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ID:93652

大小:283.7 KB

页数:102页

时间:2019-09-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早晨、穿戴、 鲜艳”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学 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 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 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二、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1.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 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 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2.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早晨、穿戴、鲜艳、服装、打扮、校园、敬爱、国旗、敬礼、铜钟、教室、朗读、 安静、树枝、这些、好奇、招引、古老、粗壮、枝干、影子(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5.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3)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 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 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 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有感 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 友一起做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读读画画,学习第四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复习生字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三个字,边指导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三、拓展活动   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 爱的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 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 “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板书设计: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 2 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假”。 2.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是什么样 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对“花的学校”的了解,对重点句子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 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泰戈尔的名句,学生赏读。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泰戈尔 2.简介作者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 年—1941 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 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 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 年 5 月 7 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 岁即能创 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 年赴英国留学,1880 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 至 1911 年担任梵社 秘书,20 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 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 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质疑。 2.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课文中的新词。三、再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文。 2.汇报朗读,点评。 3.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四、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 8 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指导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花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画一幅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自由阅读“资料袋”的内容。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 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也会写得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2.课后阅读泰戈尔的作品。 板书设计:    2 花的学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冲出来 美丽、活泼、可爱、调皮    急急匆匆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背、圈”。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孙中山(1866 年 11 月 12 日——1925 年 3 月 12 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 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 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 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 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 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字典,查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做上标记。读完 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等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 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霎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 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画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 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 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 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布置作业。   A.迁移练习。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 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板书设计: 3 不懂就要问 私塾读书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壮胆问 边学边问 学生惊呆 静无声 戒尺拿起 厉声道 收获多 先生细讲 学生听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用普通话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态度自然大方。 3.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学生暑假生活情况,准备本课挂图。 学生: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可先对家人讲一讲,可以准备一些和故事有关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呢?你都经历了哪些新鲜事?讲给小伙伴们听听,好吗?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板书课题。 二、借图索“忆”(一) 1.师(出示插图一):同学们,看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 2.生看图,同桌间交流图片内容。 3.师明确插图内容:“我”跟爷爷奶奶学会了做简单的农活。现在我会给菜地锄草,还会收割水 稻…… 你做过这些事情吗?是怎么做的?你能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你所做的事情吗?把你的事情说给你 的同桌或小组同学听吧。 (二) 1.师(出示插图二):有同学在暑假里学会了做简单的事情,成了家人的小帮手,也有同学在这个 假期里开阔了眼界。请看这幅画: 爸爸带我去的游乐园。这是我第一次坐摩天轮,从空中往下看,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地上的人和车 都变小了…… 2.同学们,你们在暑假里都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呢?把你的感受讲给小伙伴听听,可以互相提提意见。 3.分组交流,并选出本组中讲得最好的同学在班级中展示。 三、你说我说 1.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发言代表可以借助你准备的图片或实物来使你的讲述内容更生动更清 晰。 2.评一评,看看谁把自己的经历说得最清楚,。 3.选出今天的“交际明星”。 四、总结收获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认为谁的暑假生活过得最有意义呢?为什么?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有意义、有趣味 内容清楚 使用图片或实物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是同学们升入三年级后的第一次口语交际,学生年纪小,彼此间还不是很熟悉,大多 羞于表达或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课本插图,主要引导学生说自己所做过的事、所去过 的地方,从而帮他们找到话题,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课堂效果也由最初的沉闷转向后来的知 无不言、不言不欢。 习作: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具准备: 展示台、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猜猜他是谁 1.看图猜人 课件出示经典故事人物图片: 猪八戒 海绵宝宝 光头强 2.读文猜人 (1)燕颔虎须,身长八尺,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猜一 人名——张飞) (2)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猜一 人名——关羽) (3)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 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尖嘴龇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猜一人物——孙悟空) 3.同学们说说自己是怎样猜出上面的那些人物的?生生交流,尝试归纳识人方法。 4.师明确写人的要求: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总结一下,你要如何介绍才能让同学们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自己先想 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1)说相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按一定的顺序。 (2)抓住性格、语言、行为及爱好的突出特点。 (3)讲清楚相应的具体事例。 二、介绍同学,交流讨论 1.想一想,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介绍一个人?(随机板书:外貌、性格、爱好以及优缺点等。) 2.在班级中选择一个同学,按照上在的方法,试着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来介绍他/她,让其他同学来 猜一猜。3.全班交流:别人是怎样评价这个同学的?你认为他最突出的一两个特点是什么? 4.同桌互说互评,尝试口头习作 (1)要求抓住一两个特点介绍一个同学。 (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三、听范文,打开思路 1.老师朗读一篇介绍自己同学的文章,请同学们听清楚: (1)老师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同学?是如何介绍的? (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 2.课件出示例文。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方法: 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或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人 物的特点等。 四、学生习作 师:把刚才我们说过的话,用笔写下来,写好之后读一读,看看那些地方写得还不够清楚,再动手 改一改。要求: 1.写出突出与人物有关的一两个特点,把句子写清楚,文中不得出现你所介绍的人物的名字。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习作:猜猜他是谁 特点 外貌 事例 教学反思: 开学的第一次习作课,我想重点是要让学生喜欢上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表达还是书面的表达,都得 想说敢说。上课前的看图猜人物,读文段猜人物,都是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能引起学生兴趣,再 逐渐过渡到教材上的写人物片段的练习,使学生在说与思的练习过程中,逐步明白介绍他人的方法,抓 住人物突出的特征是最重要的手段。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师大屏幕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指名生读这两个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4.生在小组内交流。 5.师指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6.师小结:阅读就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 药。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词……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 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词句段运用 1.大屏幕出示: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生自由读词语。 指名生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词语。 2.观察划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加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指生回答。 4.师小结:这八个词语中,每个词中划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 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你还能说出和这些词语特点一样的词语吗? 6.请你在这八个词语中选一两个各说一句话。三、朗读有方 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可是,怎样朗读才是有感 情呢?怎样的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谁读得更好。 出示相关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 3.指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句话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词语。 “真的”“一点儿”“就是”…… 这些词语都需要读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师小结: 我们把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样的朗读方法叫重(zhòng)读.重音一般是 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 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6.出示另一组句子,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 一、自主探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浓缩着家人对我 们的爱。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名字,能让 人赏心悦目,能让人激情澎湃,能让人回味悠长。今天我们要来为我班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名字,你准备 好了么? 2.生自学书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师根据学生提问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 同学们,看书上示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意:1)抓住你所选 小组的活动特点;2)可加入一些富有个性的词语,体现出小组的特别来。 二、小组合作 1.师出示已有的小组名称: 篮球侠 巧手剪纸组 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弈秋棋社2.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小组名称的特点。 3.指名生说自己的体会,师小结。 4.出示常见的小组名称,启迪生的思考。 5.学生自己设计名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再在班级中展示,让设计者说说自己 的创意思路。 6.师择优给小组命名。 三、拓展延伸 1.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请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古诗《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并理解古诗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 像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出示挂图,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 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 (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 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 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牧、骑、振、蝉、樾 2.记忆字形,“牧”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蝉:形声。从虫, 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 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让我们听听读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 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 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 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 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 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 见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黄牛 林樾——鸣蝉 教学反思: 学习本组教材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好词好名,养成随处有积累、巧记活用的好习惯。 在本单元学习园地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积累:1.词句段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类型的观察 与发现,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它们之间的相似 与不同之处;2.给小组取名字则是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 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我告诉学生不必用准确 的术语来表述,只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建 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日积月累是要求积累古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读古诗、懂古诗含义、悟古诗意境、根据古 诗编故事,让学生在积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课堂容量有些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 确定重要有知识点。 第二单元教案 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径、斜、赠”等10个生字。会写“寒、霜、盖”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 “挑”。   2.过程与方法: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借助注释,理解诗 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 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山行》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诗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 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 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 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   (学生发现交流,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句 。)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从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等不同的视角,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与喜爱。)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板书设计: 山 行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停车喜爱,枫林晚景 远近相融,热爱自然 第二课时:学习《赠刘景文》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 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荷、菊、橙、橘)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课件出示“荷 叶”图,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 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出示图片,展现秋天果实累累的画面……)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是美好的。 六、课外延伸。   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尽 菊残 美在秋天(乐观向上) 橙黄 橘绿 第三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 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 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板书设计: 梧叶 寒声 江 秋风 思乡之情 儿童 促织 回忆童年 篱落 灯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并运用找近义 词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比喻句。 3.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体会“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学生齐读。 夜书所见2.思考: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3.师总结:“水泥道”我们经常看见,但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遇到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次。   2.学生试读,注意把生字读正确,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可 以试着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 4.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水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学生自由谈,教师指导。 提示:这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我从课文中“……”这几句话可以看出。 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泥、印、迟”,并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b.学生写字。 3.抄写本课中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上学路上的这条水泥道是一条美丽的水泥道,那么它究竟 美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丽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请各自轻声读第1—4自然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 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鼓励学生主动展示 自己) 4.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二)学习5—1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一部分。 2.说一说,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提示:我知道了水泥道上的“金色巴掌”其实就是梧桐树的叶子。 3.文章之所以写得这么美,是因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你在这一部分找一找运用比喻修辞方 法的句子,并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比喻句作简要分析。 出示比喻句: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赏析:这里把水泥道上的“落叶”比作“彩色的地毯”,写出了落叶很多、很厚,并且颜色鲜艳、 美丽。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赏析:这句话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生动、形象而富有趣味,体现了作 者的童真、童趣。 (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 地蹦跳着、歌唱着…… 赏析:这里把“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棕红色的小鸟”,写出了“我”在铺满金色巴 掌的水泥道上尽情玩耍的快活情景,也表现出了“我”对这条水泥道的喜欢。 4.齐读第11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一段中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 提示:说明作者十分喜爱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并且恋恋不舍的心情。 (三)学习第12—13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和第一、二自然段对比。 (首尾照应,点明门前的水泥道的美丽。) 2.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练习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 话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金色巴掌 —→ 梧桐树的叶子 美丽秋天 水泥道 —→ 上学路上 美好童年 6 秋天的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钥、匙、趁”等10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会写“盒、扇、邮”等13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颜料”等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第 2自然段。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从“雨”开始说: 对于雨,同学们在不熟悉不过了,你们都见过怎样的雨呢?(蒙蒙细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雷 阵雨……) 2.教师小结:春天,细雨如丝;夏天,大雨倾盆。秋天的雨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版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2.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3.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是一把钥匙,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 解。(留心、在意等)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 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 读第二自然段 。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 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 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 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 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3.学习第5自然段。 a.同学们,学习到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b.齐读第5自然段。指名说一说。 提示:美丽、丰收、欢乐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2.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板书设计: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 藏着气味 吹起喇叭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 6 秋天的雨 美丽 丰收 欢乐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导入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 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 (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 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 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 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 1——4 节。 5.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 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 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三、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板书设计: 7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田野 习作:写日记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真情写日记,知道日记的基本格式。 2.学习修改自己的日记。 3.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写日记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写日记,掌握日记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日记的材料很丰富。 课前准备: PPT 课件、教师日记本、关于日记的儿歌、作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日记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倾诉对象,把自己的喜怒哀 乐写在日记本中,坚持下去,你会变成一个细心的人,偶尔翻看日记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也会使自 己的习作变得有声有色。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日记。师板书课题:写日记。 2.生结合课题和图片,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为如下:(1) 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 (2)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 (3)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二、独具慧眼,发现日记妙处。 师过渡:日记,是一扇窗口。透过它,你可以看到一个迷人的世界。在那里,有和蔼可亲的人物, 有五彩斑斓的景物,有生动有趣的动物、植物,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动人的故事;日记,是一座宝 库。通过它,你能把自己丰富的生活储蓄起来。那里有你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点进步,有你在知识的高 山上撷取的每一朵小花,也有你奉献给生活的每一份情谊。 匆匆来去1.看例文引路 师出示日记例文,引导学生对比思考:日记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 教师归纳总结: (1)格式不一样:日记的第一行要写上某月某日、星期几以及天气情况,然后再写正文。 指导学生用笔在语文书中画出来,全班来读一读。 (2)指导生分别在作文纸上写一写,掌握日记的格式。 指导生写日期、天气的格式,强调字迹漂亮美观,一般开头空 2 格,每写一个内容空一格。 生写好后,教师出示自己的日记范文,引生对比,师巡视指导学生的练习。 2.学例文选材 师出示几篇不同题材的日记,让生速读,并起来说一说:日记里可以写什么? 生读日记范文,说自己的感受。 师小结: 写日记的素材,把自己在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选择其中最有意义的记录下来。 也就是说,日记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事物,也可以写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事情。日记,是一种不受 时间、空间和写作形式所限的文体。主要是作者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 的所见、所闻、所感,不拘形式地记下来。日记的材料从我们生活中来。 3.常记好处多 (1)师范读自己日记中有趣的内容,引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学生感受 记录生活点滴的必要性。 (2)学生交流写日记的好处。 (3)师小结:同学们每天遇到有趣的事情,把它记在日记里,有空的时候看一看,就 是美好的回忆。老师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写日记,现在还常常拿出来读一读,小时候的情景就像过电影一 样在眼前闪现,可有意思了。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写日记有很多好处,那我们就更应该坚持写下去了。 三、摩拳擦掌,一展写作奇才 1.拿出作文练习纸,按老师要求的格式,写好日记的开头。 2.提炼题材:回忆当天的生活场景,确定你觉得特别有趣或者挺有意思、值得写下来的事情。 3.将事情的过程用一段话写下来,表达清楚,语句通顺。 4.学生练写。 5.师巡视学生写作,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阅读修改。 6.师择优展示,出示日记,指名读。 7.你们觉得写得怎样啊?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啊? 四、日记交流,体会怎样写好日记。1.选择一篇日记,和同学进行一下交流,提出修改的建议来。 2.持之以恒,日日常记点滴 师出示儿歌《日记》: 日记并不难,生活是源泉。 一天中的见与闻,自然界中的风与雨…… 大大小小事,喜怒哀乐天天记, 我手写我心,常写手必顺。 日记莫偷懒,勤写天天练。 板书设计: 习作:写日记 格式 内容 好处 教后反思: 教案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读写相结合的训练和指导,运用“读书——说话——练笔”的形式让 学生逐步掌握日记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利用日记范文,让学生在读写的过程认真写好日记,可以培养对 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探索,享受到生活中的乐趣。有部分同学在自己的习作过程中存在着格式不完整 的问题,记流水账的问题,这些都要在今后的日记书写训练中得到解决和改善。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用钢笔在田字格中规范生字书写。 2.并学会用多种方法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积累一些描写不同季节的词语,并试着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重点: 学会用钢笔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准备: 田字格本、生字卡片、字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关于秋天的文学作品,学到了很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掌握了如 何理解文中词语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一单元的收获。 二、 书写练习 1.师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生字。 狂 排 铺 票 盖 寒 臂 假 2.师出示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图片,指生说生字结构,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点。 3.师点拨生字的书写要领。 (1)生字分类: 左右结构:狂、排、铺、假 上下结构:票、盖、寒、臂 (2)生字特点:横画较多,注意横画的写法和布置;竖画端正,笔画书写要直。 (3)师示范生字的写法。 提示:a、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b、横竖之间的间距要大 致相等。c、左右结构的字要左右两部分大小相当,上下结构要注意字体协调。 4.学生练习。 (1)师提醒:同学们刚开始用钢笔写字,要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2)师巡视学生习字情况,随机纠正学生坐姿和执笔姿势。 (3)小组内交流习字感受。 (4)小组推荐优秀习字成果,全班展示,老师点评。 三、作业布置 把本节课的生字端正、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每字写一行。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讲的是读书学习都应该有所收获。可是很多同学会发现,因为我们的知识 水平有限,当我们读书的时候,有些词语或句子都不太理解。碰到“难路虎”,你会怎么办呢? 2.生说自己常用的方法——查字典。(师予以肯定)那我们还有没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呢? 3.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看看哪个小级总结的方法多。 师出示讨论话题: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办? 二、寻找方法 1.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小组长负责记录。2.小组展示交流成果。 3.班级展示。 师板书归纳补充理解词语的常用方法: (1)查字典(2)结合上下文(3)借助近义词或反义词 三、学以致用 1.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的? 师出示相关句子: A.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了憧憬,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B.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2.师点拨: A.句中的“憧憬”是在字典中是向往、期待的意思,和后面的期待相照应,结合上下文,不难知道 它的含义。 B.句中的“忐忑不安”在字典里是心神不定的意思。“忐忑”二字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但我们知 道“不安”是心里不定,结合上个分句“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下文中写他“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 他”,忐忑一词又带有心字底,说明这个词语和心情有关,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小明做错了事之后的心 情是很不安的。所以结合上下文也可以理解这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3.练一练: 教师出题,学生用所学的方法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横”平“竖”直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第三课时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师出示朱熹的《观书有感》,领生齐读。 朱熹这首诗的意思就是,要想把自己的文章写得好,话说得漂亮,就要多读书,多学习,多积累别 人好的表达方式。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写秋天的散文和诗歌,觉得他们写得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那 是因为这些作家们有着丰富的语言积累。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二、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俗话说:天凉好个秋。古诗说:我言秋日胜春朝。你都积累了哪些关于秋天的词语呢? 1.生自由读课本“日积月累”部分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2.指生读。师相机正音。 3.开火车读。4.全班齐读。 5.自由记背词语,注意字形。 三、积累一年四季的词语 1.我们的一年四季都各有各的不同,自有自的风景。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呢?写下来, 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 2.生自主积累,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春:暖和 春光明媚 夏: 秋: 冬: 3.小组交流积累成果。 4.班级展示,评出“智慧之星”。 四、拓展运用 1.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说一句通顺的话。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金桂飘香 果实累累 2.你喜欢春、夏、秋、冬中的哪个季节呢?选一个,写一段话来描写一下吧,注意用上你积累到的 形容词。 教学反思: 该节学习内容重点在规范钢笔字书写,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让学生以练为 主,在练习中将所学方法加以应用,真正做到以练促学,以学教练,实现单元知识重点的巩固、难点的 攻破。 第三单元教案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 2.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2.通过对比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为我们插上了 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呀,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个奇妙的童话世界。齐读课题 ——《那一定会很好》。 二、整体感知 1.归纳主要内容: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先来考考大家。 (1)读准下面的字词: 缩成一团 努力 茎 吱吱嘎嘎 拆掉 (2)那么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再次浏览课文,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指名说) 课件: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最好的姿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 为现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就要不断地努力去追求这一个道理。 2.那么,这粒种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 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边读边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出示:第 1 段: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觉得怎样会很好? 指生回答。 你会怎样读这句话呢?能呼吸到空气的树,真的会很好吗? 2.师出示:第 4—7 段 中“‘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树这么想着。”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指生读第 4 段,说一说“做一棵会跑的树”有什么好处? 它实现愿望了吗?那时的心情是什么?指生回答。 指导学生读出羡慕的语气。 3.师出示:第 8 段“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师问:当了许多年的手推车,它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呢? 指生回答。 体会“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这句话,感受“年迈”的手推车的 心情。 4.师出示:第 10 段“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成了 椅子的它,还是觉得不够好,为什么呢?理解“吃力”的含义。 5.师出示句子:第 12 段“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 服极了。” 理解“满意”“舒展”的意思,感受木地板的心情。 它最终变成了木地板,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它觉得——(生回答) 师相机板书:舒服 四、归纳讨论,明白道理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了解了一粒种子到木地板的变化历程,你觉得这粒种子不断的追 求“很好”的过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2.小组内交流,讨论课文内的道理。 3.教师点拨: 那粒种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过程,在每一段经历中它都是不断努力、尽职 尽责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生说自己的体会。 五、对比阅读,感悟主题 1.师出示短文《去年的树》。 2.同学们对比阅读,你能说出《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吗? (相同:都是童话,都以课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不同:前文侧重从心理变化去塑造人物形象,后文侧重从语言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 六、作业 1.再读课文,积累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把你喜欢的童话再拿出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9 那一定会很好 一粒种子——木地板 追求“很好”的生活 努力实现梦想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 食特点。3.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   2.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   (1)学生默读课文 1—4 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 自然段。   3.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 5—17 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 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1—17 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 “先……再……接着……最后……”   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青头) 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   1.学生默读课文 5—17 自然段。   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2)练习说话: 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 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时,青头…… 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 当红头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 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    (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总结想象,拓展延伸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 板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青头:鼓励 帮助    红头:牛嘴里 牛肚里 11 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会认 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教学重、难点: 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蚂蚁搬食物吗?很远很远的地方,一只小蚂蚁找到了一块食物,它匆匆忙忙 地跑回去,一会儿就带来了浩浩荡荡的一大队蚂蚁。它们是怎么搬运食物的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到 的或了解到的情景。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一块奶酪》,看看小蚂蚁们在蚂蚁队长的带领下搬运食物 时,遇到了什么事情吧。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 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 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搬奶酪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品味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组讨论提示: (1)想一想,蚂蚁队长集合的时候,定了什么规矩? (2)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蚂蚁队长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蚂蚁们又是怎 么想的,怎么做的呢? (3)最后,那块掉了的奶酪渣怎么处理的? (4)思考,蚂蚁队长为什么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5)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子后,为什么大家干活劲头比刚才更足了?(6)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汇报,答疑解难。 四、深入画面,分角色表演 1.自由组合,7—8 人为一组练习分角色表演。 提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认真研究文本,注意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演好蚂蚁队长和小蚂蚁的 神态表情。 2.请两组同学汇报表演。 3.点评。 五、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想一想,然后说一说吧。 2.回家后把《一块奶酪》这个童话故事讲给父母听。 3.课外搜集有趣的童话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11 一块奶酪 心里七上八下——恼火——犹豫——决定 12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针对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谈感受。 3.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所产生的幻想,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 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 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 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 文分成三段。 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 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齐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 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 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 一定会打她的。) 4.找学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 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 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 觉。 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 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 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 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 悲惨。 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 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课件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 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 生 可 能 质 疑 : 多 么 美 丽 的 东 西 指 什 么 东 西 ? 为 什 么 会 看 到 ? 怎 样 看 到 的 ?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 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 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冒出火焰来了! (2)她又擦了一根。 (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 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 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 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 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 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 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 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 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 一首 9 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 撰写了 168 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 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 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12 卖火柴的小女孩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教学反思: 我们除了落实“从小女孩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感悟社会的黑暗和人情的冷漠”外,还应该教 给学生更深层次的东西,例如:不同国家的多样文化、小女孩面对生活的态度等都是可以 挖掘的,但我却比较禁锢自己,教学中没有很好的把这些“点”铺出来给学生想象。常常 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看别人的模式也要有自己的创新,我想,我应该朝此目标迈进。 习作:我来编童话 教学目标: 1.激发想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特的想象力。 2.把握故事编写的要素,初步懂得如何把故事写得生动有趣。 教学重、难点: 写出比较完整、有趣的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以前学过或听过哪些童话故事?比如《骆驼和羊》《狼和小羊》《酸的和甜 的》……你们能用几句话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吗?(学生讲述,教 师相机评价) 2.归纳童话的特点。 你发现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童话中的动物可神奇了,能像人一样会说话,也会做事,它们会思 考,高兴会笑,伤心会哭。) 3.童话作家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写出了那么多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我们的心灵在神奇 美妙的童话世界里飞翔!为了帮助同学们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老师带着大家走进童话的世界,一起来 试着编童话故事,看谁编的故事神奇有趣。 4.明确习作要求: 请你看习作要求中出示的几组词语,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发 挥想象把你的故事写下来。写好以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二、点拨引路,学习写法 1.指导命题: 好听的故事题目最能吸引读者,让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谁来说说说,你看到过的童话故事题目 是怎样取的吗?(可以直接以故事的主人公为题,也可以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受到的启发教育为题如:老 鼠开会、山羊智斗老狼……) 2.自由选择主人公。(1)要想编写童话,首先必须找到故事中的主人公,确定故事里有哪些角色。 (可以从上面任选一个或几个。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添加你喜欢的其他角色,如小公主、月亮。) (2)学生交流。 3.想象故事情节。 (1)在这些可爱、聪明、淘气的童话人物之间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比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是怎样发生的?(这是故事的背景起因)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这 是故事的经过)结果怎样了呢?(这是故事的结果) (2)请同学把你想编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3)师小结 4.写清故事内容,力求生动有趣。 交代清楚了故事的背景、经过、结果只是搭了一个框架,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写的清楚、有趣呢? (1)出示范文《狮子和鹿》,生自由读一读这篇童话故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篇童话故事是 怎样把故事写生动、有趣的? (2)学生读后自由谈体会。 (3)小结:编故事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故事才能生动有趣,才能吸引读者。 三、生动手编写童话故事,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然后小组交流各自写的故事。 四、团结互助,合作修改 1.同桌读,初次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写的故事与同桌交流交流,小伙伴之间合 作修改。 2.全班交流,再次修改。 怎样修改才能使童话故事具体生动呢?大家一起来出谋划策、想想好点子。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再 次进行修改。 3.总结: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让老师看到了你们丰富的想象力,你们修改时的互帮互助让我相信大 家编出的童话故事一定会很精彩。 板书设计: 习作:我来编童话 选动植物做主人公 预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语言清楚、流畅 教学反思: 由于对童话这一题材并不陌生,反而对故事内容的构思显得单薄,千篇一律,所以在教学中我把重 点放在引导学生构思童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把故事情节想象得完整、曲折、有趣。通过范文引路,模仿构思,表达清楚等几大步,让学生找到习作的自信,争取写出有个人 特色的作品来。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阅读的好处。 2.学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3.了解与“口”部相关生字的字形、字义,掌握基本的修改符号。 4.熟读背诵关于“理”的俗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童话故事,大家也都很喜欢读童话,阅读童话可以说是好处多多啊。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中三个同学在阅读童话时又怎样的体会吧。 2.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三段话。 3.指三名学生分别读一读。 4.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阅读童话,你有什么样的体验呢?也来说一说吧。 5.指名说一说。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6.教师总结阅读童话的好处,鼓励大家多阅读童话。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由读一读,观察,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说一说。 提示:前一个字减去偏旁之后,变成了新字,再用新字组词 3.师点拨,这也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识字方法,叫——(减一减) 4.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例:煤—某(某地) 怜—令(命令) 5.指名学生说一说。 6.认读双横线中的生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一题。 1.自由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你的发现。提示:这些字,都带有“口”字旁,并且意思也都是和“口”有关的动作。 第一组:是和嘴有关的动作 第二组:是和语言有关的词语 第三组:都是用口模仿出来的象声词 4.读一读,记一记。 (二)学习第二题。 1.先自由学习这几个病句和所使用的修改符号。 2.同桌讨论,在哪种情况下,该使用哪种修改符号。(以课本上的三个句子为例来说) 3.指名同学说一说。 4.举几个类似的病句,让学生练习修改。 5.布置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用这些修改符号来修改。 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三句俗语。 2.指名学生读一读。 3.评一评,谁读得最好,怎样能读得更好? 4.同桌相互说一说这三句俗语的意思。(都是关于“理”的俗语) 5.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他学生补充。 6.教师点拨。 7.全班齐读这三句俗语。 8.背诵俗语。 9.把这些俗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备”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门板、 准备、暴风雨”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情节,学 习预测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老屋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情节,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体会老屋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见过老屋吗?你见到的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自由谈,可以是年代久远的古建筑,可以是老家的老房子,描述一下老屋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图片:各种老屋的照片。每一座老屋,都有一个故事。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看看这座倒不了的老屋有什么样有趣的故 事吧! 二、初读课文,预测情节 1.初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 提示: 预测一: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 预测二: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慈祥,它应该会答应吧? 预测三:一读到这句话,我就知道,一定又有谁来请老屋帮忙了。 …… 2.学生说一说,这些预测是怎样得出来的。 (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 三、自学生字新词 1.按照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3.重点指导难读、难认的生字词。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老屋在想要倒下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3.老屋是什么样的?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老屋很老了,找一找,画一画。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一间破旧的老屋,在准备倒下的时候,碰到了需要帮 助的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一心想帮助他们,所以没有倒下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细读感悟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 2.这座老屋是什么样子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一说。 提示:已经活了一百多岁,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很久没有住了。 (二)学习老屋帮助小猫的部分。 1.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2.老屋帮助了小猫什么? 暴风雨的晚上,给小猫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三)学习老屋帮助老母鸡的部分。 1.同桌互读这一部分。 2.老屋帮助了老母鸡什么? 老屋给老母鸡提供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四)学习老屋帮助蜘蛛的部分。 1.自由读这一部分。 2.老屋帮助了小蜘蛛什么? 老屋给小蜘蛛提供一个织网捕食的场所。 3.猜想一下,小蜘蛛给老屋讲了个什么故事? (五)小结全文。 1.学完了全文,你觉得这座老屋为什么没倒下?体现了老屋什么品质? 因为老屋为了帮助小猫,给它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帮助老母鸡,给它提供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帮助小蜘蛛,给它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所以老屋一次次地准备倒下,却没有倒下,从中我们可以 看出老屋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2.你喜欢这座老屋吗?为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组织语言说一说。) 三、分角色朗读,加深感悟 1.分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2.请小组汇报表演。3.评一评。 四、拓展练习 1.根据故事情节,想一想,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结局怎样? 2.找一篇不熟悉的童话故事读一读,运用学过的预测方法边读边预测后面发生的事情。 板书设计: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小猫 避雨 老屋 帮助 老母鸡 孵蛋 小蜘蛛 织网抓虫 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2.学会边读边猜想,培养阅读的兴趣。 3.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学会边读边猜想。 教学准备: 课前积累一些生活中的绳状物品,并观察它们的用途。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见过爸爸刮胡子吗?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刮胡子呢?(生说)童话王国里的胡萝卜先生 也有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胡子,可是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 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质疑: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到底有多长? 这么长的胡子有什么用呢? 善良、乐于助人二、走进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字词,读通句子,了解文章大意。 2.检查阅读情况: 读准字音:发愁(chóu) 沾(zhān) 晾(liàng)衣服 3.开火车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4.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5.班级交流: (1)当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 刮了一根胡子。“的时候,你想会发生什么呢? 生自主回答。师肯定学生的猜测,鼓励不同的情节发展。 (当我们读到胡子蘸上了营养丰富的果酱时,我就猜到胡子会越来越长。) 师:部分同学的猜测和作者的想法不谋而合,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长越长。 出示句子: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胡萝卜先生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 长了。 (2)师:这么长的胡子会不会很麻烦呢? 指生回答。 鼓励学生说出与书上不一样的情节来。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成了小男孩的风筝线、成了鸟妈妈的晾衣绳、成了老奶奶手中的毛线、成了妈 妈手中的缝衣线、成了……) (3)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可真长啊!你还能想到它会用作什么吗? 生发挥想象,猜想长胡子的用途。 (4)师小结:故事讲到了长胡子的各种用处,我们可以依据这个内容和生活常识作一些预测,这 样的预测是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的,是合理的想象。 三、思维拓展 1.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 《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帽子的秘密》 《柔软的阳光》《团圆》《小灵通漫游未来》 2.生选一个题目进行预测,并说说你预测的依据。 3.推荐阅读书目: 《夏洛的网》《团圆》 板书设计: 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成了风筝线 成了晾衣绳 成了…… 14 小狗学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预测故事的能力。 2.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表演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3.以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发现自己潜力、做好自己的习惯养成教 育。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预测故事的能力。 2.以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发现自己潜力、做好自己的习惯养成教 育。 教学准备: 绘本图片、生字卡片、各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小朋友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你知道你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吗? 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讲的就是一条不会叫的狗去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里,它会 有怎样的命运呢? 二、介绍绘本 (1)仔细观察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2)介绍故事题目、作者、翻译者、出版社。 小朋友,看了这个漂亮的封面,你最想知道什么? 三、讲故事,适时提问 1.出示书的第一页图片 提问:小朋友,这上面画的是什么?(一只公鸡在唱歌,喇叭里钻出了一只小狗。) 2.分享故事 (1)老师讲故事   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 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鸣。这是一只孤零零的小狗,不知道怎么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 它并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毛病,是别人让它明白,不会叫其实是一种很大的缺陷。 师提问:是谁让它明白“不会叫其实是一种很大的缺陷”呢?那些人会对它说些什么?它会怎么办 呢?(学生猜一猜) (2)谁猜得对呢?我们继续往下听。 那个国家里的其它人对小狗说:“你怎么不叫?” “我不会……我是外来的……” “这算什么回答啊。你难道不知道狗是会叫的?” “干吗要叫?” “狗会叫,因为它们是狗。……它们白天叫得多,但晚上也叫。” …… 小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批评。它不会叫,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会。 “如果你们是这只不会叫的狗,你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小狗和公鸡的图片,让学生想象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并且说一说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 请学生自读课文第 10—17 段,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本身的发展有什么异同。 (4)出示小狗和狐狸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小狗和狐狸的表情,猜一猜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生猜 想,其他学生注意倾听、评价。 (5)小狗向公鸡学习了打鸣,结果让狐狸笑破了肚皮。这又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学生观察图,说一说) 生想象故事发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6)生自学故事第 25—37 段,和同桌交流你的看法。 (师:学杜鹃鸟叫的小狗被猎人盯上了,它很诧异:那个猎人准是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 狗跑啊,跑啊…… 问:你认为小狗能跑过猎人的子弹吗?后来的故事会发生什么呢?。 3.你来猜猜看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觉得三个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说说你的理由。 4.听老师读故事的结局,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5.小结:这只不会叫的狗去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它又怎么能学到真正的狗叫声呢?这只狗最后 的结局是什么呢?我们想到了很多种可能。这大概就是作者的本意吧,让我们读故事,也让我们学着写 故事。 四、运用拓展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这里还有一本故事书,想不想再一起来听读呢?(师根据自己学 生的阅读情况选定书籍,师生共读。) 五、推荐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系列作品。 板书设计: 14 小狗学叫 不会叫的狗:学公鸡打鸣 学杜鹃咕咕叫 …… (我来猜结局)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方法读准生字。 2.了解提示语的三种形式,准确使用引号。 3.积累关于团结的俗语,并能准确地背默。 4.学会根据文中信息预测故事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多种该去读准生字;了解提示语的三种形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准备: 一本字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师:本单元的课文都很有趣,比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边读边猜。谁来说说,这种阅读方法有什么好处? 2.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4.生评价,师补充。 (1)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2)在图书馆找书看时,可以通过标题先猜猜书的大致内容,再决定要不要看。 (3)查找资料时,也可以用预测的方法判断资料是否有用。 二、识字加油站 1.你认识下面这些加点的字吗?如果不认识,你会用什么方法? 字典 基础 阁楼 佳节 盲人 唐朝 2.查一查 部首查字法: 例:典字,先查“八”字旁,再查 8 画 基字,先查“土”字旁,再查 8 画 3.比一比,谁查得既快又对。 4.除了查字典,你还有什么方法读准下面的加点字? 出示大屏幕: 假期 假日 假扮 假装 几乎 几百 茶几 窗明几净 中计 中奖 中间 猜中 尽力 尽早 尽快 尽量 师提示: 假:(1)意为和“真”相对,念 jiǎ(三声);(2)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 学习场所,念 jià(四声)。 几:(1)表示数量,念 jǐ(三声);(2)小或矮的桌子;将近,差一点;念 jī(一声)。 中:(1)和四方、上下或两位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在一定范围内,里面,念 zhōng(一声);(2) 恰好合上;受到,遭受或科举被录取,念 zhòng(四声)。 处:(1)居住;存在,置身;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决定,决断;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 当的惩戒;止,隐退;念 chǔ(三声);(2)地方;点,部分;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 念 chù(四声)。 5.小结:在我们遇到难念的生字时,我们除了可以查字典的方法之外,还可以根据加点字的意思 读准字音,这在多音字的辨析中最为有用。 6.做一做。 出差 差使 差不多 补差 连累 劳累 累计 积累第二课时 一、词语的积累 1.观察这三组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2.指生回答。 3.明确:这几组成语都含有相同的数字,数字都在第一和第三个字。 4.类似成语积累:五花八门 四舍五入 一来二去 五颜六色 千变万化…… 二、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书上的句子。 2.指生说发现。 3.师明确: 这三个句子分别以不同形式的提示语提醒此处正在引用人物的话。 一是提示语在前,如:鸟儿问女孩儿:“……” 二是提示语在后,“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了起来; 三是提示语在中间,如:“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 【注意提示语前后的标点使用】: 当提示语在前,说话内容在后,就在提示语后加冒号、双引号。 当提示语在后,使用这种对话形式,能够强调说话的内容。先标双引号,在提示语后加句号。 当提示语在中间时,这种方法就是先写一句或一段人物的话,然后交代话是谁说的和人物继续说的 话。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4.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注意引号的用法。 三、日积月累 1.师领读谚语。 2.生熟读谚语。 3.想一想,这些谚语都是写什么的? 4.师明确:这些谚语都是与团结有关的。 注意:泰、臭皮匠、诸葛亮、篱笆、桩等字的读音。 5.生读背谚语。 6.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谚语吗?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识字的方法:查部首、根据字义提示语与引号 团结的谚语 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整合知识点,把识字加油站与词句段中的读准字音结合在一起,既巩固了查 字方法,又让学生掌握了辨别多音字读音的方法。词语积累、提示语以及谚语的积累,更加注重拓展, 丰富学生的知识,调动学生的课外知识,真正让他们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第五单元教案 15 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翠鸟的美,体会课文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翠鸟的美,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课前准备: 师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翠鸟图片。 生准备:彩笔、图画本。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向学生展示“鹦鹉”的图片,从而认识“鹦鹉”一词。(课件展示,学生欣赏、评价。) 2.鹦鹉是鸟类中很漂亮的一种鸟,它还会跟着人学说话,所以有一个成语叫“鹦鹉学舌”,是说人 说什么鹦鹉就说什么,人们也常用这个词语来指一些没有主见的人。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另一种鸟,它比鹦鹉还要漂亮。它是一位小朋友在去外祖父家的船上碰见的,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走进课 文——《15、搭船的鸟》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 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 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1)( )( )学舌、教室里静( )( )、一( )当关,万( )莫开。 (2)谜语:一人力气大,把天撑破了。 一口吃掉天。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三、整体感知,指导书写 1.整体感知课文 (1)师:同学们,读通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呢?文中的小朋友都观察到了翠鸟的哪些方面? (2)指生回答课前提出的疑问,再读相关的段落。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暂时不用解答。 “搭船的鸟”是翠鸟。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翠鸟的外形很好看,捕鱼的身手很敏捷。 这个小朋友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重点探究。 2.指导生字书写 ①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 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如:搭——答 悄——消 吞——吴 ②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如:“父”字要先撇后捺,且撇捺要舒展。“翠”字的最后一横要写长,“嘴”字的口字旁要靠左上方。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搭 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上节课我们学到:翠鸟是只漂亮的鸟,它还很会捕鱼。你知道文 中的“我”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吗?现在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美在哪里?它的 捕鱼动作如何?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第 2 自然段中的“多么美丽的小鸟啊!” ①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想怎么读这句话?引导学生一边读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在文中画出表现翠鸟外形美的句子。(从羽毛、嘴两方面来写的。) ②读完这段文字,翠鸟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呢?请拿起笔画一画吧。 ③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并背诵这一段,积累语言。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面对这个“不速之客”,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 3 自然段的问句。 4.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动词感受翠鸟捕鱼时的敏捷。抓住“冲”“飞”“衔”“吞” “一下子”,“没一会儿”等词语重点体会。 师指导朗读。 5.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师指导朗读第 5 自然段。 师小结:文中的小朋友在乘船的过程中因为细心观察,认识了漂亮而能干的翠鸟。由此可见,大自 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之一。 三、运用拓展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身边也有许多的事物等我们去发现。家门口、上学途中、课 外活动、上课瞬间、与人交流、收到的一份小礼物、别人的某个小动作……细心的你,都有怎样的发现 呢?请你说给大家听。 2.课外练笔:把你观察到的一个事物或现象,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外形——美 捕鱼——能干、敏捷 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 习惯。 教学准备: 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 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 (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 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 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英”,识字要 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   2.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指导学生读课文第 2 部分(第 3、4 自然段)   6.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 为什么是金色的 → 不再随意揪 → 金色的草地   8.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板书设计: 16 金色的草地 玩耍 绿色 快乐 草地 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2.会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他人听,注意说得通顺、有条理,再写下来。3.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并乐于把自己在观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并乐于把自己在观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下来。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的观察日记,教师上学路上随手拍的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每天生活在同样的地方,做很多同样的事情,肯定有小朋友会抱怨:"我的生活真是乏 味极了,没有一点新鲜的东西。"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感 受,我们就能从家里、学校、草丛里、小河边等地方发现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就像一位名人所说的:" 生活中不是缺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生读日记,说说自己这段时间的发现。 3.师小结: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发现了我们身边的一些别人可能没有发现的现象。这一节课, 我们就来写一写——《我眼中的缤纷世界》。如果学生没有写日记,也说不出来身边的具体变化,可以 出示教材上的图片和教师准备的照片,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去回想自己身边的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二、选择材料,有序组织 1.引导学生挑出自己最喜欢、最有感触的发现,把它们用一句简洁的话写在草稿本上。 2.把自己选好的素材,按照你观察的顺序整理,并确定好是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 三、交流体会,充实内容。 1.仔细回想自己发现事物的过程,把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和你的同学交流,要让对方听得懂。 2.根据交流的结果,整理自己的写作内容,并用清晰的语言把你观察到的记录下来。交流要求: ①观察细致,注意细节。 ②观察时都用到了哪些感官,比如眼、耳、手、鼻等。 ③观察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也要说清。 四、出示要求,学生习作 1.习作要求: ①用简洁的语言交代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②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自己的观察有条理的记录下来, ③写作中要写清自己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的,观察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习作,自主修改。 3.同桌交流,互改。 4.教师做个别点评。板书设计: 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 观察的对象 观察的顺序 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要求写“我眼中的缤纷世界”,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无论是风景还是人文,都 要求学生能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想、用语言去交流去表达。作文前的辅导应该以鼓励 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再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有正能量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对世界真、 善、美的认知和追求。 第五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写一写生活中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中的几段话。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一想:这几段文字写的是什么? 3.指名说一说。 提示:这几段话都是写的让我们学会留心观察。 4.结合学过的课文,想一想,怎样进行细致的观察?有什么好处? 5.指名说一说。说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6.总结。留心周围的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地观察,能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深入的了解…… 这样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能写得更加精彩了。 二、初试身手 1.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读一读两篇例文,说一说,文中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4.指名说一说。 5.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6.小组内交流你写的片段。 7.全班交流,评价。 三、习作例文 (一)我家的小狗 1.自由读例文 2.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王子”的淘气可爱?把你觉得它淘气可爱的部分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3.小组交流。 (二)我爱故乡的杨梅 1.自由朗读例文。 2.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给你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哪些? 3.认真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4.总结细致观察的方法。 (1)善于抓住细节。 (2)观察要全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3)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4)通过比较,得出观察结论。 第六单元教案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抹、磨”。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 思。   2.过程与方法:会朗诵、背诵三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杨梅 特 点 外形 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颜色 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味道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集了哪 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①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②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①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②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④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⑤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①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 教师适当点拨)   ②交流。   第四步:   ①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②背诵这首诗。 三、学写生字   1.学生自由准备,为要求会写的4个生字组词,想给哪个字组就给哪个字组,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指导书写并示范。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1.背诵本古诗。 2.搜集、背诵李白的诗。 板书设计: 天门 断 楚江 开 望天门山 碧水 回 热爱祖国山河 青山 出 孤帆 来 第二课时: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学习古诗   1.对苏轼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①谈谈你对苏轼的了解。   ②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①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潋滟、空蒙、奇、西子   ②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③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④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⑤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①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 师适当点拨)   ②交流。   第四步:   ①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②背诵这首诗。 四、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晴 好 雨 奇 西子 总相宜 第三课时:学习《望洞庭》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已经学过的两首诗,请两个学生分别背诵。   2.这节课我们将去领略另一首古诗的迷人风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5.对生字进行扩词训练。 三、学习古诗   1.对刘禹锡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①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了解。  ②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①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两相和、镜未磨、白银盘、青螺   ②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③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④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⑤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①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 师适当点拨)   ②交流。   第四步:   ①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先自由读,再读给全班听。   ②背诵这首诗。 四、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望洞庭 两相和 镜未磨 山光 山水翠 水色美 一青螺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参”。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 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日月潭》吧,她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在祖国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叫西沙 群岛。(板书课题,解释“岛”。)   2.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对西沙群岛有了哪些了解?交流一下,好吗?(随机对认真预习的学生给 以表扬、鼓励。)你们还很想知道什么?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 二、学生自学   1.读课文。   2.圈画、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   3.思考问题:全文主要讲的什么?弄清每自然段讲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生字,纠正读音。   2.读生词。   3.全文共6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画出重点句子,认识总述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此段在全文起总述的作用。   2.怎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自读2—5自然段,弄清每段讲的什么。   (2)小组讨论每段内容。   (3)说说每段的内容,方法:逐段朗读、讨论,同时板书。   (4)结合板书小结。 板书设计: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风景优美 海底    海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见上节课板书) 二、提出本节课内容、要求 学习后几个自然段,感情朗读课文,知道每段写的什么,理解句意,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 体的。 三、学生自读3—5自然段   1.自读3—5自自然段。   2.小组交流:说说西沙群岛物产怎样丰富? 四、讨论回答:西沙群岛物产怎样丰富?(同时板书)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重点指导3、4段 (出示挂图,指指海底有些什么)   (1)指4人分句分段朗读,评议指导。   (2)齐读。   (3)出示小黑板句子:(第4段的最后一句)   a.说说对句子的理解(是说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很多);   b.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在文中将“有的……有的……”标注点,再读一读、说一说。 (形状各异)   2.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出示句子“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说说句子的意思 (西沙群岛的鸟多)   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用鸟蛋多、鸟粪多说明鸟多。)   3.齐读第6段   (1)说主要内容,把与第1段相似的句子找出画上“~~”   (2)知道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的作用)   4.小结:(见板书)   全文用总述——分述——总结的方法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物产丰富。齐读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六、资料、图片交流1.方法:课前结合课文查找有关资料、图片。 2.课上鼓励介绍资料、图片。 3.小组交流。 4.学生结合课文质疑,集体讨论解疑。 七、拓展延伸 说一说、写一写或者画一画“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黑板 挂图   总述: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分述: 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海底:珊瑚 海参 大龙虾 鱼(非常多) 海岛:鸟的天下   总述: 更加美丽 更加富饶   19 海滨小城 教学目标: 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臂”。 2.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热爱家乡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海滨小城图;小黑板两块。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 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 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想 去看看吗?     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 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清新、洒脱。同学们,不想去瞧瞧吗?好!老师就 带你们一同去——海滨小城(板书,学习“滨”)。   二、揭题审题     1.什么叫海滨?     2.看课题,你能知道文章中写了哪些内容吗?   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逐节读课文,思考: 1.学生字,理解字词。 2.各自然段讲了什么?     第 1 自然段:美丽的海。     第 2 自然段:早晨的海面。多音字:胳臂(bei)、臂(bì)膀。     第 3 自然段:沙滩上的贝壳与捕鱼归来的船队。 第 4 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树。 第 5 自然段:小城公园的榕树。 第 6 自然段:小城街道清洁。 第 7 自然段:总结小城美丽整洁。 四、指导分段 1.把课文分成“海滨”和“小城”两部分。(1—3 自然段,4—7 自然段) 2.作者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  (从海滨——小城,也即从远——近的顺序) 五、读议第一部分:海滨。 1.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想。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儿的?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 (4)海滩有什么特点? 2.讨论自学情况。 3.作者怎么写出海滨之美?(画出表示色彩的词) (1)色彩词——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美! (2)分层练习——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 明对比,前者写静态,后为动态,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5.结束语:海滨是这样的美丽,在它的旁边还有更为漂亮、更为吸引人的小城。我们下 节课就去游览。 第二课时 一、读议课文第二部分:小城。   1.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点的句子来。(庭院、公园、街道。 最后一自然段。)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画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总述句,也点出了庭院 的特点。)   (1)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联系上下文理解“热闹”与“笼罩”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此段。   总结学法,举一反三:找总述句(中心句);看怎样围绕其去写的;感情读文。 3.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两段。 二、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美丽整洁,海作背景,美丽无比!)   2.“海滨小城”写得最为精彩的是作者紧紧把握其“小”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这“小城”区 别于“大城市”之处画下来。   大城市房屋拥挤,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喧闹不息。“小”—— (1)“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可见街道不长,大城市的居民要到郊外去, 一般要借助于交通工具,不靠走。 (2)“沙滩上遍地是……在那里。”可见这里很少有人来。沿海大城市就不同,贝壳再多也早就被 捡光了。 (3)“船队一靠……来。”可见海滩上平时并不“喧闹”。而沿海的大城市,码头一个接一个,货物 吞吐,船只往来,笛鸣不断,终日喧闹。 (4)“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可见居民住房基本上是庭院 式的,且庭院很大,平房居多。而大城市,由于建筑拥挤,只好向空中发展,很少有庭院,更没有很多 树的大院子,人们为了栽一盆花,还要到处找土呢。 (5)“……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可见行人稀少,街道宁静。而大城市的 街道,熙熙攘攘,笛鸣铃响,根本听不到行人的脚步声。 小结:作者之所以能把“海滨小城”写得如此吸引人,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结果。他随 空间的变换,观察得细,把握得准。 三、练笔   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个片断。(提示:以“学校小花园”为题,用这一方法写一、二百 字左右的片断。扣住特点,参照《海滨小城》中 4、5 自然段的写法。) 板书设计: 大海(色彩绚丽) 留心观察、抓住特点 海滨 沙滩(动静结合) 美丽 19 海滨小城 庭院(树多、叶美、花美) 整洁 小城 公园(榕树大、树叶密) 街道(干净、用细沙铺成)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兴、舍”。正确读写词语。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 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 观察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展示交流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向往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抽读。重点指导:“梢、舍”是翘舌音,“侧、材”是平舌音,“欣、临”是前鼻音。   3.用多种方法识字字形。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1自然段。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2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春天的景色的?   树木——积雪——春水——小鹿   3.出示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 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这个词可以用换词 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嫩绿”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通过实 物展示来理解。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侧着脑袋”,写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神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 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可引导学生想像小鹿的可爱神态。 四、作业。 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用“读懂一段写景文章”的方法,学习了这一课“春天”的部分,让我们欣赏到小兴 安岭生机勃勃的春天。可是,我们还没有看够春天的美景,夏天又来了,让我们迎着夏天灿烂的阳光, 再次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看录像。   2.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用学习“春天”的方法理解课文,自学后,同位可交换意见,解决疑难问 题。   学习方法:  ①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②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   ③感情朗读课文。   3.据学法导读   (1)这一段描写了夏天小兴安岭什么景物?   (板书: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2)夏天的树木是怎样,读有关句子。   ①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找出最能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特点的词,理解“葱葱茏茏”。   ②用换词方式,体会“密密层层”、“封”的准确性   ③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挡”、“遮”)   ④教师范读,再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刚才这个句子是老师最喜欢的句子,你又喜欢哪句?   (3)第二句:“浓雾”   ①出示这句子,让学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词。   ②看图,帮助学生理解“浸”。   ③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你要 是置身其中,你感觉怎样?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4)第三句:“太阳”   ①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   ②看图理解“缕”、“像利剑”   ③朗读这个句子   (5)第四句:“野花”   ①出示句子,说说这句好在哪儿?   ②齐读句子   (6)小结:   这一段,作者抓住了夏天花木繁茂的特点。先从夏天的早晨写起,写出了小兴安岭早晨特有的朦胧 美,再写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驱散浓雾,出现了利箭一样的金光,大花坛似的草地。从这段描写中,我 们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 三、默读课文,自学第4、5自然段   我们知道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都很美,那秋天、冬天又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让你 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学生继续用上述方法,默读课文,自学四、五自然段,看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读懂一段写景 文章”的方法。)   1.检查自学情况。   ①第四、第五自然段各写了什么景物?   ②在“秋天”、“冬天”两段中,哪个句子写得好? ③出示句子: a.落叶在林间飞舞   b.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词语替换法,让学生理解“飞舞”更能表现秋天的欢快、活泼;“刮”突出西北风非常猛烈)   2.小结。   秋天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贵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多么令人惊喜!   冬天,小兴安岭雪花纷飞,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这两段,作者也是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刻写出来的。   3.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及动物的不同表现。 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 绚丽多彩的画面。   只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那里景色诱人,你觉得小兴 安岭是个什么地方?(大花园、宝库)   出示句子“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是用“美丽的大花园”和 “巨大的宝库”来形容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 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是巨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 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贵动物。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 五、拓展延伸。 1.如果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 2.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抽出新枝 长出嫩叶   夏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秋 落叶飞舞 果实累累 冬 树上积雪 动物过冬 大花园 宝库绿色的海洋习作:这儿真美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2.积累好词、好句子,引导学生在进行描写时,适当运用。 3.读懂例文,体会把小动物、植物当成人来写会更加生动的好处。 教学重点: 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作文。 教学难点: 描写时能有重点地选择小动物或植物,有详有略。 课前准备: PPT 课件。课本插图,小动物 Gif 图片为主要素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问:大家为什么喜欢把书上图画涂上颜色?引入本次看图写话主题。板书:这儿真美。 2.出示 PPT1(没有颜色),按顺序观察图中景物。 (1)学生说图中景物,引导学生注意听,并补充。 (2)提问:能按顺序把图中景物说一说吗? (3)师板书引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4)PPT 演示先后次序。 设计意图:有顺序观察能力培养,为能有层次的写话作铺垫。 天空、白云—群山—树林—草地、鲜花—小河。 二、出示 PPT2,补充想象,丰富画面 1.引导。PPT1 缺少了什么,你想加上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颜色、动物…… 2.少了它们你会觉得怎么样?(冷清、寂寞……) 设计意图:短语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词语库。如:绿色与嫩绿色,小鱼与活泼可爱的小鱼……体味 春天的色彩美与热闹。 三、出示 PPT3,学生练习说话 1.添加 Gif 图片格式的小动物或植物。 说话要求:选一种动物或植物,把它放到合适的地方,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句式练习说话。2.欣赏 PPT4,动物动起来的画面,感知整幅画面。(热闹非凡)植物们神采奕奕,让人感到生机勃 勃。 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具体描述热闹非凡。 4.出示好词好句,与画面中的动物进行填词练习。 五彩斑斓 鲜花 清澈见底 小鱼 五颜六色 蝴蝶 自由自在 小河 5.比较句子。 河岸边开满了小花。 河岸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 四、学生自主学习例文 1.学生自由朗读,想想例文哪里写得好? 2.小组交流。 3.小组推荐学生,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围绕同一个地方,有序地把那里的小动物、植物当作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 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 5.模仿例文,同座练说。 如: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秋天的树木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五、写话练习 练习写话,写完后读给家长听一听。 板书设计: 习作:这儿真美 按顺序 当成人 美丽 热闹 生机勃勃 有的……有的……还有的……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时考虑到三年级上期开学不久,该学段的学生阅历和体验较少,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但 缺乏顺序重点,所以把按“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列为一个主要教学环节;把对小动物在 什么地方干什么,并能把它们当成人来说写,列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难点,即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连句成段,表达出这儿的“美丽热 闹”。考虑到学段的要求,可能拔高了,所以定为“把想到的内容通过说表达出来”,从教学反馈来看, 大部分学生能达到。 在观察方面,我把能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改为“能按一定的顺序”,这不是 对目标的外延扩大,而是针对学情做了适当的调整,例如学生以小河为界,先中间后两边进行观察与叙 述也未尝不可。 一节课下来,感觉到“如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设计上的定位,再落实到教学中的具体指 导,没有课改的新理念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很难把握得住。也准备用学校的摄像机拍拍身边美景,搬到 多媒体课堂中带孩子观察、欣赏一番。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会找文段的中心句,能用概括的语言写作文。 2.可以根据事物的不同类别,推想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3.能够根据词句的提示,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完整的句子或段落。 4.阅读古诗,积累经典,培养学生对中国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找文段的中心句,能用概括的语言写作文。 2.可以根据事物的不同类别,推想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教学难点: 1.能够根据词句的提示,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完整的句子或段落。 2.阅读古诗,积累经典,培养学生对中国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请同学们结合注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师串讲古诗背景,生结合背景理解诗的内容。 3.明确诗意。 4.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感受诗中的愉快心情。 二、识字加油站1.读一读,认一认,想想每行加点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指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指生读第一行词语,说说这些动物都属于哪一类? 点拔:螃蟹多足,有触角,有坚硬的外壳,它是昆虫。 4.指生读第二行,认识 “鲤” “鲫”“鲨”等字。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字来吗?生想。 三、指导书写 1.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生字。 2.生练习写生字。师巡视。 3.展示优秀习字作品。 第二课时 一、交流平台 1.生自由读“交流平台”部分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 2.师:一段话或一篇文章围绕一个句子的意思来写,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这样的句子有可能在一段话的开头,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3.文段练习找中心句。 二、词句运用,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1.生自读课本上的词语,想象画面。 2.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是什么? 3.班内交流。 4.动手写一写句子。用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三、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 ①车站的人可真多…… ②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第一句中的“人真多”,第二句中的“夏天的夜晚”是组织写话内容的关 键。 2.积累关于人多的词语,如:水泄不通、人山人海、人满为患、摩肩接踵…… 积累关于夏天夜晚的事物(繁星、明月、凉爽的夜风……)、夏天夜晚的诗句(“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等,学生积累不够的,师可相机补充一些。 3.学习练习写话。 4.师点评优秀作品。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虫”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围绕中心句写句段 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学反思: 本单元重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围绕中心句作文,所以在单元积累中,我把识字部分放在第一课时,着 重引导学生分类识字,再顺势指导写作。在写话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积累,再动笔,这也有利于写作 材料的组织,及时点评,对学生的写话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七单元教案 21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呢”,识记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3 自然段。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 的不同事物。   2.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在段落中的作用。   2.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的声音?请到课文 中去找一找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读,正音。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4.小组读书比赛。 5.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风、水、动物) 三、课堂练习   1.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风、水、动物)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哪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 2、3、4 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 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其余两段由扶到放。(注 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背诵第 2、3 自然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风   21 大自然的声音 水 美妙             动物 22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词析句,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 面的作用。   3.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难点是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 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配乐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可制作“树林和鸟”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资料。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   1.读题。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 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2.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师小结激情: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篇课文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 情告白。好好读一读,你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别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检查学习情况,注意及时提醒(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 字的字形。   师再次出示新词,开小火车读生字,组词语。并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全班齐读生词,再次巩固。   3.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4.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些什么,提出自己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第二课时 一、细读探究,体会情感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2.再细细读读勾画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到的用文字或是符号、图画作上批注。   3.分组交流。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体会。   4.全班交流。师生、生生与文本间互动。   引导学生找出我的态度变化的词句:茫然、惊愕、真高兴。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惊愕”两个词 语,并用他们分别造句。   联系上下文抓住父亲的语言,通过朗读体会父亲爱鸟,积累了许多经验。   词语: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宁神静气。   句子:“树林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道。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学生谈到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上下文说说鸟有 什么气味?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鸟要准备唱歌了。”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引导思考:为什么此时父亲也最快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5.分角色朗读父亲与“我”的对话,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意境,感受语言美,体会父亲对鸟和树林、 对大自然的热爱。  6.讨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如果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从而体会这句话所表达的我也爱鸟的 思想感情。   再反复朗读体会这句话。 二、朗读品味   1.师生共同小结全文。请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开展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交流会。 板书设计:           22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 最喜欢幽深的树林、快活的小鸟 看到鸟多           闻到鸟味 热爱大自然 保护环境           听到鸟唱 23 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 的意思。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 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 (带刺的朋友)?   2.揭题: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指名学生认读。 3.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写出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用简洁的话概括地说。   【媒体出示: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出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学生交流。   (板书:偷枣) 说明: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学生一些方法,十 分有必要。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四、学习第 1 自然段   1.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 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师:这里,老师有一个句子(媒体出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数 量多、香味、动态美感(起风时)、比喻句) 师: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没有错啊?(没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红枣)比作(玛瑙),更 生动形象。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五、作业 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 二、细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 2—11 自然段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 2—11 自然段,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 一句,用直线画出来。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师: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师引读: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师:“钦佩、本事”什么意思?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板书 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3.师:【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 2—11 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 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媒体出示】师引读第 5—10 自然段,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 5.【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句话作为总起句,来复述刺猬偷枣 的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 8 个动词,可以选用 “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6.师: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板书:聪明机灵 说明: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 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 个过程,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二)学习第 12 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 12 自然段。 2.体会这一自然段连用几个问句,表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 三、总结拓展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想一想,刺猬还能用它身上的刺来干什 么呢?课后请读一读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原文,了解关于小刺猬的更多更有趣的故事吧!   四、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媒体出示】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注意观察,用合适的 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偷枣:高明 聪明机灵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教学的参与过程,更多的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2.通过此次交际活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语言文明礼仪的认识。通过发现身边一些 不文明的现象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并进行评价。 教学难点:学会劝阻不文明现象,交流中要做到语言、行为都礼貌得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张飞问路,越问越远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飞和刘备一起赶路,在路上迷了路,张飞就对刘备说,我到前面去 问问路吧。张飞是大大咧咧的人,做事鲁莽,他走到前面,看到一个老农在田里干活,一把抓住,张飞 长的又凶,力气又大,谁经得住他这么一抓。然后,凶巴巴地发问:“喂,告诉老子,到哪里哪里去, 怎么走!”那个老农吓得话都说不出来,哪还敢告诉他路怎么走?实在没办法,用手随便指了指,张飞 一看。“是不是往那边走?”“是!是!”其实这个农民无心一指。张飞当了真!高高兴兴地回来告诉刘 备,往那边走可以到达目的地。结果呢?同学们能不能猜到结果:张飞问路,越问越远!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文明礼貌对人的重要性。文明礼貌是人的一张通行证,是人的第一张名片。 二、议一议 师出示身边的“小事”图片。 生交流每一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 第一幅:上公交车时有人插队。 第二幅:有个小朋友在别人公共场合乱涂乱画。 第三幅:有个小朋友进门之后,看见后面有人,主动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来。 第四幅:小朋友关心公园里的小狗。 三、指生评价图片中人物的行为,说说你的看法 四、说一说 师: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小事”? 1.小组内交流身边类似的小事,记录员负责记录分类。 2.分类讨论这些小事的影响。 3.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注意说清是哪一件事,是文明的还是不文明的。组内成员的看法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总结交流 学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礼仪 1.尊重他人。对待长辈容易做到尊重,对待同辈却不容易做到。一个人与别人交往,不管别人是个 什么样的人,应该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做事情要懂得适度。 (1)做任何事都要适度,待人接物要做到适可而止。 (2)与别人打个招呼,时间不能太长;人家还有别的事,你硬要拉住别人,不合适。 (3)别人在做事,你硬要拉住他,跟他说话,不合适。 (4)在教室说话声音太大,全班就只听见你的声音,不合适。 (5)问别人问题,要适可而止,不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人不礼貌。 3.学会自律。自律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有些人对自己放松一些,对别人却严格要求,别人做了一 点不好的事,他就把这当作天大的事,我们学样同学之间也是这样,经常有同学不说,打起来,到了教 师那儿,教师问,怎么会打起来,“他先打我,”“他先打我!”“他先骂我”“他先骂我。”这样的话。其 实,这些同学都不自律,把别人的错当作很大的错误,把自己的错当作很小的错,别人有错不饶他,自 己有错尽是原谅自己。 4.学会宽容和体谅。凡事要多为别人考虑一些,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得失。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还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六、运用拓展 如果你身边出现了不文明的现象,你会怎样去劝阻他们呢? 比如:有人在公交车的抽烟,有人在大街上随地吐痰,有人在超市购物结账不排队…… (师注意引导学生注音语言文明。)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文明 礼貌 尊重他人 教学反思: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对“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养成还需要着重培养。因此希望通过本次交际活动, 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文明礼仪。所以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教材上的图片所反应的生活现象, 让学生去说去评价,再引申到对生活中的观察,对类似事情的评价,最后让他们去劝一劝那些做得不够 文明的人,遵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有话可说。但教师评价不够大胆,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最后 的劝说,如果能以表演的形式,会更加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书写,使其掌握撇捺的写法。 2.学习摘抄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养成摘抄的好习惯,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书写,使其掌握撇捺的写法。 2.学习摘抄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难点: 撇捺的写法教学准备: 田字格练习纸,摘抄本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交流平台 1.师:同学们平时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吗?听听下面的几位同学怎么说吧? 2.生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自己的收获。 3.摘抄的方法和意义: (1)把写得好的句子记录在摘抄本上。 (2)归类摘抄,分门别类,经常翻看。 (3)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写感受。 (4)注明出处,方便自己再次阅读原文。 二、书写提示 1.生自行观察格子中的汉字,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每一个字里都有撇捺两种笔画。) 2.师出示撇捺的书写模型,生观察撇捺的形状。 3.指导学生书写撇捺。 4.生在田字格中练习生字写法。 二、日积月累 1.师范读《采莲曲》,生跟读。 2.生自读诗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含义。 3.指生说自己读诗后都想到了什么画面? 4.师明确诗意: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 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5.生自主读背古诗。 三、学生练习本节课的生字,并在摘抄本上抄录古诗。 四、推荐阅读《小王子》,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录在你的摘抄本上。 第二课时一、 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 。 得 。 (1)引生回顾自己读过的文章,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表达呢? (2)“得”的用法: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 甜啊……”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 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 例如: 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 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 “得”。 2.练习: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 。 得 。 二、修辞方法——顶真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接下去吗? 2.生在小组内交流。 3.班级展示。 4.师明确: (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样的写法叫顶真,是常用的修辞手 法之一。可补充常用的修辞方法。) 5.举例: 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三、练习 1.成语接龙 千变万化——( )——( )——( )——( )——…… 2.句子接龙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谈谈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摘抄:好词好句、分门别类、读后感言、注明出处 “得”的用法:补充说明某情况或程度 顶真的修辞:意思连贯,一气呵成 教学反思: 本单元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比如撇捺的写法、摘抄的方法、“得”的用法、顶真修辞等,授课 过程中先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拔,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 再通过读写练习,效果较好。本课未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评价方面也有所欠缺。 第八单元教案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②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③能借助注 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 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 素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简单的文言文《司马光》,看看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还 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 课题。(板书课题) 2.简介司马光。 “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 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 “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3.学法指导。 同学们,学习古文也要有一定的方法,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学习古文的一般方法, 那就是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句 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哪?(指名读、自由读) 4.教师板书易错字,生齐读易错字。 5.再自由读课文。 6.齐读课文。 7.同学们,要想读好古文,还需要注意节奏,要语速适中,停顿恰当。先听老师范读一遍,特别要 注意节奏。(配乐范读) 8.好,请同学们自己按照这个要求,试着读一读。 9.谁愿意来读一读?(生评价) 10.谁愿意和他比一比? 11.还想读吗?好,咱们一起读,可以吗?(齐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师:不错,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你们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 不能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请同学们逐字逐句看书,先自己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 内容,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记录员作好记录。(小组讨论) 2.生开始自学。 3.对于刚才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师生互评。) 4.检测。 各组选派代表,我来考考你们,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话来讲讲对每句话的理解。 好,理解得真不错,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古文。 谁愿意来读一读?注意读的节奏、语气和速度。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们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 事吗?事情发生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2.从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不受文体限制,加上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真是让我们佩服。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在朗读中去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生自由练读) 5.背诵课文。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司马光的佩服。虽然全文只有短短的30个字,却给我们讲述了 一个生动的故事,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想背这篇文章吗? (1)生自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6.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魅力,还要向司马光学习,做一个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 经的人。 五、拓展延伸 1.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或朋友听一听。 板书设计: 24 司马光 众皆弃去 沉着 机智 光持石 击 25 掌声 教学目标: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 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 心和鼓励。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问疑   1.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 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带到刚才的问题认真的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2.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组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4.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5.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6.读过课文,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7.理解词语。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的正确、流利了。   大家还要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大家学的很好。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作业   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2.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班级反馈,指导朗读。   (1)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叫晓英的同学,他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    ①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地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在。    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③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地原因。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的小朋友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①小英为什么把头低了下去?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原因。   (3)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的样子。“眼圈红了”说明小英 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的复杂的心情。   (4)那掌声使小英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感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地掌声下微笑着走下了讲台。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    ②练习朗读。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①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小英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②练习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第 1~6 自然段,说说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5.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 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拓展延伸 1.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从课文第 2—4 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说一说。 2.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板书设计: 25 掌声 忧郁 鼓励 开朗 自卑 赞美 自信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谷 粒、诚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 的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 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教学难点: 如何透过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图片) 师:大家看,这张图片上的人是谁?是列宁。列宁是什么人?列宁是苏联的领导人,是他创建了俄 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列宁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课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三、初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文件,学生听课文范读。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全班一起归纳。 提示: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讲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 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四、书写生字  1.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雀、郊、或、者、 惜。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自由读生字、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师:这一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提示:列宁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很喜欢灰雀。)   2.师:这灰雀可爱吗?请画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胸脯粉红、深红——漂亮   树枝间来回跳动——活泼   婉转地唱歌——善唱   3.师:列宁喜欢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请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提示:每次都停下来,仰望灰雀,还给它们带吃的。)   师:要注意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强调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读了这一段,大家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3.师:从第一段我们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现在有一只灰雀不见了,列宁怎么样啊,他很焦急。从 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列宁 焦急 找遍了 五、学习第3—10自然段   1.师:灰雀不见了,列宁很焦急。这时,列宁遇到了谁呀?一个小男孩。那么小男孩知不知道灰雀哪里去了?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   3.师:列宁问小男孩有没有看见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那么小男孩有没有看见灰雀呢?他知不知 道灰雀哪里去了?   4.学生讨论。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男孩 “没……我没看见”——心虚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他知道灰雀在哪里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他非常清楚灰雀在哪里   5.师:小男孩刚开始说话吞吞吐吐,同时又很肯定地说灰雀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他知道灰 雀发生了什么事,说明可能灰雀是他抓走的。那么,列宁也一定猜测到了,那他有没有责备小男孩:是 不是你抓走的?他怎么说?   列宁 自言自语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担心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惋惜   师:列宁没有责怪小男孩,他只是说小灰雀很怕冷,他担心它被冻死了,同时也说自己很喜欢这灰 雀,很可惜再也见不到它了。那么小男孩听到后会怎么想呢?请大家想想,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 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学习第11—13自然段   1.师: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那么,灰雀真的回来了吗?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灰雀回来了   师:是它自己飞回来的,还是小男孩把它送回来的?是小男孩送回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小 男孩低着头站在树下。   2、师:列宁问灰雀昨天到哪儿去了,他干吗不问男孩,而是去问灰雀,而且灰雀又不懂说话。   (提示:列宁不去问小男孩,体现了他对小男孩的爱护。去问不会说话的灰雀,一方面说明,列宁 见到灰雀又回来了,很开心,逗灰雀玩;另一个方面,他这是明知故问,含蓄地表达了对小男孩把灰雀 送回来、知错就改的行为的赞许。)   3.师:课文结尾时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小男孩知道自己做错了,并且及时改正了。他说过灰雀一定会回来的,就真的把灰雀送回 来了,他说到做到。)   4.师:列宁早就猜到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他为什么不直接叫小男孩把灰雀给送回来,并且批评他?   学生讨论。   (提示:如果他直接批评小男孩,可能会伤害小男孩的自尊,也可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他通过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爱与担心来打动小男孩,巧妙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另一方面,从 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到后来一再肯定小灰雀会飞回来的,说明小男孩本身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 愿意改正错误,应该给他机会。列宁的做法说明了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同时,很耐心,懂得教育方 法。 七、小结   师:这次课,我们学习了《灰雀》。这篇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小男孩的故事。   请同学复述一下列宁、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提示:列宁很喜欢灰雀,但是,有一天,其中一只不见了。列宁问一个小男孩有没有见到灰雀, 小男孩说没看见,但他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后来,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了。)   师: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小灰雀不见了,后来又飞回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 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一个人要诚实,要善于认识错误,知错就改。同时,对于犯错误的人,要耐心,注意方法, 尊重对方,并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 板书设计: 26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斗、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 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质疑问难 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心里想到了什么? 2.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   (4)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标上“?”,准备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桌一起 读。) 三、由表及里,读透课文   1.检查交流。   2.教师简介白求恩。(投影)   3.什么情况下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是怎样坚守阵地的?   4.“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在第几自然段,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 多读几遍。   5.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6.(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讨论并交流:白求恩两次答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哪句 话最使人感动?为什么?   7.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8.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 台,所以说——   9.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争论: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请 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   10.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 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11.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象,读读课文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体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   2.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3.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 精神! 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师: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为 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 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老师这里有几 本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出示书籍),谁愿意看,下课可以到老师这里借阅。 板书设计: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当时情况        怎样做的   黑烟滚滚 弹片纷飞    镇定 敏捷  敌机盘旋 炮弹爆炸    阵地 继续   烧着布帘 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口语交际:请教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努力,学会有礼貌、有条理地请教问题。 2.学会大方真诚地对待别人,培养谦虚,诚恳的品质。 3.发展学生认真倾听,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练习大方有礼,条理清楚地请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会向人请教。 课前准备: 生想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问题不懂,有必要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到时候在活动时提 出来。 师:交际视频。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话题。 1.讲有关请教的故事。 2.学生评议故事中请教的人与回答者。 (板书课题:请教)。 二、联系生活,明白如何“请教” 1.播放视频一:课间,教室里,学生赵友兰遇到了一道不会做的数学题目,她大声地对班长郭巧玲 说:“喂!郭巧玲,这道题怎么做啊?” 班长郭巧玲抬头看了赵友兰一眼,没有理她继续埋头做题。 2.同学们,视频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学生谈谈视频中那位同学在请教时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师板书:注意礼貌 时间(地点)合适 4.假如你是赵友兰同学,她应怎样向班长请教呢?(师生互演) 生:她用了很多方法还是没有想出来,于是向班长请教:“你好!班长。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 你可以帮我吗?” 师:说得不错,很有礼貌。 生:班长笑着说:“可以。我们来一起解决这道题。” 生:赵友兰说:“我用了这几种方法都解不出来,你看… …”生:班长想了一会儿,笑着告诉了解决办法。 生:赵友兰高兴的说:“你真了不起,谢谢你!” 师:你说的话很清楚、很有礼貌,演得也很像,好像这两个人就在我面前。很好! 生:我觉得他说的话很符合学生的口气,很注意礼貌用语。 师:请教别人在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场合该怎样。我 想每个同学都有向他人请教的经历。但是大家可别以为请教他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不信你瞧: 6.播放视频二:华运昌和赵东杰在一起春游,华运昌忘记带本了,就和赵东杰同学请教。 7.学生根据刚才老师的表演进行互动,亲自实践“请教”。 三、指导请教方法。 1.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请教才能做到最好? 2.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出请教方法: 注意礼貌 语言清楚 认真倾听 诚恳道谢 四、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学生再练习如何“请教”别人。 1.学生分组进行沟通、请教,老师巡视,有重点地记下小组中学生提出的未能解决的问题。 2.请个别学生提出问题,向全班同学请教。让他们明白,有些科学性的、专业性的问题还得请教专 业人士。 五、总结延伸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请教别人也大有学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请教别人,也尝试请教了别人。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别人,也别忘记了请教别人,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 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更别忘了我们同时也要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请教 礼貌大方 语言清楚 认真倾听 诚恳道谢 教学反思: 课本上设计的 2 个情境都是生活中会出现的,口语交际就是要提供背景,让学生在环境背景下进行 对话。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孩子们也能说出来:①有礼貌。②把问题说清楚。然后 我让孩子们同桌进行请教训练并进行了表演。孩子们理论上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出现 了两种问题:一是没有礼貌,二是没有把问题说清楚。 所以,我想:口语交际的内容还是要创设情境, 在情境背景下让孩子们多练习,效果会更好。而且学生的礼貌等行为习惯养成还要落实到日常行为规范 中,才能把礼貌变成一种习惯。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教学目标: 1.把玩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2.要表达出自己愉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 把玩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难点: 表达出自己愉快的心情。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或者玩耍时的一张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2.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头像,却没鼻子。让学生猜猜,将会做一个什么游戏。 (板书:画鼻子) 二、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一)宣布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一次画鼻子游戏,你们高兴吗? 2.请几位同学说说,当听到老师说进行做游戏时时心情如何? 3.再请几位同学回忆一下,当老师宣布进行画鼻子游戏时,你观察到了谁的神态与动作变化,全班 同学的心情如何?有什么表现? (二)准备活动: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2.准备两条红领巾。 3.观察头像的外貌特点,你想给他配一个怎样的鼻子? 4.谁再来说说这两位选手的心情如何?你能猜到此时他俩心里会想些什么吗?台下的同学们心情 如何,会想些什么呢?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大声宣布“游戏开始”,同学们积极举手,都想上台画一画。教师提示同学们认真观察都想 上台参与游戏的热闹场景。 2.教师点一名学生上台,蒙住其眼睛,转三圈,动手画。同学们,谁来把你刚才观察到的两位选手 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向大家描述一下。 (引导学生从台上学生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位置画错时,台下学生激动的神态、语言,热闹 的场面等方面进行描述)。 3.请另外选手接着游戏,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四)活动结果 他们分别把鼻子画在了什么位置?谁的鼻子画得最好?得到奖励后他的心情怎样?谁来描述一下? 三、写作练习 1.我们的游戏结束了,现在请你来说说整个游戏中你和同学们的心情如何? 2.同学们,你们刚才仔细观察了参与画鼻子的同学的神情、动作以及台下同学们的表现。也揣摩了 他们的心理活动,大家的描述很准确、精彩。现在你们能把整个活动的过程写下来吗? 3.教师出示习作要求。 (1)要把活动的过程写完整,交待清楚。 (2)把活动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 (3)描写过程时一定要注意表达出自己的愉快心情。 板书设计: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画鼻子游戏 参与者的神情、动作 其他人的表现 所有人的情绪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 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 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说得多好!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到实践中去亲 身体验。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使文章写得生动具体、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做到通 过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于是,我利用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验整个活动过程。我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相关人 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并及时讨论、描述出来。有了亲身体验,这篇作文一点也不难写。学生们 也就文思如泉,下笔有神,一篇篇美文也就跃然纸上。 的确,亲身体验,放飞心灵。写作教学如果做到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生活,那么学生也会是易 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自身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习作才会有血有肉有灵魂。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积累关于“仁爱”的名言,理解它们的意思。 2.学会用默读的方法读课文,区别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生活习惯,做一个细心生活的人。教学重难点: 1.积累并运用关于“仁爱”的名言。 2.学会用默读的方法读课文,区别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读书,我来采访一下,你都用过哪些读书方法呢?(生说)今天我们来学习 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默读。 2.自学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你的收获。 3.指生说默读的好处。 4.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与“目”字有关的字,指生说自己认识哪些?你还能说出哪些? 睁、眨、瞪、瞅、瞧…… 2.读下面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眨眼 眼眶 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和眼睛有关) 3.你还能说出一些类似的词语吗? (补充:瞠目而视、眉开眼笑……)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读名言。 2.指生读名言,师相机正音。 3.理解名言的含义,并强调“若、贰、帛、矛戟”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4.生读背名言。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名言,指生背诵 二、 区别“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用法 1.生读句子,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2.师明确: (1)继续:完成一件事,中途停下来,之后又从这里开始。 例句:我今天得继续做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 (2)连续:一次过完成的。 例句:在大学我连续 2 年英语考了第一名。 (3)持续:保持了一段时间,如:下了 15 天的雨,叫持续 15 天。 例句:这几天的天气持续着高温。 (4)陆续:一个一个地。 例句: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 三、整理清单 1.师:妈妈要去购物,她列出了一张购物清单。 出示清单,引生思考:妈妈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买回这些东西? 2.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3.班级展示。 4.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快。 5.明确分类的方法及作用。 (分类列出要买的东西,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6.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分类的事例,请你来说一说它的好处。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与“目”有关的字词 “陆续、连续、继续”的区别 分类的方法 关于“仁爱”的名言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同类词语的积累、近义词的区分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针对这一现象,在这 类知识的讲授中要更注意通过更多方法去引导学生积累,去理解。本节内容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学生在 学习时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很高。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