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并能解决实际问题。2.数学思考:通过实践探索、自主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问题解决: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4.情感态度:在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去解决实际问题,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预设
问题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情境导入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如何用方程组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国古代有很多数学家以及数学著作,其中南北朝时期有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在这本书中记载着许多浅显有趣的问题,有一道这样的数学题目: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教师活动:题目意思,在同一个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子,从上面数,共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问:这个笼子里分别有多少只鸡和兔子? 提问:这道题该如何去解答,又有几种方法呢?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探讨方法
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引导和启发下,还能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去看待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相互探讨,一方面能够更好的促进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
二、 获得新知教师板书学生的各种解法:第一种:算术方法求解第二种: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第三种: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第一种:算术解法若鸡假设为兔子,则有35只兔子,140只脚,比已知条件多了46只脚,所以可得: 同理,若兔子假设为鸡,方法同上。算式为: 所以,笼子里分别有23只鸡和12只兔子。第二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若假设兔子为只,则鸡为只,可得: 因此,有23只鸡,12只兔子。第三种: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若假设鸡有只,兔子有只。由题意知: 用代入消元法解得 因此,笼子里有23只鸡和12只兔子。 教师提问:上述方法哪种更好?并阐述理由。 教师总结:第三种方法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也使我们更容易去理解。你们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知识拓展:对于这一问题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假设鸡和兔子都各砍去二分之一的脚,则每只鸡都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子成了双脚兔。笼子里的脚由94只变成了47只,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就变为1:1,每只兔子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就变为了1:2。则,有一只双脚兔,头数比脚数少1。所以,它们脚的总数量与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孙子的“砍足法”又称为“化归法”)
一题多解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适当的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解题技巧,准确的找出恰当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基础较弱学生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利用古代数学名题“雉兔同笼”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利用化归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教育,有利于培养其思维方式,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趣,不枯燥。 通过对孙子“砍足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化归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且这种方法已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说明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增强数学的应用价值意识。
三、 练习归纳
古算题:今有牛五、羊二 值金十两;牛二、羊五值金八两;牛羊各值金几何? 教师总结: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比较容易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
选择与前面相似的练习题,主要是为了一题多解。
四、 巩固应用
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加强巩固,使学生更好的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小结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步骤:设未知数 找等量关系 列方程组 解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