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案 备课时间:
课题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空白图上能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 洋和相临较近的大洲,及目前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及名称,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升查阅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在自主和合作的过程中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极地地区的范围
2.独特的自然环境
3.《南极条约》主要内容
4.在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为什么南极地区平均气温比北极地区低得多。
2.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体验式教学法
教 具
教学地球仪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一、教学活动从复习原有知识入手,在教材提供的北极地区地图和南极地区地图上描出南北极圈,这样极地的范围、包括的地区就一目了然了。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的是:
1.让学生找出南北极圈的纬度(南北纬66.5°)。
2.站在北极点、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不同的。
3.在北极点的前后左右方向都是南方,而南极点的前后左右方向都是北方。
4.北极地区中心为海洋—北冰洋,南极地区中心为陆地—南极大陆。
二、在小品《八仙过海到南极》中,学生主要介绍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如:气候特点—酷寒、烈风、暴雪;冰雪高原;白色沙漠等。在表演时学生尽可能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使同学对南极的自然环境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利用学生搜集到的南北极图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穿越南极”,把这种认识引向深入。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让学生把对南北极的自然环境特点总结并填表使学生对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点有一完整的认识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动画链接:极地地区——北极熊与企鹅)
环节时间
5′
10′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范围
海陆状况
气候特征
代表动物
三、学生阅读教材图“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出结论:南极地区的气温比北极地区低得多。教师提出探究课题,请同学们根据了解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南极地区的气温比北极地区低得多?
教师把学生探究的结论归纳并总结(视频链接:冰雪高原南极洲):
其主要原因是北极地区为海洋—北冰洋,南极地区为高原大陆,海洋散热慢,对阳光的反射率小。南极大陆地势高,大陆上覆盖着巨厚的冰层,冰面把90﹪的阳光反射回去,再加上有漫长的极夜,多烈风,所以南极的气温更低。
15′
5′
板
书
设
计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