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拿来主义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4)》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拿来主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他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从中可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二、写作背景简介 ‎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 三、朗读课文、梳理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讨论:1、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 ‎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来主义的内涵?‎ 8‎ ‎          3、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请从文章中归纳几个原因。‎ ‎          4、文章8、9段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 ‎1、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 ‎(这实际上涉及到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内涵)目前,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有人认为谈的是对待本国文化遗产,第三类人认为谈的是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我认为,第一意见比较对,因为文章从“闭关主义”极其变种“送去主义”说起,都是从中国与外国关系的角度谈的,提倡除给外国人“送去”之外,还得要从外国那里“拿来”。但是,本文论述的,通常也完全适用于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所以,有人干脆笼统地说,本文谈的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来主义的内涵?‎ ‎    这是文章第7段提出来的。说得明白些,就是用自己的脑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鉴别,用自己的双手去拿来。如果对待文化遗产,就是要有批判地去继承。‎ ‎3、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 第7段劈头一个关联词语“所以”,这就表明,前文所述都是属于“我们自己来拿”的原因。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呢?‎ ‎    (1)第1、2段所论,“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去主义”乃是一种“有往而无来”的行经,它与“礼尚往来”的交往原则不符。‎ ‎(2)第3、4段所论,“送去主义”必然要造成严重后果,“我们的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按照历史的发展,长此下去,必然让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让我们的民族亡国灭种,让我们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用《友邦惊诧论》中话说,就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因此,我们要正视历史发展的逻辑,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这刻不容缓了。‎ ‎(3)第6段所论是揭示“送来”的危害性。一味地听凭“送来”,必然招致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鸦片”“香粉”等已经充斥我们的市场,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这样的现实教训,我们应该吸取,铭记在心。   (板书有关内容)‎ ‎4、文章8、9段的内容是什么?‎ 文章8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第9段阐明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方法。至于文章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阐述实行“拿来主义”的品质要求、和重大意义。‎ ‎5、总结 8‎ 文章先重点批判“送去主义”,从而揭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文章后半部分,着重阐明“拿来主义”。全文采用的是因果论证方法。‎ 换一种角度看,全文采用的是破立结合的论述方法。前半部分重在“破”,后半部分重在“立”。如果进一步研究课文,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种方法实际是贯穿全文的。第1段破,第2段立;第3、4段破,5段立;第6段破,第7段立;第8段破,第9、10段立。。从这具体的行文布局来看,先破后立,边破边立,一破一立,一反一正,一步一折,一折一景,相互穿插,呈S状。既相对,又错综;既整齐,又变化。这种正反流水穿插结构确实是一种创造,鲁迅先生的超群绝伦,不仅表现在他的思想深邃,也表现在他随意挥洒、不拘一格的文章艺术。这样精湛的艺术实在令人惊叹不已。(板书)   ‎ ‎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批判“送去主义”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    (破)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训 ‎   ‎ ‎                        错误的做法(破)‎ 提倡“拿来主义”                                                    ‎ ‎  (立)            正确的做法(立)‎ 四、布置作业 ‎    课后要求学生加强对文本的阅读,着重思考:1、作者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2、第3段用了那些论述方法?3、几个概念有何不同?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学习课文前半部分 ‎(一)学生朗读课文1——7段 ‎(二)讨论:‎ ‎    1、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 ‎   ‎ 8‎ ‎ 2、“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只把锋芒指向学艺方面的几件小事,而不去揭露出卖领土和资源的重大罪行呢?‎ ‎    3、第3段用了什么论述方法?‎ ‎    4、“抛来”与“抛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为什么又可称为“送来”呢?‎ ‎5、有关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 ‎(三)明确 ‎    1、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 明确:国民党的“送去主义”与清王朝的“闭关主义”有着内在的历史的联系,而且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们不妨先看清王朝的“闭关主义”。何为之?见注释。当时清政府以“国情特别”等为借口,盲目排外,与世隔绝,“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结果怎样?使古老的中国处于腐败落后的境地,最终在别人的枪炮面前,不堪一击,“碰了一串钉子”。  再看“送---”,“到现在”,自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闭关自守”的“大门”早就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由“闭关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送---”。从历史上的“闭关主义”起笔,意在说明:1)二者是血脉相承、衣钵想继的;2)都是腐朽、落后、反动的本质的反映。(板书)‎ ‎    2、老蒋的送去主义表现在很多方面,如27年其上台后,不断出卖主权;“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投靠、讨好美英帝国主义,更是拱手相送国土,由美英操纵着中国经济命脉,控制中国的军事力量,这些都是“送—”的具体明证。但是作者没有举这方面的事例,而是列举了学艺方面的三个事例。‎ ‎    这是因为本文论述的中心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所以用“单是”一词将其他尽人皆知的事实一笔推开,从而将批判的重点更集中,这样选材才更准确,与中心一致。‎ 列举的是:送古董、送画、送活人。要说明的是,送这些东西,不一定得扣上卖国的帽子,但这决不是正常的文化交流,而是媚外求荣。这里也没有非议梅兰芳的意思,而是斥责国民党利用梅去苏联一事欺世惑众、向西方献媚取宠。这里,我想起一副对联。这是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赴日本求和时与日本外相伊藤博文所对下的,上联是伊的:“朝无相,边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将来怎样?”下联是李的:“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亦无妨。”这可以作为“送去主义”的一个绝妙的注释了。作者在列举这几个事例时,字里行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无情的嘲弄和深刻的批判。‎ 板书:                        送古董 ‎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送画     媚外求荣 衣钵相传 落后反动 ‎                         送活人 8‎ ‎              ‎ ‎  ‎ ‎ 3、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说上:‎ ‎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 ——‎ ‎          光热无穷                      ——‎ ‎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          他发疯而死                    ——‎ ‎    答案是:自诩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一、二没有现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来)“送---”的危害性不是很可怕吗?‎ ‎ ‎ ‎4、几个概念的区别。(略)板书:抛来=|抛给=送来=“奖赏”=侵略   (冠冕些)(本质)‎ ‎   ‎ ‎5、重要词句的理解。(略)幽默、讽刺,是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嬉笑怒骂皆文章”。这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显示了作者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 ‎                          ‎ 三、学习文章后半部分。‎ 讨论:1、第8段阐述了哪三种错误态度?这是哪三类人?大宅子”比喻什么?‎ ‎      2、第9段中的“鸦片”等分别比喻什么?‎ ‎      3、各用两个字概括末段5句话的内容。‎ 明确:1、第8段 ‎    文章接着就进入中心。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当然是“拿来”,但历来就有“左”和“右”的主张。如果不给予分析、批判,不但对“拿来”的正确性仍可能产生怀疑,甚至还会成为坏事。因此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鉴别。文章8、9段就从正反两方面做了阐述。‎ ‎    第8段开头“譬如吧”,表明这儿是比喻说理。“大宅子”比喻什么?(略,也可讲一下它的多种理解)对于这样的“大宅子”是用什么方法接受,这且不管。这里作者顺手一枪(鲁迅杂文的一特点),讽刺了邵之流(诗人)。对这“大宅子”怎么办?是“不管……”,这是批判继承的先决条件,表现了无产阶级的气魄,随即列举三种错误态度。填表:‎ 8‎ ‎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 ‎    混蛋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拒绝继承           不加挑选 废物        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 ‎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十足的懦夫)‎ ‎  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左得出奇)‎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2、第9段。‎ 真正的怎样?——“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这话虽然极其确切、简练,但毕竟抽象(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 ‎       喻体                              本体 事物         态度                  事物               态度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使用)‎ 鸦片   送药房供治病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趋利避还(使用)‎ 烟--      (略)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 姨太太     (略)             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   剔除(毁灭)‎ ‎                           ‎ ‎3、第10段:总结全文。‎ 每句话,每个层次。其内容是:态度,方法,结果,条件,意义。‎ 8‎ 第1句,照应文题。总结全文。第2句,照应上段内容。那么,按照这分类鱼翅等,该怎么分?(鱼翅、鸦片属于使用,注意之间用的是分号。另一分法也可:‎1/2/3‎、4。即有益无害/利害均有/有害无益)第4句照应第7段。‎ 五、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从国外拿来的东西,经济上的、文化上的、技术上的,比如比如好莱坞的大片、日本的动漫、圣诞节之类的,有报刊载文《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洋节入侵与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 ‎ 附:‎ ‎1、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 拿  来  主  义 ‎ ‎                                                   鲁迅 送去(1-2)→拿来 ‎ 抛给(3-5)→拿来 ‎ 送来(6-7)→拿来 拿来主义 ↓ ↓ →→→总结(10)→拿来的意义 ‎ 破 立 ‎ ↓ ↓‎ ‎ 拿来(8-9)→拿来的原则和方法 ‎2、 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                   闭关主义:落后挨打 ‎             破                     先送——古画        实质:媚外、投降 8‎ ‎                   送去主义:举例   还有——古董        危害:亡国、贻害子孙 ‎                                    还要送——活人            ‎ 拿来主义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孱头 ‎                   破   怒:放一把火烧光——昏蛋 ‎                        喜:接受一切——废物 ‎             立                       “吃掉”‎ ‎                   立: 占有、挑选    “荐”‎ ‎                                      “走散”‎ ‎ 教学后记:‎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