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学习导言】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一个少年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离开同伴,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到人迹罕至的芦苇荡里去放鸭,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又经受着怎样的痛苦和磨难?让我们在小说《孤独之旅》中体味少年承受孤独的心理历程,感悟孤独之旅的真正内涵。
【读读课文】
我把课文读了( )遍,读通了课文。
【读读资料】
1.曹文轩,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江苏盐城人,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本课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草房子》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和苦痛,又闪烁 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本课题目是课本编者加的。故事发生在1962年一个叫油麻地的农村地区,小学六年级学生杜小康原来家境富裕(因他祖上和父亲一直经营杂货铺),但他父亲因一次撞船事故而破产、生病。杜小康只好辍学,帮父亲去治病。父亲病好后,借钱买来了500只苗鸭,要杜小康一道乘船到三百里以外的芦荡去放鸭,那里有活鱼虾,鸭子吃了长得快,还能产出双黄蛋。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
【查查写写】
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每词写两遍),并给加点字注音。
觅食( ) 驱除( ) 嬉闹( ) 歇斯底里( )眺望( )
纯粹( ) 肥硕( ) 戳破( )
【想想写写】
1.本文的主人公是 ,我认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
2.读完文章后,我从中有了深刻的感悟:
默读——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我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2.这个故事让我学会了很多,我将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和同桌进行交流。
1.我能找出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中心理变化的细节,并在书上划出来。
(可用文中关键词语来表示)
2.在杜小康的“孤独之旅”中,他的“孤独”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我的理解是:
3.结合小说内容,我尝试着理解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第二课时
【学习导言】
少年杜小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适应了环境,战胜了孤独,逐渐变得成熟、坚强,从中领会了成长的真谛。作者把主人公放置在一个空旷的芦苇荡里,又用很大的篇幅描写鸭群,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 课文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感受作者带给我们的意境美。
课前尝试:写写练练、摘摘抄抄、评改订正
【写写练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
一落千丈:
②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撩 逗:
③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歇斯底里:
2.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B.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家里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孤独了。
C.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D.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
3.我最欣赏杜小康或父亲杜雍和的哪一种品质?举例简要说明。
【摘摘抄抄】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准确、细致,我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摘录出来,和大家交流。
【读读品品】
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文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三个方面:
●鸭 群:
小说对鸭子的描写占了不少篇幅,鸭子的成长与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对此,我的发现是:
●芦苇荡:
1.我在文中划出描写芦苇荡景色的语句,并挑选其中一两句进行赏析。
2.想一想,作者描写芦苇荡对表现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呢?
●暴风雨:
暴风雨在杜小康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我把和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
【想想写写】
这是一篇关于成长的小说。学完课文后,我从不同角度有了或多或少的感悟或启示。
1.完成作业本P32—34第6—11题。
2.好书推荐:课外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