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实录

ID:95169

大小:33.3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实录一、 范读课题,自主解题师:今天我们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题目时老师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一下?生:因为“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师:对!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黄沙”是指黄沙岭。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四十里乾元乡。生:题目的意思是晚上作者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生:我还知道词的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点评:开门见山,入课干净利索,直接导向课题的解读。“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以此引出学生的已有知识,课堂起点立足于当下,是目中有人的教学。]二、 初读全文,读通读顺(生自由读全词)师: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全词)师:他读得怎么样?生:“见”读xiagrave;n,不读jiagrave;n师:对!为什么读“xiagrave;n”?生:就是出现的意思。师:请你把这一句再读一读。(生读最后一句)师:这个“xiagrave;n”,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师:记性真好!我们一起读一读全词。(生齐读全词)[点评:读通读顺,是深入文本的基础。教者没有平均用力,因疑而教,抓住最易错的字,链接已知,强化感知。]三、 自读自悟,入境抒情——上阕师:读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上阕,不懂的地方画上“?”,小组讨论讨论。(生分小组学习,教师参与并指导)师:好,刚才我发现第一组的同学先自主学习,然后各自带着问题共同讨论交流。第三组呢?生:我们先作了分工,然后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最后再汇报交流。师:看来你们挺注重合作效率。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惊鹊”就是鹊儿被惊醒。生:“鸣蝉”是指蝉儿鸣叫。生:老师,“别枝”是什么意思?师:谁来帮帮他?生:我知道“别枝”就是旁枝、斜枝。师:那么这一句什么意思?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就是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鸣唱。生:老师,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也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惊动了鹊儿。师:有道理,词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这幅画面是明媚而柔和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师读生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师:黄沙岭的景色多么迷人啊!能读出这种感受吗?一起体会一下。生(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师:还读懂了什么?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许多行人侧耳细听。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师:好!你说说看。生:我认为这里的两句应倒一下,“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青蛙专吃害虫,一片蛙声说明青蛙很多,青蛙多,害虫就少,丰收也就大有希望。稻花飘香又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说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点评:“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对上阕的解读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阅读、互动交流,构建了一个相互启发的对话场。学生步入个性化阅读的天地,独特见解灼灼闪光。]师:你想象丰富、见解独特,了不起!掌声!“说丰年”的是农民还是青蛙,各人见解不一样,重要的是让读者体会到丰收的喜悦!谁能把这种喜悦读出来吗?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师:多少年来,与农民朝夕相处的辛弃疾,看到黄沙岭这喜人的丰收景象,他能不高兴吗?男生齐读!男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不容易啊!辛弃疾怎能不为农民高兴呢?女生齐读!女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师:[课件]“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丰年。”朝朝出,天天望,一份耕耘终有了一份收获,辛弃疾又怎能不为农民兴奋呢?齐读!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师:这里不仅有稻花飘香,更有辛弃疾心头漾起的兴奋和惬意!再读!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师:一路上,风景如画,天籁如歌,谁读一读词的上阕?(生读上阕)师:不错!如果将“惊鹊”“说丰年”读重一点,心情会更愉快。谁再来体会一下?(生读上阕)师:真美!咱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生读上阕)[点评:对词的感悟,不在于字面之意,而在于背后的情味和意蕴。这里扣住词人的心情,以一连串的反问或感叹的句式,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品读词句,读中悟情,悟中抒情,以引领学生读出词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四、 自读自悟,入境抒情——下阕师:黄沙岭有青蛙歌唱,有稻花飘香。走着走着,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下阕,看看能读懂什么?(学生自由学习下阕)师:咱们来交流交流。生:“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从这句话可以想象,辛弃疾遥望天空,尚有七八个星儿闪烁。忽然,山的前边,有轻微的雨儿飘落。生:老师,这句应该颠倒理解,就是……就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师:你能发现这里的倒装写法,不简单!掌声!生:老师,“社林”什么意思?生:我知道,“社”是指过去的土地神庙。古时候农民会在土地庙周围栽上许多树,“林”说明树木茂盛,所以称“社林”。师:看来你预习很充分。还读懂了什么?生:“溪桥”就是溪上的小桥。生: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我仿佛看到了辛弃疾,在土地庙的树林旁,拐了个弯儿,溪上的小桥一过,看到了熟悉的旅店。师:多么有趣的农村生活啊!不过,把“旅店”说成茅草屋更恰当。同学们,读到“忽见”,有什么感受?生:“路转”说明道路非常的弯曲。因为树木茂盛,道路弯曲,辛弃疾当然找不着旧时的茅店,所以在十分着急中“忽见”。师:噢,树木茂盛,道路弯曲,旧时茅店不易寻,辛弃疾一时着急,可忽然找到了!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虽说辛弃疾刚出来时是明月当空,可下雨前,乌云密布,天一定很黑,辛弃疾看不见,所以找不着。师:能联系实际,合理想象,真棒!阵雨来临,天黑乎乎的,旧时茅店很难找,辛弃疾非常着急,可忽然看到了!生:老师,我认为,夏天的雨来得很突然,可能辛弃疾还完全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一时没有准备,正在着急的时候茅店出现了,所以“忽见”。师:好样的!能设身处地的想象!辛弃疾欣赏月夜,呼吸稻香,一路陶醉,可意外的雷阵雨使辛弃疾十分焦急,忽然,旧时茅店意外地出现了。齐读!生(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师:这一阵子词人是什么心情?生:由焦急变为惊喜,因为在雷阵雨到来之前终于找到了茅草店。师:读出你的惊喜!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生:放松。正在为避雨着急,现在看到茅草店,心情放松了。师:读出你的轻松!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生:兴奋。进了茅草店,又可以与农民们一边喝酒,一边说丰年。师:你真会想象,读出你的兴奋!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味,这里的“忽见”如此丰富,如此生动,如此传神,齐读!生(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有句诗最能表达词人此时的心情?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师:太好了!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好下阕吗?(生读下阕)师:我似乎感受到了词人先忧后喜的心情,谁再来体会一下?(生读下阕)师:似乎感受到了词人先紧张后放松的心理,咱们齐读。(生齐读下阕)[点评:教者注意激发和尊重个性化阅读,坚持因学定教,顺学而导。对下阕的品味,主要采取“自由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所思所想。“情” 要靠 “象”去显,教者紧扣“忽见”,让平面的词句通过学生的想象体悟,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把学生引入了词的意境,想词人所想,感词人所感,急词人所急,学生的感悟与朗读实现了无缝焊接,词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五、 整体感悟,赏读记忆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词(读全词)。上下阕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生1:上阕喜悦,下阕焦急。生2:上阕舒缓,下阕急促。师:大家听得认真,悟得真切,相信你们也能读出词的味道。(生自由读全词)师: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跟着词人一起漫步吧!(一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师:与词人一路同行,有何感受?谁来谈谈自己的经历?生:一个夏天的夜晚,月光皎洁,清风一阵阵地吹拂。辛弃疾走在黄沙岭的路上,两边是茂密的树丛。忽然一只鹊儿被惊醒了,扑腾着翅膀。青蛙呱呱地鸣唱,稻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可是,不一会儿,乌云遮住了月亮,只剩下天边闪烁的几颗星星,山的前面飘落点点雨滴。词人着急起来,他加快步伐,走出树林,跨过一座小桥,咦,前面的土地庙旁出现了以前见过的那间茅草店。师:多美的夏夜,多奇妙的经历啊!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生齐读全词)师:能背下来吗?生(齐):能。师:咱们来试一试,不会背的也可以看看书。[生齐背全词,范读的运用是独到的。学生对文本已有了整体感悟,此时的范读,进一步推动学生感同身受,渐入词的“后花园”。边听边想象,也进一步帮助学生丰富和融合词的意象和情味。背诵是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中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落实。]六、 链接词人,拓展阅读师:你们了解词人辛弃疾吗?生:他号稼轩。师:为什么以“稼轩”为号呢?生:我知道,“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轩”……师:过去书斋、茶馆、饭馆的名字常常用“轩”,现在有的店铺名字还用呢。生3:“稼轩”说明辛弃疾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生4:我在资料上得知,辛弃疾在黄沙岭建有“黄沙书院”,他在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师:是啊,辛弃疾晚年在农村生活多年,写下了许多描绘农村的词,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生5: (背《清平乐村居》)师:很好!辛弃疾不仅写过许多描绘农村生活的佳作,还留下了不少爱国杰作。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他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你们了解他这方面的词吗?生6: (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师:你真棒!老师也带来一首自己喜欢的词,读读看。[课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师:刚才大家读得有滋有味,咱们交流一下,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生:我最喜欢“沙场秋点兵。”可以想象辛弃疾正在检阅他的部队。生:我最喜欢“可怜白发生。”因为辛弃疾虽然白发苍苍,但仍想去战场拼杀。生:我最喜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因为我仿佛看到辛弃疾率领自己的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奋勇杀敌。师:同学们真会欣赏!谁能读出这番感受?(生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师:读得很雄壮,很豪放!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生齐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师: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辛弃疾的词,读一读,背一背。下周咱们开个赛词会,感受辛弃疾的词,感悟辛弃疾的人生。好不好?生:好![课堂的厚度体现在这个环节。对词人的介绍,以及几首不同风格辛词的链接,操练了整体感悟的阅读方法,拓展了本词的文化背景,丰厚了本课的文化底蕴,辛弃疾的精神、气质成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后的无限风景,经典的大幕在学生面前豁然开启。综合性学习的安排,使得本课成为一个意味无穷的起点站,学生将驶向广阔的经典诵读天地。]课堂实录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实录) (2011-10-05 09:10:07)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课堂实录一、激趣设疑入境师板书“词”字。教师:请同学们简单谈一谈对词的认识和感受。(学生纷纷站起,踊跃发言)学生1:词又叫诗余,按照字数多少分为长调、中调、小令。学生2:词都有词牌,词牌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学生3:常见的词牌有“沁园春”“满江红”“忆江南”“念奴娇”“蝶恋花”等等。学生4:词在宋代达到鼎盛,这一时期词又分为两个派别: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和婉约派(李清照、柳永等)教师:同学们真棒。词是人类最优美的语言,是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老师认为人生之乐莫过于“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相信你们一定也积累了不少。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学生:愿意。(异口同声)教师出示诗词卡片,请学生接下句。如:    留连戏蝶时时舞,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大江东与浪淘尽,                  。风雨送春归,                  。        已是悬崖百丈冰,                  。教师:同学们都是学习上的有心人,一个个都成了小诗人。下面老师播放两个精彩的画面对你们进行奖励。学生:好。课件出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并配上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加之精彩画面。教师:听了音乐,欣赏了画面,读了词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1:我看到了金戈铁马,血流成河。学生2:我听到了人欢马嘶,锣鼓喧天。学生3:我看到了硝烟滚滚,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教师:对了,就是这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就是这种壮志难酬的感觉,就是这种激荡在词人心中的爱国情怀。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并配上一段清新悦耳的江南丝竹曲。教师:与《破阵子》相比,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快来谈一谈!学生1:好舒服!学生2:感觉特别温馨,特别快乐!学生3:让人感到十分惬意。教师:同学们的感受真深呢,同一个词人,写出了两种风格迥然不同的词。《破阵子》豪迈奔放,《清平乐》清新淡雅,辛弃疾真不愧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一生虽征战沙场多年,但他喜欢恬静,温馨的田园生活。让我们赶快走进《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继续领略他的独特魅力。二、因学利导定教教师:谁能告诉大家,老师刚才读课题的时候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了一下?学生:因为“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教师:对了!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这首词。(用课件出示全词,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先来互相提醒一下那些问题需要注意。(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机指导,如字音、停顿、节奏等)教师:谁能字正腔圆的读给大家听。(指读)教师:请你自评一下,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我读得声音洪亮、正确、流利。教师:你读得确实不错,你注意了“现”的读音,这个字在古代同“出现”的“现”,应读成“xian”,谁想再读一下?(指名读课文)教师:请同学们再读全词,看看这次你又能知道什么?学生1:我知道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夏天的晚上,地点在黄沙道。学生2:我知道了这首词写的是夜晚辛弃疾在黄沙道上行走时看到的景象。学生3:我还知道这首词是抓住我们熟悉的景物来写的。如:月亮、稻花、星星、青蛙等教师:说得好,请同学们记住田园诗就是这样自然、质朴、清新,从不刻意雕琢。学生:我还读出了词的韵味,词一般都是押韵的。教师:你真聪明,请你找出这首词中的韵脚。学生:鹊、蝉、片、外、前、边、见。教师:对,这就是诗词合仄押韵的需要。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词,体会词的韵味。记住,读词要给自己留下想象的余地,要读出意味深长的感觉。教师:我们师生合作来读这首词,老师读题目,女生读上阕,男生读下阕。(师生一起读)教师:配合默契,古人读诗词时喜欢摇头晃脑,一起读,看看有什么感觉?学生1:有些头晕。学生2:有些陶醉。教师:古人读诗词时还喜欢打着拍子,踏着步子。来试一下。(学生手舞足蹈,放情地读)教师:痛快!读得真有味道,再读。(手势起)三、读解感悟文意教师:不知不觉地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真是诗中有话,画中有诗呀!读着读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谁能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大胆的说一说。可以用“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的格式说。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边读边在组内自由交流,补充)教师:谁来汇报给大家听。学生:我看到了一轮明月,鸟儿惊醒,从树枝上扑棱棱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来,能听到蝉在叫。青蛙在稻田里叫成一片,还能闻到稻花的香味呢。教师:说得好!学生: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青风吹拂,传来生生蝉鸣,稻花飘香,蛙声阵阵,吸引许多行人侧耳细听。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真强,请大家进行深呼吸,真是沁人心脾,感觉好极了。学生:我仿佛看到了天边挂着七八个星星,山前洒下两三点细雨,还看见了土地庙旁的树林边有个茅屋小酒店。教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个美丽的画面,由此可见,想象产生美丽,我们在品味诗歌之美的时候,一定要大力借助想象。教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这些美丽的画面?学生:想。教师出示课件:为学生播放根据词义制作的优美画面。学生嘘唏惊叹,犹如画中游。教师再次播放课件,学生边看画面,边读出相关词句,初步感受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四、细品思路措辞教师:请大家再好好读读这首词的上阕,特别注意品一品“惊鹊”,鹊儿为什么而惊呢?“说丰年”又是谁再说?说了些什么?小组讨论,看看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学生讨论,教师巡视,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达成共识了吗?学生:达成了。教师:好!现在就进行交流。学生1:我认为夜晚的月光十分明亮,是它把鹊儿惊醒的。学生2:我觉得还有可能是作者夜行的脚步声把他惊醒的。教师:你的理解有道理。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走路发出的声音很小(教师边说边在讲台做模仿动作)就是这种轻微的声音竟能惊醒熟睡的鸟儿,这黄沙岭的夜晚多静呀!这种写法就叫“以动写静”(板书),使夏夜显得更加清幽静谧。比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也是以动写静,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3:我认为是半夜的清风把树枝吹动了,鹊儿才惊飞起来的。教师:你能够联系上下文揣摩词句的意思,真会读书。教师:你们对“惊鹊”有了这样深入的认识,我相信再读时,一定会更有韵味。(学生读,第一句词)教师:同学们读得多有韵味儿!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侧耳倾听,稻田边是谁在说丰年?他们是怎样说丰年的?学生1:青蛙呱呱叫成一片,似乎在说,稻子长得多好啊!这里有我们的功劳呢!我们以后还会多学本领,多捉害虫,为人们做贡献。学生2:清风会说,我要让月光更皎洁,洒遍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学生3:明月会说,我要让稻花的香气香飘十里。学生4:农民伯伯会说,老天爷睁眼了,一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这回可以盖新房子了。学生5:辛弃疾会说,这里的生活多好呀!要是北方没有战争,那里人们能安居乐业,无忧无虑的生活该多好啊!教师:你们想象丰富,见解独特,了不起。稻花旺盛,稻香扑鼻,小溪潺潺,蛙声阵阵,人们心理美滋滋的,脸上笑盈盈的,围在一起,津津乐道的展望着丰收的美景。“说丰年”的无论是农民、辛弃疾,还是青蛙、明月、清风,各人的见解不同,但并不妨碍我们体会词中蕴含的对丰收的喜悦之情。(教师范读后问:谁能把这种喜悦之情读出来)学生读课文教师:多年来,与农民朝夕相处的辛弃疾,看到了黄沙岭这喜人的丰收景象,他怎能不高兴?男生齐读。(男生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教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来之不易!辛弃疾他怎能不兴奋?女生齐读。(女生读)教师:人间辛苦是三农。脸朝黄土背朝天,一份耕耘终于有了收获,他又怎能不为农民喜极而泣呢?(齐读课文)教师:一路上,风景如画,天籁如歌,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让我们感受着清风、明月,伴随着优美音乐,轻轻的吟一吟吧。(师生齐读上阕)教师:可是六月天,猴子脸说变就变,作者走着走着,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下阕,可在脑中勾勒画面,也可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如果讨论还不能理解的,请准备质疑。(学生自幼学习下阕,教师随机指导。)教师:怎们交流交流学生:我知道下雨了,而且“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句话应该颠倒过来理解,就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教师:你能发现这里得到装写法,不简单,掌声鼓励。学生:我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这句话中,仿佛看到了作者在土地庙地树立旁拐了个弯儿,又跨过一座桥,看到了熟悉的茅草屋。教师:你真棒,想象力真丰富。学生:老师我有疑问,夏天天气说变就变,而且多是瓢泼大雨,为什么不把“两三点雨”写成“两三阵雨”呢?教师:你敢于质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真好!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学生(议论纷纷)不行,阵雨太大了,让夜里散步的人狼狈之极,哪里来的喜悦?反而会让高兴之情一扫而空。教师:有道理,请看屏幕。(先用课件演示:小雨将至的情景,教师配词:天空中几颗星星调皮的眨着眼睛,乌云却悄然而致。突然间,几个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也来凑热闹了。听:嘀嗒嘀嗒叮咚叮咚好像山雨的余韵,请同学们齐读这句)(在出示课件演示:一阵瓢泼大雨倾泻而下,人在其中犹如落汤鸡,慌忙寻找取出的情景。)教师:如果你就是词人辛弃疾,大雨倾盆时你会怎样?学生:真倒霉,早知道这样就不来了,鬼天气,白白浪费了我的时间,影响了我的好心情。教师:可见,这个“点”字不但用的精妙而且充满情趣,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可以让夜游的人不紧不慢的去找寻避雨的好地方,喜悦悠闲自在之情不言而喻。喜在:旧时——学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教师:那茅店出现在土地庙前。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把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读出来吧。(学生再读)教师:作者正在为避雨着急,现在看到了茅草店,心情怎样了?学生:放松了。教师:读出你的轻松。(学生再读)教师:进了茅草店,又可以和农民兄弟喝酒聊天,常说丰年了,心情又怎样了?学生:兴奋不已教师:你真会想象,读出你的兴奋(学生再读)教师:岭上月朗风清,十分幽静,稻田里蛙声阵阵,更是热闹。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观看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一读。把词中的人、景、情深深地印在心里(师生有感情的齐读全词)教师:谁来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读后的感受?学生1:美、爽、好学生2:喜悦、兴奋、心旷神怡学生3:景梅情浓,沉醉不知归路。学生4:一幅美丽的乡村盛夏月夜图。教师:好,把你们的感受统统送到文中读出来.(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然后接读、赛读、齐读)教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到位,能背诵下来吗?学生:能。教师:咱们来试试,不能背下来的可以看看书。(学生背诵诗词)五、练习、拓展、评估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辛弃疾生平。(辛弃疾生平)第一遍教师读。第二遍学生自己看,了解词人辛弃疾。教师:漫步江南美景之中,辛弃疾除了欣赏美景之外,还有怎样的情感?学生1:大志雄才,报国之志学生2:忧国忧民学生3:渴望没有战争学生4:国泰民安学生5:希望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教师:对了,它是一位爱国词人。因为光复古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因而有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才有了辛弃疾的大声疾呼“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才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他“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百折不回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有了《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才让我们感受到他英雄失落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教师:同学们,一首词,就是一支歌。请欣赏。(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渔歌子》)教师配乐唱,学生听唱。师生齐唱教师:你还知道那些古诗词被普了曲成为今天传唱的歌曲?学生1: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学生2: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西江月 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3:还有一些是化用古诗词的词句意境而创作的歌曲,如《涛声依旧》,《巴山夜雨》等。教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从网上查的教师:你们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知识,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教师:今天我们有学习了一种赏析诗词的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词蕴涵的感情,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积累了哪些方法?学生1:抓住景物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2:编故事法学生3:给诗词配画法学生4:情感朗读法学生5:自读自悟法教师:同学们《西江月》只是综合实践中宋词的一小部分,词的历史源远流长,词的指示博大精深。每一首宋词都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画,是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西江月》只是沧海之一粟。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唐诗宋词,深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我们抓时间开一次宋词的展示交流会。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