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受到“只要坚持不懈,朝着目标前进,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的理想信念教育。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课前准备: 1、有关非洲儿童生活情景图和“瑞恩的井”课件。 2、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激趣导入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谁发明的吗?知道他们是怎样发明的吗? 【设计意图】人类最可贵的本能就是对未来充满幻想,对明天充满激情——尽管这些幻想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尽管有些孩子的梦想永远不能实现,但是,每一个人都在憧憬着未来,并为着或远或近的“未来”投入他们全部的力量。此设计意在激活学生梦想的潜能,导人教学《梦想的力量》。 2、听了刚才的故事,你们一定想知道梦想的力量有多么伟大吧? 3、揭题,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板书:17梦想的力量) 二、自主泛读,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非洲孩子生活的沙漠情景图。导语,想一想,沙漠中生活的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生:是水) 2、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讨论交流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3、反馈自读效果:(1)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本文记叙了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从老师那里知道非洲的许多孩子喝不上干净的水,就有了“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大家的帮助下,梦想终于得以实现的故事。) (2)同桌互动,交流: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①指名回答: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预设:生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生2: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②互动回答: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预设:生1:瑞恩的第一笔款项70元钱是靠做额外的家务活:为地毯吸尘、擦窗子、捡松果、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挣来的。 生2: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而打一口井要2000元钱,瑞恩仍然没有放弃,妈妈的一个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把他的事写成文章,登报后,故事传遍了加拿大,人们纷纷加入捐钱打井的队伍,两个月后,瑞恩筹齐了打第一口井的钱,实现了他开始的梦想。 生3:听说人工凿井很艰巨,瑞恩又想着怎样攒钱买钻井机,他的梦想正在慢慢地实现。] ③根据课堂生成,相机进行板书。 【设计意图】默读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学生在默读中思考、记忆,默读后的交流是思维火花的碰撞,指名回答是检验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效果的好方法,互动回答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教学预设,为教师应对课堂生成做好充分准备。 三、合作探究,形成素养 1、再读课文,说一说,瑞恩的第一口井打好后,瑞恩干了什么? 2、检查再读效果。 (1)生纷纷举手,相互补充回答。 (预设:2000年7月,瑞恩和爸爸妈妈坐着卡车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受到了5000多名孩子的热烈欢迎,看到了由他的名字命名的井——瑞恩的井,听到了老人的夸赞,流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想到了梦想产生的伟大力量。) (2)相机出示课件“瑞恩的井”。 (3)引导读懂书中插图。 3、想一想,瑞恩的梦想,就停留在打一口井上吗?他的执著精神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1)生再读课文。 (2)讨论回答。 (3)师相机完成板书。 (预设:瑞恩的梦想是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在他的执著精神感召下,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梦想的力量竟如此神奇。) 4、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 (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组内人人发言,推荐发言代表。 (2)小组代表发言。 (预设:生1:我觉得瑞恩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多么高尚。 生2:我认为瑞恩那种一心想帮助别人的执著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生3:我想发明一种会做家务的机器人,帮妈妈解除做家务的烦恼,可妈妈说我那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应该好好学习。 生4:我想学习剪纸,可爸爸说我是不务正业,应该好好学习考重点中学。 生5:我想做一名宇航员,像杨利伟、聂海胜叔叔那样,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都很好,你们都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老师和你们的父母都应该支持你们。英国的第一位盲人大臣布伦克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15岁时想当总统的梦想保持25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只要你们坚持不懈地为梦想奋斗,永远不会被其他的原因改变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实现梦想的信念,你们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瑞恩的井”就是有力的证明。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细读中积累,在互动中碰撞出激情的火花,由课文拓展到生活实际,在交流中升华了课文的内涵,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受到了情感价值观的熏陶。 四、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梦想的力量》”,一起来闯关吧! 五、积累升华,拓展延伸 1、了解字词掌握情况,出示下列生字词。 下旬募捐水泵筹款一声不吭颠簸羞涩 2、课后把本文的故事内容复述给家长听。 3、把刚才所说的内容,结合自己想到的写下来,每个小组合作再搜索一些有关梦想的故事办一份手抄报,报名叫《梦想报》。 4、课后搜索《梦想的力量》原著读一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又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复述故事、读原著,让学生回归整体、加深印象,认识生字又向学生再现了重点,办《梦想报》展,更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使语文学习的三个维度有机和谐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