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台阶》教学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台阶》教学实录

ID:87866

大小:23.9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2-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材分析: 《台阶》是统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以极其自然的口语化语言,展示了一个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渴望得到尊重的农民形象,常见的事物、简单的叙述、不经意的举动流露出对父亲浓浓的深情。 学情分析: 本文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学习作者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方法。 4.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学生免不了要对父亲的行为与观念做些评价,提醒学生,这种评价要建立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不能随意“贴标签”,不应脱离人物无法摆脱的时代、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台阶”只是一个外在形式,父亲却用它来判断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努力实现,这是小说重要的主题,从中可以生发多元的解读。 3. 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在教学方式上有所不同,虽然同样需要教师指导,但教师只是指导阅读文章的策略、角度和注意事项,或提供相应资源,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时关注的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想: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把握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快速浏览课文,梳理小说情节,初步感悟父亲形象。针对旁批里的问题做好批注,之后把学生分为情节组、人物组、主题组对自己的探讨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第一课时 一、(屏显)静心阅读 写上批注 导语:细心阅读,打动自己的地方不妨圈点勾画,读完后看文章旁批中的提示,和同桌议一议,交流一下读书感受,当然,交流的前提必须是走进文本,细细品读。 二、(屏显)专题阅读分组探讨 针对这篇小说,全班分成情节、人物、主题组进行专题探讨,比如情节组就可以对小说的情节结构,进行概括,整体或部分展示都可以。人物组不妨抓住细节,对人物进行品读,在情节和人物的基础上把握小说的主题。在小组主题探讨前,小组成员针对本组专题,仔细阅读,组长带领大家交流讨论,展示过程全班参与,互相补充。 三、(屏显)整体感知 梳理情节 导语: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试从这个角度对小说的内容进行梳理。 并以比较整齐的形式进行概括。小组交流,情节组展示。 小结:(屏显) 开端(1-9自然段)台阶太低 立志造屋 一层(1-5自然段)三级台阶 平凡生活 二层(6-9自然段)高高台阶 父亲梦想 发展(10-16自然段)大半辈子 准备材料 高潮(17-25自然段)九级台阶 终于造成 一层(17自然段)满心欢喜 建造新屋 二层(18-20自然段)提早起床 踏好黄泥 三层(21自然段) 不敢放炮 尴尬不已 四层(22-25自然段)石板做底 高台砌成 结局(26-32自然段)新屋落成 父亲老了 一层(26-27自然段)坐高台阶 极不习惯 二层(28-32自然段)挑水闪腰 怅然若失 过渡:如果用一句话进行内容概括呢? 小组交流小结:父亲认为台阶低,想盖高台阶的房子,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攒够了材料,九级台阶的新房子盖好了, 父亲却老了! 四、(屏显)抓住细节 品评人物 (屏显) (一)评析人物 用一句话概说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用上文中的词语,情节组主要发言,其他组同学积极补充。(学生思考 回答 老师评点) 小结:(屏显) 一位体魄健壮、吃苦耐劳、渴望别人尊重的父亲。 一位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勤劳淳朴的父亲。 一位俭朴谦卑、沉默寡言、不怕千辛万苦的父亲。 一位在漫长的准备之中日积月累,终于如愿以偿的父亲。 一位不甘低人一等、在坚韧不拔的奋斗中老去的父亲。 一个非常要强、有理想、不甘人后、任劳任怨,用一生的时光去努力,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的农民父亲。 …… (屏显)(二)赏析细节 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的5-20段,赏析细节的表现力,赏析小说表现人物的技巧和手法。这一部分写父亲为盖新屋进行的准备工作,大家看哪些细节写得特别感人,在读的过程中做好批注。(学生安静读书、批注 交流评点) 学生交流示例: 生:在第5自然段写父亲一次洗脚的过程,“洗不干净”说明父亲的脚天天泡在泥里,已经被泥水浸得粗糙干裂了,那些裂开的缝隙里塞满了沙子、泥土,脚本身粗糙,再加上父亲洗得也马虎,因此总是洗不干净…… 文中说“他一般都去凼里洗”可能一是家境艰难,能省就省,所以一般不用热水洗;二是省时间,干完活顺便在凼里洗了脚,回来就可以做别的事;三是图方便,到凼里把脚往水里一伸,来回涮几下完事,回家洗又是烧水又是找盆子的,还要用板刷刷洗,多麻烦啊。 小结:这双脚一年四季几乎没有闲下来过,这从第11自然段中“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屋基卵石”“半个月编草鞋和过年”这些语句上可以看出来,他没有时间,也不舍得花这么大功夫洗出来一双“轻飘飘没着落的”“踩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没有根基的脚,而且洗过后也是“黄几几的”泥土颜色,终年辛劳的父亲只有过年才这么讲究一回,吃苦耐劳的父亲,我们心中不由得心酸,也充满敬意,为他这样为自己的理想日复一日终年努力的干劲佩服。 生:10自然段“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两个“捡”字写出了父亲盖屋的准备过程的不容易,在农村里,盖新屋是一件大事,对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盖新屋意味着要倾其所有,新屋盖好了,所有的积蓄也用完了,所以这里的“捡”字既写出了父亲的艰难,也表现了父亲盖屋的决心和耐心。 生:也就是与时间有关的数字,用时间的力量来表现人物,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的半个月编草鞋,写出了父亲的辛劳和坚持。 小结:这个细节,表现出父亲建盖新屋的准备过程是很漫长的。“今天”,“明天”,把“漫长”具体化了。最妙的还是最后一句话:虽然这些事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这叫议论、评议,有叙述有评议。这个段,先概写一下,再细写,还有评议,这是一个很美的段落。 生:“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大热天”、“躺”、“揩”、“坐”四个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亲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也在为生活而奔忙,也在含辛茹苦地日夜操劳。 生:第13自然段。“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父亲对高台阶的向往和羡慕。 生: 14自然段,“嘎嘎”是拟声词,此处用清脆的声音来表现父亲抽完烟后在青石板上磕烟灰时心满意足的样子,“匆忙”写出父亲抽完烟后一刻也舍不得闲着,急急忙忙地又投入繁重的劳动中的情景。 生: 15自然段,父亲回家后“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这个细节中,“疲倦地坐”写出父亲到山里砍了一天的柴的辛苦,“垒在门墙边”写出父亲的节俭,草鞋已经被磨穿了,但父亲仍舍不得丢掉,仍然要 “垒”起来,也许还要用这双破草鞋做什么吧,勤俭持家可见一斑。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那么高,这就侧面写出了父亲的劳累辛苦。 生: 19自然段“天没亮就”说明父亲起得很早,父亲盼了多年的台阶今天终于可以砌了,父亲掩不住内心的喜悦,第一个起床“很轻地”走出屋子,“很轻地”这三个字写出父亲对家人的关爱。 “浮在”写出了早晨的雾大,父亲的身影在浓雾中时隐时现,看去就像“浮着” ,可见父亲起得多早啊。“艰难地挑着”突出父亲踩黄泥的时间长,踩得用力,头发上有水珠,也有汗珠,一颗颗积在头发上,以至头发挑不动这么大的水珠,显得很艰难。 两个“已经”,第一个“已经”表明父亲起得比“我”早,“我”起床时发现父亲早就在院子里踏黄泥了,说明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第二个“已经”表明天气转凉了,父亲冒着寒气做着砌台阶前的准备工作,从父亲起床的时间上、动作上、劳动的身姿上来见出父亲的勤劳。 “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父亲头发上的小水珠比作“细雨”,一来写出了父亲在院子里踏黄泥的时间长,二来“细雨”还在不断地往下落,更突出了父亲脚下不停地踏黄泥的动作。 小结:《台阶》之最感人之处就在于作者以非常动人的笔调描绘了父亲造屋的艰难。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劳动的美和劳动者的美。新屋造成之前,父亲是挺拔的,乐观的,自信的。请看,旧屋的青石板台阶一块就有三百来斤重,一来一去的山路居然磨破了父亲的一双麻筋草席,如此艰辛的活路,父亲没有喊苦,只是觉得鞋子“太可惜”了。此时的父亲,多么豪爽乐观!父亲的脚因为长年的劳作“裂着许多干沟”,于是每年过年时候的洗脚成了家里一项重大的喜事。不仅“母亲特别高兴”,父亲也用冒着“热气”的盆水很“耐心地洗”,此时此刻,这样的一双脚板后暗隐着的不是生活的艰难,而是一家人的其乐融融。通过这些描写,我们能够感受父亲的艰难,但更能够感受父亲的幸福,父亲正是在这样的艰辛的劳作中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体会到了人的幸福的。 所以,阅读一篇小说,可以通过细节,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抓关键词语,通过关键词语来分析人物特点。 过渡:父亲为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房子,一生辛劳,时光乃至健康都搭了进去,我们却没有看到他的兴奋,理想实现后的扬眉吐气,父亲为什么明明该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坐在高台阶上觉得“不自在”,还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为什么呢? 作业:对文章的有关段落进行批注阅读,思考“阅读提示”第一段的问题,本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第二课时 本课时要点:细品父亲的“尴尬”,探究小说的主题。 五、(屏显)深入思考 品悟主旨 (一)(屏显)主问题探讨: 九级台阶的新屋造成了,明明该高兴的父亲,却露出尴尬的笑,坐在高台阶上觉得“不自在”,还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为什么呢?再次细读有关段落,说说你的阅读发现。 支问题探讨: 21自然段,父亲为什么明明该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 27自然段,父亲坐在高台阶上为什么会觉得“不自在”? 29自然段,腰闪之后的父亲为什么会有“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学生细读,品析,交流,评点) 分析示例: 21自然段,父亲为什么明明该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 生:尴尬就是不自然、十分窘迫、难堪。父亲一生都是一个平民,现在住上了台阶高的房子,刚从一个普通农民,变成现在的他,以为随着台阶的高地位就自然高了的一个人,一下子到了这么高的位置,感觉有点虚。他觉得不适应,所以感觉有些尴尬。 生:父亲真的是尴尬,他这时眼睛不知该看哪里了,他甚至不敢跟人家的眼睛对视。我们再来看最后一句话。他尽力想把胸挺高些,无奈他的胸是驼惯了的,却无法挺高……这里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他当农民当惯了,农民都是弯腰工作大半辈子,背是驼惯了,还有一层,农民是比较下层的阶级,他一直很谦卑,所以背一直直不起来。 小结:由于长期劳作,以及他的谦卑,让他无法挺起此刻想要挺起的胸,到这里我们理解父亲尴尬的原因了。他的外在行动与他的内心是矛盾的,这才是真实的令人感慨的父亲。骨子里的质朴、谦卑使身为农民的父亲永远都不会、也学不会张扬。 27自然段,父亲坐在高台阶上为什么会觉得“不自在”? 生:新屋的规矩多得多了:不能再在台阶上乱跳了,不能再在台阶上磕烟灰了,甚至连习惯于坐的地方也必须要改变了。父亲面对着这些改变是束手无策的。不能磕烟灰,父亲不习惯,只能“憋住”,坐在高高的台阶上他甚至紧张得连回答别人吃饭的问题都回答错了。他为什么会“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呢,这仅仅是因为农民与生俱来的“谦卑”吗?不,新屋的造成需要父亲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可是这些都让父亲不自在,这感觉非常的尴尬,这尴尬不仅会使人丧失原有的幸福感,而且还可能会让人产生更加深刻的自卑感。《台阶》中的父亲或多或少就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吧。 29自然段,腰闪之后的父亲为什么会有“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导入:新屋的造成彻底损坏了父亲的健康,也剥夺了父亲最为珍贵的也是唯一的最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劳动力。这对父亲的杀伤力之大足可以完全击倒父亲。新屋的造成要求父亲建设起新的生活,但是父亲却没有能力彻底告别旧有的生活方式。这给父亲带来的尴尬是更深一层的。 生:新屋把这尊严和幸福彻底地带走了。父亲是“一手按着腰”把旧屋的三块青石板抬起来作为作为新台阶的基石砌进土地。就是在这个时刻,“我”第一次发现“父亲老了”。后来,父亲的腰闪了!虽然我和母亲都“尽力地保持平静”想要维护父亲的尊严,但是,父亲依旧必然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老了,不能再劳动了! 生:就是这个现实彻底击垮了父亲。再艰辛的劳动没有击垮父亲,再清苦的生活没有击垮父亲,但是,“闲着没有什么事可做”击垮了父亲。腰闪了,成了父亲生活的转折点,他变得“烦躁”了,变得“自闭”了,变成了一幅总是“若有所失”的模样,他那一辈子都不曾低下过的倔强的头颅终于低下了,甚而至于“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有动”。 小结:高台阶的房屋造起来了,但父亲的人生并没有相应地上一个台阶。新屋建起来了,但父亲的一切都失去了:他的几十年来以此为享受的正常的生活状态,他的青春、他的人生目标、他的精神支柱、他的健康、他的幸福、他的尊严……父亲的生活不仅没有能够上一个台阶,相反,他甚至还不得已下了一个台阶,此后,他人生的台阶会更低,因为随着新屋的造成,他已沦落成一个彻底的闲人!怎么逞强也无法掩饰的劳动能力的失去,一辈子辛劳的父亲,在他终年艰苦的劳作中是意气风发的,此刻却是垂头丧气、茫然若失的。在他的辛苦中我们感受到了劳动之美,它让人有底气有希望,随着理想的实现,人却什么都没有了,连自信都失去了,人没有了奔头,该何去何从,生命就这么寂灭?于是让人不由得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中国农民的命运。 (二)(屏显)标点符号探讨: (屏显)1.破折号含义 28自然段。 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 为什么要在“不”字后面加破折号? 导语: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 (屏显)父亲挑水闪了腰,为什么“我”想去帮忙,父亲却很粗暴地推开“我”?破折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交流反馈:说明了当时父亲很烦躁。一方面是父亲对儿子这种行为觉得很生气,认为儿子瞧不起自己,连扁担都挑不动了,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生气,自己挑个扁担腰都会闪,真没用。一个男人老了的时候,就总会生气,因为他的力量就要丧失了。这个时候啊,没有人帮助他,而儿子看似帮助的行为,实则是不理解的伤害,所以他只好无奈的对自己生气,是对生命的愤怒——我怎么就老了呢?父亲内心不仅是愤怒,还有痛苦,他自己心里已感到自己老了,只是不服输,因此内心很纠结,很痛苦。扁担的叫声,写出父亲内心的痛苦,但是父亲觉得如果就这样放弃的话,又是对自己的生命的羞辱。 为什么要在“不”字后面加破折号? 生:加破折号,是为了突出这个“不”字,父亲想表明自己是挑得动这担水的,用不着儿子来帮忙。 生:父亲就是非常的疼痛,说话的时候气接不上来,不由自主的把“不”延长了。 生:父亲当时是硬撑着的,很痛,但是他不让自己的儿子、妻子知道。 生:我觉得父亲是因为有点生气,才会加强生气的语气来。十分粗暴地一把推开我,应该是生气的语气,破折号是用来强调的。 过渡:请同学综合前面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分角色读。 (屏显)2.结尾标点探究 过渡:这是一个非常要强的,执着的,不服老的父亲。但在小说结尾,有这么几句话 (屏显)“怎么了呢 父亲老了 ” 请根据对自己对父亲的理解,为这两句话加标点符号,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加。 生:我在“怎么了呢”后加问号,后面加感叹号。 问自己,是作者自己自问自答。 生:我觉得“怎么了呢”后加省略号。因为父亲老了,有很多说不出的悲凉。 生:我在“怎么了呢”后加破折号,后面加感叹号。破折号,是延长语气,是说父亲的老,突出他的老。 不仅是身体上老,而且是精神上老了。 生:三十段里面写道,我就陪父亲坐那了,他不象原来那样不服输了。就是自从他腰闪了以后,我们不让他干活了,但是上一次他之所以要挑水,是担心自己老了,没有活干了,所以他粗暴的推开我。我们不让他挑水了,现在他感觉自己真的老了,觉得没有事可干了,所以一下子垮了。我在老字上多加一个引号。父亲原可以为家里付出些力量,但是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是力不从心了。 生:我认为在怎么了后面加问号,老了也加问号。父亲在问自己有没有老,父亲知道已经老,但父亲的理解是虽人老了,但心里还是年轻的。在父亲后面加一个问号,问自己有没有老。就以父亲而言,心一直是年轻的,在问自己,是一个反问句。 …… 师: 李森祥是用了逗号与句号。他为什么要用逗号与句号呢? (屏显):“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 我们再一起读课文最后的两句话,生读。 小结: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一生虽然让我们感觉到有些可悲,但也是伟大的,父亲的伟大之处,就在与他跟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虽然一无所有,但是他们艰苦创业,这座九级台阶高的屋就成了父亲的人生坐标,就是父亲生命的终点. 父亲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级台阶!父亲就是我们人生的一级台阶。 文章让我们体会到了: (屏显)生命之美,美在创造,用自己艰辛的劳动创造新生活。改变自己的地位,过有尊严的生活。 劳动之美,美在充实,用那一片淋漓的大汗托起明天,父亲的生活是劳碌而目标坚定的。 父亲是可敬的。 读完,又有生命之叹,当愿望似乎已经实现了的时候,却突然发觉自己无能为力前所未有的虚弱。只有艰苦奋斗的人生却没有享受奋斗的果实的失落。 生命之苦,人生的艰难,人生的困境,生命对于这人生困境的不屈超越以及随之而来的停滞与幻灭。 一句话:主题的多元化解读。 作业:学习本课细节描写手法,以写作实践二的题目《_______的那一刻》为题,联系生活实际,写篇文章。 板书设计: (一) (二)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