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溶解与搅拌》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常见因素。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在上节课学生知道了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进而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进行了仔细观察,了解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不同,但最终都会均匀的分布到水中。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对“搅拌对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有什么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引出对比实验应该怎么设计,让学生知道如何控制变量,并从实验中发现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3.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家中进行过冲兑糖水、感冒冲剂的操作,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密切,较容易被理解。在这一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通过一种更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学习目标: 1.认识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2.知道对比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保证实验公平、准确。关键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整理、分析、总结的能力。评价任务:1.观察学生能否通过实验,探究搅拌与物质溶解速度的关系,来检测目标一的达成情况。2.观察学生能否了解对比实验的意义,列举完全需要控制的变量,来检测目标二的达成情况。资源准备: 烧杯、常温水、搅拌棒、白糖、盐、味精。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
教学要点
评价要点
环节一: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通过最近季节交替容易感冒的情况,提问学生有什么加速药片溶解的方法,进而引出搅拌对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真的有影响吗 板书:溶解与搅拌PPT展示探究问题
本节课是联系生活经验,引出要探究问题。
环节二:根据问题,提出合理假设
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想法,并说明理由假设没有对错之分,但是要有一定的依据才会有意义。PPT展示假设猜想
学生能否根据探究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假设学生能否说明自己提出假设的理由,是否有依据
环节三:制定实验计划
通过带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猜想,让他们了解这次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进而知道对比实验应该怎么做。PPT展示实验设计中涉及的变量控制
学生要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概念,知道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剩下的全部相同。
环节四:进行实验
PPT展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实验记录表教师提醒学生要填写的部分,让学生注意做好记录。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计时,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学生能否及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学生能否准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环节五:得出结论
同学分享自己组的实验记录,进而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学生能否根据实验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溶解与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