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合情推理(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类比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
(二)过程与方法: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寻找事物之间的共同或相似性质,类比的性质相似性越多,得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认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质的联系的良好品质,善于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识。
2.认识数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完善数学的正确数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三、教学难点:
用类比进行推理,做出猜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除了归纳,在人们的创造发明活动中,还常常应用类比.例如,据说我国古代工匠鲁班类比带齿的草叶和蝗虫的齿牙,发明了锯;人们仿照鱼类的外形和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发明了潜水艇;等等。事实上,仿生学中许多发明的最初构想都是类比生物机制得到的。
从一个传说说起:春秋时代鲁国的公输班(后人称鲁班,被认为是木匠业的祖师)一次去林中砍树时被一株齿形的茅草割破了手,这桩倒霉事却使他发明了锯子。他的思路是这样的:
茅草是齿形的;
茅草能割破手。
我需要一种能割断木头的工具;
它也可以是齿形的。
这个推理过程有什么特点?
- 7 -
(二)推进新课:
1、我们再看几个类似的推理实例。
例1、试根据等式的性质猜想不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 猜想不等式的性质:
(1) a=bÞa+c=b+c; (1) a>bÞa+c>b+c;
(2) a=bÞ ac=bc; (2) a>bÞ ac>bc;
(3) a=bÞa2=b2;等等。 (3) a>bÞa2>b2;等等。
问:这样猜想出的结论是否一定正确?
例2、试将平面上的圆与空间的球进行类比.
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球的定义: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圆 球
弦←→截面圆
直径←→大圆
周长←→表面积
面积←→体积
圆的性质
球的性质
圆心与弦(不是直径)的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
球心与截面圆(不是大圆)的圆点的连线垂直于截面圆
与圆心距离相等的两弦相等;与圆心距离不等的两弦不等,距圆心较近的弦较长
与球心距离相等的两截面圆相等;与球心距离不等的两截面圆不等,距球心较近的截面圆较大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球的切面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经过球心且垂直于切面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面的直线必经过球心
2、类比推理的定义:
由两个(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 7 -
3、类比推理的特点:
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4、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1)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
(2)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
观察、比较
联想、类推
猜想新结论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由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已经获得的知识出发,通过类比而提出新问题和作出新发现.
5、例3(课本例2)类比实数的加法和乘法,列出它们相似的运算性质.
分析:实数的加法和乘法都是由两个数参与的运算,都满足一定的运算律,都存在逆运算,而且“0”和“1”分别在加法和乘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从上述 4 个方面来类比这两种运算.
解:(1)两个实数经过加法运算或乘法运算后,所得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实数.
(2)从运算律的角度考虑,加法和乘法都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即
a + b = b + a ab=ba
(a+b)+c=a+(b+c) (ab)c=a(bc)
(3)从逆运算的角度考虑,二者都有逆运算,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这就使得方程
a + x=0 ax=1 (a≠0 )
都有唯一解
x=-a x=
(4)在加法中,任意实数与0相加都不改变大小;乘法中的1与加法中的0类似,即任意实数与1的积都等于原来的数,即
a + 0= a a·1= a
- 7 -
运用类比推理常常先要寻找合适的类比对象.例如,在立体几何中,为了研究四面体的性质,我们可以在平面几何中寻找一个研究过的对象,通过类比这个对象的性质,获得四面体性质的猜想以及证明这些猜想的思路.
6、探究:你认为平面几何中的哪一类图形可以作为四面体的类比对象?
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确定类比对象,如围成四面体的几何元素的数目、位置关系、度量等.从构成几何体的元素数目看,可以把三角形作为四面体的类比对象.
例4(课本例3)类比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试给出空间中四面体性质的猜想.
分析:考虑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所以我们可以选取有3个面两两垂直的个面是四面体,作为直角三角形的类比对象.
直角三角形
3个面两两垂直的四面体
∠C=90°
3个边的长度a,b,c
2条直角边a,b和1条斜边c
∠PDF=∠PDE=∠EDF=90°
4个面的面积S1,S2,S3和S
3个“直角面” S1,S2,S3和1个“斜面” S
解:如图所示,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
于是,类比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在四面体 P - DEF 我们猜想
.
7、合情推理的定义:
以上的推理过程概括为:
可见,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plausible reasoning
- 7 -
)。在数学研究中,得到一个新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帮助我们猜测和发现结论;证明一个数学结论之前,合情推理常常能为我们提供证明的思路和方向.下面再来看一个例子.
例5(课本例4)如图2 .1-2 所示,有三根针和套在一根针上的若干金属片.按下列规则,把金属片从一根针上全部移到另一根针上.
1.每次只能移动1个金属片;
2.较大的金属片不能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
试推测:把n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需要移动多少次?
分析:我们从移动1, 2, 3, 4个金属片的情形入手,探究其中的规律性,进而归纳出移动 n个金属片所需的次数.
解:当n=1时,只需把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用符号(13 )表示,共移动了1次.
当n=2 时,为了避免将较大的金属片放在较小的金属片上面,我们利用2号针作为“中间针”,移动的顺序是:
(1)把第1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 2 号针;
(2)把第2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 3 号针;
(3)把第1个金属片从2号针移到 3 号针.
用符号表示为:(12 ) (13 ) (23 ) .
共移动了3 次.
当n=3 时,把上面两个金属片作为一个整体,则归结为n=2 的情形,移动顺序是:
(1)把上面两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2号针;
(2)把第 3 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
(3)把上面两个金属片从 2 号针移到3 号针.
其中(1)和(3)都需要借助中间针.用符号表示为:
- 7 -
( 13 ) (12 ) ( 32 ) ; ( 13 ) ; ( 21 ) ( 23 ) ( 13 ) .
共移动了 7 次.
当n=4 时,把上面3个金属片作为一个整体,移动的顺序是:
(1)把上面3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2号针;
(2)把第4个金属片从 1 号针移到3号针;
(3)把上面 3 个金属片从 2 号针移到 3 号针.用符号表示为:
( 12 ) ( 13 ) (23 ) (12 ) (31) (32 ) (12 ) ; (13 ) ; ( 23 ) (21 ) (31 ) (23 ) ( 12 ) (13 ) (23 ) .
共移动了15次.
至此,我们得到依次移动1, 2, 3, 4 个金属片所需次数构成的数列:1, 3, 7,15.
观察这个数列,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如下规律:
1 = 21- 1 ,
3 = 22 - 1,
7 = 23 -1,
15 = 24 -1.
由此我们猜想:若把n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最少需要移动次,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①
通过探究上述n=1,2,3,4时的移动方法,我们可以归纳出对n 个金属片都适用的移动方法.当移动n个金属片时,可分为下列3个步骤:
(1)将上面(n-1)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2号针;
(2)将第 n 个金属片从1号针移到3号针;
(3)将上面(n -1)个金属片从2号针移到3号针.
这样就把移动n个金属片的任务,转化为移动两次(n-1)个金属片和移动一次第 n 个金属片的任务.而移动(n-1)个金属片需要移动两次(n-2)个金属片和移动一次第(n-1)个金属片,移动(n-2)个金属片需要移动两次(n-3)个金属片和移动一次第(n-2)个金属片… … 如此继续,直到转化为移动1个金属片的情形.根据这个过程,可得递推公式
从这个递推公式出发,可以证明通项公式①是正确的.
- 7 -
注:一般来说,由合情推理所获得的结论,仅仅是一种猜想,未必可靠. 例如,法国数学家费马观察到
= 5,
= 17 ,
= 257 ,
=65 537
都是质数,于是他用归纳推理提出猜想:任何形如. () 的数都是质数.这就是著名的费马猜想.半个世纪之后,善于计算的欧拉( Euler )发现,第 5 个费马数
= 4 294 967 297 = 641×6 700 417
不是质数,从而推翻了费马的猜想.
(三)课堂练习:
课本P78页3
(四)课堂小结:
1、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
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五)布置作业:
课本P84页A、5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