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课时安排 1课时文本、图片;自制PPT课件。问题导入教师站在讲台中间,向学生提问,老师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生质疑,讨论。教师总结:说老师是静止的和运动的都有道理,这是怎么回事,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机械运动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感受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讨论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质疑,思考)教师适时举例引导:1.你从家走到学校,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树木等随地球而转,同时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及宇宙,也都不停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练习: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二、参照物现象探究: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讨论交流:人通常是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树木没有位置的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不自觉地选择汽车为“标准”,树木相对于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感觉树木在运动、向后退。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讨论得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探究归纳: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练习: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探究: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问题分析: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归纳总结:(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2)参照物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拓展教学 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例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属于相对静止。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C.心情激动 D.铁生锈了2.在行驶的火车中有一位乘客,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A.路旁的电线杆 B.火车的车厢C.迎面驶来的火车 D.火车路上的铁轨3.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4.人造地球同步卫星以__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是运动的。由此可见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小时。规律总结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对于同一物体而言,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会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两个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