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

ID:95308

大小:6.8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2、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3、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知识目标:1、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2、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动脑筋想出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多种方法。2、能够与其他小组交流假设和实验方法,并找出最好的办法。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更多的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教学重点难点: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教具准备:橡胶球、大头针等;其它:观察记录表、拓展练习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从学生们喜欢玩乒乓球、篮球,引入新课中小球的玩法:想出各种办法让小球由静止运动起来,并且想想是什么力使它动起来。二、活动:让小球动起来建议:3人一小组,先猜想与设计,然后自己验证,再请同位同学学验证。1.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让小球动起来?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妙。2、                                想与设计:将自己的想法记在观察记录表中3、                                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设计。设计让小球动起来方案  实验验证  什么力              同学评价                                 观察记录表:让小球动起来             记录人:     4.汇报:我设计了     种让小球运动起来的方案;经过实验验证,有                                        种方法可以使小球运动起来5.交流与评价:谁想的方法多而奇特                     6.      思考:⑴ 实验中是什么力使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并将结论写在教材的横线上(P38)。⑵ 结合课本P38中图片请学生说出图中的物体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⑶ 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更多人们如何利用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物体运动方式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科学在线:      1、物体运动起来方式是不是一样的?      2、结合P39图请学生自己说说这些运动分别属于哪种运动方式:平动、转动、振动的特点:并分辨出每种形式的特点。      3、学生举例说说物体运动的方式。三 、拓展(每个学生一份)       1、填空:       ⑴ 我知道                       力,可使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⑵ 我知道帆船、箭、碾子分别在                  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       ⑶ 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属于转动的是               ;属于平动的是             ;属于振动的是              。       A、转椅的运动    B、钟摆的运动     C、滑滑梯     D、敲击音叉后产生的运动    E、拉抽屉   F、自行车轮的运动 2、帆车比赛(课外小组自己组织完成)A、比赛规则:⑴、只能用嘴吹一口气。⑵、吹车的什么部位都行。⑶、车的行程远者为赢。⑷、各大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课外比赛,将结果汇报给老师。B、比赛帆车说明:学生课外自己参考下面材料和右上图制作一个帆车:塑料瓶盖、彩纸、吸管、厚纸板、剪刀、胶带、大头针、乳胶等。                                     课后小记:课外作业使学生的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科学课的开放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