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II)第4课时教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II)第4课时教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撰 课题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 共 5 课时 第 4 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准确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2. 过程与方法: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意识,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2、难点: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策略 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 学 活 动 课前、课中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道白:在一棵树的l‎0m高的D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m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爬到树顶后直接跃向池塘A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试问这棵树有多高?‎ ‎ 评析:如图所示,其中一只猴子从D→B→A共走了‎30m,另一只猴子从D→C→A也共走了‎30m,且树身垂直于地面,于是这个问题可化归到直角三角形解决.‎ ‎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题意,用化归的思想解决问题.‎ ‎ 解:设DC=xm,依题意得:BD+BA=DC+CA CA=30-x,BC=l0+x在RtnABC中AC' =AB' +BC 即 解之x=5 所以树高为‎15m.‎ ‎ 二、范例学习 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 - 3 -‎ 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请在给定网格中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1) 从点A出发画一条线段AB,使它的另一个端点B在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长度为22;(2) 画出所有的以(1)中的AB为边的等腰三角形, 使另一个顶点在格点上,且另两边的长度都是无理数.‎ 教师分析 只需利用勾股定理看哪一个矩形的对角线满足要求.‎ ‎ ‎ 解(1) 图1中AB长度为22.‎ ‎(2) 图2中△ABC、 △ABD就是所要画的等腰三角形.‎ 例如图,已知CD=‎6m, AD=‎8m, ∠ADC=90°, BC=‎24m, AB=‎26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教师分析:课本图‎14.2.7‎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因此我们首先应考虑如何转化为规则图形的和差形,这是方向,同学们记住,实际上=-,现在只要明确怎样计算和了。 解 在Rt△ADC中,AC=AD+CD=6+8=100(勾股定理), ∴ AC=‎10m.‎ ‎∵ AC+BC=10+24=676=AB ‎∴ △ACB为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有关系: 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S阴影部分=S△ACB-S△ACD=1/2×10×24-1/2×6×8=96(m).‎ - 3 -‎ 评析:这题应总结出两种思想方法:一是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方法“将不规则图化成规则”,二是求面积中,要注意其特殊性.‎ 三、课堂小结 此课时是运用勾股定理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勾股逆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画出正确的图形,通过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碰到空间曲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间题,一般是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来解决.即将空间曲面展开成平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求解,遇到求不规则面积问题,通常应用化归思想,将不规则问题转换成规则何题来解决.解题中,注意辅助线的使用.特别是“经验辅助线”的使用.‎ 五、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 3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