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
“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
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
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
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
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
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 让
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
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
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
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
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
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
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
(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2)为家人介绍景点。要
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
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
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
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①通过生活再现表现情感;②
通过融入美好的意象表现情感;③选择典型细节来表现情感;④妙用浓烈的氛围表现情感。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已经养成摘抄、积累语
言的习惯。但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多角度品读语言,
感受文章的内涵,因此,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以及《课标》中对于高段阅读的要求,本
单元的训练要求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因阅读的目
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就有所不同。如《竹节人》主要写了“制作竹节人” “竹
节人玩趣”“老师玩玩具”三件事,“制作竹节人”可以采用扫描式阅读法,“竹节人玩趣”
“老师的故事”可以采用研读法。
【教法建议】
1.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阅读,在课堂情境中习得阅读
方法,注重文本解读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问题意识,从揣摩写法与创作意图出发设计阅
读教学,精心选择优质信息进行有效补充和拓展,以读促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
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
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六年级是在习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仍要从激趣
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9.竹节人 2
10.宇宙生命之谜 2课文
11.故宫博物院 2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
合计 10
9 竹节人(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 1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4.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
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
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 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把你的玩具介绍介绍吧(可以从名称、材
质、用途等方面介绍)。
2. 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与同
学们分享。
二、介绍作者
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
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列”(五卷本)出版。
(1)主要作品:《她和她的爸爸》《你不是灰姑娘》《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豁开 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孙悟空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擦 雕刻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抽屉
(重点指导生字“凛、棍”为前鼻音,“裁”为平舌音,“筹”为翘舌音等。)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2)学习多音字:哄(hònghōnghǒ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爸爸在家看小弟弟,弟弟号啕大哭,他一点儿也不会哄。
②读一读: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
围观的人群一哄(hòng)而散。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风靡 紧紧地埋入。课文中指鞋线紧紧地拉进桌上的裂缝里。
嵌入 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威风凛凛 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
别出心裁 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技高一筹 激烈的战斗。
鏖战 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2)
(3)
(4)
(5)
(7)
(8)
(17-29)
(9-12)沮丧 形容怨恨失落的样子。
悻悻 灰心,失望,伤心,灰心丧气。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豁 凛 疙 瘩 棍 悟 裁 筹 橡 雕 跺 沮 趴 屉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凛、棍、悟、磕、跺、沮、、趴”,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疙、瘩”
半包围结构。 “嵌、筹”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嵌、凛、裁、筹、蹲”,学生练写。
豁:左右结构,左边是“害”,右边是“谷”,上面是“八”,捺变点,下面是
“人”。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右下部“示”第一横短,第二横稍长。
裁:读 cái,左下部是“衣”,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1.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 自然段):回忆小时候制作竹节人。
第二部分(5—18 自然段):竹节人令我们痴迷。
第三部分(19—29 自然段):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
趣事。
(13)
(14)
(15)
(16)
(17-29)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
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课文,让我们知
道了,文中的孩子们玩竹节人非常开心。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
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词。
1.出示生字:豁开 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孙悟空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橡皮擦 雕刻 跺脚 颓然 沮丧 趴下 抽屉
2.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竹节人》,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你
还记得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制作竹节人 斗竹节人 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3.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细节?
二、品读释疑。
(一)自由读课文,请将你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说说你的感受。
(3)1.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
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
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思考:
(1) 制作竹节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竹节人的制作顺序描写)
(2) 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寸把长的一截”“一对”“八截”“一根”等数量词中就可以看出作者制作
竹节人时候非常用心,写出了作者对竹节人的珍惜。)
2.“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
特别火。”
思考:
(1)“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
(我们将毛笔拿来做竹节人了。)
(2)童年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淘气顽皮)
3.“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
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思考:
(1)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
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2)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
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所以要写围观。)
4.“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
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思考:
(4)
(5)
(6)(1)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的老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老师玩竹节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课堂上严肃认真,课下童
心不改的“老顽童”式的老师形象。)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
孩子们才喜欢。)
三、拓展延伸
1.读了本文,我对童年趣事和爱师尊师有了很深的认识,我要找到相关的文
学作品读一读。
2.推荐阅读:《爸爸的鸽子》(林清玄)《月迹》(贾平凹)《小桔灯》冰心
《三味书屋》鲁迅 《和时间赛跑》(林清玄)《童年》(高尔基)
3.在网上搜一搜,传统玩具还有哪些?你最喜欢什么传统玩具,将它介绍
给大家听。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
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
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
的师生情谊。
五、学习写作方法:
1.学一法:融情于事
要想让阅读者对作文中叙述的事情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努力用“放大镜”
放大细节,选取鲜活、典型、感人的细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记叙
竹节人的制作和玩耍的事来抒发对童年的怀念和尊师爱师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情
融化在事件的描述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感动。这样的真情实感,
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2.举一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
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
(7)
(8)
(9)
(10)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语句不
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
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样感人至深,
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
淋漓尽致。
3.练一练: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按照融情于事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示例:
伞下的爱
每个人都认为母爱是伟大,但我认为母爱的伟大更体现在她爱的无私。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我上完课坐在自行车后面快乐的唱着。正如俗语所说:
“夏天的天气娃娃的脸”,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哗哗哗”豆大
的雨点从天空上倾泻而下,妈妈急忙停下车从包里拿出了唯一的雨伞,对我说
“宁宁,快撑起伞。”我毛手毛脚地撑起伞放在了妈妈的头上,结果一阵风大风,
伞吹反了,单薄的我也差一点被风吹得飞了起来。妈妈用命令的语气说“郑淮宁,
自己打。”我无奈的把伞移开了,只见雨水顺着妈妈的头了和脸颊流了下来。
雨,不知不觉地停了,这时我发现妈妈的全身湿透了。回到家,妈妈一个喷
嚏接着一个喷嚏。第二天,她就发高烧了,在这发烧的期间,妈妈不知吃了多少
的苦药。一看到药,我就很难受,若不是妈妈把伞给我,也就不会生病了。
啊,原来母爱是时刻不在,无处都在的,母爱将会陪伴我们一身!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激动人心的时刻》。
七、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
制作竹节人
样子——壮士
变身——“齐天小圣”“金钩大王”
伙伴围观
偷玩被收
老师在玩
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 13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宇宙生命的相关知识,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
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 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
4.在读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讲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理清作者的讲述顺序。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
索的精神,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出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竹
节
人
搏 斗
之乐
妙趣横生
爱师尊师
老 师
也爱2. 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 朗读课文,感受宇宙的无边无际。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茫茫
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计数的星球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呢?这就是我们
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识。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谜”是什么意思呀?刚才同学们就提出了关于宇宙的许
多未解之谜。从课题上看,本课讲的是关于宇宙空间中有没有生命的问题。读了
课文你就会明白很多问题的。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谜语 嫦娥 尚未 摄氏度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漠 磁场 抵御
陨石
(重点指导生字“嫦”为翘舌音;“燥、磁”为翘舌音;前鼻音“斑”,后
鼻音“尚、倾”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的词语:尚未 磁场 陨石, 注意读准“尚、磁、陨”的字音。
(1)
(2)
(3)
(4)(2)学习多音字:奔(bēnbè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年兽终于被赶跑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奔走相告。
②公司倒闭后他四处奔(bēn)走,依然无果,只好来投奔(bèn)自己
的兄弟。
(3)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能源 奥妙莫测,难以捉摸。
神秘 能够转换成电能、热能、机械能等的自然资源。
抵御 检验测定。
检测 抵抗。
沧海一粟 文中指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干燥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
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
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2)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
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四、学习“会写字”
谜 嫦 娥 尚 摄 倾 揭 斑 燥 磁 御 陨
1.学生字
(5)
(7)
(8)
(17-29)
(9-12)
(13)
(14)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尚”,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谜 嫦 娥 揭 倾 燥 磁 陨”左右结构,左窄
右宽。 “斑”左中右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揭、倾、御”,学生练写。
揭:右部与“喝、渴”的右部相同,右下部里面的“人”,捺变点。
倾:中间部分的先写横,再写竖提,“页”的最后一笔是点。
御:右部是“卸”,笔顺是撇、横、横、竖、横、竖、提、横折钩、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
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
知道了科学家在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过程很艰难,说明到目前为止,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5)
(16)
(17-29)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2. 学习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和探
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谜语 嫦娥 尚未 摄氏度 倾角 揭开 斑点 干燥 沙
漠 磁场 抵御 陨石 )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板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课文,去探索“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
二、品读释疑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
题。)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神话?
(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
(3)
(4)一是这些与读者的生活比较接近,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另一方面是为了让直白的
说明文有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更有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
(3)练一练: “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都是神话,含有神话的成语
还有:
(二)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主要讲了什么?
(理论上的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词说明宇宙是浩瀚无边的?
(“无限”“极小”“沧海一粟”“几千亿”等词语说明了宇宙的浩瀚,同时
也说明人类对于宇宙的未知还有很多,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
方法指导:借助中心句理解内容,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
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所以就是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段尾处。
(三)默读第三部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1)适合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
(3)适当的大气
(4)足够的光热
2.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
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
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
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
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科学家对太阳系除了地球外的其他行星进行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从水星、金星表面温度高、木星、土星、天王星温度太低方面分析了其
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
(5)
(6)氏度”,结合生活实际就知道,这样的温度根本没办法生存。)
(2)这个自然段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运用了“列举排除”的方法,通过分析太阳系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
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将这些星球排除,说明这些星球不可能存在生命。)
3.为什么说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的星球是火星?
(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地球与火星自转圈数、轨道倾角的比较,
说明火星与地球非常接近,证明“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
星”。)
4.为什么又说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1)通过近距离的飞船观测发现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
(2)从干燥、大气、磁场等方面说明火星没有符合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强
调了生命存在必要条件的缺少,气势更强,更有说服力。
5.怎样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这
句话?
“一直”与第一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
吸引人的问题。”相呼应,既写出了人们的执着,也表现了科学家们不畏艰险、
一直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宇宙奥秘》,了解宇宙是怎样产生的?
有外星人的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吗?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有什么作用?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文是按照“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逻辑顺序介绍的。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
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而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
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2.这篇课文在说明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文作者在说明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时,运用了摆事实、列举、排除等方法:
(7)
(8)
(9)用“列举、排除”的方法分析了太阳系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
原因,将这些星球排除,说明这些星球不可能存在生命;将宇宙飞船登录火星检
测出没有生命迹象的事实摆出来,说明火星上也没有生命。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
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
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妙不可言的位置》《太阳》。
七、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选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10)
(11)
板书设计
宇
宙
生
命
之
谜
分析问题
探求结论
提出问题
存在条件
未解之谜
不可能存在
存在?火星
追求真知
不断探索
爱科学
学科学
宇宙生命之谜 18 / 37
课后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用大量的材料说明,地球以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在探索
的宇宙生命之谜。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
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我根据本课课文较长且是说明文的特点,安排了如下的
教学结构: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星空知识导入课题,然后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文章
的主要内容,最后重点学习第三部分。
阅读目的不同,相应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阅读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可以选用“分析阅读”,
阅读我们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可以采用“补充式阅读”。“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
的呢?”这个问题可以采用 “精读法”进行“分析式阅读”,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阅读:①这部分内容
整体上说了些什么?即要找出主题;②这部分说了什么?即要找出论点;③这部分内容说的对吗?
即要学会质疑与判断;④这些内容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即找出自己在这部分内容中所得到的。“人
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可以通过补充资料来阅读,通过查阅资料补充火星的介绍,来明确火星
是否能够居住。
11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提取信息。学习本文以游踪为线索
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有详有略和总分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故宫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欣
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9 / 37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至今已
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
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
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
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
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词
鳌头 金銮殿 额枋 蟠龙 迥然不同 中轴线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
(1)
(2)
(3)
(4) 20 / 35
明。
(1)规模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
墙外是五十多十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2)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
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
有行龙、开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化美。
(3)布局统一:
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方法指导:本文从整体体现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由南向北的空间顺
序,要理清这一点,关键是要抓住文中的一些方位词。
五、品读释疑
活动一:(小组合作学习)
1.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填好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5)
(7)
(8)
(17-29)
(9-12)
(13)
(14) 4 / 5
(1)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
“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2)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全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又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
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景山
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
1. 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
太和殿
2. 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
(1)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
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2)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
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3)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3.课文怎样安排这一部份的说明顺序?
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
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
代表性。 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
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它的方位、外
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使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比较全面的了
(15)
(16)
(17-29) 4 / 5
解,又能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5.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对你以后学习说明文有什么启示?
(2)同学们,从你家到学校有几条路,最近的路如何走?向同学们介绍,
欢迎大家到你家做客。
六、 课堂小结
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本
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不长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
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
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
致用,把握方位词语。
七、 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北平(节选)》《卢沟桥》。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0)
板书设计
故
宫
博
物
院
总写
故宫的位置、历史、
规模、总特征。
分写
总写
3 段:午门及护城河
4 段:三大殿概况(总写)
5—8 段:太和殿(详写)
15 段:御花园神武门与景山看故宫。
勤劳智慧
民族自豪
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23 / 37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1.能够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合理地设计教学问
题,教学重、难点得到合理的体现和突破。
2.充分地收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组介
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故宫的知识,既为新课教学做了准备,使学生对故宫不再陌生;也锻炼了主持人和各
组同学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将自己最超卓的一面,在教室上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3.学生自己弄懂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弄懂。由于语文科知识的琐碎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
文教室不行能完全撒脚给学生。这节课,我最大限度地放脚给学生,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我尽量
将知识的传授权留给学生。比如:①故宫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
语句。②填写课后练习一的平面图,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按次?③将课文划分段落,把握本
文的结构方式。三个问题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所以,我将它们安排在“探究教材、
合作交流”环节中,由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长的讲解、组员的补充中予以解决。
4.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自始至终是一个引导者,引
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展示汇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写法、引导学生谈收获。
不足之处: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采用了较生硬的方式,
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
2.时间安排上应更有条理,本节课前面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花费时间较多,以致于后面的讨论题目
没有充分展开,前松后紧。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 通过习作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 能根据提供的话题来确定主题,用具体的事件写出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学会正确选择材料
写作文的方法。 24 / 37
3. 先想后写,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
【教学重点】
能围绕中心将事情有序地写具体。
【教学难点】
用具体的事件写出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从而学会正确选择材料写作文的方法。
【教学课时】1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
2.出示美好生活的图片。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习作:——让生活更美好。
二、先说后写,相互交流
1. 出示:美食 旅行 梦想 创意 集邮 阅读 种花 诚信
2.小组同学围绕上面的词,哪一个词语你最感兴趣?为什么?
3.班级交流汇报。
4.要求提示:
(1)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三、互相交流,掌握写法
(2)
(3) 25 / 34
1.审题指导: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这
精彩使人感动,给人带来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补充的范围很宽泛,可以是
名词、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代词等,如:友谊、追求、平凡、她等。要把生
活的精彩描绘出来,就需要有厚实的语言功底.或生动叙述、情真意切;或深情
赞美,琅琅上口。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具魅力。
2.思路导航:
半命题作文在一定范围内给了我们较大的自由度,便于我们在自己熟悉的
事物中选择,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综合表达能力。我们在写作
中要借助事情来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化在事件的描述中,
让阅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感动。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就要将自己的情
感倾注于描写的对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3.技法点拨:
(1)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这个题目,从家庭考虑,可选择亲情、母
爱、温馨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朋友、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爱心、宽
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思考、信心、忍耐等。如“爱”、“阅读”、“拥有快
乐”,同时可选择自己的材料来写,比如你占有丰富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材料,
就可以写“珍惜拥有的,让生活更美好”;可选自己感悟最深的写,比如你平时
对亲情就有一定的感受和思考,就可以写“亲情,让生活更美好”,就更能让人
耳目一新了。
(2)写作视角要注意与众不同。当你拿笔构思时,不假思索马上就想到的
内容,千万不能写!因为别人也可能一下子就想到了。稍加思索所能想到的内容,
最好也不要写!正确的做法是:你花上 3—5 分钟,定下心来,自我掂量、估测一
下,自己要写的题材别人熟悉不熟悉,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一定要突出自己的
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发明。
(3)切入点要小。作文时切入点越小越好,这样能小中见大,深处开掘。
比如“_____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题,如果我们选“名著,让生活更美好”“科技,
让生活更美好”“自然,让生活更美好”等,这样的题目很大,就很容易写得空
(4)
(5) 26 / 34
泛、笼统,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如果我们注意从小处落笔,写“学习猪八戒,让
生活更美好”,“亲情短信,让生活更美好”“青山绿水,让生活更美好”等,这
样从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这就具体得多,就能通过自
我的生活细节来写活名著、科学、自然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而且可以采用多种
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四、范文引路,掌握技法
1.出示范文。
成全那道目光,让生活更美好
六月的风撑开回忆的门帘,时间是流动的水,载着我轻叩心扉。
当五月骄傲地宣告它的到来的时候,书包的重量又增加了许多。每晚房
间被灯光充斥成白昼,一沓厚厚的复习资料趾高气扬地望着我。当打着投降字号
的小白旗快被举起时,母亲总会拿着一杯热水来到我身边,看我小抿一口后仍久
久不肯离去。我抬起头,与母亲灼热的目光不期而遇,带着一脸嫌恶的我让她赶
紧出去。掩门的那声清响毫不留情地隔绝了母亲那道依恋的目光。
在燥热的天气里,连午睡也与我作对。既然不能让我和周公去约会,就
只得闭着眼养神了。忽然身旁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朦胧中隐约看到母亲摸索着
走进来,驻足在床边,然后没了动静。觉得浑身不自在的我睁开眼,狠狠地瞪了
一眼:“你这样看着我,让我怎么睡?”母亲像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轻轻掩上门,
留下一声如树叶般的轻叹。
一个星期后,当我偶然瞥见母亲的青丝中竟生出一些白发,如远山上的一
抹残雪。我忽然明白了一切。
像往常一样,母亲推门给我送水,生怕她的逗留会引起我的怨言,便急匆
匆地想要离开。我却破天荒叫住了母亲,让她坐在床边陪陪我。我知道我需要那
目光,那礁石对海浪的目光,那河床对小龟的目光,那慈母对孩子的目光,但我
更应该成全她的目光,理解她,关爱她。
以后的日子里,母亲也不再吝啬那道目光,让它伴着身心疲惫的我,让
(6)
(7)
(8) 27 / 34
它伴着活力充沛的我,让它伴着即将迈入考场的我。这才发现,成全那道目光,
会给我带来双倍的幸福。会让我们的心真诚地融合在一起,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而我也坚信,当母亲温柔的目光再次将我包裹,一定会让我加倍幸福。
记住,当你站在圆心,画一道绝不是多余的弧线,你就包融在其中。于是
执子之手,创造属于我们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2.学生自由朗读范文。
3.小组交流。
(1)拟人手法的描写表现出了此时“我”的烦躁心态,为后面写母亲的关爱埋
下伏笔。
(2)丰实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尤其是一些情态性的词语的运用,如“骄
傲地宣告”“灼热的目光”等词组,都形象地传递出其中的情味。
(3)比喻句的运用,恰当了表现了母亲的操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歉疚之心。
(4)选材以“送杯水”入手,小而精,以小见大。融情于事,在小小的事件叙
述中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5)总评:本文精妙在于文笔细腻,情感真挚。习作避开了写母亲写
关爱的题材,巧妙地选取了母爱的“那道目光”,并且以“成全”切入而获得新
的立意——成全那道目光的同时让“我”也获得了幸福。这样的双贏何乐而不为?
可我们偏偏站在圆心细数自己的情感,忽视甚至因误解而拒绝那厚重的爱,这样
的“成全”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最出色的还是该考生出众的文笔。
五、学生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略)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
(9)
(10)
(11)
(12)
(13)
(14) 28 / 34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15)
(16)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 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3. 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
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难点】
学习写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1 课时 29 / 34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学习“交流平台”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
阅读目的 阅读方
式
具体方法 示例
检索、查阅或
捕捉信息、了
解情况
扫 描 式
阅读法
读速往往是一目十行,采用泛读、
跳读、读标题、读段旨句等,及
时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舍弃
无关的部分。
查阅资料、阅读
报纸、看说明书
等。
以消遣为目的 麻 醉 式
阅读法
把自己完全置于书本之外。 消遣式的阅读,
没有明确的阅读
目的,人物姓名、故事情节、
艺术手法等掌握
与否均无所谓。
需要把握文章
的基本内容、
基本观点和精
神实质。
全 景 式
阅 读 法
( 精 读
法)
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①
读一下文章的题目、摘要、目录
或小标题,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
内在联系,粗略地把握其脉络。
②沿着这个脉络去细读,读完再
回过头来看文脉通不通,全文谈
了几个问题,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阐述的是什么观点?有无新的
教科书中的所有
内容,报纸上的
重要社论或评论,
决策人的重要讲
话,与自己工作、
生活相关的科技
(2)
(3) 30 / 30
规定、提法或方略? 论文,各级政府
的法律条文等
整体把握,品
词析句,感悟
文本,领会内
涵。
研读法 ①朗读全文。能流利朗读,熟悉
生字生词②划段分层,概括段落
大意③概括中心。④领略章法。
掌握文章的结构特征、语言特色、
表达方式⑤摘抄背诵。
课本知识、文学
名著以及哲学、
史学、经济学、
军事学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两段文字材料,如果为世人介绍“卢沟桥”建筑成就,你会选择哪段
文字?用什么方法阅读?如果是描写卢沟桥的景色特点,你会选择哪段文字?用
什么方法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 年 1192 年间。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
不一,自 16 米到 21.6 米。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
这种桥叫着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
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
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
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
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
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
我们吸收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
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
候,我们就赶紧起床。走出门外,
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
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
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圆满
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
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
时得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
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却亮
得多。再是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
(4)
(5) 31 / 37
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 13 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
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
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
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
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
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
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它地处入都
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
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
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
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
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
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
地辨认出了在桥西亭上乾隆书写的
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
永定河,在晓月的映照下,波光粼
粼,细流淙淙。这时,看到披着晓
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
柱、栏板,以及 485 个大小石狮,
我们不仅想起马可波罗的描述:
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
桥。
参考答案:
如果为世人介绍“卢沟桥”建筑成就,选择第一段文字,由于需要把握卢沟
桥的的基本结构、建筑特点等,要用全景式阅读法(精读法)。
如果是描写卢沟桥的景色特点,选择第二段文字,因为要整体把握这段文字
的描写卢沟桥的景色,品词析句,感悟文本表达的情感,领会内涵,要用研读法
阅读。(研读法)
3.我拓展,我积累。
生活、阅读中,我觉得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能够在有效
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我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选择不同的阅
(6—7) 32 / 32
读方式阅读。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入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人物的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
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
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第三句是人物的正面描写,就是
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又称“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忌
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
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去表现人物性格、品行和
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
难达到的艺术效果。它是正面描写的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想象,
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2.练一练,学运用。
下边有三段描写小球迷的文字,请大家判断它们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①小林子今年远不满十四岁,黑黑的脸,黑黑的胳膊腿儿,结结实实的。
球场上,一见人老爱伸出大拇指自秀:别看咱矮,标准的足球运动员身材。
②王老师一踏进小林子的家,就被小林子的妈妈一把拖住了:“唉呀呀,
王老师,你说咱这儿子是不是中邪了。看球赛,幸亏是我拉得快,他差点一脚踹
破电视机。作文从来都说不交,给国家足球队写的信光草稿都有好几本了,连家
里喂条狗,他非要取名叫,叫什么马拉多纳……”
③我一进小林子的卧室,差点吓了一跳:墙上,到处是足球健将在飞奔;
地上,摆着球鞋大阵;床上,乱糟糟的堆满了球衫球袜……我眼花缭乱,感觉自
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即将被射晕球门的足球……
(8)
(9)
(10) 33 / 37
参考答案:①段属正面描写,②③段属侧面描写。①段是直接描绘小林子的
语言、动作、肖像;②段通过他人的介绍写小林子;③段则通过描写小林子寝室的
特点来写小林子。
3.我拓展,我积累。
我要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段。
示例:
刘老师酷爱书法,他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书法家。他辅导我们练字时既
严格又耐心。记得那是一个大年三十的早上,他像往常一样,为我们讲解书法的
历史,分析大字的结构,纠正我们的毛病,好像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跟刘老师学习写字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在他的的精心指导下,我
们的书法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刘鑫同学所写的楷书被选送到北京少年宫展览,
韩振同学在全省青少年书法比赛中荣获亚军,我的作品也在全国少年书法比赛中
获得一等奖。每当说到这些成就和荣誉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老师那慈祥的面容
和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点评:这一段话的第一自然段是对刘老师的正面描写,句句都是直接写刘
老师的。后面一段写了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虽然不是直
接写刘老师的,但却从侧面写出了刘老师的水平和成就。正是因为这段话运用了
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所以才给读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刘老师真是
一位令人钦敬的好老师。
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选择一个话
题,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其实沟通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有逻辑思维。在和人交流的时候说话必
须有重点,思路清晰,按照总分的结构来表述是比较有条理的一种表述方式。层
次清晰,条理分明,层层推进,逻辑性强,干万不要面面俱到,芝麻西瓜一起抓。
这样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使对方心领神会,吸引他们的注意
(11)
(12)
(13) 34 / 35
力,从而达到自己表达的目的。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个话题,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
话题一:竞选班级体育委员
话题二: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
参考答案:
话题一:大家都知道,体育委员当然是要负责班里的体育事务,包括做操、
上体育课、比赛等等;另外,尤其要在体育方面能起模范、表率作用。出于上述
考虑,因此,我觉得担任体育委员的同学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一是自己要具
有良好的体育条件,取得过优秀的体育成绩; 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热心为
班集体做贡献,热心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热心主动地帮助有
困难的同学;三是嗓音要响亮。
话题二:妈妈,踢足球是我的兴趣爱好,周三放学后踢足球的好处如下:一
是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从事足球运动,可以培养人的
意志、自制力、责任感等思想品德;二是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踢足球能
有效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三是我仅仅只在周三下午放学踢足
球,绝不会因为踢足球影响我的学习和休息。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师范读,学生跟读。
(14)
(15) 35 / 35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作者简介:朱熹(农历 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
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
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
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
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
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3.理解重点词语。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4.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
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
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赏析: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
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
(16)
(17)
(18)
(18) 36 / 36
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
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
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
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
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6.延伸阅读。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
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
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