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ID:94757

大小:8.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课文出自《世说新语》的第二门——言谈,紧紧呼应本单元主题:语言的艺术。九岁孩童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共55字,语言简练,故事生动有趣。主要讲孔君平到杨家拜访,主人不在便叫出杨家九岁的儿子。孔君平故意指着杨梅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而杨氏子却以“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予以回敬。学情分析:本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文。像这样短小、浅显的古文,小学阶段一共有两三篇,主要的编入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建立一个初步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吧。当然还为了感受祖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词学习的基础在,但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上肯定存在不小的困难。教学目标:1. 反复朗读,掌握课后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品味文中人物特别是杨氏子语言的精妙。3.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体会文言文的特点,感受祖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 pan >指导学生读懂故事,品味杨氏子的语言之精妙。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教学策略及方法:本课的教学,策略上要坚持以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站在课堂的二线,只是在关键的地方加以点拨,引导学习的方向,困难的地方给予帮助。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富有节奏韵味的古文更需要反复诵读。所以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法、朗读感悟法,创编故事法和拓展阅读法等让学生理解内容,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了解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祖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初步培养学生的文言预感;能借助注释疏通课文,理解内容。一、谈话导入。1.导语: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都是用普通话也叫白话写的,叫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理解题意。你知道题目“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吗?(姓杨人家的儿子)师:你父亲姓 ----王,你是-----董老师父亲姓董,董老师就是------(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时候建立初步印象。通过课题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去读懂文言文。)二、疏通课文(一)反复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明确朗读的节奏,建立初步的文言语感。1.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正音。2. 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再给予朗读基调上的指导。(本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很有趣,不能读得太严肃、太古板。)3. 学生再读,教师给予指导。(文言文朗读要做到“眉清目秀”——语速不能过快,语调要有高低变化,语气要符合人物身份……)4.指名读,学生再评价;教师引导,明确朗读节奏,要求在标注。5.男女生赛读,强调“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初步渗透古今词义理解不同的意识。6.再次齐读课文。渗透学法:反复朗读。(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富有节奏韵味的古文更需要反复诵读。因此这一环节,就是想通过一遍遍的朗读,让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而且读出韵味。在这个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实现了朗读的提升,也对古文的意思形成了一个笼统的模糊的印象。)(二)借助注释,疏通文义。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r> 1. 谁来用现代的话说说?2.加黑的字(甚、惠)你是如何理解的?渗透学法:借助注释帮助理解。3.强调“惠”的理解并指导书写。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1.谁来说说这个句子?2.指导理解“乃”“诣”。3.“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叫的?孔君平叫的吗?4.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不在家,就叫他的儿子。这里省略了许多内容。我们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开门?5.从大家的猜想中老师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杨家是大户人家。你从哪儿知道他们家是大户人家的?(插图中人物的穿着打扮;来客人就拿水果、还有珍贵的杨梅;文下《世说新语》的注释;孩子很聪明,应该读过书,穷人家的孩子是读不起书的……)渗透学法;联系上下文,用思考和想象去补充省略的叙述文字。第三句:“为设果,果有杨梅”。1.什么意思?谁能用现代的话说一说。2.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来推想一下。3.杨梅的“杨”字怎么写的?看清楚,怎么写的?杨氏的“杨”怎么样?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这是你家的果子,明白啦?这话听清楚啦?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还要再加几句,我的意思谁明白啦?你来试试。第五句:“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这里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鸟,飞禽走兽嘛。用今天的话来说——2.“未闻”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体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及联系上下文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一说,期间相机纠正语病,引导学生把句子讲通顺,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补充丰满,以训练学生对古文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能力,并渗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如“父不在,乃呼儿出。”一句,引导学生想象可能是谁呼儿出,为什么要呼儿出,会怎么呼?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文言文语言精炼,省略了很多内容,也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需要我们去想象补白。另外在解释“孔指以示儿曰……”一句时,要反复强调孔是指着杨梅对杨氏子说,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让学生意识到孔说这句话是别有用意,是在用杨家的姓与杨梅的杨一样开小孩的玩笑。这是为后面品味杨氏子回答的精妙做铺垫。因为不明白孔的用意是很难体会杨的回答的精妙的。)三、创意背诵:1.孔君平说:“此为君家果。”是逗着小孩玩呢,还是讽刺挖苦呢?大家听老师读一遍,注意看老师的表情,表情也是会说话的。教师表情朗读课文。2.读文言文虽然要注意停顿,但是声断,气不断。表情和动作能帮助你理解。谁带着自己的理解和创意来读一下。3.大家读得真好。能背下来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下来。(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诵读课文,深化理解,品味语言的妙处。以老师的范读作为引子,想调动起学生创意诵读的积极性,极大程度地发挥孩子们的想象思维,为下一节课的故事创编做一个铺垫。)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