗或词进行鉴赏。‎ ‎【作业】‎ 1、 熟读成诵,领悟作者情感。‎ 2、 领会怀古诗或词的特点,并从这些方面试着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板书设计:‎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上片 美景:大江 浪 故垒 乱石 惊涛——雄浑 开阔 波澜 ——水(起) 怀古 英雄: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下片 抒怀: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月(结) 伤今 ‎ 周瑜 我 ‎ 年轻有为 早生华发 委以重任 被贬黄州 建功立业 千古留名 壮志难酬 英雄末路 教学反思:‎ 8‎ ‎ ‎ ‎   ‎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