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8 单元全套)
第五单元教学初探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围绕“作者笔下的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
李》以及习作例文、习作等项教学内容。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
写具体。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二步: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3.人物描写一组 1.自主学习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
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
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
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 自主阅读
合作探究
14.刷子李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
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 课前阅读
自读自悟
合作交流
习作例文 1.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结合批注了解课文描写人
物的方法及其好处。
3.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
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2 阅读感悟
交流深化
习作:把一个人的
特点写具体
1.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典
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
物的特点。
2.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
2 互相交流,打开思路。
阅读范文,掌握写法。
自评互评,学会修改。明特点。
3.习作中说真话表真情。
4.独立构思完成自作,认真修
改习作。
13.人物描写一组
课题 人物描写一组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 12 个生字,会写“跤、搂”等 15 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
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
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
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
重点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
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 5 个生字,会写“搂、仗”等 8 个生字,理
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
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使用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方
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导入
( 5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在祖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
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前
面的课文学习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谁?简
单说说理由。
(1)自我思考,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学生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并小结: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意志坚
强的刘伯承,勇武过人的武松,廉洁清正的方志敏…… 在
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
难忘。
2.导入课题: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组新的课文,
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
物的特点,并试着了解作者是怎样刻画出这样鲜明的人物
形象的。(板书课题:13.人物描写一组。)
3.整体介绍:《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
片段组成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
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
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
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
4.揭示主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
“第一个片段”──《摔跤》(板书:摔跤),去认识两位
很有特点的新朋友。
5.简介《小兵张嘎》:
【出示课件 2】
《小兵张嘎》1961 年底发表,讲述了抗日小英雄张嘎
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6.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 3】
徐光耀(1925—),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少小灾星》《四百
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乡亲们呐……》《小兵
张嘎》,短篇小说集《望日莲》《徐光耀小说选》,散文集
《昨夜西风凋碧树》《忘不死的河》等。
7.谈话导入:
“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
的主人公。《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
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
的过程。下面这个片段写的是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
让学生互相交流,了解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
象并导入课题,激发了
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简介《小兵张嘎》和作
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
文,感受人物形象。情景。
新课
教学
(30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4】: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 5】
(1)公鸡鹐架:指公鸡打架时,彼此试着用尖嘴啄对方
的架势。课文中是指小嘎子和胖墩儿已做好摔跤准备,就
像两只即将争斗在一起的公鸡一样。
(2)精神抖擞: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形容精神振
奋。
(3)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4)惯手: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
(5)破绽:衣服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6)趁势:利用有利的形势(做某事);就势。
(7)仰面朝天: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感受形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小嘎
子与胖墩儿摔跤的情景。
2.自由读文: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自由
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
来的?把句子画出来,圈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
词,反复读,可以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出示课件 6】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
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
便摔?”(语言描写)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语言、动
放手让学生在自
主合作中识记生字、理
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
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
觉性。
引导学生借助原
有学习经验,互相交流,
了解课文表现人物的
方法。
播放小嘎子和胖
墩儿比赛摔跤的视频
片段,有助于学生更好
地了解人物形象,感受
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
巧妙。作。)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胖墩儿的什么特点?
①爽快、无所谓惧——“是吗?” “来吧,是一叉一搂的,
还是随便摔?”(板书:语言描写)
【出示课件 7】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a.语言描写能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质,这
样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b.语言的描写与动作、神态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刻
画人物的品德、性格。
c.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要符合人物的年
龄、身份、经历等方面的特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鲜明。②
动作敏捷——跳、退、闪、脱、叉(板书:动作描写)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 9】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
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心理描写)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板书:心理描
写。)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从“一
向”“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等词语感受到小嘎子机
智、灵活的特点。)
(3)教师小结:摔跤是由小嘎子提出来的,自然是他自
认为能胜过胖墩儿的法宝,但他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
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
的胖墩儿。于是,当胖墩儿提出“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
便摔”的问题时,小嘎子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表
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
计的性格特点。
【出示课件 10】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字幕出示: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
公鸡打架似的对起阵来。(动作描写)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
(动作。)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什么?(有气势,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怕谁。)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 11】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
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
仿佛很占了上风。(心理活动、神态、动作描写。)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的?(心理活动、
神态、动作。)
【出示课件 12】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
它能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让文章更
生动、更充实。
心理描写要求抓住人物的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
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的什么?(小嘎子在
和胖墩儿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他认为对手“傻大黑粗,
动转不灵”,认为自己在身体的灵活程度上胜过胖墩儿,
想巧胜对手,结果在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过
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从“仿佛”一词不难看出他
“很占了上风”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也是他摔
跤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小嘎子摔跤时的“总想使巧
招,下冷绊子……”又分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
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板书:争强好胜、机敏、
富有心计)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
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出示课件 13】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
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胖墩儿的?(动作。)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胖墩儿的什么?(从“塌、
合、鼓”这些动作描写中感受到小胖墩儿的沉着稳重,也
能感受到他经验丰富。)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 14】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个仰
面朝天。(1)这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
(动作、心理活动。)
【出示课件 15】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
质、身份等的写作手法,叫做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同样要求生动、具体、细致。要完整地描绘
每一动作的前因和后果,表现动作发生、发展乃至结束的
过程,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印象。
(2)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什么特
点?(小嘎子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小胖墩儿的沉稳、
憨厚老实、以实力胜对手。)(板书:沉稳、憨厚老实)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表现出当时
场面激烈。
5.朗读全文,在朗读中表现出人物形象。
四、了解写法,学以致用
1.小组交流,总结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组长整理
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1)准确、细致的动作描写:【出示课件 16】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了。立刻(退)后两
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两人
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
(站)……(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
(2)动作中穿插心理活动描写:【出示课件 17】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
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起初,小嘎子抖擞精
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小嘎子已有些沉不
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3)恰如其分的神态描写:【出示课件 18】
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
破绽。
(4)语言描写:【出示课件 16】
“要不――摔跤。”“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了。立
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
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5)巧用修辞方法:【出示课件 20】……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
小嘎子精神抖擞,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用了比喻词形容动作,使动作更加生动、形象。)
3.同学们,老师也准备了一段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
的话。你们想一想,课文和这一段相比,好在哪里呢?
【出示课件 21】
4.教师小结: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
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
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从不同的方面对小嘎子的摔跤动作进
行了细致描绘。在这当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
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
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
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
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
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显示出作者在人物
刻画上的功力。
5.播放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视频片段。
6.运用写法,以评促写。
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写一次比赛或游戏的一个
片段。如,扳手腕、打篮球等。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5)
分钟
五、课堂总结,互相交流,深化认识
1.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
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
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2.互相交流,深化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阅读,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
活在同学们的心中。那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
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
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出示课件 22】
的小嘎子
的小胖墩儿
(小嘎子: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等;小胖墩
儿:沉稳、憨厚、诚实、老实等等。)
(2)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喜欢小嘎子,
因为他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学会小胖墩儿,
因为他沉稳、憨厚、诚实、老实。)
(3)在课文中作者塑造了两个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谁能回忆
一下,作者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是用了什么方法呢?
学生回忆,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出示课件 23】
六、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
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这部小说
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
1980 年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
一等奖,最近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同学可以课外阅读
《小兵张嘎》,也可以观看有关的影视作品。
板书
设计
小嘎子: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
摔跤 语言 心理 动作
小胖墩儿:沉稳、憨厚老实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 zhàng( )着手疾眼快,不愿意和小胖墩儿一
叉一 lǒu( )。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 hóu( )儿似地蹦来蹦去,仿佛很
占了上风。终于三抓两 náo( ),jiū( )在了一起,任凭小嘎子推拉拽顶,
硬是 bān( )不动小胖墩儿,小嘎子刚想用脚 wàn( )子去勾小胖墩儿的腿,不料
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二、比一比,组词语。
楼( ) 伴( ) 揪( ) 碗( )
搂( ) 绊( ) 锹( ) 腕( )
三、想一想,填一填。
“小嘎子”是作家 的儿童小说 《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
这部小说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
八路军战士的过程。摔跤这个片段通过对人物 、 、 的描写,
表现了小嘎子的 、 、 、 的个性特点,表现了胖墩儿
__________的特点。
四、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
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
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
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
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
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似( )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 。
3.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 。
4.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 ,后来 。
5.在这里,作者是通过 描写和 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6.读画“ ”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的人物什么特点。
【答案】
一、仗 搂 猴 挠 揪 扳 腕
二、楼(楼房) 伴(伙伴) 揪(揪着) 碗(碗筷)
搂(搂着) 绊(绊倒) 锹(铁锹) 腕(手腕)
三、徐光耀 《小兵张嘎》 语言、动作、心理 顽皮 机敏 争强好胜 富有心计
沉稳 憨厚老实
四、1. shì
2.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而是不断变换摔跤动作与方式。
3.不是真正的武器枪与鞭,在这里表示特殊的含义
4.精神抖擞 沉不住气
5.动作 心理
6.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铸、颧”等 3 个生字,会写“剃、腮”等 3 个生字,理
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挺脱、格局、杀进他的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车夫的性格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5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1.《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最初于 1936 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小说描写了 20 年
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这部小说大量应
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
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出示课件 2】课件出示有
关图片。
2.作者简介:【出示课件 3】
舒庆春(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字
舍予,笔名老舍。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
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
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猫
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
强的北京韵味。
3.谈话揭题:祥子是《骆驼祥子》一书的灵魂人物,
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年轻时的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
许多优良的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
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的“他”就是祥子。(板书课题: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老舍 祥子)
简介《骆驼祥子》,激
发了学生的的学习兴
趣。
新课
教学
( 32
)分
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
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 4】
铸成 颧骨 伤疤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书要求。
(1)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
准确、流利。
提出读书要求,学生阅
读的目标明确,积累了
读书的方法。(2)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讨论。
(3)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
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接力读读课文,要求把课
文读准读顺。师生随机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
问。
3.再读课文,思考: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
是怎样表现人物形象的。
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深入读文,探究形象
导语:本文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题目为
后人所加。小说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
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本文所选片段中的“他”
就是指祥子。那么,祥子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祥子外貌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特
点。
(一)【出示课件 5】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傻子似
的他自己笑了。
1.同学们先读读这段文字,再看课文中的插图,看自己能
了解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1)“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
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
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
的样子的大人。” 作者通过对祥子装束、体态、身段的素
描,准确而真实地表现了祥子身体的健壮,性格的朴实、
充满生气。(板书:体态、性格 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2)“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
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
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
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
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这部分课文通过祥子的心理活动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祥子
的健壮、朴实、充满生气,从中也能感受到祥子的自豪和
充满信心。(板书:装束、体态、性格 健壮、朴实、充
满生气)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出示课件 6】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他
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朴实憨厚)
1.同学们先读读这段文字,再看文中插图,看自己能了解
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
(1)“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
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
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
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
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一段人物
素描,几乎是没有任何修饰,却细腻逼真,如在目前。(板
书:人物素描 细腻逼真)
【出示课件 7】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
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能够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写时应有一定顺序。
(2)“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
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
只要硬棒就好。”这段话通过对祥子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
了祥子的健壮、充满生气,从“结实硬棒”能看出他对自
己体能的信心。(板书:体力、性格)
(3)“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
不挺脱的。”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祥子比喻
成了一棵树,生动形象地把祥子的性格特点及外貌特征展
现于我们的眼前。表达了作者对祥子的赞美——健壮、朴
实、充满生气。(板书: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朗读中与
作者一同欣赏这个旧中国的北京人力车夫。
5.播放有关影视作品的选段,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
形象。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3 )
分钟
四、课堂小结,鼓励阅读
老舍善于写人,他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老舍
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人一
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老舍也说:
“《骆驼祥子》可以朗读,他的语言是活的。”
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这部小说,。
板书
内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祥子:装束、体态、身段、体力、性格——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老舍:人物素描——细腻逼真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铸( ) 剃( ) 腮( ) 疤( )
涛( ) 弟( ) 鳃( ) 病( )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
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象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
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
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
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
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本片段节选自 的作品《 》,片段中的
“他”是指 。
2.“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中的“杀进他的腰”的意思是 。
3.你对“‘出号’的大脚”的理解是 。
4.这一段人物描写,从 、 、 ,到靠力气吃饭的
人所引以为豪的体力以及 都写得很精彩,把一个活生生的祥子呈现在我们面前。
【答案】
铸造 浪涛 剃头 弟弟 两腮 鱼鳃 伤疤 疾病
二、1.老舍 骆驼祥子 祥子 2. 把他的腰部勒得细一些。 3.脚很大。
4.装束 体态 身段 品性人格
第三课时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监、侄”等 4 个生字,会写“监、侄”等 4 个生字,理
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
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为展现人物性格,使用的动作、神态描写手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3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 2】课文录音及动漫视频。
2.教师简介:我们刚刚欣赏的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
的一个片段。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
写了当时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严
监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有钱的吝啬鬼。课文
这个片段描写的是严监生临死前的情形。(板书:两茎灯
草 临死前的严监生)
3.简介作者及《儒林外史》。【出示课件 3、4】
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他不追求功名,对人生
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对当时读书人和其他
各色人等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其中
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成为“千古绝唱”,
被人们津津乐道。
简介作者及《儒林外
史》,使学生兴趣被激
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
的学习任务中来。
新课
教学
(33)分
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解决生词,感知课文内容。
【出示课件 6】
监生 侄子 喉咙 吐痰 舅爷 揩泪 诸亲六眷
2.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一定
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
的学生,随时正音。
4.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谁?(严监生)这个人给你留下了
什么印象?(板书:吝啬)
5.学生自读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文中与现代汉语用
法不一样的词语,引导
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
理解,也可以在学生猜
测的基础上教师直接
告诉学生词语的意思。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形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
前的样子。
2.小组交流。
(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小组交流:作者对严监生临死
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
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
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
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 7】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这段话主要
描写了什么?(严监生的病一天比一天重,一连三天不能
说话,但是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
个指头。)(板书: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伸着两个指头。)
(2)“总”字能不能去掉?(不能。)为什么?(由“总”
字能让人体会到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
(3)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此时的严
监生?(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4)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严监生“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
来,伸着两个指头”,联系下文说一说为的是什么?(为
的是灯盏里有两茎灯草,恐怕浪费了油。)
(5)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
在想什么?(灯里点着两茎灯草,浪费油啊!)如果严监
生这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什么?(灯盏里有两茎灯草,
赶快挑掉一茎,不要浪费油啊!)
(6)作者主要描写了严监生的什么?(板书:动作)从
这样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
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
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7)请同学们反复读这段话,思考感悟,并了解作者的
表现手法。(作者用犀利的笔法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
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
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
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
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
明确了。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
次来理解课文,了解作
者的内心情感。的守财奴的形象。)
【出示课件 8】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
人不曾见面?”……登时就没了气。(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1)学生自由阅读这段描写,思考在这段话中作者又是
从哪些方面描写严监生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并小结:
①与大侄子的交流:(板书:把头摇了两三摇。——动作)
②与二侄子的交流:(板书: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
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神态、动作)
③与奶妈的交流:(板书: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
不动。——神态、动作)
④与赵氏的交流:(板书: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
没了气。——动作)
(4)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
剧与吝啬)
4.自由朗读全文,在朗读中通过对严监生动作和神态的描
写体会严监生当时的心理。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4 )
分钟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出示课件 9】:
课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
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
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吝啬的特点淋漓
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10】:
吴敬梓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
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
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激发阅读:
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儒林外史》。板书
内容
两茎灯草
临
死 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动作
前 把头摇了两三摇。——动作)
的 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神态、动作 吝啬
严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神态、动作
监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动作
生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多音字组词。
监 jiān( ) jiàn( )
挑 tiāo( ) tiăo( )
二、把词语和词语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诸亲六眷 泛指许多亲戚。
一声不倒一声 一声连着一声。
登时 互相关连或牵涉。
相干 立刻。
三、请你用动作描写,表现一个人专注的样子。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
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此时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 。
2.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 ,第二句写严监生的 ,我
们体会到了严监生是一个 的人。
3.本文节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回,课文题目《两茎灯草》是后人加上去的,根
据你对课文内容得理解,你来给课文拟个题目: 。
【答案】
一、监视 太监 挑担 挑拨二、诸亲六眷:泛指许多亲戚。
一声不倒一声:一声连着一声。
登时:立刻。
相干:互相关连或牵涉。
三、她的目光紧紧的盯住窗外的的那只鸟,连扇动的扇子也不知不觉停了下来。
四、1.此时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死不瞑目)
2.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描写(环境),第二句写严监生的(动作),我们体会到了严
监生是一个(吝啬,小气)的人。
3.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课文朗读及配套的动漫,化静止抽象的语言为动态的画面,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代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在教学中,把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阅读。首先,初读课文,力求把课
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再求读有所悟、读进文本、读进人物、读进作者,最后达成
的状态是读得有感情、有韵味。
例如学习《摔跤》这个片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如站、
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心理活动描写如“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
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感受小嘎子
活蹦乱跳、争强好胜和富于心计的特点;通过作者对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如“塌着腰,合
了裆,鼓着眼珠子”,感受小胖墩儿的沉稳老练、以实力取胜。
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这样展开的: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并正音;学生带着理解读,教师进行初步的朗读指导;学生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
感受人物形象;提炼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读,发现细节描写特点,品读悟法并走进人物
心里。
三、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我让学生仔细分析每一句话,并小组讨论交
流。同学们不仅对动作神态描写有了更深的体会,并且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有了全面
而深刻的认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
树》《两茎灯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
生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在教学时,
引导学生先复习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
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然后引导学生每一篇课文用一个课时,每课抓住一
个训练的重点进行阅读。
《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学习。这个片段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的情景。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并划出来,先自己体会,然后交流汇报。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词语。再让学生个别读、集
体读这些句子,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理解出小嘎子的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
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学习。教学这一片段着重引导学生
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学习。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先划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再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会有较大的争议,通过同学
们的探讨,文中的知识点基本上都被挖掘出来了。
《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个手指头不断气,直
到赵氏挑掉了一根,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才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作者
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教学时,我采用完全让学生自己
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自己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在书上把
自己的理解写下批注,绝大部分同学写得差不多的时候,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后再在全班
作汇报。
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同学们对人物描写的方法,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
象,也更清楚地体会到了写人的文章应该如何去写,写人的文章与写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学生应该比以前清楚一些了,比较好地达到了学习和运用的效果。
【作者介绍】
徐光耀简介:
徐光耀,生于 1925 年 2 月,笔名越风,河北雄县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1938
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 年起,做随军记者和军报编辑。1947 年在解
放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插班学习八个月。1950 年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1953 年初
毕业,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8 年写成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和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小说曾被译成英、印、地、
蒙萨、德、泰、阿拉伯、朝、塞尔维亚等文字。电影《小兵张嘎》出色地塑造了一个在战
火中成长起来的爱国少年张嘎子的人物形象,深受影视界内外的好评,影片公映后引起观
众的强烈反响,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老舍简介:
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
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
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
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吴敬梓简介:
吴敬梓(1701-1754 年 12 月 11 日 ),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
家之一。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
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
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
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
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
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
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小兵张嘎》
1.内容简介:
以“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讲述的是了在抗日战士小兵张嘎 争时期,河北省
白洋淀边一个小水庄子里,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叫张嘎,他热爱八路军,八路军也很喜欢
他,住在他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锺叔,常常讲英雄故事给他听。
残暴的敌人,在一次袭击中杀死了嘎子的奶奶,不光如此,嘎子最敬佩的八路军侦察
连长老锺叔又被鬼子抓走了,嘎子真是恨死敌人啦!他怀着为老祖母报仇和救老锺叔的决
心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
机智。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
打敌人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开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途中被捕。当敌人拷问时,
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
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锺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
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
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骆驼祥子》
1.作品简介: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 1936 年发表在杂志《宇宙
风》。
《骆驼祥子》描写了 20 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
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
深渊中的图景。
2.内容简介: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
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
他的一切。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
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
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
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
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
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
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
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
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
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
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
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
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3.主要人物:
祥子: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为全书灵魂人物。祥子是个个性格鲜
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
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
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
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
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
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虎妞: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
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她在
书中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
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
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
青春。
4.创作背景:
《骆驼祥子》小说,以 20 世纪 20 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
统治的时代。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
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
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1936 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
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
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
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老舍因出身
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
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着
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
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
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学闹了学潮,老
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1937 年 1 月,小说在《宇宙风》连载。
大量细致动人的心理描写,是作者刻画祥子的重要手段。特殊的生活经历使祥子养成
了憨厚口讷、不善言谈的个性特点,作者针对主人公的这一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心理描写
手法,或内心独白,或第三人称叙述,或通过景物描写,或通过他人的眼睛,立体多维地
刻画人物。从《骆驼祥子》中可以认识到,祥子的沉默寡言,正是他受压抑、孤苦无告的
社会地位的反映。他勤劳、淳朴、善良,连阿 Q 那点狡猾也没有,他只是一个在北京城里
拉洋车的农民。同时,他又同所有小生产者一样,眼光狭窄,除了为改变个人境遇的挣扎
之外,几乎不关心任何别的事情,甚至连一个哥们儿也没有。由此,我们便可以认识到这
是造成祥子悲剧的一个主观方面。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 年)或稍前,
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 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
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
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
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
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这部小说代
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
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
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
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
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都是随便(biàn pián)摔,从不跟人一叉(cā chā)
一搂。小嘎子抖擞(sǒu shǒu)精神,欺负小胖墩儿动转(zhuàn zhuǎn)不灵,两个
人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2.对面的人鼓着两腮(sāi sī),颧(guàn quán)骨突出,脸上还有一条蚯蚓一样的伤
疤。
3.自此严监(jiàn jiān)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téng juàn)
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严监生喉咙里痰(tán yán)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奶妈以为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赵氏急得直揩
(kāi jiē)眼泪。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一)《摔跤》
“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
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
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xiàn 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
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dǎng d
āng),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g)。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
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
推拉拽顶,硬是扳(bǎn bān)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dāng dōng)一声,小嘎子摔了个
仰面朝天。
1.用“﹨”在文中画去错误的读音。
2.在摔跤方式上,小嘎子为什么选择“随便摔”?
3.在摔跤过程中,文中写了小嘎子的一系列动作,读读短文,把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根据
提示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 。
(2)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 。
(3)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用脚 。
4.从这段描写中,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
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②(注释:②
〔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
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
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
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
个地方不挺脱的。
1.文段一中的“他”指的是名著《 》中的主人公 ,
作者是 。
2.“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中的“一边儿”的意思是 。3.这一段人物描写,从肖像到心理活动都写得很精彩,把一个活生生的祥子呈现在我们面
前。
4.该名著的作者善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 方法
描写刻画人物。
(三)《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
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
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
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
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
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
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点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2.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揩揩眼泪: 。
(2)两茎: 。
(3)登时: 。
3.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下面那些选项不能体现出一个人吝啬的特点( )。(多项选择)
A.她的衣裳穿了很多年,如今都洗的发白了。
B.奶奶做饭总是用量杯仔细的称过,刚好够全家人的饭量。
C.老太婆心想:“我宁可把鸡蛋放臭了,也不给别人吃”。
参考答案:
一、1. biàn chā sǒu zhuǎn 2. sāi quán 3. jiàn juàn tán kāi
二、(一)1.画去:xiàn dǎng dìng bǎn dāng
2.小嘎子“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的胖墩儿。于是,当胖墩儿提
出“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的问题时,小嘎子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
3.(1)蹦来蹦去 (2)推拉拽顶 (3)钩
(4)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二)1.骆驼祥子 祥子 老舍 2.同样的。 3.外貌描写。(三)1.一声连着一声,是不是,所以,顿时
2.(1)擦擦眼泪。(2)两根。(3)顿时,立刻
3.吝啬,爱财胜过生命。“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
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把眼
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三、AB
14. 刷子李
课题 刷子李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 7 个生字,会写“浆、傅”等 15 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茶、点烟、跟在、
屁股、师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
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
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 7 个生字,会写“浆、傅”等 15 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茶、点烟、跟在、
屁股、师傅”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5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出示课件 2】
1.谈话揭题: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些鲜活的人物形
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不
普通的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刷子李)
2.交流解题:“刷子李”是一个人的绰号。从这个绰号中
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了解
这个人是个粉刷匠。)
以孩子们在课文
学习中刚刚了解的人
物作为切入口,激起了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交流解题中引出
今天学习的课文《刷子
李》出自冯骥才的《俗3.引发思考:像这样会粉刷的人里有很多姓李的人,这些
人都能称为“刷子李”吗?为什么叫他“刷子李”呢?他
又“奇”在哪呢?(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4.简介出处【出示课件 3】: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
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
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
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
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
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4】
冯骥才,中国知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
灯前传》,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6.简介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5】
晚清光绪年间,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居,
性格迥然相区别,然而,燕赵之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盐,
风俗习惯强悍。近一百多年来,列举所有中华大灾大难,
没有一个不首当其冲,于是产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然在
显赫上层,另外在市井民间。作者听的很多,长记在心,
所以,作者随想随记,描绘了解放以前出现的社会风土人
情;每个人一篇,各不相关,最后写成一书,名为《俗世
奇人》。
世奇人》,使孩子们对
此课的出处增加了一
些了解,也为后面课外
读物的推荐做好了铺
垫,拓宽了孩子的视野。
了解作者及写作
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
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
人物形象。
新课
教学
(33)分
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6】: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 7、8】
(1)刷浆: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
(2)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3)绝活:最拿手而有特色的本领;绝技。
(4)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
(5)派头:气派(多含贬义)。
(6)稀溜溜:粉浆稀的样子。
(7)悠然:悠闲的样子。
在自主识字中培养识
字能力。(8)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
等)。
(9)神圣: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10)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
(11)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12)难堪:难为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互相交流: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这篇短
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写“刷子李”的
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
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
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
上绝没有一个白点。”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
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
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
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
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
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
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
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
染。)
2.理清层次。【出示课件 9】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表明人物身份及其技术之
高超。
第二部分(3—11 自然段):通过曹小三的所见、所
闻证明“刷子李”名不虚传。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2 )
分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预习【出示课件 10】。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刷子李的
“奇”。
2.请同学们课下自己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
形象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浆( ) 缚( ) 蘸( ) 馅( ) 诈( ) 怔( )桨( ) 傅( ) 瞧( ) 陷( ) 作( ) 证(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 )身上有白点, ( )白刷不要钱。
2.他( )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 )如同升天一般美。
3. ( )刷子李技艺高超, ( )曹小三很佩服他。
三、把下列句中画线的部分换成词语。
1.班长说我的作文获奖了,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
2.他的说法没有一点儿破绽,让人不得不信。( )
【答案】
一、浆(泥浆) 缚(缚住) 蘸() 馅(露馅) 诈(诈骗) 怔(发怔)
桨(船桨) 傅(师傅) 瞧(瞧见) 陷(陷阱) 作(作业) 证( )
二、1. (只要)身上有白点, (就)白刷不要钱。
2.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 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3. (因为)刷子李技艺高超, (所以)曹小三很佩服他。
六、1.班长说我的作文获奖了,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半信半疑)
2.他的说法没有一点儿破绽,让人不得不信。(天衣无缝)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2.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
读得不正确的字音。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2】:上节课,我们结识
了冯骥才笔下的一位“俗世奇人”——刷子李,并且
一起走近这位奇人,从他刷墙的效果奇、规矩奇、动
作奇等方面见识了他的高超技艺。这节课我们继续阅
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形象
的。新课
教学
( 33 )
分钟
二、细读课文,感受形象,品味写法。
1.问题引学:刷子李练得一手刷墙的绝技,作者是怎
样描写他技艺高超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用“ ”画出直接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
写下简单批注。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并小结。
(1)通过描写刷墙的规矩表现人物形象——技艺高
超。
①【出示课件 3】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
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在我们的生活中,别人刷墙
黑衣服都会变成白衣服,但是刷子李干完活后,却没
有一个白点,所以我感受到了他的技艺高超。从刷子
李刷墙时的衣着表现了刷子李的“奇”。)(板书:技
艺高超)
②【出示课件 4】
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
刷不要钱。(从刷子李刷墙时的规矩表现了刷子李的
“奇”。也感受到刷子李的自信。)(板书:规矩奇特)
(2)通过描写刷过的墙壁表现人物形象——技艺高
超。
①交流关键句段。
【出示课件 5】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
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刷子李刷过的房子很美,给人的感
觉舒服。从而表现了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出示课件 6】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的透
亮,白得清爽。(用词语“匀匀实实” “透亮”“清爽”
准确地描写出刷过的墙壁的效果好,从而表现了刷子
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出示课件 7】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
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运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刷子李刷过的墙壁一点瑕疵
都没有,让我们感受到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②指导朗读:指名朗读以上几段话,师生评议,指导
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对刷子李那种敬业、专注、求精、
创新精神的敬意。
(3)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 8】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
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
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刷子李刷墙时的衣着。)
②这段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刷子李穿上这身黑
与其说是在和“那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自己
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
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
刷子李行云流水的刷墙技术,滴水不漏的功夫,在一
身全黑装束中让人震撼折服,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妙
处。)
【出示课件 9】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真好
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①这一段话描写了什么?(“刷子李”刷墙的情景,
包括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
②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刷
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娴熟得已进入一种
出神入化的境界。)
③从“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你感受到什么?
(给人的感觉,他不是在做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儿,而
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
④“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
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一
句主要描写了什么?(刷后的效果,作家主要言其平
整和雪白,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
面,好比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⑤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
什么?(反映了“刷子李”技艺高超。)(板书:动作
娴熟 效果非凡)
【出示课件 10】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
等的重要方法。
例如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
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塑
造人物个性,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了“刷子李”技艺
高超,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4)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除了直接描写和细节刻画,作者还通过曹小三的
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出示课件 11】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
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①“半信半疑”是什么意思?(有点相信,又有点怀
疑。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②这段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写曹小三想
法的变化做了铺垫。)(板书:曹小三 半信半疑)
【出示课件 12】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
威严。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句话写的是曹小三
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墙壁后,“居然
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时的内心感受。)
②从曹小三的内心感受你体会到什么?(曹小三亲
眼见到师傅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他感到惊愕,内心
受到震撼,虽是事实,但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可又
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这身黑衣服上无一个粉点,就
是师傅高超技艺的见证。因而,他觉得那件“黑衣服”
具有一种威慑力量。)
③联系“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
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一句思考,曹小三
的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
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板书:佩服)
【出示课件 13】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
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①“露馅儿”是什么意思?(比喻隐秘的不愿意让人
知道的事暴露出来。)
②“山般的形象”指什么?(“山般的形象”指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的权威。)
③“轰然倒去”反映了徒弟当时怎样的内心?(以为
师傅“名气有诈”,感到失落。)(板书:失落)
④联系下文,你能体会到什么?(能体会到课文从侧
面烘托了刷子李技术的高超,写法绝妙。)
【出示课件 14】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
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①小组交流,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其意思至少有三:一是
“刷子李”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没有亲眼目睹,
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的,侧面说明“刷子李”技艺高
超。二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自我挑战、不断磨
练的结果。三是“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震撼了曹
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板书:震撼)
③“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
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你认为曹小三学徒头一
天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想赢得别人的赞誉,必须下
苦工夫练习技术。)
【出示课件 15】
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
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5)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 16】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
好学本事吧!”
①通过刷子李的语言描写你感受到什么?(“刷子
李”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
微。)
②“刷子李”对徒弟说的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其实,
他在告诉徒弟曹小三什么?(他告诉徒弟曹小三,不
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
③曹小三从师父的话中受到了怎样的教育?(手艺
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
能有自己的尊严。)
4.小组交流:以上句子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使人称奇。从哪哪些方面表现了他的
“奇”?自由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板书:效果
奇、规矩奇、动作奇)
5. 小组交流:人们为什么叫他“刷子李”呢?自由发
言,教师评议并小结。(在民间,如果一个人手上有
绝活,手艺高超,无人能比就可以用这种独特的方式
来称呼他,用这个行业加上他的姓。)
6.小组交流:那么,有这样的称呼的人还有哪些,你
知道吗?自由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泥人张、刻
砖刘、风筝魏、机器王、蛋糕 X、、魔方 X)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4)分钟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17】:《刷子李》这篇课文以
“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技艺为话题,讲述了一个粉刷
匠的传奇故事。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
大本领、大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奇人“刷子李”的肯
定和由衷的赞叹,告诉我们手艺人必须有真本事,真
本事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得来的,只有有了真本事,
才能有自己的尊严的道理。
2.作业。
(1)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俗世奇人》的
其他章节,如《泥人张》等。
(2)小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通过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表现出他的主要特点。
对学生进行阅读
推荐,扩展视野,提高
阅读兴趣,增加课外知
识,加深对俗世奇人的
了解。
板书
内容
规矩奇特:规矩奇
刷子李:技艺高超 效果非凡:效果奇
动作娴熟:动作奇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失落—敬佩—震撼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字音,标上“√”。
行(xíng háng)外的未见过的不信,行(xíng háng)内的生气愣(léng lèng )说不信。
这个人行不行(xíng háng ),还得(de dé děi)眼见为实。二、给下面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绝:A、断绝 B、完全没有 穷尽 C、走不通的,没有退路 D、死亡,消失 E、
独一无二的 F、极、最 G、绝对 H、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1.刷子李有一手绝( )活。
2.最让人叫绝( )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 )没有一个白
点。
3.现在这门手艺已经绝( )迹了。
三、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课文《刷子李》出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刷子李的职业是 ,
他的绝活是 ,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是 ,这让人想起
一句俗语 。
四、阅读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判断后面阅读感受的正误,用“√”或“X”标出。
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阅读感受:“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那桶白浆”较劲,不如说是在与自
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
绝对自信和自豪。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让人感受到他的奇崛之极。
( )
2.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阅读感悟:师傅自古以来在徒弟心中就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
3.“好好学本事吧!”
阅读感悟:“刷子李”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手艺人必须
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
【答案】
一、háng háng lèng xíng děi
二、E H G D
三、冯骥才 俗世奇人 粉刷 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只
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有志者,事竟成
四、1. (√) 2. (X) 3. (√)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中,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发现、欣赏、品味。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
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的阅读水平。在学
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
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
二、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引导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采用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的情景:
刷墙时的动作美,刷墙后的效果奇。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品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
的动作的优美,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动听,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学生通
过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直观地了解了可以怎样突出
技艺高超。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刷子李的徒弟检查黑衣服并发现小白点这种一波三折的
侧面描写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文采用的就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三、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
推荐学生读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等,也可课外阅读《俗世奇
人》,增加语言积累。
不足之处:课堂上没有注意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及时进行评价,评价语言不够新颖,不
能针对个体进行准确评价,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及时采用新颖的、
准确性的激励性评价语,通过评价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
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
“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他
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
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
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写“刷子李”的
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
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
有一个白点。”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不管怎么写,
这样写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
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
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
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
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
了细节描写。这是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
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刷子李”大胆的“承诺”,充满
自信,豪气千丈,同时又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而曹小三开始
听说师傅有手绝活时,“半信半疑”;师傅刷墙时,“最关心的还是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看见师傅身上出现白点时,以为师傅“名气有诈”。这样把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
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
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另外,本文的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
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二是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作者介绍】
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
球类活动。1960 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
生浓厚兴趣。1974 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
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
(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
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
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
《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
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
版。2008 年 8 月作为天津火炬手进行火炬传递。《花的勇气》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
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作品《挑山工》
《花脸》《俗世奇人》等已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是 2008 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骥才。全书由 18 个短篇文
章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2018 年 8 月 11 日,
《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内容简介:全书由 18 个短篇文章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
言两拍”笔意。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
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
然纸上,令人惊叹不已。
全书包括:【序言】 【苏七块】【刷子李】【酒婆】 【死鸟】【张大力】【蓝眼】【冯五爷】
【好嘴杨巴】 【蔡二少爷】 【背头杨】【认牙】 【青云楼主】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泥人张】 【绝盗】 【小达子】 【大回】 【刘道元活出殡】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拓展阅读
泥人张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
八千里。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
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
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
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
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
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
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
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
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
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
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
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
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
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
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
“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
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
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
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
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快手刘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
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
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
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
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
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
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
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
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
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
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
“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
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吧,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从地
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
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
“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
怪,怪,怪!
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
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圈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
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人也是我童年
真正钦佩的一个。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唐僧依靠作为师 fù( )神 shèng( )不可侵 fàn( )的威严和慈悲的心肠,带领
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大徒弟孙悟空神通广大,遇到妖魔来欺 zhà( ),他瞒着师傅斩妖
除魔,一旦露 xiàn( )儿就会受到师傅的惩罚;二徒弟沙和尚挑着行李,背着包 fu
( ),不辞劳苦;三徒弟猪八戒看上去又 zhēng( )又 shǎ( ),但对孙悟空百般挑
剔,zhī( )麻大小的一点儿小事也会让孙悟空在师傅面前难 kān( )。
二、词语魔术(给加点的词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白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
露馅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吗?
能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词填空。
居然 果然 竟然
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 )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
布鞋。
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 )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3.曹小三给他点烟时,( )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 )了稀
溜溜粉浆的粉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
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
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稠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
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
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 )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
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
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2.注意文中划横线上的词语,照样子写几个。
3.解释词语。
(1)无天衣缝:
(2)悠然:
4.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子把 比作 。这
样写的作用是 。
5.这段话主要抓住了刷子李的 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了他的 的特点。
6.“刷子李”为什么能把墙刷得好,还一尘不染?说说你的看法。
7.联系全文思考:“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刷子李》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真本事是精益求精、勤学苦练得来的。很多名言和诗句
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名言或诗句吗?
参考答案:
一、 1. 傅 圣 犯 诈 陷 袱 怔 傻 芝 堪
二、1.免费刷 2.露马脚 3.本领
三、1.果然 2.居然 3.竟然
四、1.zhàn xián 2.认认真真 孤孤单单 浩浩汤汤 明明白白 咕咕噜噜 来来回回
3.(1)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2)悠闲的样了。
4.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
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把刷墙的声音比作鼓点和琴声。表现了刷
子李刷墙的动作娴熟。 5.动作 刷墙技艺高超
6.熟能生巧,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7. 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作者是通过两方面来表现他技艺
高超的:一是直接描他的衣着、刷浆时的动作;二是通过曹小三的心理活动间接地突出他
的技艺高超。
五、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5.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描写人物文章的特点。
2.了解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选择身边的一个人,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1.知道选用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选择身边的一个人,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设计意
图
一、导入新课
1.回顾总结: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一组课文,都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写人记事的文章。)
2.谈话导入:写人的文章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
描写人物的典型事例及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现人
物特点;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特点。这节课我们会通过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学习阅读方法,试着运用学会的方法
说明身边事物的特征。
二、交流平台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两茎
灯草》,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
人物特点的?【出示课件 2】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①通过《两茎灯草》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严监生爱财胜过生
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②《两茎灯草》这个片段是通过记叙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
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
故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教师小结: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
要方法。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
才显出自己的特点,习作时应该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表
现人物形象。
(板书: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2.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一组中的《他像
一棵挺脱的树》,说一说从课文中认识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出示课件 3】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
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
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
内心世界。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
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
表达方法。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
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
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板书: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4)了解描写技巧。【出示课件 4】
①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②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③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④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⑤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⑥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⑦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⑧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⑨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⑩要有顺序。
3.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摔跤》, 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了
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出示课件 5】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
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
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在写作中为了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
可以抓住人物动作进行细致描写。(板书: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摔跤》一文中,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
的描写,比如,“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
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
子去钩他的腿”,这些描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了人物性格。(板书: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
思索、思想斗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
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
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4.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刷子李》, 说一说从课文中都认识
了谁?他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6】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
亲眼瞧瞧。
……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
轰然倒去。
……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
定明白呢。
①阅读以上句子,看自己能了解到什么。
②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③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相机小结:以上句子
是对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的描写,通过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变化从侧面
表现人物刷子李: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
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
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
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
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
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
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教师小结:在写作中为了表现人物特点,突出人物形象,也
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简洁写出人物的特点。
4.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刷子李》, 说一说从课文中你还发
现了表现人物特点的什么方法?【出示课件 7】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3)教师小结: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如与别人
交谈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怎样才能使人物的语
言成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呢?
第一,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第二,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
动。
第三,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
第四,语言描写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
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
议论以深化主题,使语言描写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语言描写要生动、简洁。
三、初试身手。
1.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和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内容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
说明它的特征。
(1)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写话要求,看能不能运用多种描写人
物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人物特点。
①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用几句完整的话向大家进行介绍。
②不发言的同学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评出小组内最有趣、最
与众不同的发现。
(2)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对小组同学介绍内容的描写方法进行分类。(通过
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通过肖像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动作描写
突出人物性格……)
2.教师评议,进行总结。
3.初试身手【出示课件 9】:写几句简短的话来写一写自己了解的
人物,试着用上多种描写方法。
(1)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教师提醒学生身体坐直,注意
写字姿势。写完读一读,做到文通字顺。)
(2)小组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独立修改。
(3)小组推荐优秀作业利用投影进行展评,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4.拓展交流【出示课件 10】:你还读过哪些成功表现人物特点、
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文章,和同学们介绍一下。
附:
我的同桌走路像鸭子,跑步像企鹅,说话像青蛙……是一个我非常熟悉的
人,就是我的同桌——小宇。
他走路时,双手背在后面,脸上挂着微笑,脚成外八字,活像一
只鸭子,总是慢吞吞的,如果再配上几声鸭子叫的话,就更生动形象
了。
他平时走路就慢吞吞的,跑步的时候就更可笑了。双手在腰间慢
慢地摆动,脚艰难地往前迈,身上的一大堆肥肉在胸和肚子之间抖来
抖去,双眉紧锁,头还时不时甩两下,再加上他平时爱穿的黑白套装。
从远处看,就像一只胖乎乎的企鹅。
“老师,老师,老师!哎呀,老师,你过来嘛!”这就是大嘴青
蛙小宇的声音。一个安静的课堂就被他给搞得一团糟,他总是扯着嗓
门大声叫嚷,大声和同学讲话。老师招呼了他一遍又一遍,他总当耳
边风,还是自己讲自己的。
和小宇同桌,他会让你笑得直拍桌子,也会让你恨得咬牙切齿。
记得有一次,我起身交作业,准备坐下时,他却把我的板凳踢到过道
里去了。没有了凳子,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我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
就气呼呼地找小宇算帐。可他装做很委屈的样子,死活不承认,还说
是我的板凳自己跑到过道里去的。我一听火直往上窜,说:“你说它
自己跑到过道里去的,那它有腿吗?”“有啊!”他眨巴着眼睛,天真
的指着板凳说。“这不是它的腿吗?”我听后,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好不容易挤出一句:“我没时间跟你讨论这个无聊的白痴问题,我问
你,你的板凳跟我的一样吧?”“是啊!”“那它也应该会跑吧!是
不?”我得意地问到。小宇见势不妙,撒腿就跑,我在后面捂着嘴笑
了。
这就是我的同桌!
简评:本文从对人物的猜测入手,让我们对小宇有了一个初步的
印象,果不其然,作者对他的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还真符合这些
特征呢,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把小宇的形象毫不保留地描写了出来。
习作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课题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注意特点鲜明的人,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人物
典型的事例和相关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学习课文中运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
和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3.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表真
情的习惯。4.鼓励学生独立构思并完成自作,培养学生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
在习作中引导学生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学习课文中运用外貌、动作、
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鲜明特点的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
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在习作中借助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4 )
分钟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
说一说最近你都遇见过哪些人?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注意身边的
人,对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老师、同学,
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持秩序的交通警
察……
4.导入课题【出示课件 2】:这节课我们就来回忆自己见
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从中选择一个人,把他的特点写具体。
(板书: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通过交流身边的
人导入课题,目的是创
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
作兴趣。
新课
教学
( 33
)分
钟
二、引导选材,交流写法。
(一)引导选材:可以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1.回忆《我的朋友容容》,说说课文是通过什么来表现人
物特点的?(课文通过描写容容给“我”取报纸、送报纸
这件事来表现容容助人为乐、忠于职守的特点的;有时通
过容容给“我”寄信这件事表现了容容的好奇、天真、可
爱等特点。)
2.假如老师给出题目《叔叔记忆力超群》,让你写一篇课
文,谁来说一说作文中应该抓住叔叔的什么特点来写?
(记忆力超群)你会选择哪些事例来表现叔叔的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选择材料。
【出示课件 3】
事例 1:他读完一本故事书,就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记
住。
师生互动交流,调动学
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
掌握详写和略写,更好
地表现人物特点。事例 2: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
事例 3:他能记住我的生日。
事例 4: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
画下来。
(2)组织材料。
①围绕《叔叔记忆力超群》所选择的材料中,你觉得最能
表现叔叔特点的是哪些材料?(事例 1 和事例 4 最能体现
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②在写作中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这些材料?(最能表现叔叔
特点的材料事例 1 和事例 4 要详写,其他材料略写。)
【出示课件 4】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
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
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
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出示课件 5】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
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出示课件 6】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依据文章的题目,确定写作的重点;依据文章的中心,
分主次材料;依据文章的内容,点面结合。
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
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
的,就要略写。
【出示课件 7】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最容易犯两种毛病
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
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
写,或不写。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两种问题的出现。
(二)交流写法。
1.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2.
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
结:选择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板书:选择具体事例,通过人
通过对例文的阅
读和赏析,把握写作技
法,为下面的写作进一
步积累经验。
通过交流和修改,
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
意识。
写作后,再引导学
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
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和耐心。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三、互相交流,指导命题。
1.小组交流:这次习作要求题目自拟,请你根据自己要写
的人和选择的材料,你准备给自己的习作拟一个什么样的
题目。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1)可以直接把要写的人作为习作的题目。如我的爸爸、
我的老师、我的同学……
(2)可以根据人物特点对习作进行命题。如胆小鬼、小
气的妈妈、球迷爷爷、贪吃的妹妹、爱唠叨的妈妈……
(3)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作为习作的题目。如
她感动了我、敬佩的人、我的良师益友……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出示课件 8】
爱唠叨的妈妈
我的妈妈今年 39 岁。她中等身材,细细的眉毛下嵌
着一双和善的眼睛。
平时,妈妈总是唠唠叨叨的。每当晚上,我看电视不
爱睡觉的时候,妈妈就唠叨的说:“别看了,明天还要上
学呢!”每当我写字的时候,耳边又是一声:“写字姿势
要正确,预防近视眼!”还有什么上课要注意听讲啦,要
认真写作业啦,要诚实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啦……一天
唠叨得没完没了。一听到妈妈的唠叨声我就心烦。可后来
我对妈妈的唠叨却有了新的认识。
那是临近期中考试的时候。头几天妈妈就把考试要注
意的事项对我说了好几遍。等到考试的那天,妈妈又唠叨
着对我说:“考试时别慌张,要认真审题,字迹要工整,
做完题要仔细检查。”我听了不耐烦地说:“知道了。”心
想,妈妈真能唠叨!到了考场,等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
一看试题很简单,就飞快地写起来。不一会儿,卷子就答
完了,我刚想交卷,看见别的同学仍然在认真地写着,我
的耳旁忽然想起了妈妈的唠叨声,于是我就认真地检查起
来。当检查到第四题时,发现第一小题因为马虎答错了。
我急忙把它改过来。为了防止再出错,我又重新检查了一
遍,直到认为没有一点儿错的地方我才交了卷。宣布成绩
了,我得了 100 分。我高兴极了。是妈妈的唠叨声使我得
了满分,也使我克服了马虎的坏毛病。
我感谢妈妈的唠叨,正是因为这唠叨声,千百次地督
促我,使我健康地成长!1. 我当小评委: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
(1)文章先写妈妈的唠叨让我心烦,后写妈妈的唠叨促
我成长,欲扬先抑的写法让文章情节曲折起伏,激发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
(2)习作选取了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每当晚上,我
看电视不爱睡觉的时候,妈妈就唠叨的说:“别看了,明
天还要上学呢!” ……等到考试的那天,妈妈又唠叨着对
我说:“考试时别慌张,要认真审题,字迹要工整,做完
题要仔细检查。” ……
(3)习作通过细致描写人物外貌、语言表现人物特点,
通过“我”的心理活动从侧面表现人物特点。(板书:从
侧面表现人物特点。)
①外貌描写(我的妈妈今年 39 岁。她中等身材,细细的
眉毛下嵌着一双和善的眼睛。)表现了妈妈和善的特点。
②语言描写(“别看了,明天还要上学呢!”每当我写字
的时候,耳边又是一声:“写字姿势要正确,预防近视
眼!”……“考试时别慌张,要认真审题,字迹要工整,
做完题要仔细检查。”……)表现了妈妈对“我”的关心
和爱护。
③通过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反衬妈妈的特点(“一听
到妈妈的唠叨声我就心烦。”“是妈妈的唠叨声使我得了
满分,也使我克服了马虎的坏毛病。”“我感谢妈妈的唠叨,
正是因为这唠叨声,千百次地督促我,使我健康地成
长!”) “我”心里活动的变化一方面突出了妈妈的特点,
另一方面照应了主题,彰显事情的意义,突出了文章的主
旨。
3.总评:文章先写妈妈的唠叨让我心烦,后写妈妈的唠叨
促我成长,欲扬先抑的写法让文章情节曲折起伏,激发了
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外貌、语言描写表现妈妈的特点。
“我高兴极了。是妈妈的唠叨声使我得了满分,也使我克
服了马虎的坏毛病。”叙事后的议论,彰显事情的意义,
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五、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写的时候,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
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题目自拟。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
式要正确,试着用上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六、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
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
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
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 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
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
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
(2)互相评价: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
地方没听明白。
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谈话激励: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过:“旧句时时
改,无妨悦性情”。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
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2. 复习作文要求:
(1)指名说出本次作文要求:写人,要抓住这个人某一
方面的特点来写,比如学习上刻苦认真、勤奋努力;生活
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待
人上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具体的要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
来表现这个人某一方面的品格。写好后多读几遍,并认真
修改。
(2)提问:这次作文向我们提了几点要求,哪一点最重
要?(共四点要求:一是选择一个人,把他的特点写具体;
二是可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特点;三是运用本
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四是
题目自拟。重点是第三点。)
3.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4.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5.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3 )
分钟
八、教师小结,鼓励积累。【出示课件 10】
今天,老师真的非常高兴,因为就从短短的一节课,
通过你们的习作让我认识了这么多天真可爱、风趣幽默、
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有特点的人物,老师感到万分荣幸。
板书
内容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1)选择具体事例。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3)从侧面表现人物特点。
课后反思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五的内容。这一习作
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人,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特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
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读促写,学会观察,描写人物。
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儿童模仿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和习作例文中作者观察
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做到以
读促写。
二、让学生理解从典型事例中集中表现人物的品质。
写好事例就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充满活力。这就要求小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根据表达的需要捕捉生活中表现力最强的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怎样在事
中表现人,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片段训练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特
点观察。这样,学生就笔下有物,言之有序,很快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创设情境,引导交流。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
的习作热情。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
本次教学的不足是:作为习作指导课,时间分配不均,学生静心思考和写作的机会不
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突出。
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
【教学目标】
1.默读例文,通过作者的描述,了解容容的性格特点。
2.默读例文,结合批注了解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好处。
3.分析例文,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习作例文,了解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好处。总结描写人物的方
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描写人物。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设计意
图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问题激趣:
(1)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选
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
态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
的特点。)
(2)你的身边有哪些有特点的人?他(她)有什么特点?你想怎
样把他(她)的特点写出来?
①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学生发言。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③教师小结: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通过肖像描写、动作
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描述周围人的
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2.导入课题【出示课件 2】: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篇文章《我的朋
友容容》,了解容容的特点,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把容容的特点写出来的
方法。(板书:我的朋友容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有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清段落序号, 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语或
句子,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3)默读课文,结合批注,想一想课文是怎么写容容这个人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师生评议。
三、读中感悟,体会写法。 【出示课件 4】(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容容是个可爱的女孩。)你从哪
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3.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5】
作者运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成功地描写了容容取报纸的
动作,让读者感受到容容可爱的同时,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助
人为乐。
4.交流描写方法:“搬、爬、踮、取、爬、奔、交”课文具体描
写了容容取报纸的动作,虽然她取报纸并不容易,可每天都坚持去取。
5.教师小结: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这段话中
作者运用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成功地描写了容容取报纸的动作,
让读者感受到容容可爱的同时,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助人为乐。
6.【出示课件 6】
在写作文时,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那
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写出连贯的动作。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
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
作写具体了。其次,准确运用词语,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根据文章
的具体环境,准确使用词语,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这
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另外,在描写人物的动
作时,还应注意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
貌。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
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7.【出示课件 7】动画播放容容取报纸的过程。指导朗读,读出小
女孩的可爱,在读中感受小女孩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出示课件 8】(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容容是个忠于职守的女孩。)你
从哪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3.教师小结.
4.交流描写方法: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出示课件 9】
5.教师小结:第一,选择的典型事例应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女孩容容忠于职守。 第二,选择的典型事例必须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作者对小女孩容容的喜爱和赞扬。【出示课件 10】
6.指导朗读,在读中感受小女孩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在读中感
受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喜爱和赞美。
【出示课件 11】
一天我下班回家……
……
“知道啦!知道啦!”她高兴地说。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容容是个好奇、天真的女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3.教师小结。
4.交流描写方法:通过有个性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容容的好奇、天
真。
5.教师小结: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独白、对话及其说话时的神态、
动作、语气等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语言要
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人物语言要有个性。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
的神态、动作等。三是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写一
大堆的废话,让“人物”说个没完。【出示课件 12】
6.指导朗读,在读出表现出小女孩的好奇、天真。
【出示课件 13】
我十分纳闷……
……
……原来那封“欠资待领”的信就是她寄的啊!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容容是个可爱的女孩。)你从哪
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3.交流描写方法:作者通过对容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
现了容容的可爱。
4.教师小结: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
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
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5.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要写好人物,大多会综合运用多种描写
方法。当然,靠懂得这些方法还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应不断丰富自
己的学识,积累人生的底蕴,在认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地
驾驭各种技巧,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正如曹雪芹所说:“字
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6.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可爱,在读中感受作者对小女孩的喜
爱。
四、课堂小结,总结写法。【出示课件 14】
1.通过学习,你了解了容容的哪些特点?(天真可爱、幼稚好奇、
助人为乐、忠于职守。)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向我们来介绍容容?(典型事
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五、课堂练笔。【出示课件 15】
1.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注意抓住人物特点写,试着用上典型事
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
2.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评议。
(1)教师选择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习作,请习作的作者上台朗读。
(2)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3)师生评议,可以做补充发言,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六、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16】
1.找到小练笔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互相分享。2.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3.推荐阅读:
捣蛋的弟弟
我弟弟是一个捣蛋的小家伙,别看他人都已经十一二岁了,骨子
里却老是透着一种未褪去的捣蛋因子。我来给你讲一下他的光荣事迹
吧!
天气已经逐渐变冷了,我起床时老是慢吞吞的,闭着眼睛抓衣服
穿。弟弟知道我这个毛病,对妈妈信誓坦坦地说:“我一定可以治好
姐姐的老毛病的!”又话锋一转,“不过,你要答应我无论我做了什么
你都不可以骂我。”妈妈虽然感到很奇怪,但看弟弟这么有信心就答应
让他试一试。得到了妈妈的认可,弟弟威风极了,连看我都是一副“你
完了”的眼神。
星期一到了,我还是改不了老毛病,拿着昨天晚上摆放好的已经
分好正反的衣服,蒙着头穿上了,连看也没有看一眼。
到了学校,我发现周围的同学看着我时都是用着一种奇怪的眼神。
难道我脸上有脏东西吗?我照了一下镜子,不对啊!什么也没有。那
是怎么回事呢?
好朋友说:“倩倩,你看一下你后背上贴的是什么,连裤子上也
贴了。”我脱了外套一看,上面贴了好多的猪头贴,一定是小弟干的,
回去饶不了他。
下午,我怒火三丈地找到弟弟,指着外套上的东西,问:“是不
是你干的?”他回答:“是我干的又怎样啊,反正老妈不会怪我,哼,
谁怕谁啊。”
你看,弟弟是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捣蛋鬼啊!
简评:本文中把弟弟顽皮捣蛋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文中选取
了典型的事例——治我闭着眼睛抓衣服穿的坏毛病,进行了详细地描
述,再加上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弟弟的形象。文章语言流
畅,层次较清楚,首尾呼应。
习作例文
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教学目标】
1.默读例文,通过作者的描述,了解小守门员的特点。
2.默读例文,结合批注了解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好处。
3.分析例文,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习作例文,了解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好处。总结描写人物的方
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习作例文,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描写人物。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设计意
图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问题激趣:在《我的朋友容容》的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人
物的方法?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学生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教师小结: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通过动作描写、语
言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2.导入课题【出示课件 2】:今天,我们再来阅读一篇文章《小守
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板
书: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有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清段落序号, 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语或
句子,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3)默读课文,结合批注,想一想课文是通过说明方法来表现小
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的不同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师生评议。
三、读中感悟,体会写法。
【出示课件 3】(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小守门员的尽职尽责。)你从哪
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3.交流描写方法:外貌、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都写得细致、具
体。
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4】:外貌、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是
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这段话中作者穿插运用这些描写方法,
并且描写细致、具体,成功地把一个尽职尽责的小守门员展现在读者
面前。
5.指导朗读,在读中表现出小守门员的尽职尽责。
【出示课件 5】(第三至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激烈、紧张的比赛场
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4.交流描写方法: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出示课件 6】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
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如从选段中的动作描写“小守门员和观众们都紧紧盯着球场中的
足球”神态描写“搂着小弟弟的红领可能来迟了,他坐在最边上,也
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心理描写“旁边的那个戴帽子的小男
孩却显得挺紧张,也许是头一回看到这样激烈的球赛。”等都能感受到比赛的紧张程度,从侧面反映了小守门员的尽职尽责。
6.指导朗读,在读中感受众人各有特色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在
读中感受到小守门员的尽职尽责。
四、课堂小结,总结写法。
1.通过学习,你了解了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的哪些特点?(小
守门员的尽职尽责,观众们的紧张。)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向我们来介绍小守门员和他的
观众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
五、课堂练笔。
1.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注意抓住人物特点写,试着用上典型事
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
2.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评议。
(1)教师选择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习作,请习作的作者上台朗读。
(2)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3)师生评议,可以做补充发言,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六、课后作业。
1.找到小练笔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互相分享。
2.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3.推荐阅读:
拔河比赛
今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四班和三班的同学在后操
场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先我们每班分成了两局,每组 45 人。
最精彩的时刻到了。该我们四班的男同学和三班的男同学比赛了。
“预备!”发令的老师一声喊,参加的同学个个精神抖擞,信心百倍。
队员门用铁钳般的双手抓紧了绳子,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盯着
老师嘴唇上的口哨。观看的同学都屏气凝神的看着那些队员,那形势
真像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嘟”哨声响了,场上一片欢腾。与此同时,观看的同学的加油声
爆发出来了,声音此起彼伏。只见我班的队员双脚不由自主的向前划,
又见我班的队员双脚使劲刹地,拼命把绳子往下压,身子往后躺,几
乎要贴到地面了。双方也不是示弱,开始了拉锯战。队员们一双双手
紧紧的抓住绳子,一张张小脸涨的通红。所有队员们齐心协力,这力
量足有排山倒海之势,又如雷霆万钧之力。我班的男同学赢了,同学
们欢呼、跳跃。
这次拔河比赛不仅增强了我们的体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团体精神,
真是一举两得啊!
简评:这篇文章写了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文章开篇点题,中间
部分写了拔河比赛最精彩的过程,结尾总结全文。文中通过写同学们
在拔河比赛中的动作“用铁钳般的双手抓紧了绳子”“我班的队员双脚
不由自主的向前划,又见我班的队员双脚使劲刹地,拼命把绳子往下
压,身子往后躺”;神态“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嘴唇上
的口哨。观看的同学都屏气凝神的看着那些队员”“一张张小脸涨的通
红”;心理“双方也不是示弱”等,表现了参赛同学和观众的不同特点,
形象地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表现了同学们在拔河比赛中的快乐心
情。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以“思维”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
三篇课文有选自《韩非子•难一》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有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改写的《田忌赛马》;还有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学会根据情景编写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配合“思维”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学内容。
“习作”安排了“神奇的探险之旅”等内容。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积累经典名句。教师应从
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指导学生根据情景编故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
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二步: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5.自相矛盾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
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
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3.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寓意,受到启发教育。
2 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自主阅读理清层次
互相交流受到启发
16. 田忌赛马 1.读懂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
发展、高潮和结局。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
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
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 课前阅读感知故事
自读自悟理清层次
互相交流了解思维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3.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17.跳水 1.理解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
发展、高潮和结局。
2.结合课文和人们当时的表
现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3.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
生智、沉着果断的优秀品质。
2 自读自悟。
朗读感受。
习作:神奇的探险
之旅
1.记录想象中的探险之旅。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
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
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写出来。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1 互相交流打开思路
阅读范文掌握写法
自评互评学会修改
语文园地六 1.回顾单元课文,了解人物思
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
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描写人
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理解经典名句,感受其中的
哲理,背诵积累。
2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5.自相矛盾
课题 自相矛盾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吾、弗、夫”3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
“矛、盾”等 4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
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吾、弗、夫”3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
“矛、盾”等 4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
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 )分
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
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
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
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
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出示课件 2】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
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
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
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
作品的一种体裁。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
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引导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
夫和蛇》等。)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
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
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
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3】
韩非子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
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
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交流寓言,导入课
题,激发学习兴趣。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
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6.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
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
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
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
的道理。
7.教师范读课文。
引导学生了解什
么是寓言的基础上,告
诉学生学习寓言的方
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
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新课
教学
(33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了解文言文。
【出示课件 4】文言文的简单演变
【出示课件 5】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6】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锋利。
(6)以:用。
(7)弗:不 。(8)应:回答。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
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1)方法: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
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
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
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
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2)运用: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
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
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
的方法。
四、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 7】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学生练习朗读。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范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指导学生掌握朗
读节奏,为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奠定了基
础。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2)分
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出示课件 8】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
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 )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 )曰:“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
盾,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楚人 卖。
鬻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誉 楚国人。
陷 锋利。
利 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以 回答。
弗 用。
应 不 。
【答案】
一、yù dùn máo wú xiàn fú
二、楚人:楚国人。
鬻: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锋利。
以:用。
弗:不 。
应: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 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2)分
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
矛盾》。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
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
衔接,又是为了开启下
节课的教学。
新课
教学
(36)分
钟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出示课件 2】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
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
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 3】(古文及逐句翻译)
4.指名请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5.互相交流在学习中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出示课件 4】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
逐句理解,降低
了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掌握了翻译文言文的
方法。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
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
(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
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
语句式。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
文言文中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
6.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故事范例:
古时候,一个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一
个商人从商店里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高声叫卖。矛
上的红缨闪闪发光,矛杆上的龙纹栩栩如生;而盾上
的金纹更是光彩夺目,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
那人见这么多人来围观,心里很是高兴,他想:
哈哈,这下子我才发财了!于是他说:“朋友们,我
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武器!赶快买呀!”有个年轻
人问:“为什么说这是最完美的武器?”那个商人听
了,连忙拿起盾来,炫耀道:“这块盾坚硬无比,世
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人群中不少人
惊叹不已。
他又举起他的矛,炫耀道:“这是世界上最锐利
的矛,它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的盾,我也能
一下将它刺穿。”人群中人们都开始叫:“我买!我
买!”那个商人心中暗喜:发财了,发财了。
正当他忙的手忙脚乱的准备收钱的时候,有一个
老年人站了出来,大声说:“等等!”大家都回过头
来望着那个老年人,那个商人也吃惊地望着老人。那
个老人捋着胡须慢吞吞地说:“你不是说你的矛最锐
利,你的盾最坚固吗?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呢”人们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一哄而散,只留
下那人满脸羞愧的商人和他的矛和盾。
从那之后,商人不再卖弄小聪明,而是老老实实,
本本分分地做生意,他的生意很快就红火了起来,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深读感悟,拓展交流
(一)深入感悟。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再来给大
家读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
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
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
样的词语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夸口)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
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5.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指名多个学生学
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6.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学生
各抒己见。)
7.指导朗读: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
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8.【出示课件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
——“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无法回答。)能换
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无法回
答?(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
9.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二)深入理解,探究寓意。
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
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
示课件 6】:故事的起因是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
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
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
破!”(板书: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故事的高潮是有的人问他:“如果
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板书:高潮——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结局
是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板书:结果——其人弗
能应也。)
2.现场表演,理解寓意。
(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
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演一演。教师巡
视。
(3)指名小组现场表演,师生评议。
(4)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明白了什
么?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
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
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
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
后一致。【出示课件 7】(板书:道理——说话办事必
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5)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
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自愿举手发言。)表演这一环节能
帮助学生深化对寓意
的理解。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3 )
分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
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用此比
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
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
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2.作业: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
流。
板书
内容
自相矛盾
1.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2.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结局——其人弗能应也。)
4.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1)誉之曰 之:
(2)又誉其矛曰 其:
(3)吾盾之坚 之: (4)其人弗能应也 其: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
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这则寓言名叫《 》,选自《 》作者是
时期 家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物莫能陷也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4)其人弗能应也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译文:
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
(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
(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答案】
一、(1)代指他的盾。(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3)的。
(4)卖盾又卖矛的人 (5)的。
二、1.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 战国 思想 韩非子
2.(1)……的人。(2)穿透。(3)用。 (4)不。
3.(1)夸耀它说。(2)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4. (1)
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
学习新课时,先听教师示范朗读,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
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把需要停
顿的地方读好,随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
学生读熟课文后,对照课文注释读懂句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些
简单方法。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注释,揣摩句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
论。经过这一步的学习,文章内容已在学生头脑中有了较深的了解。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
再去读懂。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两句时,指导学
生自然地将对古文的理解和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读出楚人炫耀的语气,从而体会到楚人
说话做事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三、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精读体会。
教学“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时,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
不同人物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说出什么样的话呢?注重语气。抓住朗读。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
争吵或冲突。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
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
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作者介绍】
韩非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
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
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
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
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
《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
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
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
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矛: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矛是古代军队中大量装备和使用
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一。矛的历史久远,其最原始的形态是用来狩猎的前端修尖的木棒。
后来人们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制成矛头,缚在长木柄前端,增强杀伤效能。在新石器时
代遗址中,常发现用石头或动物骨角制造的矛头。奴隶社会的军队,已经使用青铜铸造的
矛头。商朝时,铜矛已是重要的格斗兵器。 从商朝到战国时期,一直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
只是在形制上,由商朝的阔叶铜矛发展成为战国时的窄叶铜矛。矛柄的制作也更为精细,
出现了积竹矜,即以木为芯,外圈以两层小竹片裹紧,涂漆,使柄坚韧而富有弹性。从战
国晚期开始,较多使用钢铁矛头。直到汉代,钢铁制造的矛头才逐渐取代青铜矛头。随着
钢铁冶锻技术的提高,矛头的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
盾:戴在手臂上或用柄握在手中的一块宽的护甲(如用金属、木头或皮革做的),过去
一般在战场上或单人格斗中用以护身(如防矛、箭或剑刺)。
楚国: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国君芈
(音 Mǐ)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 最终在前 223 年
亡于秦国。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
江西、浙江、贵州、广东部分地方。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文言文
1.文言文: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
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
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
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
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
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
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
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2.特点: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
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2.翻译方法
(1)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
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
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2)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
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
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3)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
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
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4)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
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
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5)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
语》)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6)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
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
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总之,我们要做好文言文的翻译题,除了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
特殊句式外,还要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识,我们才能更准确、更明白、更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地译出古文,做到“信”“达”“雅”。
寓 言
1.定义: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2.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
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
的道理。
3.分类: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
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
种人的特点。
4.作家评价: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
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
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
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是
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5.成语故事和寓言:成语故事可以分为三类
(1)寓言:《龟兔赛跑》:《自相矛盾》《农夫和蛇》《会飞的乌龟》《北风和太阳》《农夫
和金鱼》《东郭先生和狼》《混水摸鱼》《狼与逃进神庙的小羊》《狐狸和樵夫》《阿拉伯人
和他的骆驼》(2)历史:《铁棒磨成针》《狡兔三窟》《三顾茅庐》《老马识途》《吕后执政》《毛遂自荐》
《破釜沉舟》《孙庞斗智》
(3)神话:《夸夫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炎帝神农》《黄帝的崛起》《战神蚩尤
和指南针》《九天玄女》《旱神女魃》《嫦娥偷灵丹》《三打白骨精》等。
6. 寓言故事的来历:“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寓言篇。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
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
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
的手段。《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代表著作之一。
7.四大寓言家: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莱辛。
韩非子语录
1.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
动原则)
3.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
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4.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
道)
5.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
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6.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7.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8.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9.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10.欲成其事,先败其事。(想要做成这件事,可能首先遇到的是失败于这件事。)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二、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不可同世而立。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
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 200 字)。
参考答案:
一、1.卖;夸耀 2.不;回答
二、1.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2.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三、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
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
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
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四、示例:我的同学看到别人带了个足球踢,嫉妒了,因此,说:“我最讨厌踢足球了。”
第二天,我带了个足球,我们玩的时候,他说:“带我一个,我最喜欢踢足球了。”同学
都说:“你不是讨厌踢足球吗?”他张口结舌,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课题 田忌赛马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赢、
拳”等 4 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
潮和结局。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
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
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
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赢、
拳”等 4 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6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板书:赛)
2.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请大声地读出来。
你能用这个字组个词语吗?(比赛、竞赛、赛跑、赛车、
赛马、赛事、赛场、赛艇、大赛、初赛、复赛、决赛、球
赛……)
3.在我们的学习或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参加过哪些比赛
项目?(参加过奥数比赛、骑车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
赛、跳绳比赛、跑步比赛、象棋比赛、跳远比赛、跳高比
赛……见过骑马比赛、骑车比赛、游泳比赛、跳水比赛、射击比赛、滑冰比赛、体操比赛……)
4.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比赛有关,赛什
么呢?(在“赛”字的后面写出“马”字)(板书:赛
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赛马呢?(在“赛”字的前面
写出“田忌”)(板书:田忌赛马)学生大声读出“田忌赛
马”。
5.简介田忌。【出示课件 2】
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
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
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约为公元前 340 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
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
以下等马对上等马,以上等马对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下等
马的田忌赛马法。
公元前 354 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
派兵相助,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
救赵”的兵法大胜。
公元前 341 年,发生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
派兵相助,仍由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孙膑仍进军魏
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
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同年,被齐相邹忌用反间计陷害,
田忌无法澄清,逃亡楚国。直到齐宣王即位,方才重回齐
国。
6.看到这个题目,你猜想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田忌赛马的事)田忌和谁赛马?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
起去文中找找吧!
7.简介出处【出示课件 3】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
五》。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
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至
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
的典范,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后
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8.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4】
司马迁(公元前 145 年-公元前 90 年),字子长,夏
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
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
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著有《史
此环节的教学不
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
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
学习,还激发了学生的
兴趣,又为下文的学习
作了很好的铺垫。记》。
新课
教学
(32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5】: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田
忌赛马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
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出示课件 6】
第一部分:孙膑观赛,发现策略。
这一段重点讲了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
几场赛马,发现了取胜的策略。(板书:发现策略)
【出示课件 7】
第二部分:孙膑献策,准备赛马。
第二部分(3-10 自然段)孙膑献策。主要写田忌在孙膑指
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这一部分主要写
田忌和孙膑的对话和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板书:
孙膑献策)
【出示课件 8】
第三部分:调换顺序,以智取胜。
第三部分(11-16 自然段)写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
场顺序的办法战胜了齐威王,点明孙膑以智谋取胜。(板
书:以智取胜)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具体记叙了比赛的过程。在
结尾处画龙点睛地说明了比赛胜利的原因。
四、细读课文,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
结。【出示课件 9】
(1)起因: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几场赛马,
发现了取胜的策略。
(2)发展: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
一起赛马。
(3)高潮: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与齐威
王赛马。
(4)结局: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引导学生理清课
文层次,为更好的理解
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2)分
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一道欣赏了赛马过程。
2.请同学们课下练习感情朗读课文。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mó quán cā zhǎng yuè yuè yù shì
( ) ( ) ( )
xìng zhì bó bó yáo yáo lǐng xiān bú dòng shēng sè
( ) ( ) ( )
二、查字典填空。
1.用音序查字法查“忌”,应先查( ),再查音节( ),它是个( )结构的字。
2.用数笔画查字法查“丧”气,应查( )画,读音( ),组词( )。
3.“羸”的读音是( ),“赢”的读音是( ),它们可以分别组词为
( )、( )。
三、把下面的词语和对应的意思用线连一连。
赏识 对人的推荐、荐举的意思。
信任 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
对阵 相信并加以任用。
好奇 指两军摆开作战阵势,现也比喻摆开比赛阵势。
引荐 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尤指对他人之事) ;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
四、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孙膑,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 )
2.这篇课文主要是批评齐威王没有谋略,结果导致失败。( )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找出最佳办法。( )
【答案】
一、胸有成竹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 遥遥领先 不动声色
二、1.J jì 上下 2.八 sàng 沮丧 3. léi yíng 更羸 输赢
三、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
信任:相信并加以任用。
对阵:指两军摆开作战阵势,现也比喻摆开比赛阵势。
好奇:流露或显示出好奇的(尤指对他人之事) ;对还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有兴趣的。
引荐:对人的推荐、荐举的意思。
四、1.(√)2.(×)3.(√)17.跳水
课题 跳水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 7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
写“艘、航”等 14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
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了
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了解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原因。
教学
难点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 7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
写“艘、航”等 14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
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
层次。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4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 2】跳水运动员跳水比赛的视频或图片。
2.鼓励学生说一说:图片(视频)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跳水)你喜欢跳水这项比赛吗?(学生自由发言。)
3.谈话激趣:同学们,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
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
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
的故事。(板书:跳水。)学生齐读课题。
4.质疑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和大家交流吗?(学生自由发言)
为激发学习兴趣
中,上课伊始,利用多
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
相符的图片或视频,使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问题预设:
(1)《跳水》这篇课文是谁写的?
(2)课文中写的是谁跳水?
(3)这个人为什么跳水?
(4)他在什么情况下跳水的?
(5)跳水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2. 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3】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
伟大作家。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
尼娜》。列宁称他的作品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新课
教学
(34)分
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4】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
怎样引起的?其发展、高潮和结局又是怎样的?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互相交流,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
文层次,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5】:
(1)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讲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
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板书:起因——水手戏猴、
猴子放肆)
(2)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
爬上桅杆追猴子。(板书:发展——猴戏孩子、孩子追猴)
(3)第三部分(第 4 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
到生命危险。(板书:高潮——孩子追猴、走上横木)
(4)第四部分(第 5—6 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
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板书:结局——船长举枪、孩子
多种方法自主识
记生字、理解词语,为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打下基础。得救)
四、细读课文,了解联系
1.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
师生进行评议。
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
的问题。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
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 6】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
了危险 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整体感知后,引导
学生按事物的发展顺
序去把握课文中本质。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2 )
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故事的起因、发
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
2.熟读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正确选择读音。(用横线标出正确的读音)
桅杆 (wéi wěi) 一艘 (shōu sōu) 放肆 (shì sì)
吓唬 (hǔ hu ) 龇牙 (zī cī) 模仿(mó mú)
二、读一读,看拼音,写字词。
狂风 sī( )扯着巨大的海面,海面上波涛汹涌,巨浪此起彼伏犹如万马奔腾,
巨大的海啸声音又如万马 sī( )鸣。一 sōu( )巨大的军舰在缓缓前进,他
们在 sōu( )救陷入危险的渔船。
三、填空。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一( )帽子 一( )帆船 一( )早饭 一( )爪子
一( )横木 一( )绳子 一( )猴子 一( )步枪
2.因为 因而
(1)( )猴子显然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所以它就更加放肆起来。
(2)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哄笑激怒了孩子,( )引得孩子爬上了桅杆去追猴子。
只要……就…… 即使……也……
(3)(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很难回转身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 把船长
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 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
的时刻, 急中生智,命令儿子 ,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
转危为安。
【答案】
一、桅杆 (wéi wěi) 一艘 (shōu sōu) 放肆 (shì sì)
吓唬 (hǔ hu ) 龇牙 (zī cī) 模仿(mó mú)
二、撕 嘶 艘 搜
三、1.顶 艘 顿 只 根 条 只 支
2.(1)因为 (2)因而 (3)即使……也……
四、1.猴子 孩子 船长 跳水 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
的危险处境。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
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根据
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层次。这节
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导课环节实现了
两节课的自然衔接,激
发学生情感,为学习新
课做好准备。新课
教学
(33)分
钟
二、自由读文,了解起因【出示课件 3】
1.第一自然段首先交代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3.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4.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5.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描写猴子神态、动作的词
语。
6.谈话过渡:这段话最后说“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
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
看猴子能放肆到什么程度?
三、继续读文,了解经过。
(一)了解故事的发展【出示课件 4】
1.自由读第 2、3 自然段,了解从哪儿能看到“猴子
更加放肆起来”?
2.“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3.课文多次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
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1)学生交流找出的语句。【出示课件 5】……水手
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
发展的,教师小结。(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
羞辱,孩子追猴子,故事进入高潮。)
4.这段写了什么内容?(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爬上
桅杆去追猴子。)
5.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
作的词语。
6.谈话过渡:随着“猴子更加放肆起来”,故事继续
发展,给孩子带来了危险,故事进入了高潮。我们继
续学习后面的课文,了解所发生的事情。
(二)感受故事的高潮【出示课件 6】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2.联系上文,互相交流:孩子为什么走上横木?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
指导并小结。
抓住重点词句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并使学
生知道水手取乐猴子
是故事的起因。①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
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
笑不得”,很尴尬。)【出示课件 7】
②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
反而“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
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
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
它。)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
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
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③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爬到
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
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孩子气极
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
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
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3.孩子此刻处境如何?(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
哪儿看出来的?
(1)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
指导并小结:【出示课件 8】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
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这一方
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
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②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能看出来:“孩子只要一失足,
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
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认
识桅杆的高,了解横木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感受横
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③从孩子自身的表现能看出来:“孩子听到叫声往下
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4.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在朗
读中表现出当时事态的严重。
5.谈话过渡:
(1)读到这里老师好替这个孩子担忧。你有什么感
受?(担心、害怕、紧张……)你想救这个孩子吗?
(想)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
以学生“自读、自
悟、自得”为方法,把
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生,引发学生对学习活
动的内在乐趣,使其乐
学、乐问,从而激活了
学生的思维,引发创造
的欲望。
孩子?
(2)时间可不等人啊!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那个
小组的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最好的办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在甲板上
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
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4)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看课文中是怎样介
绍的。
四、自读自悟,了解结局【出示课件 9】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
一支枪。……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
把他救上了甲板。
1.默读这部分课文,交流:“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
候?(“这时候”是孩子面临生命危险的紧急关头。)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
支枪。”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是个
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
处理。)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这时,
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前进、转身都不
行,很容易会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船长担心孩子
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3.船长救孩子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2)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
(3)落水后,船上有水性很好的水手可以救助。
(4)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
4.和船长的办法相比较,我们刚刚提到的其他办法怎
么样呢?(铺海绵垫子或棉被既费时间又不一定与
孩子下落位置一致;用人接因距离太远冲击力过大也
不一定安全;求助飞机需要很长的时间。)
5.船长这样做的结果怎样?(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
弹扎进一样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
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
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
引导学生自读,自
悟去体会文中角色特
点,在汇报中重点抓住
孩子情绪变化和危险
情境以及寻求解救办
法,深入理解课文。板。
)
6.“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
短暂的“四十秒钟”和后面的“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
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
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7.你能用几个词语说说你心目中的船长吗?(沉着、
果断、机智……)
8.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
(末尾照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
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
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9.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讲船长命令孩子跳
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10.指导朗读,读好船长的话。在朗读中表现出船长
的沉着、果断、机智……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4)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自由朗读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习了课文,
我明白了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
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3.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船长)佩服他什么?
(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板书:沉着镇静、
机智果断)
4.说一说:
(1)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你
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失足跌到甲板上,差点付
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今后做事
一定要想想后果……)
(2)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说些什么?(你表现出
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你丰富的经验和超人的智
慧,以及你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你极大的人格魅
力。)
(3)此时此刻,你想对水手们说些什么?(开玩笑
应当看场合、对象,有时玩笑酿成悲剧。)
5.拓展延伸:假如你就是当时船上的一名水手,回到
拓展交流和练习
升华了感情,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家,你会怎样向亲人讲述这件事?
板书
内容
起因——水手戏猴、猴子放肆
发展——猴戏孩子、孩子追猴
跳水 经过 船长沉着镇静、机智果断
高潮——孩子追猴、走上横木
结果——船长举枪、孩子得救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 )的大海 ( )的猴子 ( )的桅杆
( )的孩子 ( )的水手 ( )的船长
二、填写关联词语。
1.猴子( )不理,( )撕得更凶了。
2.( )孩子不会失足,拿到帽子,( )难以回转身走回来。
3.猴子( )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更加放肆起来。
4.孩子( )一失足,他( )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三、修改病句。
1.这一天校园里风平浪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猴子果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所以把小朋友打哭了。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
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
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
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
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在原文上标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并从中挑选三个写一句话。
2.给选段中描写水手们的相关的语句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选择正确的答案。
(1)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
a.引出对孩子处境的危险的描写。
b.引出对船长果断行为的描写。
c.引出下文对孩子害怕心情的描写。
(2)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a. 水手的大叫惊动了船舱里的船长。
b. 水手的大叫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出境的危险。
c.水手的大叫把猴子吓跑了。
【答案】
一、风平浪静的大海,放肆的猴子,高高的桅杆,哭笑不得的孩子,勇敢的水手,沉着的
船长
二、1.不但......还 2.即使......也 3.显然......因而 4.只要......就
三、1.这一天校园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2.一只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3.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还把小朋友打哭了。
4.桅杆顶端只有孤零零的一根横木,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5.我心惊胆战地走在摇摇晃晃的索桥上。
四、1. 追赶 喊 放开 张开 走 取 望
示例:妈妈一边追赶走出家门的小明,一边大喊:“天气不好,你带雨伞了吗?”小
明停住脚步,望了一眼黑沉沉的天空,转身回家去了雨伞,急匆匆地向学校走去。
2.(1)a (2)b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事情的先后顺序后,鼓励学生顺着事情发展的顺序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品味重点词句,进而感受到孩子处境的危险,理解情况的危
急,再通过感情朗读,从而体会情感。最后让学生了解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使
学生感受到:跳入海中,虽有危险,但有海水,还有生还的希望。再通过多种方法的对比
使学生对船长的机智和果敢产生敬佩之情。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获得的一些有
益的启示。
二、教学中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让学生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专心
地、投入感情地读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
章的内容。在真切理解“绝境”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以
及对孩子深切的爱。
三、拓展交流,了解船长。
船长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但是课文对他的描写不多。为了使学生理解船长这一形象,
理解他的品质,在体会孩子处于千钧一发的处境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快想想办法,看
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孩子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办法。然后我再让他们
看看船长是怎么做的,把自己的办法和船长的做法进行对比,这样他们就能够深切体会到
船长的沉着、果断和机智,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
要表现在拓展交流环节:
在拓展交流环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
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通过交流使学生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这个船
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而远洋轮船在航行中是会遇到各种风险的,船长具有应付各种复杂
情况的经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
在拓展交流环节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万一那孩子在船长命令发出后还没有跳水,船
长会不会真的开枪?他该怎么办?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变通,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
维训练,而这种训练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
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
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
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
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
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
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船上有成人和孩子;因为在返航途中,又是一个风平浪
静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也比较愉快,才有兴趣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是人
与猴子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钻来钻去”、“模仿人的样子”、“做出可笑的鬼脸”,写出了
猴子的活泼与聪明。“放肆”,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这是事情发生的起因。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把他的帽子摘
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用牙齿和爪子撕”,冲着孩子做鬼脸,这
是猴子“更加放肆”的具体表现。猴子的放肆使孩子生气了,于是他“吓唬”、“大声叫
喊”。水手们笑起来是因为猴子速度快、动作滑稽。“哭笑不得”说明孩子被戏弄得生气也
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第三部分(第 4 自然段)讲孩子走上最高横木,遇到生命危险。它是这篇文章的高潮。
先写猴子戏弄孩子,展示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
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
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强调了孩子走上横木的客观原因。接着讲走上横
木后,孩子和水手们的表情和行为变化。水手们先是“吓呆了”,接着有人“吓得大叫一
声”,这一方面说明水手们对孩子遇到生命危险的担心和害怕,也侧面反映出孩子已处于
难以挽救的危险境地。
第四部分(第 5—6 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在这万分
紧张的时候,船长急中生智,意识到只有跳到海里才是唯一解救的办法。于是果断地用手
中的枪逼迫孩子往海里跳。“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进一步展示了父亲
的果断,也说明了情况的危急。孩子的得救,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
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水手们在短短的四十秒里就把他救上了
甲板。孩子的得救,是几个方面的条件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
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
善于分析。
【作者介绍】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 年 9 月 9 日-1910 年 11 月 20 日),19 世纪
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
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 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
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 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 年参加
克里米亚战争。1855 年 11 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 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
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
活。1860~1861 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
会见普鲁东。1863~1869 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 年
他经 12 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 年代末,托尔斯泰
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 一 1882)。80 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
(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
《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
(1903),特别是 1889~1899 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 年 10 月从家中出走,11 月病逝于一个小
站,享年 82 岁。
列宁对他的评价是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
“天才艺术家”。高尔基对他的评价是“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1.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列夫·托尔斯泰
2.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
上。——列夫·托尔斯泰
3.不应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列夫·托尔斯泰
4.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列夫·托尔斯泰
5.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
来。——列夫·托尔斯泰
6.应当首先竭力阅读和了解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最优秀作家的书。——列夫·托尔斯
泰
7.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列夫·托尔斯泰
8.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
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列夫·托
尔斯泰
9.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10.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列夫·托尔斯泰
11.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列夫·托尔斯泰
12.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列夫·托尔斯泰
13.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列夫·托尔斯泰
14.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它
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列夫·托
尔斯泰
15.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
尔斯泰
16.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
作为的时间。——列夫·托尔斯泰
17.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列夫·托尔斯泰
18.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
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列夫·托尔斯泰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择正确的字画上横线。炮(蝉 弹) 船(枪 舱) 龇牙(咧 裂)嘴
吓(虎 唬) 胳(膊 博) (桅 危)杆
二、缩写句子。
1.调皮的小猴子一口气爬上了高高的桅杆。
2.弟弟在新华书店买了两本彩色的连环画。
3.大理石的地面平整光洁,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三、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的意思,然后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回来。
2.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
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
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
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
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
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
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
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
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
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
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一样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
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
了甲板。1.“哭笑不得”的意思是 。孩子哭笑不得的原因
是 。
2.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上是为了 。
3.从文中画“ ”的句子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 。
4.用“ ”画出两处猴子十分放肆的句子。用“ ”画出两处孩子感情变
化的句子。
5.回答问题: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6.“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短暂的“四十秒钟”和后面的“大家
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假如当时你就在那艘船上,快想想办法,看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救这个孩子?(自
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炮(蝉 弹) 船(枪 舱) 龇牙(咧 裂)嘴 吓(虎 唬) 胳(膊 博) (桅 危)杆
二、1.小猴子爬上了桅杆。
2.弟弟买了两本连环画。
3.地面能映出倒影来。
三、1. 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2. 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1.哭也不是,笑也不是,猴子摘了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水手们又大笑。
2.取回帽子。 3.孩子的处景十分危险。
4.猴子放肆:“孩子吓唬它……还撕得更凶了。”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
子,……做着怪样。”,孩子感情变化:“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孩子气极了……吓呆了。”
5.船长命令孩子立刻跳水。船长是个机智、沉着、果断、勇敢的人
6.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五、在甲板上铺上海绵垫、在甲板上铺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习作 神奇的探险之旅
课题 神奇的探险之旅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想象中的探险之旅。
2.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
重点
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
体,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教学
难点
把探险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4 )
分钟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 2】
暑假去四国八谷飞伯父家玩耍的三人组,偷偷驾驶摩
托艇出海,悲惨地失踪于濑户内海,三人被当成海上遇难
者……然而,漂流到无人岛上的生活,却如此多姿多彩,
钓鱼、找海螺、采百合根做食物,搭了帐篷和厕所,本以
为要在岛上生活几十年,没想居然遇到横凶作恶的狮子,
于是三人上演一出抓狮子的好戏……
2.学生自由阅读,教师相机提示:同学们,你们刚刚阅读
的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那须正干所著的《探险记》的内容
介绍。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学生自由发言)
2.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探险吗?(学生自由发言)这次习
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板书:神奇
的探险之旅)
名作欣赏,激发了
学生的习作兴趣。新课
教学
( 33
)分
钟
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出示课件 3】
人物
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
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
见识多广的向导
好奇心强、性格活泼的同学
胆子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
心细而胆小的妹妹
(1)小组交流,说说希望和谁一起去探险。从上面的表
格中选择一个,和自己一起组成一支探险小队。并说说理
由。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2.【出示课件 4】
场景 装备 险情
茫茫大漠、热带
雨林、海中荒岛、
幽深洞穴、南极
冰川……
指南针、地图、
饮用水、食物、
药品、帐篷……
遭遇猛兽、暴雨
来袭、突发疾病、
断水断粮、落石
雪崩……
(1)小组交流:参考上面的提示,说说你想到哪儿去探
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三、互相交流,指导命题。
1.小组交流:怎样根据要求写出条理清晰、惊险刺激的习
作。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并板书【出示课件 5】:
(1)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要把遇到的困难、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4)写完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3.指导命题:
(1)可以用“神奇的探险之旅”作为习作的题目。
(2)可以根据选取的材料进行命题。如:茫茫大漠探险
之旅。
(3)可以根据自己最深的感受对习作进行命题。如:有
惊无险
(4)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作为习作的题目。如:
利用表格的形式
为学生提供了合作者
以及场景、装备、险情
等示例,拓展了学生思
维的空间。知识改变“命运”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出示课件 4】
沙漠之旅
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见过高耸入云的山峰,见过
变化多端的云海,却从未见过真正的沙漠。那次去敦煌旅
游,我就和沙漠来了个亲密接触。
抵达敦煌后的第二天,我们便出发前往鸣沙山月牙泉。
环顾四周,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我终于来到了沙漠!我
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工作人员牵来了几只高大的骆驼。我毫不犹豫地跨上
了一只骆驼。骑在骆驼背上扭头看着其他的队伍,瞧着不
远处的登山者,不由地发出感叹:“沙漠之路虽然充满了
崎岖、坎坷,但是依然有千千万万的挑战者要征服它,我
也不能例外。”在茫茫的沙漠之中骑着“沙漠之舟”有一
种难以说出的自豪感。听着清脆的铃声,看着满地的黄沙,
我恍若成了古时的旅行者,伴着夕阳缓缓而行……
要滑沙就要先上一座山。我带头走上了这座几乎垂直
的沙山,山上唯一可以利用的只有一架梯子,但是我却不
想走寻常路,我也要体会一下在沙地中行走的艰难。刚开
始,我两三下就冲上了一大截,渐渐地我有些体力不支,
脚步放慢了一些,前脚深后脚浅,还时不时滑下好几步,
赶忙一脚插进沙坑中才勉强保持平衡。逆水行舟,不进则
退,我只好步子迈得更大些。最后我不得不坐在梯子上歇
一会,再抬头一看,还有将近一半的路程,我差点晕过去。
连滚带爬地到了山头,终于可以滑沙了,我迫不及待
地坐上了皮艇。皮艇先是缓慢地移动,然后飞驰下去,皮
艇飞速下坡,几乎是在垂直地向下掉,周围的事物在我的
眼中已经扭曲得不成形。风把黄沙吹进我的眼中,于是我
尽量地压低身子,强大的气流使我喘不过气来,胸口仿佛
被压了件重物,异常烦闷,心脏仿佛要蹦出来一般。我不
由自主地拉住扶手。热浪拂过脸庞,皮艇终于停了下来。
一千米长的艰难路程它一会儿就过去了,我直呼过瘾。再
看看其他人,不是吓白了脸就是坐在地上吓破了胆,不过
大家都是意犹未尽的样子。
沙漠之旅刺激至极,没想到我在茫茫沙漠中也能找到
乐趣。
1.我当小评委: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
以名篇作为此次
习作的例文,极大地调
动了学生参与习作的
积极性,引导学生了解
了习作方法。(1)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①文章开头以大海、山峰、云海作比,表达作者对沙漠的
向往之情。
②乘坐“沙漠之舟”进入沙漠“恍若成了古时的旅行者,
伴着夕阳缓缓而行……”表达了作者初入沙漠时内心的悠
然自得。
(2)把遇到的困难、解决困难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
体。
①“我带头走上了这座几乎垂直的沙山,山上唯一可以利
用的只有一架梯子”这段描写中“垂直”“唯一”准确地
描述了攀登沙山的困难。
②“渐渐地我有些体力不支,脚步放慢了一些,前脚深后
脚浅,还时不时滑下好几步,赶忙一脚插进沙坑中才勉强
保持平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只好步子迈得更大些。
最后我不得不坐在梯子上歇一会,再抬头一看,还有将近
一半的路程,我差点晕过去。”这段描写中通过对“我”
爬沙山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先是不把它放在眼
里“不想走寻常路”,接着是“脚步放慢了一些”,“不得
不坐在梯子上歇一会”,最后“连滚带爬地到了山头”。准
确地表现了爬沙山的艰难、曲折的过程。
③“皮艇飞速下坡,几乎是在垂直地向下掉,周围的事物
在我的眼中已经扭曲得不成形。风把黄沙吹进我的眼中,
于是我尽量地压低身子,强大的气流使我喘不过气来,胸
口仿佛被压了件重物,异常烦闷,心脏仿佛要蹦出来一般。
我不由自主地拉住扶手。热浪拂过脸庞,皮艇终于停了下
来。一千米长的艰难路程它一会儿就过去了,我直呼过
瘾。” 小作者对滑沙的描写,可谓细致到位,准确生动。
通过对“我”滑沙的动作、感受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周
围事物的扭曲,失重袭遍全身,强大气流压迫,热浪拂过
脸庞,这一切刺激之极,乐趣无穷。准确地表现了滑沙的
艰难、曲折的过程。
④“再看看其他人,不是吓白了脸就是坐在地上吓破了胆”
借助对周围其他人的描写表现了滑沙的惊险、刺激。
(3)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
①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见过高耸入云的山峰,见过变
化多端的云海,却从未见过真正的沙漠。——对沙漠的向
往。
②环顾四周,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我终于来到了沙漠!
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初次见到沙漠的兴奋、激动。
③“沙漠之路虽然充满了崎岖、坎坷,但是依然有千千万万的挑战者要征服它,我也不能例外。”——充满自信。
④在茫茫的沙漠之中骑着“沙漠之舟”有一种难以说出的
自豪感。听着清脆的铃声,看着满地的黄沙,我恍若成了
古时的旅行者,伴着夕阳缓缓而行……——充满自豪,悠
然自得。
⑤我却不想走寻常路,我也要体会一下在沙地中行走的艰
难。——征服自然的决心。
⑥再抬头一看,还有将近一半的路程,我差点晕过去。
——认识到困难之大。
⑦我迫不及待地坐上了皮艇。——内心的兴奋。
⑧沙漠之旅刺激至极,没想到我在茫茫沙漠中也能找到乐
趣。——总体感受:惊险、刺激、高兴。。
五、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
式要正确。
六、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
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
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
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 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
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
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
(2)互相评价: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
地方没听明白。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
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小组交流、全班交
流这一环节的目的是
培养学生分享习作的
意识。
写作后,再引导学
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
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和耐心。体现了“好作
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
学思想。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3 )
分钟
八、教师小结,鼓励积累【出示课件 9】。
今天,老师真的非常高兴,因为就在这短短的一节课,
我跟随同学们经历了一次次惊险而刺激的探险之旅!在
这些探险的旅途中,我学到了知识、认识了自然、受到了
启发、得到了教益……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续编
你的探险故事,写成探险日记。将来和同学们、和老师一
起分享。
板书
内容
神奇的探险之旅
(1)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要把遇到的困难、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3)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课后反思
《神奇的探险之旅》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六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
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探险之旅中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
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怎样使学生根据情景编故事,写出情节的曲折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
键所在。
一、珍视独特感受,选取话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自主选择探险的地点,自主选择
探险的装备,自主选择探险的伙伴。
二、拓展想象空间,充分表达。为使学生的想象有个广阔的天地,在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
时,我总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契机。我引导学生想象在探险的过程中遇到了什
么样的困境,又是怎样摆脱困境的,在摆脱困境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求生的方法。
三、保护学生的个性写作。在习作设计中,我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感受,让每个学生选择
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写作,引导学生曲折的探险过程写具体。
想象是欲望的一种意象化表达和满足。因此,成功的想象作文,必始于欲望的有效唤
醒和刺激。而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冒险、探险、历险、惊险,无疑是其生命成长历
程中的一种本能的精神诉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渗透珍爱生命教育,避免学生不顾危
险地去进行冒险。
拓展阅读:
鲁滨孙漂流记
从前,有一个人叫鲁滨孙,是个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
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
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
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了,鲁滨孙看到那翻了的船,
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
滨孙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
么用呢?
现在首先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以避日晒雨淋。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
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
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援救。
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他没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破船上搬下来的
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
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
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
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孙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猜想
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
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羊。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
后来,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
宴会。鲁滨孙在恐怖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
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岸了。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
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孙住所的方向。鲁滨孙决心救下这
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鲁滨孙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
五”。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也渐渐学会了说话。他们
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他差
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有一天清晨,鲁滨孙被“星期五”喊醒,原来有一艘英国船只正在附近停泊着。他发
现这艘船上发生了叛乱,水手们绑架了船长。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
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鲁滨孙乘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
名篇赏析:
(1)《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选文是该
书的缩写。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
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2)文章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
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
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3)选文属历险小说类,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
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4)鲁滨孙在荒岛为生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外乎解决食物、住所、安全和孤独这四个
最基本的问题。而在与世隔绝、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一个人要解决这四大难题,无疑是一
种极其严酷的挑战。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
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
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5)写作特点①课文以故事的发展为顺序,条理十分清晰,结构完整。
②文章词语生动,耐人寻味。
③文章通过写鲁滨孙在岛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他是怎样战胜困难的描述,让读者对他
产生了敬佩之情。
(6)人物描写:
①人物行动:描写鲁滨孙“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解决了
生存的必要条件——食物。通过这些叙述,展现了主人公的聪明才干和坚强的意志。
②人物心情:在荒岛上生活,还要面对被野人屠宰的恐惧,这也非常惊险。发现野人的脚
印,“恐惧万分”“不安的心情”,并不是说鲁滨孙胆小,而是突出遭受野人宰割的恐怖。
语文园地六
课题 语文园地六 课型 练习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
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的方法;了解
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教学
重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解文言文重点字意思
的方法;了解描写人物感受的方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了解古代各年龄段的
称谓。
教学
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会和积累理解文言文重点
字意思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10 )
分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文章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多种多样,有的比较
直接,有的比较含蓄。阅读过程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可以加深多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小组交流: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都了解了哪些人
物的思维过程?其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引导学生借助学
过课文中的语句了解
人物的思维过程,降低(1)【出示课件 2】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
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
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
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
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小组交流:这段话描写的是谁的思维过程?你能用图
表的形式展示其思维过程吗?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出示课件 2】
田忌赛马
田 忌: 下 上 中 胜利
齐威王: 上 中 下
教师小结:学习课文《田忌赛马》时,可以了解孙膑
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他先分析了当时賽马双方的具
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和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
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
马的出场顺序,即“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
中等马对下等马” 的方法,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获得整
体的胜利。通过这样的推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
出了这样的妙计,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慧。
(2)【出示课件 4】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
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
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
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
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
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
来。
小组交流:为救孩子,船长采用了怎样的方法?他为
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学习
《跳水》时,可以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当时,横木上的孩
子已经心惊胆战了,如果要让孩子往回走,再从桅杆上爬
下来,一紧张,很可能就摔到硬邦邦的甲板上。让孩子跳进
风平浪静的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水手们可以马
上把他救起来。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定用枪逼
了教和学的难度。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法。这样分析后,就
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在很短的时间里,船长就果
断地救下了孩子,真是机智过人。
新课
教学
(30)分
钟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5】
吾盾之坚 坚固 问其故 缘故
道旁李 道路 弗能应 答应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1)读读上面的词语,注意加横线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文言文中
有些字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组成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
(1)【出示课件 6】
誉之曰: 吾矛之利:
年九岁: 当极明邪:
失汲道: 揠苗助长:
狐假虎威: 至之市: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 7】
誉之曰 赞誉 吾矛之利 锋利
年九岁 年龄 当极明邪 明亮
失汲道 失掉 揠苗助长 禾苗
狐假虎威 假借 至之市 集市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
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8】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
交流解决问题,培养了
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
惯和能力。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
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四十秒钟,
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
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所以,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
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
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出示课件 9】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
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1)小组交流:从加点部分你体验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几十年,
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让人感受到时间
漫长而又过得很快。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当时的情
况。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 10】
◊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考试时
间过去了一大半,我才做了几道小题,看来这次考试成绩
又要垫底了。
◊整个下午我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等待爸爸给我带
来生日礼物。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走到客厅窗前,望着
回家的路。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爸爸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跑到楼下,来到爸爸回家的必经之路。
(三)学习修改作文。
1.谈话引导:材料《一张画像》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
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样
修改这篇作文的。
2.学生自由阅读,可以在材料旁边写一写自己了解到的方
法。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
(1)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教学时大胆放手,①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用字的准确。
②“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
书的封面。
③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
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
的实际情况。
④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
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
不是一幅画。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① 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
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
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
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
切。
②作文中还写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
股黑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
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
时的实际情况。
(3)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
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
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这样
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
朗上口。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① 如,“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
蔡’”,这句话显得啰唆,叶老删去多余的部分,改为“倒
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
②再如,“谁知,看得正带劲,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
何课本给拿走了”改为“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几何课本
给拿走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①如,叶老把“上课了”改为“上课铃一响”。因为“上
课了”可以理解成刚上课或已经上课一段时间了,改为
“上课铃一响”,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②再如,作文中写“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
课来”这里与上文衔接得不好,叶老改为“说完就走上讲
台又讲起课来”,这样,与上文的衔接就比较紧密,意思
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
调动了学生主体的积
极性。表达得也比较准确完整了。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①作文中“象开玩笑似的说”将“像”写成“象”,叶老
加以改正。
②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
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
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标点错
误,如,“说不定真是个复原军人呢!”这句话末尾不能
用叹号,叶老把它改为句号。“然后鞠躬让大家坐下”中
间要用逗号断开。“我得手早痒痒了”一句话未完不能用
句号,叶老八局还改为逗号。叶老去掉了“扑腾扑腾”中
间的标点。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
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出示课件 11】
豆蔻年华:指女于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 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2.学生自由阅读,理解意思。
3.小组合作,拓展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
见。
4.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1)豆冠年华
豆蔻,是一种植物,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
结成果实和种子。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
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
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
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
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
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
引导学生反复诵
读探究,理解意思,受
到启发。上她。
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
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
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
的年轻美少女。豆蔻,也可写作“豆蔻”。。
(2)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3)弱冠
男子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
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
“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
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
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
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
《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
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
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
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出处《礼记·曲礼上》
“(男子)二十曰弱冠”。
(4)而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孔子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里的“立”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
“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
指人 30 岁。
(5)不惑
不惑:40 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
作 40 岁的代称。
(6)花甲
花甲,指 60 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
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
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
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
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
可能没有白痕。
(7)古稀
古稀:70 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
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8)期颐
期颐:100 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
称百岁为“期颐”。
5.拓展阅读: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
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
被子和带子。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
在襁保。”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
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
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4)龆龀: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
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
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
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陶潜《桃花源
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幼学:10 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
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
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
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
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束发:男子 15 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
为成童的代称。《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
大艺焉,履大节焉。”
(9)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
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0)知命:50 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意谓到 50 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1)耳顺:60 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
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
顺”为 60 岁的代称。
(12 )耋:70—80 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
《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
下拜。”
(13)耄:80—90 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
曰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以“异域风情”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等项教学内容。三篇课文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有捷克著名作家
卡雷尔•恰佩克的《牧场之国》;还有介绍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建筑的《金字塔》。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3.教学建议:
(1)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
生通过读书,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
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配合“异域风情”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学内
容。
“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了说“周边环境”和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等内容。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
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阅读和积累古诗等内容。
(2)指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把资料中的语言
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能够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二步: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8.威尼斯的小艇 1.了解写作方法,理清层次。 2 搜集资料,展示交流2.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的写作方法。
3.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
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
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
的形态美。
自主阅读,理清层次
交流写法,感受风情
19. 牧场之国 1.感受牧场风光,体会动物、
人、环境和谐统一的意境。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真正
的荷兰”的含义。
3.领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
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
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2 课前阅读,整体感受
自读自悟,体会意境
探究交流,了解写法
20.金字塔 1. 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2.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
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
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
的内容。
2 自读自悟,理清脉络
对比阅读,了解写法
口语交际:我是小
小讲解员
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
2.训练学生能把要说的内容
的大致情况说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的
习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4.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
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1 精巧构思,环环相扣
放手交流,培养信心
双向交流,提高能力
习作:中国的世界
文化遗产
1.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中国的
世界文化遗产。
2.引导学生把资料中的语言
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3.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
魅力或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1 交流资料,打开思路
阅读范文,掌握写法
自评互评,学会修改语文园地七 1. 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
美,感受将自然风光与人们的
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感受景物动静变化,选择情
景进行仿写。
3.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理
解并背诵积累古诗。
1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深入探究
18.威尼斯的小艇
课题 威尼斯的小艇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尼、艄”等 7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
写“尼、斯”等 15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纵横交叉、手忙脚乱、祷告、雇定”
等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课文
层次。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
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
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
重点
了解写作方法,理清课文层次;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
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
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
难点
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
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课件
教具
准备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
导入
(5)分
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 2、3】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冈
多拉。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
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
在大街上走:冈多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
它那儿都去。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
只要不怕转弯抹角,那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
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克方场
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
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
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
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水那么绿,那么酽,会带你
到梦中去。——选自朱自清的《威尼斯》,有改动
2.学生自由阅读,说说从这段话了解到什么。
3.简介威尼斯【出示课件 4】
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水城,位于亚得里亚海海
滨的一个新月形的泻湖中,四周为大海所环抱,只有西北
角有一长堤与陆上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开门见水、以河为街的城市。城中河道
纵横交错,河道两岸排列着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威尼斯
也是一座以船代车的城市。河道中多种多样的船只穿梭于
大小河道上,构成了水城特有的风景。
4.谈话导入:现在让我们去走走看看,领略一下异国风情。
(板书课题:威尼斯小艇)学生齐读课题。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5】
马克·吐温(1835 年 11 月 30 日-1910 年 4 月 21 日)
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虽
然其家财不多,却无损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
知名人士之一。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6.谈话过渡: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也就是本文
的作者,他在游览威尼斯时,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可他为
什么在众多的事物当中,选择了“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
着这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
(学生自由读课文。)
以名人笔下的威
尼斯导入课文,学生
通过阅读初步感受威
尼斯的美,激发了学
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简介威尼斯及作
者,有助于学生理解
课文,感受课文内容。新课
教学
(33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6】: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7】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威尼斯
的小艇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
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
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小艇是威尼斯的交通工具,
是全文的总起。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舱
里舒服的感觉。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船夫驾驶小艇的熟练技术。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板书: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独特的构造
特点;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
相关。)
四、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 9】多媒体出示“威尼斯风光图片”,学生认真
观察,用感官来威尼斯美妙的水上风光。
。欣赏威尼斯的风
光图,感受威尼斯的
美丽风光,为全文的
学习,主题的理解埋
下了伏笔。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2)
分钟
五、课堂总结,朗读感受【出示课件 10】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大作家马克·吐
温一道欣赏了威尼斯美妙的水上风光,我想大多数同学可
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威尼斯去看一看,去坐一
坐威尼斯的小艇,去感受水上乐园的情趣。
2.自由朗读全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水上城市”威 ní( )sī( ),坐上了船头和船 shāo( )
微微向上 qiào( )起的小 tǐnɡ( ),小艇上的坐 diàn( )柔软舒服,船夫对小艇操
zònɡ( )自如。打开船舱的窗 lián( ),看到其他小艇上许多孩子在保 mǔ( )陪下,
可能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也有老人可能是乘坐小艇去教堂 dǎo( )告;远处可能是戏
院散场了,人们坐上各自 gù( )定的小艇,cù( )拥在一起的小艇在人们的 huá( )
笑声和告别声中离开了 mǎ( )头。我被这威尼斯独特的风景陶醉了。
二、给多音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海水哗( )哗地涌上岸滩,水中海豚精彩的表演引来一片哗( )笑。
(①huā ②huá)
2.牧童骑着黄牛吹着牧笛在弯曲( )的小路上走着,曲( )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
传遍乡村的原野。
(①qǔ ②qū)
3.一只( )老牛在上坡上只( )管独自吃草,小牛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它也不知道。(①zhī ②zhǐ)
4.蒙蒙的细雨夹( )杂零零星星的雪片飘落下来,寒风中的李晓军只穿着一件夹( )
衣,冻得瑟瑟发抖。(①jiá ②jiā)
三、对下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
上的汽车。( )
A.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B.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河道多。
C.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答案】
一、尼 斯 艄 翘 艇 垫 纵 帘 姆 祷 雇 簇 哗 码
二、1.①② 2.②① 3.①② 4.②① 三、C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2.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
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2】:上节课我们我们学
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大作家马克·吐温一道欣赏了威
尼斯美妙的水上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大作
家马克·吐温坐上威尼斯的小艇,去感受水上乐园的
情趣。
3.大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威尼斯的小艇到底是什
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想想威尼斯的风
光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
阅读是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
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5.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
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新课
教学
( )
分钟
二、了解小艇的重要作用。【出示课件 3】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
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1.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此处的“大街”指的是什么?(河道)“汽车”指
的是什么?(小艇。)
3.说说从这段话你了解到什么?(小艇在威尼斯的
重要作用。)(板书:大街上的汽车)
三、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一)【出示课件 4】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
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
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默读这段话,找出直接描写小艇特点的词,说说从
句中体会到什么?
(1)小艇的特点: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2)交流体会:样子奇特,行动轻快灵活。
2.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呢?(作者观
察很仔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得很生动很具
体)(板书:比喻)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
点儿像独木舟。(第一句写制作比较讲究,长、窄、
深,联想到“有点像独木舟”。用“独木舟”比喻小
艇,说明小艇‘又窄又深’的特点。)
(2)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写
小艇的形状,“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能使我们想象它
静止时的样子。用“新月”比喻小艇,说明小艇两头
翘起的特点。)
(3)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写小艇的
行动,“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能使我们想象它运动时
的样子。用“一条蛇”比喻小艇,说明小艇的行动轻
快灵活。)
3.教师小结: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方法,对小艇由
学生是语文学习
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
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
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
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
本次自主学习中,通过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
习来理解小艇的特点,
真正将课堂交给了学
生,他们思维的火花迸
射,相信会收到意想不
到的效果。静到动地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地印象。我们
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
感觉。今后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做到仔
细观察,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抓住特点,合理
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
动、形象。
4.指导朗读:这样的小艇怎么会不惹人喜爱呢!谁愿
意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评议,齐读。(引导学生
读出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5.谈话过渡: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你
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
(二)【出示课件 5】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
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
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
完的情趣。
1.教师适当放慢速度范读,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读,
一边想象自己坐在小艇里的感受。
2.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1)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感觉很舒服,很有趣
味。)
①舒服(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②新鲜(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
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
③兴奋(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
(2)说话练习:坐在小艇里可以……可以……还可
以……有说不完的情趣。
(例 1:坐在小艇里,可以欣赏一座座形式不同
的石桥;可以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可以跟来往
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例 2:手机可以用
来接通电话,可以玩游戏,还可以敢看影视节目。有
说不完的情趣。)
3.指导朗读:是啊,人们坐在既美观独特,又舒服惬
意的小艇里游览威尼斯的风光是多么有趣味的一件
事呀!让我们一起捧起书再来体会体会。
4.谈话过渡: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感觉那样舒适、
充满情趣,其实这个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呢?
(三)教师小结: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三个比喻句来写
小艇的样子。第一句写制作比较讲究,长、窄、深,
联想到“有点像独木舟”;第二句写小艇的形状,“像
挂在天边的新月”;第三句写小艇的行动,“仿佛田沟
里的水蛇”,轻快灵活。对小艇由静到动地描写生动、
形象,给人以深刻地印象。第三自然段讲了乘船游览
舒适自在、情趣无穷的快乐感受。
四、了解“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出示课件 6】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
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
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
看哪一处好。
1.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一句在这里起什么作
用?(“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是中心句,总领全
段。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述。)(板书:先总
后分)
2.那么,船夫的技术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
段话,想一想,哪些词句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在这里起什么作
用?(“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运用了侧面描
写的手法来反衬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驶技术高超。)
4. 此时此刻,假如你坐在小艇上,你想对船夫说些什
么?(你的驾驶技术如此高超,平时一定不断练习吧,
你太棒了。)
5.教师小结:第四自然段中“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是中心句,总领全段。下面几句话围绕中心句具体叙
述: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船夫能操纵自如,
毫不手忙脚乱;在很挤很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
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退”,则
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反衬小艇速度之快,船夫驾
驶技术高超。当然,船夫对小艇操纵自如,除了和熟
练有关,和小艇奇特的样子也是分不开的。
6.指导朗读。
五、了解“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1.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相当于大街上的汽
车”。那么都有哪些人在“大街”上乘坐“汽车”去做什么呢?
2.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段落,在课文中圈画。
3.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7】。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
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
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
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
自雇定的小艇。
5.课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出示
课件 8】
谁 干什么 说明什么
商人 去做生意
青年妇女 高声谈笑
孩子由成年人伴
着
到郊外呼吸新
鲜的空气
老人带着全家 教堂作祷告
一大群人
坐
着
小
艇
看戏回家
小艇
与人们的
生活紧密
相连。
6.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小艇。
白天,威尼斯因小艇而变得热闹。晚上的威尼斯又是
什么样子的呢?【出示课件 9】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
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
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
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
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
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自由阅读,深入感受晚上威尼斯的特点。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课件出示有关图片,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随
着小艇的“簇拥”--“散开”--“消失”--“停泊”,
人们从“拥”--“哗笑”--“告别”--“沉寂”,城
市也由动到静,“沉沉地入睡”。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
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板书:由动到静)
《威尼斯的小艇》末段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突
出了什么?前三个句子描写了什么?后三个句子描写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件 10】
《威尼斯的小艇》末段描写一动一静,突出了小
艇在威尼斯的重大作用。末段前三个句子是动态描写。
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
失;传来哗笑,告别声。后三个句子是静态描写。写
深夜,小艇停泊,水面沉寂,月影摇晃,万物静寂,
古城入睡。环境幽静,景象优美、迷人。
《威尼斯的小艇》末段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
结合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件 11】
这一段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描写,在文中有重要
的作用:这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
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
了文题。动态和静态的先后出现,表现了这座“世界
闻名的水上城市”既繁华又幽静的特色。动静映衬,
真实地反映了威尼斯的风貌。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7.课堂练习,拓展交流:在威尼斯,除了课文中写的
一些人,需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外,还有哪些人也要
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去学习呢?
(1)【出示课件 12】照样子说一说。
商人坐着小艇去做生意。
学生坐着小艇去 。
坐着小艇去 。
……
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8.教师引读:下面我大家一起来朗读这一段内容,大
家要及时接读并以手作小艇来表演。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
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
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
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
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
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
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
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
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
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
又——(沉沉地入睡了。)
9.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从白天人们的活动同小
艇的联系来反映小艇的作用。作者抓住匆忙去做生意
的商人,高声谈笑的青年妇女,到郊外去的小孩,上
教堂的老人等四种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显示了小
艇同威尼斯人息息相关。第六自然段从人们在夜晚的
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写小艇的作用。戏院散场,人们
回家需要小艇。随着小艇的“簇拥”--“散开”--
“消失”--“停泊”,人们从“拥”--“哗笑”--“告
别”--“沉寂”,城市也由动到静,“沉沉地入睡”。
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朗读全文,加深印象。
让我们朗读全文,再一次了解威尼斯、欣赏威尼
斯,愿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古老的水上城市,及威尼斯
的小艇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教师的范读、引读
也为学生的朗读树立
了榜样,学生的感情也
就自然流露。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
分钟
七、课堂总结,阅读链接【出示课件 13】。
1. 这篇课文围绕小艇讲了三方面内容,让我们领略
了威尼斯奇特的风光,感受到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
息相关,感悟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介
绍威尼斯时,三位作家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3.作业。(选做)
(1)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你
一天生活的情境,和同学交流。
(2)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物,要写出特点来。
(3)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泰国的曼谷被称为
“亚洲威尼斯”,斯德哥尔摩被称为“北欧威尼斯”。
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比较它
们之间的异同,再次领略异国风情。
作业的设计是对
课内的延伸,使学生将
课内外的结合真正地
落到实处,使课堂学到
的知识在课外得以训
练,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习
作表达能力,真可谓一
举多得。板书
内容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大街上的汽车
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 比喻
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先总后分
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由动到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课文,选择合适的字。
(顾 雇)工 (华 哗)笑 船(梢 艄)
保(母 姆) (簇 族)拥 (码 马)头
二、填空,组成词语。
七手( )脚 运用自( ) 世界( )名 手忙( )乱
操纵( )如 小巧( )珑 ( )快灵活 左( )右( )
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不管……总……
1.(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 )小艇成了这座城市主要的交
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 )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3.( )河道怎么拥挤,船夫(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4.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 )能平稳地过去,( )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四、阅读理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
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
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一( ) 倒退一( )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D.排斥、排挤。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手忙脚乱:
(2)操纵自如: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描写了(动态 静态)的画面,说
明
【答案】
一、1.因为……所以 2.虽然……但是 3.不管……总 4.不但……而且
二、雇工 哗笑 船艄 保姆 簇拥 码头
三、七手(八)脚 运用自(如) 世界(闻)名 手忙(脚)乱
操纵(自)如 小巧(玲)珑 (轻)快灵活 左(拐)右(拐)
四、1.宽松 前进
2.B
3.(1)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2)操作得得心应手,非常熟练。
4.动态 行船速度快,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课堂上适时播放威尼斯的风光片,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
的感性认识。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好的情境,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从学生们的赞叹声中可以看出这为学习课文体会威尼斯的美奠定了基础。
通过让学生欣赏威尼斯的风光图片,了解威尼斯的河道多、名胜多、桥梁多、小艇多,
整体地了解了这“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让学生深切感受威尼斯的确是一座世界闻名的
水城。这对学生了解小艇存在的必然性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对“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
具”的理解并水到渠成。
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
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动”与“静”
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体验“美”
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比如:教师的范读、领读、自由朗读、默读、等等,在
不同形式的读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引导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在“了解小艇
的样子和特点”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再鼓励学生用读的方式表示出对小艇的喜爱。通过这样反复的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情感被
激发了出来,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体会到了 “威尼斯的美”,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尤其
是明白了“小艇与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
三、朗读的同时,感悟写作方法
本课一个教学的难点就是对于写作方法的领悟。这篇课文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
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作方法一向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实现这
个目标我想了很多。最终决定教师的引导要多一点。我就把这种提示分散到几个环节,引
导学生掌握对于抓住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在“小艇和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环节大
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末段前三个句子是动态描写,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
小艇,散开,消失;传来哗笑,告别声。后三个句子是静态描写,写深夜,小艇停泊,水
面沉寂,月影摇晃,万物静寂,古城入睡。环境幽静,景象优美、迷人。引导学生感受这
些描写说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
紧扣了文题。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
元共有三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和《金字塔》,分别从不同角度引领学
生领略异国风情。这篇课文以小艇为载体,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
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
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
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
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
美。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
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 12 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
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
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他于 1910 年 4 月 21 日去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
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
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
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
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2006 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 100 位人物第 16
名 。
马克·吐温的作品有三个特色:
第一,他在西部幽默传统的基础上,发挥极度夸张的艺术想象。
第二,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这个“我”像中国相声里的主人公一样,
扮演各种喜剧性人物。他们大都天真、老实、无知,思想单纯,什么事都一厢情愿,结果
常常事与愿违。 马克·吐温用天真老实人做主人公是有意识的。主人公总是怀着某种理想
或某种单纯的想法,但在现实中处处碰壁,说明他这个理想是不现实的,行不通的,而他
越不明白这一点,就越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第三,幽默里含有讽刺。他在《自传》里总结他写幽默小说的经验,说“为幽默而幽
默是不可能经久的。幽默只是一股香味儿和花絮。我老是训诫人家,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够
坚持三十年”。“三十年”,是指从他开始写作至写自传时为止。他所谓“训诫人家”是说
他写小说含有抑恶扬善的严肃的创作目标。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威尼斯: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
也是威尼托地区的首府。
威尼斯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是 13 世纪至 17 世
纪末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艺术重镇。威尼斯别名“亚得里亚海的女王” “水都” “桥之
城”及“光之城”,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威尼斯市区涵盖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
海沿岸的威尼斯潟湖的 118 个岛屿和邻近一个半岛,以 177 条水道、401 座桥梁连成一体,
以舟相通。这个咸水潟湖分布在波河与皮亚韦河之间的海岸线。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
倾泻着温柔。其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威尼斯有
着“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
“桥城”等美称。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东方威尼斯
东方威尼斯指江苏省苏州市。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
斯”、“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
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亚洲威尼斯
“亚洲威尼斯”是泰国的曼谷。曼谷原意“天使之城”,有“佛庙之都”之誉,为黄
袍佛国之泰国首都,是泰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曼谷位于湄南河畔,距暹罗湾
4公里,离入海口15公里,全市面积1568平方公里,人口600余万。市内河道纵
横,货运频繁,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曼谷港,是泰国和世界著名稻米输出港之一。曼谷又是国际活动中心之一,每年有多达二、三百起的各种国际会议在此举行。城内设有联合
国“亚太经社委员会”总部、世界银行、世界卫生、国际劳工组织以及20多个国际机构
的区域办事处。曼谷还是“世界佛教联谊会”(具32个成员国)总部及国际“亚洲理工学
院”所在地。
北欧威尼斯
“北欧威尼斯”是斯德哥尔摩。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有北欧的威尼斯之称,因为城市也
是包围在蔚蓝的海洋之中的。北欧的海的颜色与南欧以及亚洲的很多海有很大的不同,因
为非常靠北,所以海的颜色更为深邃,是一种让人心醉的深蓝色。斯德哥尔摩,由 70 多
座桥连接了 14 个岛屿和 1 个半岛而形成。它们散落在梅拉伦湖和波罗的海之间。其实这
里大大小小的岛屿加起来完全不止这个数,斯德哥尔摩群岛,向东延伸入波罗的海 60 公
里,大大小小的岛屿一共 24000 个。
马克•吐温的文章
百万英镑(节选)
我等候着,一直等到他把手头的事办完,他才领着我到后面的一个房间去,取出一堆
人家不肯要的衣服,选了一套最蹩脚的给我。我把它穿上。衣服并不合身,而且一点儿也
不好看,但它是新的,我很想把它买下来,便没有挑剔,只是颇为胆怯地说道:“请你们
通融通融,让我过几天再来付钱吧。我身边没有带着零钱哩。”
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说道:“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
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这可叫我冒火了,于是我们说:“朋友,你对一个陌生人可别单凭他的穿着来判断他
的身份吧。这套衣服的钱我完全出得起,我不过是不愿意叫你们为难,怕你们换不开一张
大钞票罢了。”
他一听这些话,态度稍改了一点儿,但是他仍旧有点儿摆着架子回答我:“我并没有
恶意,可是你要开口教训人的话,那我倒要告诉你,像你这样凭空武断,认为我们换不开
你身边可能带着的什么大钞票,那未免是瞎操心,恰恰相反,我们换得开!”
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说道:“啊,那好极了,我向你道歉。”
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
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
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
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谁的笑容陷入这样
的窘况。老板赶紧跑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他兴致勃勃地问道:“喂,怎么回事?出了
什么岔子吗?”
我说:“什么岔子也没有。我在等到他找钱。”
“好吧,好吧,托德,快把钱找给他,快把钱找给他。”
托德回嘴说:“把钱找给他!说说倒容易,先生,请你自己看看这张钞票吧。”
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
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兴奋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
“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托德简直是个傻瓜
——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这类事情。把每一个大阔佬都从这儿撵跑了,因为他分不清一位百万富翁和一个流浪汉,老是没有这个眼光。啊,我要找的那一套在这儿哩。请您把您
身上那些东西脱下来吧,先生,把它丢到火里去吧。请您赏脸把这件衬衫穿上,还有这套
衣服;正合适,好极了——又素净,又讲究,又雅致,简直就像公爵穿得那么考究。这是
一位外国的亲王定做的——您也许认识他呢,先生,就哈利法克斯公国的亲王殿下,因为
他母亲病得快死了,他只好把这套衣服放在我们这儿,另外做了一套丧服去——可是后来
他母亲并没有死。不过那都没有问题,我们不能叫一切事情老照我们……我是说,老照他
们……哈!裤子没有毛病,非常合您的身,先生,真是妙不可言,再穿上背心,啊哈,又
很合适!再穿上上衣——我的天!您瞧吧!真是十全十美——全身都好!我一辈子还没
有缝过这么得意的衣服呢。”
我也表示了满意。
“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这可以暂时对付着穿一穿,您等着瞧我们照你自
己的的尺寸做出来的衣服是什么样子吧。喂,托德,把本子和笔拿来,快写。腿长三十
二……”我还没有来得及插上一句嘴,他已经把我的尺寸量好了,并且吩咐赶制晚礼服、
便装、衬衫,以及其他一切。后来我有了插嘴的机会,我就说:
“可是,老兄,我可不能定做这些衣服呀,除非你能无限期地等到我付钱,要不然你
能换开这张钞票也行。”
“无限期!这几个字还不够劲儿,先生,还不够劲。您得说永远永远——那才对哩,
先生。托德,快把这批定货赶出来,送到这位先生公馆里去,千万别耽误。让那些小主顾
们等一等吧。把这位先生的住址写下来,过天……”
“我快搬家了。我随后再来把新住址给你们留下吧。”
“您说得很对,先生,您说得很对。您请稍等一会儿——我送您出去,先生。好吧
——再见,先生,再见。”
汤姆·索亚历险记
(一)
汤姆·索亚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儿,父母去世很早,包莉(lì)姨
妈收养了他。他喜欢冒险,总想找机会练练胆量。
一天,汤姆对一个也喜欢冒险的孩子哈克贝利·费恩说:“嘿!今晚你敢不敢和我一
起去坟场走走?”
“当然!”哈克不假思索地回答。
半夜,在通往坟场的路上,两个“志同道合”的男孩儿并肩走着。路上黑乎乎的,不
时传来猫头鹰的叫声,一阵冷风吹来,吓得他俩毛骨悚(sǒnɡ)然。他们刚走到坟场边上,
忽然看到几个模模糊糊的身影,提着一盏灯笼,往这边走来。他们吓得赶紧躲到大树后面。
“瞧!”汤姆低声说,“那是什么?”
“鬼火,是鬼火!真是吓死人了!”
那几个身影慢慢走近了,原来是镇上的罗宾逊(xùn)大[dài]夫、乔(qiáo)和穆
(mù)夫·波特。他们是来盗墓(mù)的,三个人正在为钱发生争执(zhí)。乔伸着拳头,
骂骂咧(liē)咧地朝大夫比画着,大夫突然出手将他打倒在地。波特放下割绳子的刀子,
向医生冲过去,两个人扭打了起来。大夫猛地挣脱了波特,从地上捡起一块木板,一下子把波特打昏在地。乔捡起刀子,出其不意地刺向大夫。大夫摇摇晃晃地倒了下去,压在波
特身上。乔把刀子放在波特手上,然后四处张望了一下,离开了。
四周又安静了下来,汤姆和哈克撒开双腿,朝着镇子飞奔了起来。他们不时惊慌地扭
头往后看,好像有人在跟着他们似的。终于到了镇上,两人靠在墙上直喘气。
“太恐怖(bù)了!”汤姆说,“咱们把它说出来吗?”
“不行,咱们一定不能吱(zhī)声。你想,要是咱们说山来,而警察又抓不住那个
凶手的话,凶手是不会放过咱俩的。他弄死咱们还不像捻(niǎn)死两只小虫子一样。咱
俩发个誓(shì)吧——发誓绝不说山去。”
汤姆想了想,同意了。
第二天,人们发现罗宾逊大夫的尸体和波特的那把刀子,他们逮[dài]捕了波特,准
备等几天审判他。
汤姆心里很难受,他想去作证,然而一想起乔凶恶的目光,他就不寒而栗。但不去作
证,又觉得良心不安。最后,他打定了主意。
开庭时,波特被带上了法庭。他脸色苍白而憔悴。乔一口咬定是波特杀了大夫。波特
那天喝得醉醺(xūn)醺的,又曾经被大夫打昏了,醒来时糊里糊涂的,发现刀子又在自
己手上,身上还有好多血,也认为是自己杀了大夫。
接着,又有人证明刀子是在尸体旁发现的,还有人证明那把刀子是波特的。可怜的波
特呻(shēn)吟了一声,用手捂住脸,他实在是后悔极了。法庭就要宣判了。这时,波特
的辩护律师站了起来,他请求过书记官后,说:“传证人汤姆·索亚!”
汤姆走了进来。法庭中微微骚(sāo)动了一下,人们都惊奇地看着他。
“汤姆·索亚,6 月 17 日夜晚你在哪里?”律师问。
汤姆看到乔铁青的脸,心里怕得要命,半天才说:“在墓地。”声音很小,只有前面
少数人才能听到。乔的脸上露出轻蔑(miè)的笑容。
“在墓地什么地方?”
“躲在坟旁的那棵大榆树后面。”
乔的身子几乎难以察觉地哆嗦一下。
“有人和你在一起吗?”
“有,我当时是和——”汤姆的声音越来越大了。
“等等,先不要说出他的名字。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让他出庭。说说你当时看到了什
么。孩子,不要害怕,也不要漏掉任何细节。”
汤姆开始讲了起来。开头有点吞吞吐吐,渐渐地,话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越
来越自然了。法庭逐渐安静了下来,大家张着嘴,屏声静气地听他讲着。他们被那毛骨悚
然的故事迷住了。尤其是汤姆讲到下面这段话的时候,达到了高潮:
“大夫抓过木板狠狠一抡,穆夫·波特随即倒下。这时,乔拿过刀子跳了起来,然后
——”噌(cēnɡ)!乔像闪电一样朝一扇窗户冲过去,翻出窗户,冲过路上所有想拦住他的
人,跑了。波特被释放了。汤姆呢,一下子成了焦点人物。
(二)
过了几天,汤姆的同学蓓(bèi)姬(jī)过生日,家里决定在山上给她举行野餐会,
让孩子们都参加。餐后,孩子们都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去了,听说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
他们想进去探险。汤姆和蓓姬走在最前面,他俩举着蜡烛,顺着黑乎乎的通道,津(jīn)
津有味地欣赏着洞里的景观。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他们的心灵,他们不顾同学们的
劝阻,一直往里走去。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大洞,上面有好多蝙蝠,一大团一大团
地聚集在一起。受到亮光的惊扰,蝙蝠铺天盖地地飞下来,尖叫着向蜡烛光猛扑过来。吓
得他俩赶快跑开,拐过好几个洞才躲开了蝙蝠的追击。
突然,蓓姬说:“咱们这是到哪里了?”
汤姆一愣,他发现自己也迷路了。两个人开始在里面乱走,还大声呼叫了好久。可是,
既没有人答应,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
饿,艰难地在洞中摸索前行,希望能找到出口。有时实在困了,就躺下歇一会儿。不知过
了多长时间,蓓姬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可汤姆知道不能泄气。他总是对蓓姬说:“你
放心,我们马上就会找到出口的,你很快就可以回到父母的身边了。”
就在这时,他看见前面二十多米的地方,有一只举着蜡烛的手,汤姆惊喜地大叫了一
声。那手后面的身子出现了——天哪,是乔!原来他一直躲在山洞里。汤姆吓坏了,可他
看到乔撒腿跑了。山洞里回声太大,可能他没有听清是孩子的声音。
汤姆在山洞里走哇走哇,他也快泄气了。突然,一丝亮光透了过来。他手脚并用地爬
过去,从一个小洞里挤出去,一下子看到外面奔流的大河!汤姆兴奋极了,赶紧去叫蓓姬。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蓓姬拉出了山洞。两人望着洞外蔚(wèi)蓝的天空,奔腾的
河水,自由飞翔的小鸟,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一艘路过的船发现了他们,把他们送了回
去。这时,镇上已经派人在洞里搜寻三天了。
他们在家休养了好多天,才恢复过来。这天,汤姆来到蓓姬家,蓓姬的爸爸撒切尔法
官逗他说:“汤姆,你还想不想去山洞?”
汤姆笑着说:“再去一次也无所谓(wèi)呀!”
法官摇摇头,说:“你再也去不成了,我怕还有人像你们一样迷路,已经让人用
大铁门把山洞锁死了。”
“啊!”汤姆突然一拍后脑勺,“乔还在山洞里呢!要把他救出来,罪犯应判刑,可
不能憋死在山洞里呀!”
没几分钟,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小镇,人们立即返回山洞。洞门被打开了,暗淡的暮色
中,呈现出—片凄(qī)惨景象:乔摊开手脚躺在地上,他已经饿死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根据句意写词语。
(1)高声喧哗谈笑。 ( )(2)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 )
(3)手忙乱,脚也忙乱。形容做事慌忙。 ( )
二、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填写下列句子。
(1)(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2)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桥梁 ( )的妇女
( )的威尼斯 ( )的街道
( )的交通工具 ( )的影子
( )的水上城市 ( )的声音
四、把下列句子补充为比喻句。
(1)小艇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
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
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
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
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夹 jiā( ) jiá ( ) 散 sǎn( )sàn ( )
鲜 xiān( ) xiǎn ( ) 泊 bó ( ) pō ( )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动词,写在横线上。然后用上这些连续动词,仿写一个明确的场景。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2)仿写:
3.选段中画“ ”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
5.根据对选段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完成填空。
从人们在夜晚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写小艇的作用。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
随着小艇的“簇拥”--(“ ”)--(“ ”)--(“ ”),人们从“拥”--(“ ”)--(“ ”)--(“ ”),城市也由( )到( ),“沉沉地入睡”。
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照样子写一写。
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欣赏的美丽的景色,请认真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写
一写图上的景色,注意对图上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参考答案:
一、(1)祷告 (2)哗笑 (3)操纵自如 (4)手忙脚乱
二、(1)因为……所以…… (2)所以
三、(坚固)的桥梁 (年青)的妇女
(古老)的威尼斯 (宽阔)的街道
(主要)的交通工具 (模糊)的影子
(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嘈杂)的声音
四、(1)小艇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天边的新月。
(2)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五、1.夹子 发夹 散落 发散 新鲜 朝鲜 停泊 湖泊(答案不唯一)
2.(1)夹 走 做 (2)早晨,爸爸一睁眼发现自己睡过了点,他急忙夹着工作服,匆匆地走
上汽车,加大油门向工厂开去,他要去做工。
3.(1)在小艇里,青年妇女高声谈笑。
(2)水面上沉寂了,在水中,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4.拟人
5. “簇拥”--“散开”--“消失”--“停泊” “拥”--“哗笑”--“告别”--“沉寂”
动 静
六、示例: 阵春风拂过,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像云霞一般的樱花花瓣翩翩飘
落,好美啊!花蝴蝶们都把她们当成了自己的好伙伴追逐着呢!柳树姑娘轻轻地摇着身姿,
她那长长的辫子甩进西湖,洗洗干净,多么漂亮!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春风拂过我的
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在蒙蒙细雨中,远远望去,西湖好似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白纱,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细雨过后,露珠在新绿上随风滚动,新绿在空中婀娜摇摆。西
湖像刚洗过澡一样,更加清晰了:山茶花红艳艳,迎春花黄嫩嫩,玉兰花紫幽幽,梨花雪
白白……
19.牧场之国
课题 牧场之国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毡、犊、眺”等 10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书写“仪、眺”等 15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专注、飞驰、公爵、镶嵌、牲
畜、极目远眺、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4.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教学
重点
体会“真正的荷兰”的含义;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
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
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
难点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毡、犊、眺”等 10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书写“仪、眺”等 15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专注、飞驰、公爵、镶嵌、牲
畜、极目远眺、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宁静、悠闲的荷兰牧场风光,整体感知
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
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简介荷兰【出示课件 2】荷兰简介及风光图
荷兰,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尼
德兰多被世界称为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世界有名
的低地之国。
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奶牛。
2.学生阅读,谈话导入:同学们,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
用美丽的充满异
国风情的图片带给学
生视觉冲击,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色,今天我们就跟随卡雷尔·恰佩克去看看真正的荷兰。
(板书:牧场之国)
新课
教学
(32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3】: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4、5】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牧
场之国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
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荷兰为什么被称为牧场之
国?)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6】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成群的各色牛儿如朵朵大花,镶嵌其中;成群的骏马在草
原上飞驰;
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在草原上悠然自得,挤奶的人
更是默默无声;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闪烁的灯塔。
课文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串全文,突出了牧场
的美而每一种不同风姿的美,在作者笔下都显得灵动,富
有生趣,似优美的抒情小调。
四、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 7】多媒体出示“牧场之国风景图片”,学生用
感官来感受牧场之国的美景。
抓住“荷兰为什么
被称作牧场之国?”这
条阅读主线引领学生
朗读品味,尊重学生选
择文本的自由,训练学
生的感受、联想和言语
表达能力。重点突出,
思路明确。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3 )
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搜集资料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卡雷尔•恰
佩克一道欣赏了牧场之国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
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牧场之国去看一看,去呼
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
2.课文中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的图文资料,和同学进行
交流,说说自己的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连线,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yí biǎo duān zhuāng wú bǐ zūn yán jí mù yuǎn tiào
( ) ( ) ( )
jùn mǎ bēn chí liáo kuò wú yín mián mián xì yǔ
( ) ( ) ( )
zhuō yǐ bǎn dèng jiào hǎn yāo he ling dang ling líng
( ) ( ) ( )
píng ping guan guàn huī fù ping jìng quán dǎ jiǎo tī
( ) ( ) ( )
二、辨字组词。
镶( ) 膘( ) 垠( ) 低( )
壤( ) 漂( ) 根( ) 底( )
挡( ) 骏( ) 漆( ) 驰( )
铛( ) 俊( ) 膝( ) 池( )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2.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当它们飞驰到远方。( )
3.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 )
4.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 )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严。( )2.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
3.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 )
4.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
五、阅读课文选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练习。
荷兰,是( )之国,( )之国,也是( )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
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完成第一自然段的填空。
2.画线的句子是 句,从词语 可以看出来。请你放写一句这样的
句子:
3.牛犊的模样像 ,仪表端庄。老花牛好似 ,无比威严。请你想象,
黑白花牛像 ,白头黑牛像 。
4.这一段主要写了 。这
是对牧场之国的 描写。
【答案】
一、 仪表端庄 无比威严 极目远眺 骏马奔驰 辽阔无垠 绵绵细雨 桌椅板凳 叫
喊吆喝 铃铛铃铃 瓶瓶罐罐 恢复平静 拳打脚踢
二、镶(镶嵌 ) 膘(肥膘 ) 垠(一望无垠 ) 低( 低头 )
壤(土壤 ) 漂(漂亮 ) 根( 根本) 底( 湖底 )
挡(抵挡 ) 骏(骏马 ) 漆(漆黑 ) 驰( 驰骋 )
铛(铃铛 ) 俊(俊俏 ) 膝(膝盖 ) 池( 池塘 )
三、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站)
2.除了深深的野草遮 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掩 )
3.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 傍 驾 默
挤 )
4.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 铺 偶 汽 )
四、1.神情举止、姿态风度端正庄严。( 仪态端庄 )
2.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悠然自得 )
3.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 辽阔无垠 )
4.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极目远眺 )
五、1.水 花 牧场 2.拟人 思考 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 3.贵妇人 牛群
的家长 爱美的少女 威武的少年 4. 在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上,成群的各色牛儿如朵朵大花,镶嵌其中。静态描写。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3.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生
字词语,初步领略了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这节课,
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卡雷尔•恰佩克走进牧场之国,
去感受一下那儿的美丽风景。
新课
教学
(33)分
钟
二、自读自悟,交流感受
1.提出要求:快速浏览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认真
默读,画出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并
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进行个别的学习指导。
3.小组交流:现在,和组内同学一起分享你的阅读收
获,重点讨论你们特别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交流喜
欢这部分的理由。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4.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引导学生交流
自己的读书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A.走进奶牛之国【出示课件 3】(荷兰奶牛图及第二
自然段)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几幅荷兰奶
牛图,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及其感受。
(2)
主要引导学生体
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
读一边想象画面等方
法来读书;二是引导学
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
习情况,从中吸取对自
己有用的知识,借鉴有
效的学习方法。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
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
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
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
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
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
是真正的荷兰。(静态描写:牛儿的颜色与草原的绿
色相映衬的色彩美。)
(3)从“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
和黑白两色的花牛。”一句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个
词语感受到的?(感受牛的数量之多,是从“极目远
眺、全是”等词语感受到的。)
(4)这么多的奶牛,让你想到了平时积累的哪个词
语?(数以万计、不可计数、成千上万……)
(5)通过这部分课文,你了解了一头或者一群怎样
的奶牛?(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
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
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
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
无比威严。)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作者抓住了牛儿
的颜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的色彩美,描绘出了和谐
静美的画面。)
(6)指导朗读:指名读、自由读,小组比赛读。
(7)教师小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到处充满着
宁静的美。(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B.走进骏马之国【出示课件 4】(荷兰骏马图及第三
自然段)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荷兰骏马图,
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及其感受。
(2)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
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
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
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
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动态描写)
(3)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这是一群怎样的骏
马?(自由)这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成群”
“剽悍强壮”“飞驰”“归它们所有”等。)
(4)说说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
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一句的理解。(没
有牧人的吆喝,没有食物的纷争,没有强敌的进攻,
马儿是这无边草原尊贵的主人,作者面对骏马无忧无
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目睹它们在草原上无拘无束的
自在和任意驰骋的英姿,感叹着草场与骏马的和谐。)
(5)教师小结:原来荷兰的牧场是这样的,成群的
骏马——(飞驰到远方),就是这个自由王国的骏马
生活得——(无拘无束),作者又一次感叹——“这
就是真正的荷兰”。
(6)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牧场之国奔涌飞腾的
粗犷之美。(板书: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C.走进动物之国。【出示课件 5】(小动物活动图及
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几幅小动物活动图片,引导学生按一
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及其感受。
(2)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
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
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
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动态描写。)
(3)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感受到什
么?
①羊──有天堂般的绿色草地,羊当然什么也不愁,
完全一幅悠然自得的神态。有一个字来形容羊,板书:
羊闲
②猪──“赞许”是什么意思?(赞扬、赞美。)如果
猪会说话,它会对谁怎样加以赞许呢?(牧场的美丽
景色。)如果也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猪的这种神态,
你会选择什么呢?(猪乐)
③鸡──连平日里很胆小的鸡,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是
显得非常安闲。
(4)教师小结:原来,荷兰的牧场是这样的,连这
些小动物都把自己封为牧场的主人,作者不禁再次感
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板书:绵羊猪群,悠
然自得)
(5)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6)谈话过渡:那么,当夜晚来临,牲畜要归圈了,
牧场之国又呈现出一种怎么样的情景呢?
D.了解夜晚的牧场【出示课件 6】(牧场之国夜景及第五自然段)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牧场之国的夜
景图片,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及其感受。
(2)
到了傍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动态描写
和静态描写相结合。)
(3)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感受到什
么?(静)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①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
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牛静)
②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
又是一片寂静。(船静。)
③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
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人静。)
④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
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车船静。)
⑤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
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
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
是真正的荷兰。(随着牲畜的归圈,整个原野,整个
牧场之国更安静了。)
(4)在这一段中除了感受到了牧场的宁静,你还感
受到了什么?(感受到荷兰人畜和谐共处的美好。)
(5)教师小结: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
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
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作
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夜晚的宁
静也是荷兰的一大特点。
(6)指导朗读:让我们带憧憬与向往,用有感情的
朗读来表现出牧场上的宁静和谐之美吧!(学生自
由朗读。)(板书: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三、对话作者,体会写法。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
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 7】
这是一个总起句,句子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
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要描写的是荷兰独特的地形特点──“牧场之国”,
因为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所以这句话总领全
文,下面就具体地描写了荷兰广阔无际的牧场和生活
在牧场上的无忧无虑的家畜家禽。
2.【出示课件 8】作者和你们一样对荷兰充满无比的
喜爱和赞美,他心中的千言万语在文中却只汇成一句
话,你发现了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
中出现了几次?(四次。)你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吗?
(突出了牧场之国自然景色的优美、闲适。)(板书: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课文语言生动感人,你觉得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什
么样的写法?【出示课件 9】(①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
运用,文章语言生动。②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
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
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
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
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
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
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
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
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
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
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
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
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
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
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
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
介绍荷兰安静祥和的特点,更是对荷兰静态的美景发
出的赞叹。牧场更有一种粗犷的动态美:成群的骏马
在草原上飞驰,辽阔的草原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
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
4.再次欣赏牧场之国相关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有感
情朗读全文:课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
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
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
的心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也走在荷
兰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自己也像作者
一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
兰”的由衷感慨。朗读时注意语调的变化,要有高低
缓急,尤其是第五自然段,写夜晚的荷兰,语调应放
轻,语速稍慢,读出“安谧静美”之感。引导学生体会重
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中
的作用是,让学生体会
文章的线索,了解作者
这样安排的用意之所
在。欣赏荷兰风光,学
生从感悟文本到欣赏
视频,对荷兰风光一定
流连忘返,通过此处的
写话来抒发对荷兰的
喜爱和赞美,水到渠成。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4)分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荷兰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天堂般幽雅洁净、风景宜
人的环境,是因为荷兰人民由衷的热爱和保护,他们
的付出同样也得到了自然的回报,使他们能在这片优
美、独具景致的土地上自由安闲地生活。课后,我们
可以继续搜集更多有关荷兰的风景、风情,更立体地
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
充分体现大语文观,
实现课内外融合。培养
学生搜集、筛选、整理、
运用资料的综合学习
能力。鼓励学生去阅读
更多美文佳作。引导学
生学习比较着进行阅
读,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和鉴赏水平。
板书
内容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位 yí tài( )端庄的夫人,正静静地看着远处 bēn chí( )的马群。
2.小红坐在 dèng zi( )上,摇动着手里的 líng dang( )。
二、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
(1)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
(3)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 )(4)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
三、给下列语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反问 E、设问 F、夸张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 )
3.长毛山羊在草地上发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
4.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 )
四、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五、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
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
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悠然( ) 赞许( ) 欣赏( )
2. “ 这 就 是 真 正 的 荷 兰 。” 朗 读 时 应 用 的 语 气 , 应 重 读 的 词
是 。
3.“这就是真正的荷兰。”(1)改写成反问句。(2)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
一、1.仪态 奔驰 2.凳子 铃铛
二、(1)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静态描写)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静态描写)
(3)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动态
描写)
(4)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动态描写)
三、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C )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 A ) 3.长毛山羊在草地上发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B )
4.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 D )
四、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一条条的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五、1.悠闲 赞扬 观赏
2.赞美 真正
3.难道这不是真正的荷兰吗?突出了牧场之国自然景色的优美、闲适,表达了作者对荷
兰的由衷赞美。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课堂教学中,我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读出
自己对句段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
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设身
处地地去阅读、去感受,学生仿佛自己就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
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
感慨。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被荷兰的美
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
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
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
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
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
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
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
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
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
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
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
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荷兰的牧场的静态美和动态
美;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难点是
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感受牧场之国的美,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展
现荷兰牧场的写作方法。欣赏本课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作者介绍】
卡雷尔·恰佩克(1890~1938)捷克著名作家、剧作家、新闻记者、童话寓言家,著有
大量长短篇小说、剧本、游记等。1920 年恰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
机器人这个词,此剧本已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
相关作品:科学幻想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鲵鱼之乱》;《小狗杰西
卡》;《九个童话故事》;《牧场之国》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荷兰:
荷兰人们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花之国”“运河之国”,它的真正国名叫“尼
德兰”,“尼德兰”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总
面积 41 548 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领土只高出北海海面 1 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
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荷兰地势非常平坦,但在东部和南部由几座山丘。西欧的三大
河流莱茵河、马斯河以及斯海尔德河均通过荷兰境内入海。由于荷兰位居欧洲理想位置,
素有“欧洲大门”之称。
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是最大的城市和第二大港口,“丹”是水城的意思,其中最重
要的三条运河分别是绅士运河、国王运河、王子运河。
荷兰三分之一的地区为牧场,主要饲养黑白花奶牛。奶牛业相当发达。
荷兰四宝:
风车
荷兰是欧洲西部一个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它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
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荷兰三分之一的面积只高出北
海海面 1 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符其实的“尼德兰”。
荷兰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又是典型的
海洋性气候国家,海陆风长年不息。这就给缺乏水力、动力资源的荷兰,提供了利用风力
的优厚补偿。
荷兰的风车,最早从德国引进。开始时,风车仅用于磨粉之类。到了十六、七世纪,
风车对荷兰的经济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荷兰向来以风车闻名。而保存风车较多的地方,则是“小孩堤坊”。
如今,在这个地方还保留了 19 部风车,并且还能见到穿着传统服饰的荷兰妇女。
郁金香郁金香闻名于世,其中荷兰非常大的因素就是因为荷兰,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
奶酪
荷兰人有各种各样的奶酪。奶酪也像红酒一样分开等级。
木鞋
风车、木鞋、奶酪、郁金香号称荷兰四宝,而木鞋又位于四宝之首,其地位可见一斑。
木鞋成为荷兰的特产,和光照期短、地势低洼有关。全年晴好天气不足 70 天,这使荷兰
人的爱阳光一如所爱他们的画家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也使他们不得不穿上敦实的木
鞋对付潮湿的地面,下地干活、庭院劳作乃至室内打扫都穿不同样式的白杨木鞋。后来,
精明的荷兰人把木鞋制作发展成一门半机械操作的工艺,木鞋也就成为特色产品和旅游纪
念物。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多音字组词。
模:mú( ) mó( )
圈:quān( ) juàn ( )
二、词语解释。
端:①用手平拿着;②规矩;③东西的一头;事情的开头;④方面;项目;⑤原因;起因。
1. 这位领导仪态端庄,温文尔雅。( )
悠:①久,远,长;② 在空中摆动;③稳住,控制;④闲适,闲散。
2. 他们悠然自得地在公园里散步。( )
三、给下列词语写出合适的近义词。
专注──( ) 仪态──( ) 端庄──( ) 无垠──( )
安闲──( ) 欣赏──( ) 悠悠自得──( )
四、给下列词语写出合适的反义词。
端庄──( ) 微弱──( ) 恢复──(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
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
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
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
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
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
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
2.跟我学(照样子,写词语)。
(1)一罐一罐:
(2)默默无言:
3.本段文字是对牧场的 ( )。
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
4.“真正的荷兰”主要表现在( )。
A.挤奶的人十分认真
B.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C.夜晚的宁静
5.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6.这段话主要写了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写出我国城市的别称。如:重庆(山城) 哈尔滨(冰城)
广州——( ) 重庆——( ) 湘潭——( )
重庆——( ) 长沙——( ) 成都——( )
昆明——( ) 苏州——( ) 济南——( )
参考答案:
一、模:mú(模样) mó(模型) 圈:quān(圈套)juàn (羊圈)
二、1.② 2.④
三、专注──专心 仪态──仪表 端庄──庄重 无垠──无边
安闲──悠闲 欣赏──观赏 悠悠自得──怡然自然
四、端庄──随便 微弱──强烈 恢复──继续
五、1.严肃沉默 默默无语
2.(1)凉快凉快 热闹热闹 (2)欣欣向荣 落落大方 3.B 4.C
5.沉睡的牲畜,无声……微弱的光芒。
6.荷兰牧场从傍晚到夜晚的情景
六、广州——花城,羊城 重庆——山城,雾都 湘潭——锰都,莲城 重庆——雾都,山城 长
沙——星城,潭城 成都——蓉城,锦城 昆明——春城,花城 苏州——水城 济南——泉城
20.金字塔
课题 金字塔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的“译、愧”等 12 个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 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清文章脉络。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
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中相互印证的内容。
5.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
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
和智慧;了解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发现两篇课文相互印证的内容。
教学
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 )分
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古埃及、古印度、
古巴比伦、中国)
(2)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
大文明。说到中国,你会想到哪些古建筑?(万里长城、
故宫布达拉宫、颐和园、秦始皇陵、赵州桥、黄鹤楼、岳
阳楼……)【出示课件 2】
(3)说到埃及,你又会想到什么?(举世闻名的建筑“金
字塔”。)【出示课件 3】
(4)展示资料:老师曾经让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古关埃及
和金字塔的图文资料,谁来展示一下你收集的资料。(利
用投影展示多个同学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 3、4】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让我们和
作者穆青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
从交流学生熟悉
的四大文明古国导入,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
离,使学生对接下来关
于金字塔的学习有了
浓厚的学习兴趣。一看。(板书课题:金字塔)
【出示课件 5】
穆青(1921---2003),当代著名新闻记者。
新课
教学
(32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
障碍。
2.【出示课件 6】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金字塔夕照》
1.(板书:金字塔夕照)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自己
感受最深的地方,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 7】
(1)文章采用描写式开头的写法,通过把对金字塔壮丽
景色的描绘来作为文章的开头,用形象的描绘推出说明对
象,给读者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在金色的夕阳下,……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
卷啊!(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又因循着语
言固有的意思和想象的功能,是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交融
渗透的产物。通过这些极具色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
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
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
美的意境。)(板书:开阔而雄浑的画卷)
(2)文章对意境的描绘十分出色。文章意境之美,可以
说是得益于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者十分
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的、局部性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
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的感受,例如:
【出示课件 8】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
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
纯金铸成的。
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通过这些极具色
彩的景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
让学生在学会字
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
放手学生小组交流,宽
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
自觉投入到探究交流
之中。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
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出示课件 9】
(3)接着作者又写在金字塔边看到的情景及自己的感受。
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
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
人间的奇迹,更经不住思绪激荡。我不知道 “金字塔”这
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到来的,究竟出于象形,
还是会意?无论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说它象
形,你看它多像一个“金”的汉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
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
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①作者运用浓重笔墨描述自己的感受,歌颂了人类伟
大的创造。
②这些形象的描绘,描绘出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十
分形象、具体。就这样,作者层层展开,带领着读者一起
欣赏它的外部形象——多像一个“金”的汉字,感受几千
年来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愧是熠熠发光的
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板书:比金子还贵重)
【出示课件 10】
(4)最后,作者通过金字塔自身的鲜明对照,抒发
了对金字塔夕阳无限好令人陶醉的情怀,饱含作者对厚重
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伟大创造的歌颂,同时又有作者眼见
的现实写照,流露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板书:怀古
的幽思)
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
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
一种怀古的幽思。
4.教师小结:《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
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
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
照耀下的美丽图景,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人类伟大创
造。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二)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板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课文旁边的批注读懂课文,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
受。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交流:
(1)从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底面积了解到金字塔的庞
大。【出示课件 11】
塔的重量:约 600 万吨
塔的体积:约 260 万立方米
塔基面积:约 5.3 万平方米
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进行说明,
准确地说明了金字塔重量大、体积大、底面积大的特点。
作者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数字使人感受
到修筑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感
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板书:工程的浩大、艰
巨,其规模的巨大)
(2)建造金字塔过程中的采石、运输、施工等至今仍是
未解之谜。(板书:建造工程未解之谜)
【出示课件 12】
用大约 230 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 2.5 吨。整个
胡夫金字塔相当于 50 层楼高,塔基面积有 126 个篮球场那
么大,体积是 1 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筑金字塔的?
你能说一说当时的人只怎样运送这些石头的吗?
(3)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几千年前的工匠之手,
叫人难以置信。金字塔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而得名。
【出示课件 13】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
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
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你能说一说当时的人是怎样将这些石头叠加在一起
的吗?
(4)数据之谜:更为令人吃惊的奇迹,并不是胡夫金字
塔的雄壮身姿,而是发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数字“巧合”。
(板书:数据未解之谜)
【出示课件 14】
塔高的 10 亿倍正好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从塔基的正中间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正好可以把地球上的陆
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数字“巧合”还在不断地出现:
【出示课件 15】
几个数字所显示的精确的等式,使考古学家、建筑学
家、地理学家、物理学家都迷惑不解。
等式一∶(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
等式二∶( 金字塔) 塔高×l0 亿=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5 亿公里)
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
谁能相信,这一系列的数据,仅仅是偶然的巧合?
还有,金字塔的塔基正位于地球各大陆引力中心。
还有,大金字塔的尺寸与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
上极其相似。
这些数字的“巧合”说明了什么呢?
(5)古埃及一览:了解古埃及其他方面的文明成就。
①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岸边?(人类的文明大多
发育在河流沿岸,在那个时期人们都是沿河流定居的。尼
罗河水每年定期泛滥,淹没陆地,滋润土壤,使耕地肥沃,
农业发达。埃及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早不用将全部劳力投入
到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放在其它用途,
比如建造金字塔。)
②几千年前,埃及人已经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
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
将一年定为 365 天,并规定每年 12 个月,一个月 30 天,剩
余 5 天作为节日。
③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1954 年在胡
夫金字塔旁的地下发现的大木船,也是用作运载国王灵魂
升天的。)
④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
惊叹的建筑成就。
(三)引导学生了解两篇课文中的相互印证的内容。
【出示课件 16】
1.金字塔的建造位置:
(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
用纯金铸成的。 《金字塔夕照》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
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 17】
2.周围的环境:
(1)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
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
《金字塔夕照》
(2)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
在尼罗河上航行。
在尼罗河上游,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场
遗迹。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
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 18】
3.智慧的结晶:
(1)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说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
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
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说它会意,几
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
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金字塔夕照》
(2)用大约 230 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 25 吨。整个
胡夫金字塔相当于 50 层楼高,塔基面积有 126 个篮球场那
么大,体积是 1 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
水泥之类的黏着物。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
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出示课件 19】
4.不解之谜:
(1)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
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觉,引起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
把学习的主动权
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
的读、思、想、论、写、
说,合作、商量,积极
参与,随时询问老师,
深刻地与文本、与同学、
与老师对话,从而获得
自我感悟。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金字塔夕照》
(2)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塔高的 10 亿倍。从塔底的正中间
向正南正北画一条延长线, 可以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
两半。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1.小组讨论: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借助课文内容,大胆
推测,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学生结合课
文讨论,教师巡视)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评议。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3)分
钟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
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
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板书:埃及人的勤劳
和智慧)
2.试写调研报告。以课堂学到的知识为主,介绍你的探究
成果,可以联系你的课外知识,加以介绍。
让学生撰写调研
报告,既是课内的总结,
又是课外的延伸。鼓励
学生通过课外查找积
累资料,把研究引向更
大的课堂,引向更深的
层次。
板书
内容
开阔而雄浑的画卷
金字塔夕照 比金子还贵重
怀古的幽思
金字塔 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工程的浩大、艰巨,其规模的巨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建造工程未解之谜
数据未解之谜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古老的万里长城简直像是用纯金铸(zhù zù)成的,它不愧(guǐ kuì)是熠(xí
yì)熠发光的珍宝,站在长城上引起人们无边的遐(xiá jiá)想和怀古的幽(yòu yōu)
思……
2.巴黎埃(āi ài)菲(fēi fēn)尔铁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技术杰作,是法国巴黎的重
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二、选词填空。
飘浮 飘扬 漂浮
1.五星红旗迎风( )。
2.落叶在水面( ),越来越远。
3.瓦蓝的天空中( )着几朵白云。。
精巧 精致 精美 精湛
1.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包装( )。
2.展览会上的工艺品件件都很( )。
3.金字塔宏伟而又( )。
4. 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 )的造船技术。
【答案】
一、1.铸(zhù) 愧(guǐ) 熠(yì) 遐(xiá) 幽(yōu)
2.埃(āi) 菲(fēi)
二、1.飘扬 2.漂浮 3.飘浮 1.精美 2.精巧 3.精致 4.精湛
课后反思
《金字塔》着重介绍世界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
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
人的才干。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
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
要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思想情感的激发。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
更深一层次,对今后的阅读帮助很大。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
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
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
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作者介绍】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
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 20 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古埃及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
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
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 6000 年前(公元前 4000 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 5500 年
前(公元前 35 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 343 年波
斯再次征服埃及。
金字塔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 80 座金字塔遗迹。
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是一座位在卡夫拉金字塔旁的雕像,外型是一个狮子的身躯和人的头。
位于埃及开罗西萨市南郊沙漠中,在金字塔的前方,为著名的景点。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人面狮身像”。至今仍然没有人确定建造
这座由“狮身”与“人面”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一些人相信“狮身人面像”可能是金
字塔的守护神,另一些则认为它是古埃及伟大文明的象征。
尼罗河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罗河长 6670 公
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
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有关文章
埃及的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
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 27 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
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
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 70 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
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 146 米多,相当于 40 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
要走 1 千米的路程。塔身由 230 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 2.5 吨。有人估计,
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
需要 60 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
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 10 万人在烈
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 30 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
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
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据说是先砌
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
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
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
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铸( ) 愧( ) 熠( ) 遐( ) 埃( )
寿( ) 魂( ) 皆( ) 假( ) 挨( )
非( ) 逢( ) 监( ) 放( ) 甚( )
菲( ) 缝( ) 滥( ) 淤( ) 湛( )
二、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 金灿灿
三、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鲜耀地发着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
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
2.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
泥。
( )
3.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别人感到惊讶和赞叹的建筑成就。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
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
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
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从选段第一句话我们了解到金字塔位于( );从第二句“沙海”一词,
我们了解到沙漠的( )的特点。
2.“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和
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
3.这段文字刻画细致入微,通过这些极具( )的景色描写调动了读者的( ),
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描写一下你的文具盒吧。
参考答案:
一、铸造 寿命;愧疚 灵魂;熠熠生辉 皆大欢喜;遐思 假期;埃及 挨着;非常 不菲;相
逢 缝隙;监视 泛滥;放学 淤泥;甚至 精湛
二、红彤彤 白茫茫 黑乎乎 黑幽幽 白花花 绿油油
三、1.熠熠发光 2.泛滥 3.令人惊叹四、1.沙漠中、尼罗河沿岸 广大 2.赞叹 3.色彩 视觉
五、示例:我有一个长方形的文具盒,它长 20 厘米,宽 5 厘米,高 2 厘米。盒面上那精
致的图案,特别引人注目:那活泼的小红兔,正对着我“微微笑”。还有一些调皮的小桔
子,它们表情不一:有的开怀大笑,有的目瞪口呆,还有的愁眉苦脸,有趣极了。文具盒
不光图案逼真,漂亮,而且样式新颖,使用方便。轻轻打开“文具城堡”的“大门”,你
就会发现:“居住”在内的文具还真不少呢。盒内分上,下两层,上层有性格爽直的钢笔
和几支普通的铅笔,都被削得尖尖的放在那里,无声无息,仿佛在酣睡。一支黑色三角形
的水芯笔也排在哪儿。掀开上层,下层又分成几个格:又细又长的格内,分别“住着”自
动铅笔和铅芯;自动铅笔旁又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房子”,“房主”分别是刨笔刀和橡皮
檫。文具盒,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保管着我的学习用品,为我服务,他永远都是我的
好朋友。。
口语交际 我是小小讲解员
课题 我是小小讲解员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
2.学习如何列提纲。
3.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
重点
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习如何列提纲,提高学生的
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习如何列提纲。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4 )
分钟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复习激趣:
同学们,在第七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文章:《威尼
斯的小艇》《牧场之国》和《金字塔》,这三篇课文的作者
分别从不同角度引领我们领略异国风情。谁来说,通过三
篇课文的学习你都了解到什么?
2.谈话揭题:作者们是这样介绍他们笔下的三个地方的。
学校有客人来,需要你帮忙讲解学校有代表性的地方;亲
友到你家做客,需要你介绍一下周边的环境;暑假开始了,
博物馆需要志愿讲解员……请你选择一种情景,做一名小
通过回忆已学的
课文来导入本组专题,
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
的兴趣,为下面的口语
交际设下铺垫。讲解员。(板书: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学生齐
读课题。
新课
教学
( 30
)分
钟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材 103 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
求?(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 3】交际要求
(1)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恰当地组织在一起。
(2)列提纲,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解。
3.互相交流:要介绍清楚一个地方,要注意哪些方面?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选择位置:家、博物馆、教室……
②确定顺序:观察顺序、从外到内、从下到上……
③确定内容:结构、外观、功用……
④讲解技巧:抓住特点、多个角度、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
⑤提纲赏析:【出示课件 4】
我们的教学楼
a.学校大门北面那栋又高又大的五层楼就是我们的教
学楼。
b.请看教学楼前耸立着的一排又高又粗的白杨树。
c.我们的教学楼楼梯与众不同。
d.一二楼之间的楼梯拐角处是小卖部,那是专门为我
们提供学习用品开的。
e.每楼拐角处张书法作品都是我们学生的杰作。
f.教学楼顶那两个小篮球场大小的大阳台,是我们嬉
戏的“战场”!
g.下课了,教学楼马上要沸腾了!
h.我爱我们的教学楼。
简评:这篇讲解稿选取了校园的教学楼作为讲解的对
象。紧紧抓住教学楼的特点来设置内容,把教学楼介绍得
很细致。说明小讲解员很善于观察,很善于捕捉校园中美
好的事物。
(2)亲友到你家做客,需要你介绍一下周边的环境。①确定顺序:观察顺序、方位顺序……
②确定内容:交通、环境、周围的公共设施……
③讲解技巧:从多个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介绍。
④提纲赏析:【出示课件 5】
这就是我家
a.我家楼对面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正中两株高大
的梧桐树像哨兵一样站立着。
b.树影中,五彩鹅卵石铺成的小道穿过公园,围绕着
我家居住的四号楼,小路两旁紫荆花一朵朵随意地挂在树
上。
c.楼的东西两侧是碧绿的草坪,浅草丛中透出一簇簇
五颜六色的小花。
d.我家楼房的背面,一排排健身器材有序地摆放着。
e.这就是我家,有它的陪伴,我感觉自己就像一条自
由地遨游在海洋的小鱼,欢乐无比!
简评:
(3)暑假开始了,博物馆需要志愿讲解员。
①确定顺序:观察顺序、参观的顺序……
②确定内容:沿途所见的所有展品、沿途所见的重要展品
③讲解技巧:从多个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介绍。
④提纲赏析:【出示课件 6】
军事博物馆
a.参观中国军事博物馆。
b.一号展区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炮。
c.二号展区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导弹。
d.三号展厅很大,我们按照顺时针方向参观。
e.四号展区展出的是越野车。
f.闭馆的时间马上要到了,请有秩序地离开博物馆。
三、互相交流,汇报交际。
(一)准备工作。【出示课件 7】(板书:准备工作)
1.确定好讲解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整理自己课余时间查
阅和搜集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板书:确定主题 准备资
料)2.根据查到的资料列一个提纲,自己试着讲一讲。(板书:
整理提纲 自己试讲)
3.小组交流: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评议,
评选出最佳讲解员。
(二)全班交际。【出示课件 8】(板书:展示交流)
1.对讲解员的要求:
(1)讲解的时候,条理要清楚,讲解的语气、语速要适
当,还可以用手势、动作、表情帮助讲解。(板书:条理
清楚 注意语气 语速适当)
(2)为了使讲解更吸引人,可以把要讲的内容做成小展
板,画出参观路线,附上注解;还可以在讲的时候配上图
片、影像或者音乐。(板书:做成展板 画出路线 附上讲解)
2.对其他同学的要求。【出示课件 9】
(1)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者
要提意见的,等听完之后再举手发言;发问和提意见要有
礼貌,注意礼貌用语。
(2)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展示,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重点从语言表达是否完
整和内容是否有条理两方面来指导,启发引导学生相互补
充,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优点和不足。
4.评议谁最棒。
(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
否流畅、重点是否突出。
(2)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
选结果。
(3)教师小结。此环节的设计是
让学生学会评价,在评
价中掌握讲解的方法
和技巧。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6 )
分钟
四、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
通过交际使我们感受到小小讲解员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同
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2.课后作业:
(1)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善于观察的孩子,为自己
的口语交际积累更多的素材。
(2)试着把自己的发言整理成解说稿。
板书
内容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1.准备工作:确定主题 准备资料
整理提纲 自己试讲
2.展示交流:条理清楚 注意语气 语速适当
做成展板 画出路线 附上讲解
课后反思
开课伊始由复习相关的课文导入课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引
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准备, 互相交流讲解的经验,培养了学生搜集和积累有关材料的兴
趣和能力。紧接着引导学生小组交际评选代表、全班交际互相评价。整节课在自然状态下
有序进行。
交际中学生发言积极、劲头十足,有很强的交流欲望, 讲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课
堂上笑声不断,同学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题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及我们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2.学会搜集资料,并能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3.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介绍。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
重点
1.学会搜集资料,并能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2.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介绍。
教学
难点
写作中要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介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4 )
分钟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提出问题,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
产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
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
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 2006 年起,将每年 6 月的第三个星期
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深入交流:那么,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呢?学生自由发
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
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
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
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2)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
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四类 。
(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1985 年 12 月 12 日加入《保护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 2018
年 7 月,中国已有 53 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3.继续交流:在以前的学习、课外阅读、观看影视作品和
与人交流中,你们都了解了我国的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莫高窟、泰山、黄山、峨眉山、新疆天山、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4.观看图片,引发交流:
【出示课件 2、3】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多组图片。
互相交流通过图片了解到的和自己的感受。
5.谈话导题: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
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这次习作,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
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板书:中国的
世界文化遗产)
课件出示有关图
片,激起学生对文化遗
产的兴趣,为下面的搜
集资料、整理资料和撰
写简介做好铺垫。
新课
教学
( 33
)分
钟
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查阅资料。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搜集相关资料的?
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 4】
(1)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
本现状。
(2)查阅的时候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板书:查阅资料)
2.整理资料。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整理搜集到的相关
资料的?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 5】
根据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如描绘外观和结构的,
记录历史文化的,讲述相关故事的。
筛选资料,剔除无关信息,如果资料不够完善,可以
继续查找、补充。(板书:整理资料)
3.展示资料。【出示课件 6】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整理的搜集
到的相关资料。小组同学互相评议,可以把小组内同学搜
集的资料合并整理。
(2)小组派代表展示资料,并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
导并小结。
三、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出示课件 7】范文
师生互动,相互交
流,资料共享,拓展视
野。1.我当小评委: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
(1)要选择好文化遗产
选择文化遗产是首要任务,在选定好某处之后,还应
收集这个景点的资料。以免写时空洞无物,或张冠李戴。
所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
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等可以借题发挥。
(2)结构清楚,写有条理。
动笔前可以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已确定描述的内容,
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
(3)恰当引用。
适当加入文化遗产名称的由来,背后的神话、传说、
故事等等,增加习作的神秘感。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出示课件 11】
(1)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
人的话,但要注明资料来源。
(2)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
加生动、准确。
(3)写完后,和同学交流,看看你的简介是否清楚,再
进行修改。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
式要正确。(板书:撰写简介)
五、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
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
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
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
范文引路,感悟写
法,掌握技巧,提高能
力。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
一起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
(2)互相评价。
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
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引导学生在分享
中学会借鉴和模仿。
引导学生虚心听
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修改完善自己的
习作。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3 )
分钟
七、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1.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写的作文很精彩,老师都被你
丰富的知识折服了。课后,以你写的作文为基础,向你的
家人、朋友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吧!
2.布置作业:阅读有关介绍中国风景名胜的书籍。
板书
内容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查阅资料。
(2)整理资料。
(3)撰写简介。
课后反思《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的内容。这一习作题
要求学生选择一处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怎样使学生在
习作中能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
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课前指导,收集材料。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虽然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能亲自去游览的学
生却并不多,而且以前学生很少接触过简介文化遗产一类的写作,这无疑增加了习作的难度。
这次习作,如果课前没有收集资料,学生将无从下笔。因此几天前,我就布置学生确定景点,
然后通过书籍、网络等收集材料。为了让学生人人课前对“文化遗产”有所了解,对上网
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同学,我让有条件的同学助他一起合作查找资料,力争人人手中都有一点
资料,准备习作素材。
二、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如今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但在大量的材料面前,如
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能力。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要老
师一步一步指导,才能逐步提高。在课前收集材料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一处世界遇产的资料
很多,不可能都摘录下来,要有所取舍,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有趣的收集下来,待习
作课上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取舍材料。引导学生重要的就保存,不重要的就删
掉,这样步步教给学生处理和运用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先说后写,降低难度。
“说”是前提,写是说的书面表达,只有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写才有望水到渠成,在
动笔前,我先让学生交流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
过汇报和教师的及时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习作的写作方法;在听、说中,可使学生找出
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
四、参与实践,获取新知。
本次习作蕴涵着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前查找资料,给了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学生在
这种实践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也是很快乐地学习知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中也注重
让学生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新知。学会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简介,掌握写作技巧。正
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
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
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在我身上,一
是课堂调控能力不强,二是本身对我国的世界遗产知之甚少,三是教师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
总之,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
语文园地七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课型 练习 授课 1 课时 时间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感受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活动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了解
语句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上的特点。
3.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古诗《乡村四月》,感受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
爱与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积累古诗。
教学
重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积累古
诗。
教学
难点
感受景物动静的变化,选择情景进行仿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18 )
分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问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方
法?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本单元
描写的景物中,有的呈现了自然风光的静态美,有的呈现
了自然风光的动态美,有的是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们的
活动融为一体。
【出示课件 2】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
地入睡了。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
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威
尼斯的小艇》中的游客、商、妇女、老人乘着小艇,穿行
在河道纵横的水域威尼斯,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
活气息。
【出示课件 3】
引导学生借助学
过课文中的语句了解
作者的表达方法,降低
了教和学的难度。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
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描
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段
话中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出示课件 4】
①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③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几句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
描写的?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些
句子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的活动。
2.练一练,学运用。
(1)【出示课件 5】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有
说不完的情趣。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
描写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选
段中的“我们”乘着小艇,穿行在河道纵横的水域威尼斯,
人与景物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2)【出示课件 6】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段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
描写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
段话中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3)【出示课件 7】
水面上渐渐沉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
了。
①自由阅读,小组交流:这几句话运用什么方法来进
行描写的?
②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这些句子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的活动。
3.我拓展,我积累。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
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
读者身临其境。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
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
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等,这些
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
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细部描写、场面描写等,都
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新课
教学
( 22
)分
钟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再选一种情
景仿照着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8】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涌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
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
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侧重
动态描写,突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大作用。前一个句子
写半夜时,戏院散场,人们各自乘坐小艇,散开,消失,
是从人们的动作上进行描写;后一个句子写人们的哗笑声,
告别声,抓住声音进行描写。
这一段动态描写,在文中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描写说
明威尼斯整个城市的动和静都是由小艇的动和静来决定
的,突出了小艇的作用,紧扣了文题;这段动态描写,表
现了这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的繁华,真实地反映了
威尼斯的风貌,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增强了艺术感染
力。
【出示课件 9】
车船过后,--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
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
再发出眸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小组交流,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话采
取了由动到静的写作方法,写动是为了衬托出那儿的静。
随着车船过后,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
整个原野,整个牧场之国更安静了。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感受到原来静是由动来衬托的,这就好比经历了课间十
分钟的喧嚣,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更能让人感受到教室
里的宁静。
在这一段中除了让人感受到了牧场的宁静,还让人感
受到荷兰人畜和谐共处的美好。
2.练一练,学运用。
(1)从“放学后的校园、群鸟飞过湖面、火车进站”中
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选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并投影展示
优秀作品。
(二)读一读,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境,
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10】
在金色的夕阳下……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
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
描写了在金色的夕阳映照下金字塔及其周围景物的色彩。
作者描述了金字塔及其周围景物的静态美,叙述真实,描
写逼真。
【出示课件 11】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给这纯白的光辉网
牢了。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
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
描写了纯白的搭里是地面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作者在描
写中把人的活动和周围的景观融为了一体。
【出示课件 12】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这才这般的
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1)小组交流:语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在表达上有什么
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这段文字描写了梅雨潭的绿。作者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种种绿的景
色加以比较,用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
壁,西湖的波和秦淮河米做类比,用四处不同景观来反衬
梅雨潭水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以突出梅雨潭的绿的美。
2.练一练,学运用。
(1)小组交流:照样子说句子。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 13】
◊面前,是一大片草地。小草已经枯黄,可当中却盛
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树,开始落叶了,可那枯黄的叶子
像美丽的彩蝶从空中飞落下来,慢慢地慢慢地铺成了一条
路,踩上去软绵绵的,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哦,秋天
本是黄色的!
◊虽然雪下的不大,但是雪后的大地到处都披上了银
装,变成了水晶般的童话世界。那一排排树木上都自豪的
绽开了满树银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微紫色的光芒;
而树叶落光的小树,垂下了许多玲珑剔透的银条儿。“真
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这里的菊花可真多,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竞相盛开,
有白的,黄的,红的,绿的…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
红的如枫叶,绿的如翠玉……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出示课件 16】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2.(1)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
读。
(2)解题:《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
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
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17】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为"永嘉四灵"之一。
4.课件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出示课件 18】
(1)山野: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3)子规:鸟名,杜鹃鸟。
(4)如:好像。
(5)才了:刚刚结束。
(6)蚕桑:种桑养蚕。
(7)插田:插秧。
5.欣赏插图,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总结诗意:山陵、原野间草
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
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
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
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
插秧了。
7.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
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
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
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
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
画。
8.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出示课件 19】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9.教师小结: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
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
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
的赞美之情。
10.延伸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入农
家生活,以农家生活为话题,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句吗?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引导学生挖掘教
材,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
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
的节奏美、语言美、诗
境美、诗情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第一步:单元内容总述
1.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
地等项教学内容。三篇课文有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有著名作家丰子恺的《手
指》;还有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
术;二是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
美的语言。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并写出自己的想
法。
(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
言。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安排了“我们都来讲笑话”为
主题的内容。“习作”安排了“漫画的启示”为主题内容。“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以及“日积月累”等栏目,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问
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积累语言。
(2)指导学生把握漫画的特点,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
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去想去说,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开拓学
生的思路,扩展写作的内容;巧妙点拨学生进行布局谋篇,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第二步: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1.杨氏之子 1.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
的意思。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
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
2 指导朗读,停顿恰当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
联系插图,理解内容对语言的巧妙。
3.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感受巧妙,受到启发
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22. 手指 1.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及不
同特点,了解描写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
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
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23.童年的发现 1.了解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
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
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
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
关注生活的态度。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
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
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
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1 收集故事,激发兴趣
阅读课文,了解发现
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感情朗读,感受人物
理解语言,感受风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
来讲笑话
1.培养讲笑话的能力,避免不
良口语习惯,丰富生活情趣。
2.培养大胆表现与口头表达
能力,培养学生幽默感。
3.能从笑话中感受到快乐,懂
得生活无处不精彩。
4.用心倾听别人讲述,做好的
听众,并能交流评价。
1 自主选择
放手交流
培养信心
提高能力
习作:漫画的启示 1.了解漫画,把握特点。
2.明确作文要求,激发写作兴
趣,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
3.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表达
真情实感,巧妙布局谋篇。
4.联系生活实际有序表达自
己的看法和想法。
5.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1 互相交流,打开思路
阅读范文,掌握写法
自评互评,学会修改
语文园地八 1. 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
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1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2.尝试感受选段中语言的风
趣,并试着照样子写一写。
3.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
“颜体”,尝试着欣赏书法。
4.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
到启发。
21.杨氏之子
课题 杨氏之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禽”2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
诣、禽”3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
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
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禽”2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
诣、禽”3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
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8)分
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 2】学生自由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交流文言文名句,联系
以前的学习的文言文,
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
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
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
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
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
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
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
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
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
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出示课件 3】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 年)产生
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 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
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4】
刘义庆(403 年--444 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
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
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的学习兴趣。新课
教学
(30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
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
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
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5】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
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
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
话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
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 6】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
/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现阶段学生接触
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
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
生首先遇到的困难。教
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
学生以停顿、语气、语
调上的暗示。在此基础
上,让学生独立朗读,
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2)分
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
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 )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
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梁( ) 惠( ) 诣( ) 乃( ) 禽( )
粱( ) 慧( ) 指( ) 奶( ) 离( )
三、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氏: 。 (2)甚: 。 (3)惠: 。
(4)诣: 。 (5)乃: 。 (6)设: 。(7)曰: 。
(8)未: 。 (9) 闻: 。
【答案】
一、shì shèn yì wèi yìng qín
二、梁国 高粱;实惠 智慧;造诣 手指;乃是 奶奶;家禽 离开
三、(1)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2)甚:很,非常。 (3)惠:惠同“慧”,智慧的
意思。 (4)诣:拜访,拜见。 (5)乃:就;于是。 (6)设:摆放,摆设。(7)曰:说。
(8)未:没有。 (9) 闻:听说。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3.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杨氏
之子》。
检查朗读环节的
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
课做好衔接,也是为了
更好地理解课文。
新课
教学
(27 )分
钟
二、再读课文,了解意思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
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
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 2】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
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①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
我们大家还要小。(板书:杨氏子)
②“聪”的意思是——聪明,“惠”是通假字,通
“慧”,“惠”的意思是——智慧。
③“甚”是“非常”的意思。“甚聪惠”的意思是很
聪明,非常聪明。
(2)你是怎样读懂上面词语的意思的?(看注释)
(3)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甚)为
什么?(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
致。)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
自由发言。)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聪明,读出内心对杨
氏之子的喜爱。
(6)教师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
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
一句一句地让学生汇
报理解,并有意地进行
学法的引导。降低了学
习难度,也提高学生的
理解和欣赏能力。
表演朗读这一环节能
帮助学生深化对人物
语言的理解。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出示课件 7】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
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子第 26 代后
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
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
后迁尚书,疾笃未任。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
称孔廷尉。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
校。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小孩的父
亲)“诣”是什么意思?(拜见。)
(3)“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其”是什么
意思?(他,指杨氏子。)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有一
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
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5)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孔君平来拜
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
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
熟。)
(6)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 4】
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端来,摆上。)谁为谁“设
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
“设果”。)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父亲的老朋友来了,
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看起来
孩子很有礼貌。)
(2)孩子端出多少水果?(多种。)你是从哪里看出
来?(果有杨梅。)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
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读一读,读出杨氏之子的可爱,读出对热情好
客的杨氏子的赞扬。
【出示课件 5】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谈话过渡:此时,孔君平和大家一样,对这个
热情好客的杨氏子心生喜爱之情。现在又见“果有杨
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
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词语“曰”是什么意思?(说。) “此”是
什么意思?(这,这里指杨梅。)“应声”是什么意思?
(马上回答。)“未闻”是什么意思?(没听说过。)
“夫子”是什么意思?(旧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
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君平。)
(3)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
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
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4)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
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
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
生您家的鸟。”)
(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你能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吗?(孔君平看到杨梅,
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
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板书:
杨梅 杨家果)
(6)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
鸟。”你能说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吗?【出示课
件 6】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
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
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
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
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
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板书:孔雀——孔家禽)
(7)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4.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三、互相交流,体会巧妙
1.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
人”。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杨
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
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
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足以见得杨氏子
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2.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
答)
【出示课件 7】
(1)孔雀是君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1)未闻:没有听说过。显得委婉。上一句就显得
生硬了。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
4.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
(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那
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
说话有礼貌,)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
6.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
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惠。”(板书:甚聪惠)
四、熟读成诵
1.独立朗读,熟读成诵。
2.小组同学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3.小组推荐代表参与背诵比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10)分
钟
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课堂小结:
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交流、沟
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
活。
通过今天的学习,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
光彩,希望大家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把我们的生活装伴得更加美好!
2.拓展阅读:搜集并阅读《世说新语》中更多的故事,
和同学互相交流。如《谢太傅篇》、《徐孺子篇》等。
六、拓展阅读。
课后请你读一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并把这个故事
的内容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吧。
板书
内容
杨氏之子——甚聪惠
孔君平 杨 梅 杨家果
杨氏子 孔 雀 孔家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l____ n____ ____ì ____èn q____
梁 乃 氏 甚 禽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示:________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闻:________
三、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宴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1.注释:
(1)若:好像。奇爱:十分喜爱。
(2)以:把。乃:于是。
(3)欲:想,希望。知:明白。2.思考: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文中的字,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①何氏之庐也。庐:________________
②人问其故。故:_________________
③即遣还外。遣还: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liánɡ nǎi shì shèn qín
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
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2.示:给……看曰:说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3.未:没有闻:听见 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三、(1)何晏七岁,象神童一样聪明智慧,魏武帝认为他很出色而很喜爱他。把何晏安置
在皇宫里,想以此把他当儿子。何晏于是在地上画出一方形,自己坐在里面。有人问他(这
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这是(我)姓何的房子。”魏武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把他遣送出
宫外了。
(2)①庐:房子。 这是(我)姓何的房子。
②故:原因。 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
③遣还:送回,遣送。 立刻把他遣送出去。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出示名言,了解古文。
要想学好文言文,首先应当弄清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开课伊始,我课件出示一些
出自文言文的句子,有的是学生以前在“日积月累”里学过的,有的则是课外积累的,让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说一说文言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使学生了解文言文比较难理解,
语言比较精炼、简洁等特点。通过交流,一方面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了铺垫,另一方面激发
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读通读顺,读懂读美。
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自
由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等,告诉学生读古文时,要
注意停顿,讲究断句,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把古文读通、读顺。再指
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积累的学习经验,在读中体会句子的意思,把课文读懂。然后引导
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进行思考: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
杨氏子甚聪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住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
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答曰”体会杨氏子的聪惠,比较“孔雀是君家禽”与“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妙,也较快地体会出了杨氏之子语言的婉转,表现出了
应有的礼貌。最后,引导学生读出对杨氏子喜爱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把课文读美。
三、适当引导,感悟学法
在探究交流、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看注释、联系上
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最后,在学生学习兴致正浓时,拓展《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有了这篇
文章的学习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文本的妙处,我发现学生再读古文时确实老
练了许多,而且能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魅力,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惊喜,同时也充分说
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
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
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故事大意是这样
的: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
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
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
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
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和主人公的聪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约 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 8 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
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
21 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 卷、《典叙》、《世说》10 卷、
《集林》200 卷、《幽明录》20 卷、《宣验记》13 卷、《小说》10 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
集》8 卷。《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有名的
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
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
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世说新语》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
《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
才改称。《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
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
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
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
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
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在《世说新语》的 3 卷 36 门中,上卷 4 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 9 门--
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惠、豪爽,这 13 门都是正面的褒扬。
另有下卷 23 门--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
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
主要思想: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 36 门。其上卷为“德
行”“言语”“政事”“文学”4 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
记体短篇小说。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
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
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世说新语》
艺术特色:
《世说新语》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
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
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有许多广
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
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
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
后世影响: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
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
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
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
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
教科书”。
梁国
梁国,西汉时期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东部,山东省南部,占据河南开封至山东泰安
之间的领地。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 202 年),以秦东、砀两郡建立梁国,都城睢阳(今河南
省商丘市睢阳区)。
后来皇子刘恢、吕后之弟吕产、汉文帝四子刘揖、窦太后次子刘武先后被封于此,经
过多年经营,梁国成为西汉最强大的封国,珠宝玉器多于京师,面积最大时拥有四十八城,
其皇家园林梁园(亦称睢园、兔园)规模宏大、景色秀丽。
梁国名人辈出,贾谊是梁怀王太傅、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曾是梁孝王门客,是为
汉赋之源,在梁国主打梁园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小故事
(一)《谢太傅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谈论有关做文章的事。
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飘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
儿子说:“用空中撒盐勉强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因风飞舞来比方。”
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
(二)《徐孺子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则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
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
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句子中的“闻”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
3.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 )
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
二、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三、读一读,填一填。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
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 男孩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整体感知。
1.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五、补充文章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其父,父不在,_________呼儿出。
为 设 果 , 果 有 杨 梅 。 孔 指 以 _________ 儿 曰 : “ 此 是 君 家 果 。” 儿 应 声 答 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多选题)
(1)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2)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3)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4)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
以描绘。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课堂上老师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姓氏歌》,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姓氏的印象,老师鼓
励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准确地记住某个姓氏的。杨晓同学说:“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一
些人用诈骗的手段骗取大量金钱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钱充满了铜臭。我记住了‘钱’这
个姓氏。”班里一个叫钱军的同学不乐意了,他站起来接着杨晓同学的话说……假如你也
姓钱,你会怎样说?能既风趣幽默,又不伤人感情。
参考答案:
一、1.(1) 2.(3) 3.(2) 4.(4) 5.(5)
二、1.(1)√ 2.(2)√
三、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言语 九岁
四、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
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
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2.此题没有标准答案,意在考察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这一问一答是否真正理解,答案无论是
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杨氏之子的话都可以,只要能说出为什么以及话的意思即可。
五、1.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
雀是您家的家禽。”
2. (1)(2)(4)
3.孔君平一听,心中一惊,心想:这孩子反应机敏,能言善变,真聪明。目前,我还没佩
服过九岁的孩子,他是其中之一。于是,孔君平开怀大笑,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厉害,
厉害,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
六、示例:星期六下午,我看到杨晓同学用十元钱买了一大盘“杨”肉串,吃得津津有味,
我当时感到原来“钱”和“杨”肉串一样都充满着诱人的香味,我不但加深了对“钱”姓
的感情,也记住了香喷喷的“杨”姓。
22.手指课题 手指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 14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
书写“拇、搔”等 15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
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
哲理。
教学
重点
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
难点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
生哲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 14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
书写“拇、搔”等 15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
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作者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
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
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
己的手呢?请把你们的手伸开,仔细观察自己的双手,看
看你们的手指形状。(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双手及每一根
手指。)
2.鼓励交流:同学们,你们说,哪根手指最好看,哪根手
指最有用?(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课题:对于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的美丑和作用,同
学们的说法各一。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
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板书课题:手指)学生
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3】
以学生熟悉的谚语导
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 丰子恺(1898 年 11 月 9 日-1975 年 9 月 15 日),中
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
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
为子恺。
丰子恺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
等。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
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 年 9 月 30 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
世。
5.谈话过渡: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
什么。
新课
教学
(32)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读
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交流,解答
遇到的不懂的词语。
2.指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3.互相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 4】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
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
4.互相交流,并根据填空的内容,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出示课件 5】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
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总写)
第二部分(第二至五自然段):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
态和性格。(分写)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
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
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
成就是在平时的读书
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默
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
的基本形式,是为学生
综合语文素养奠基的
训练。
自己概括课文主要内
容,是学生阅读能力最
基础的一项。有条理地
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
概括主要内容,可以兼
顾理清文章脉络,了解
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
所在,从阅读中学习写
作。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总写)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3)分
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并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结构。
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
点和作用。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成语。
mǔ zhǐ sāo yǎng huì wù tàng shāng yà shāng
( ) ( ) ( ) ( ) ( )
nǐng kāi luó sī miǎo xiǎo yǎng zūn chǔ yōu
( ) ( ) ( ) ( )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语。
喷 pēn( )pèn( ) 血 xuè( )xiě( )
薄 báo( )bó( ) 拧 níng( )nǐng( )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 ) 舒服---( ) 薄弱---( ) 渺小---( )
四、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
堂皇 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附庸 形容气势宏大。
养尊处优 单薄;不雄厚;不坚强。
薄弱 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A.五个手指的特点 B.五个手指的特点 C.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
一、拇指 瘙痒 秽物 烫伤 轧伤 拧开 螺丝 渺小 养尊处优
二、喷水 喷香 血液 流血 薄被 薄弱 拧干 拧开
三、复杂 难受 雄厚 庞大
四、(1)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2)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
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3)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4)薄弱:单薄;不雄厚;不坚强。形容事物在外界影响下容易受挫折、被破坏或发生动
摇的状况。
五、C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
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
人生哲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分
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
的生字和新词,并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
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作家丰子恺笔
下的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新课
教学
(33)
分钟
二、品读课文,认识手指,感悟写法
(一)品读课文,认识手指。
1.课文第一自然段说“它们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
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请同学们自由读
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描写手指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并小结。【出示课件 3、4】
大拇指特点: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
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
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食指特点: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
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
却比大拇指复杂。
中指特点: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
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
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
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
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幸福。
无名指和小指特点: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
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或班
级里的同学?最像你的或他人的手指的那一段多读
几遍,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并小结。
(1)大拇指:
①他的性格是什么?(板书:大拇指——最肯吃苦。)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它的特点的?(指名多个学生发
言。)
【出示课件 5】
例如拉胡琴,……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采用拟人和排比的写法,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
拇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要
表达的内容,为准确深
刻地体会作者要传达
出来的情感与思想做
好了铺垫。
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老
师课堂就是要让学生
选自己所爱,展自己所
长。用各具个性的方式
参与语文学习。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
忠诚却不好大喜功。
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肯吃苦?(“死力”“拼命”“用
劲”)
④指导朗读:读一读,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和拟人、
排比的修辞妙处。(也可以把文中的“他”替换成
“我”,把自己想象成大拇指,用大拇指的语气再读
课文。)
(2)食指:
①食指的性格是什么?(板书:食指——能干机敏)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他的特点的?(指名多个学生发
言。)
【出示课件 6】
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终是他主干的。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拟人、排比的写
法,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
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的特点?(“全”“都” “最
多”“必须”)
④启发学生借助自己写字时的感受互相交流食指的
重要性。
⑤指导朗读:读一读,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和拟人、
排比的修辞妙处。(也可以把文中的“他”替换成
“我”,把自己想象成食指,用食指的语气再读课
文。)
(3)中指:
①中指的性格是什么?(板书:食指——养尊处优)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他的特点的?(指名多个学生发
言。)
【出示课件 7】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他只在旁略为扶衬
而已。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
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
实际并不出力。”描述了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
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
“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的特点?(“曲线优美”“养
尊处优”)
④启发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观察自己的中指,感受
中指的特点。
⑤指导朗读:读一读,体会作者的遣词用语和拟人、
排比的修辞妙处。(也可以把文中的“他”替换成
“我”,把自己想象成中指,用中指的语气再读课
文。)
(4)无名指和小指:
①无名指和小指的性格是什么?(板书:能力薄弱)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他们的特点的?(指名多个学生
发言。)
【出示课件 8】
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遇
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
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作者运用设问
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
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做一些动作,观察自
己的无名指和小指指,感受他们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谴词用语和拟人、
排比的修辞妙处。(也可以把文中的“他”替换成
“我”,把自己想象成中指,用中指的语气再读课
文。)
(5)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
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三、首尾结合,读文明理
1.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一
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
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作者从“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
所长,各有所短”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感悟其中的道理。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并小
结。
【出示课件 9】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
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
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以手指
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
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板书:团结就是力量)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4)分
钟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丰子恺先生在散文中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
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
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
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
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不再有什么强弱 美丑之分了”。文章语言风趣幽默,
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
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 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2.作业:
小练笔,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
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自
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对话;标点符号的争论;文
具的争吵等。)
课堂总结使学生
又一遍回顾了课文主
要内容,明确了中心,
升华了感情。
板书
内容
大拇指——最能吃苦
食指——能干机敏
手指 团结就是力量
中指——养尊处优
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niǔ kòu miàn mào miǎo xiǎo xiǎng shòu fù yōng( ) ( ) ( ) ( ) ( )
ài zēng mào xiǎn chā yì xiàng mào táng huáng
( ) ( ) ( ) ( )
二、读一读,把加点的词语换成别的词语,意思不变。
1. 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
扳住。( )( )
2.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
3.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
三、我读懂了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1.食指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1)这句话运用了 的手法。
①对比 ②拟人 ③夸张
(2)突出食指 、 的外形特点。
2.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
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 人的全体,阐明“ ”的人生道理,
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答案】
一、纽扣 面貌 渺小 享受 附庸 爱憎 冒险 差异 相貌堂皇
二、1.用力 使劲 2.秀美 3.体面
三、1.(1)① (2)突出食指直落、强硬的外形特点。
2.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揭示课题后,首先,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找出概括文章内容
的句子,在理解大意的同时也了解了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然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
找出具体写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的段落,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
体理解,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给文章分段。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讨
论等形式,体会五根手指的特点,让学生说出五根手指的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在理解五个手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体会其写作特
点。最后再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
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明白
“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拓展环节,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自己的某一器官,可模仿本文的写作方式。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
要存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写作方法时力度还不够,今后要加以改进;课堂
气氛仍不够热烈,学生发言略显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留给学
生能够充分的表现空间。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
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
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
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
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
指。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
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
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
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作者介绍】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
1914 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 年师范学校毕业后,
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 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
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 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 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
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 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 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
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
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
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
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
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
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灵而引起共鸣。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
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
《率真集》《护生画集》(共 9 部)等。《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竹影》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手指》被编为初中、小学课程。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
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
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
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五个手指的故事
一天,五个手指头聚在一起讨论谁的本领大。
大拇指首先站起来趾高气扬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当然是我的本领最大,要不怎么
我排在第一呢?”食指不干了,急忙说:“我最了不起,人们不论干什么,都是用我来指
指点点的,哪儿有你们什么事?”中指没等二拇指说完,连忙站起来分辩说“快看快看,
伸直五个手指头,比比谁最高。”……无名指、小指也不甘示弱,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与他们争论。他们的争吵声被角落里的花皮球听见了,花皮球给他们提了个建议:看谁能
拿动它,谁就最有功劳。五个手指头互相看了看,都觉得这个建议可行,于是他们各个摩
拳擦掌,挨个试,可他们谁都没能拿起来。花皮球又提了一个建议:如果你们五个手指头
一起来拿,会是怎么样?五个手指头齐上阵,果然轻轻一拿就拿起来了。
五个手指头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好意思的笑了。他们终于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
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
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
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
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
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
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
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
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
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
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
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
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
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
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
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
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
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
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
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 4 个手
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 5 人
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
呢……
(作者:王凡 选自:福州日报)
丰子恺的文章
杨 柳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
与杨柳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什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什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
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
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
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
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
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或者说
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
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
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
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缘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
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什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实际,我向
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
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
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
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
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
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什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
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叹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
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
景象。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像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为的是昨日天
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
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
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
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
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
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
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
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
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
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
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
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
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
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
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
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
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
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
不忘本。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
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
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
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
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
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
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处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
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1.星期天闲着无聊伸出手掌欣赏自己的手指,我发现大拇(mǔ mǒu)指在五指中是最肯
吃苦的;食指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yòu yǎo)窕(tiǎo zhǎo),他的工作比大拇指
复杂(zhá zá);无名指和小指能力最薄(bó báo)弱,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r
ōng yōng)。
二、比一比,组词语。
拇( ) 瘙( ) 秽( ) 汤( )母( ) 搔( ) 岁( ) 烫( )
扭( ) 享( ) 曾( ) 康( )
纽( ) 哼( ) 憎( ) 庸(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按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填空。
《手指》是 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
指的不同的 和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 ,
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 、 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
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 等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
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四、重点段落品析。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
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
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
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
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屏障”的意思是 ,在这里,“屏障”是
指 。
2.“养尊处优”的意思是 。联系文段,中
指养尊处优,体现在 。
3.文中说中指“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表现在哪里?
4.这段话运用了 的手法,以精妙之笔勾勒出中指 的姿态和
的特点。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
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参考答案:
一、1.mǔ yǎo tiǎo zá bó yōng
二、拇指 母亲;瘙痒 搔痒;污秽 年岁;汤水 烫伤;扭动 纽扣;享受 哼哼;曾经 憎恨;
健康 附庸
三、《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
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
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
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排比、设问、比喻、拟人等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
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四、1. 泛指遮蔽、阻挡之物。 无名指、食指
2. 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
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
物冲撞。
3.他因为身体啊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
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4.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精妙之笔勾勒出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五、示例:五官的争论
一天夜晚,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星星正顽皮地眨着眼睛,张望着美好的人间。可爱的
小青蛙爬到了荷叶上“呱呱”地唱起了歌,鸟妈妈正搂着自己的宝宝做梦呢!小主人明明
也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他身上的五官争吵了起来。
眼睛挺着胸脯说:“你们别争了,如果小主人要看清楚什么东西,哪一回不用我呀?
要是我不干了,小主人怎么能够看见东西呢?所以,我的功劳最大!”
“小主人如果要听美妙的音乐,哪一次不找我呀?要是没有了我,小主人的成绩还怎
么能够这样好呢?”耳朵得意洋洋地说道。
鼻子也走上前来,自以为是地说:“我可以让小主人闻见香味。要是没有了我,小主
人怎么会找到妈妈藏起来的鸡腿?”
这时,嘴巴也傲气十足地说:“你们好好想想,上次小主人要买东西,是不是用我问
那东西多少钱?要是没有了我,小主人可怎么说话呢?”
眉毛也炫耀地说:“我可是能让小主人变的更漂亮的,你们谁能代替我?”
这时,来了身体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别争了,让我来评评理吧。依我看呀,你们是谁也代替不了谁。小主人能有现在这样的身体和成绩,都是大家的功劳。你们一定要发扬
自己的优点,和睦相处。今后小主人会感谢你们的!”
五官听了,都惭愧地低下了头,回到自己的岗位休息了。
月亮依然静静地挂在树梢,星星也困得闭上了眼睛,一切又回复了平静。
2 3 . 童 年 的 发 现
课题 童年的发现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 10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
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
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
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
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
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
难点
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
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5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 2】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
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
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
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
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
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
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小组交流:“我”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我”
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
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
童年是人生之旅
最十分重要的、十分珍
贵的驿站。激情的导语
能唤醒学生心灵的共
鸣,让学生怀着真挚的
心走近课题,深入课文。
了解作者,有助于
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
情。化的原因。(板书:发现)
2.【出示课件 3】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
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
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
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
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
飞了。
(1)读一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并小结:感受到
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在“发现”前板书:“童
年”)
(3)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是幸
福无比的,你们的童年一定曾经发生过让你们到现在都难
以忘怀的趣事!你们的童年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我
发现了后山洞里的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了母鸡吃石子越吃
越有味的;我发现在下雨前夕蚂蚁们会团结协力搬家;我
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我发现下雨
过后天空会有彩虹……)(补充板书,完成课题:童年的
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4】
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1828-1903),俄国
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 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
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其编著的资料集
《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
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
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这节课我们就通
过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新课
教学
( 15
)分
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
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5】
引导学生积累理
解词语的方法,为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
基础。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童年的
发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出示课件 6】
文章开头用倒叙悬念法。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
的。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第 2 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
在 9 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
独立思考的结果。
第二部分(第 3 自然段~第 13 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我”
的发现的过程。先是由梦中飞行,然后到人究竟是怎么来
的,最后到母亲怀胎为什么是 9 个月。
第三部分(第 14 自然段~第 19 自然段)主要讲的是
“我”在六年级的一次生物课上,证实了“我”的发现是
正确的。但因为“我”的高兴,使我受到了惩罚。我也因
此明白了一个道理。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出要求: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
的?为了弄清楚这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
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
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
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课文主要讲了“我”在 9 岁时
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
规律的过程。
新课
教学
( 20
)分
五、细读文本,探究“发现”。
(一)阅读开头,了解发现
【出示课件 7】钟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
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1.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话自己了解到什么?感受到
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
并小结。
(1)“我”的发现是“有关胚胎发育规律”。
(2)“有关胚胎发育规律”,这可是生物学家研究的大课
题、大难题啊!那些生物学家费尽毕生心血也不一定能有
这个发现,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现了,这到底是怎么回
事呢?
(3)教师小结:文章学里讲,倒叙能制造悬念,吊起读者
的胃口,引发阅读兴趣。
(4)谈话过渡:如果这个发现是从书上看来的,是爸爸妈
妈或老师告诉他的,那还可以理解,而“我”偏偏说:“这
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真的奇了。同学们,你能相信吗?
让我们继续阅读后面的课文,了解“我”是怎样发现胚胎
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身的体会。
(二)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梦中飞行,引发思考。
【出示课件 8】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似乎想去哪里就能
飞到那里。
(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
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看能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体会到“我”
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4)引导同学联系自身的生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这段话。
(5)谈话过渡:“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
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
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我”是怎样解决这个问
题的?(板书:梦中飞行 引发思考)
紧扣“发现”,让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
子、相关的语段,通过
小组合作交流,朗读体
会我的发现及发现的
过程。
此环节是用词语
来概括文段内容,这一
设计是考查学生的概
括能力也就是从整体
上把握文章的能力。
教师先放手让学生充
分自读自悟,因为有前
面阅读的铺垫,学生能
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
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
子。教师以学定教,组
织交流,适时引导,扣
住关键的词句,帮助学
生理解和感悟作者童
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2.师生对话,求解疑问。
(1)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我”提出了
哪些问题?老师是怎样解答的?(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 9】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
……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
都会给你们讲解。”
(2)读一读,看老师给出满意答案了吗?(学生自由发
言,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
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
么会是鸟?”老师都快招架不住了,于是说:“等你们升入
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虚晃一枪,开始撤
退。可这撤退具有教学机智,老师丢给“我”另一个问题: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
是青蛙,是猴子……”“我”的思想之火又被点燃了。
(4)指导朗读:“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为什
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
么会是鸟?”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
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
深对人物的印象。
(5)谈话过渡: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
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
的某些特征。
3.绞尽脑汁,惊人发现。
(1)谈话引导:“人究竟是怎样来的?”正是问题的牵引,
“我”才会一步步前进,到达“发现”,收获成果。既然老
师那里给不出现成的答案,那就自己去想,自己去寻找吧。
“我”是怎样寻找答案的?(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件 10】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
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①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
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
机指导,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丰富大胆的想象力。②教师小结:课文有两个词写尽了“我”寻找的用功和努
力——“痴迷”、“翻来覆去”。“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
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这想法够痴迷了吧。
③问题交流:“我”经过考虑、推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了
吗?(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2)【出示课件 11】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我想大概还没有
人发现这个道理。
①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身的理解
转述这几句话。
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
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③教师小结: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
“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
从而更能体会动身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
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板书:绞尽脑汁 惊人发现)
(三)遭遇挫折,悟出哲理。
1.证实发现。
(1)同学们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出示课件 12】
又过了三四年,……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
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2)引导交流: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
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身的发现居
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
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
“我”不怀好意呢?(因为在当时,对于同学和老师们来
说,人体发育是一件神秘又严肃的事情,老师认为这件事
对于孩子们来说应当是以严肃的面孔来面对。所以,当我
在笑时,老师误以为我是在嘲笑这件在他们看来十分神秘
的事。)
老师是怎样对待我的?(把“我”轰出了教室。)
3.谈话过渡:“我”童年的发现,按理要获得表扬夸奖才
对,遗憾,因为表达得不是时候,结果走向了反面,被老师
给轰出教室去。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站在教室外面,我
终于悟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
时候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1)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
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①结合自身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②引导同学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
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身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出示课件 13、14】布鲁诺、伽利略生平
(2)教师小结: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
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很多科学家等都有过这样的
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
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
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
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板书:遇到挫折 悟
出道理)
六、结合课文,赏析主人公。
1.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
的小朋友?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
朗读。
2.小组交流,达成一致意见。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小朋友。(板书:富于幻想)
【出示课件 15】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
那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小朋友。(板书:执着探索)
【出示课件 16】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
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
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
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小朋友。(板书:幽默风趣)
【出示课件 17】
听完这句话,……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
和迫害的风险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5 )
分钟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费奥多
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
执著精神的孩子。)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
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
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3.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学生自
由发言)
4.教师小结: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
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
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
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5.读写结合提高能力:以《童年的发现》为题写一篇作文,
介绍自己的一次发现。
课堂总结使学生
又一遍回顾了课文内
容,明确了中心,升华
了感情。
板书
内容
梦中飞行,引发思考——富于幻想
童年的发现 绞尽脑汁,惊人发现——执着探索
遇到挫折,悟出道理——幽默风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得准,选的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我的发现竟如此的简单明了(le liǎo),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2.哈!我总算明白了!这就跟画地图差(chā chà)不多。
3.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jīn jìn)的笑出了声,竟使我当众受到惩(chěng
chéng)罚。
4.我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tán dàn)动,似(sì shì)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二、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
( )不自( ) 默( )( )声( )尽脑( ) 随( )所( )
三、读句子,将加点字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
2.我们万分惊讶。( )
3.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 )
4.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 )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
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
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yùn zhu
ǎn zì rú( ),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 tiān fù( ),可是,有一天我终
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
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2.给带点的字词选正确解释划上“√”。
欲:① 欲望 ② 想要;希望 ③ 需要 ④ 将要
明白:① 清楚;明确 ② 公开的;不含糊的 ③ 聪明;懂道理 ④ 知道;了解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恋 ( ) 轻盈 ( ) 舒展 ( ) 澄澈 ( )
4.你认为“我”的梦有趣吗?为什么?
【答案】
一、1. liǎo 2.chà 3. jīn chéng 4.tán sì
二、(情)不自(禁);(绞)尽脑(汁);默(不)(作)声;随(心)所(欲)
三、1.开始 2.惊奇 3.明白 4.惭愧
四、1.运转自如 天赋
2.欲: ② 想要;希望 明白:① 清楚;明确
3. 迷恋(着迷) 轻盈(轻巧) 舒展(伸展) 澄澈(澄清)
4.有趣。因为我对于飞行是那样迷恋,那样喜欢,以至于做梦都会梦到如此奇异的意境。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这一课的资料学生在理解上有必须的难度。首先课文篇幅长,其二资料上有些复
杂,学生在理解胚胎发育规律这一抽象的问题时困难比较大。我深知本课教学有困难,因
此我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吃透教材,还较为全面地思考学生的实际状况,让他们课前进行
胚胎发育规律这方面的资料搜集,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这篇课文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我首先从激发学生的
兴趣入手,尤其是文中的第三自然段,作者讲到“我的发现始于梦中飞行。”我引导学生
交流自己有没有做过这样的有关飞行的梦,学生畅所欲言,争先恐后说到自己的或奇怪或
美妙的梦。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在课堂上,我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
勾画、批注,随着问题的解决,不光理解了课文资料,也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并受到
了必要的思想教育。
四、资料的适时引用为课堂锦上添花。对于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比较重要,这也是本
课学习的难点,在讲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
和迫害的风险。”时,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及时补充了有关大科学家
布鲁诺因信奉和宣扬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
的资料,学生听得都入迷了,从他们那一双双痴迷的眼神中,我明白他们的情感火花正在
脑际闪现。学生对于这句话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巧妙地突破了文中的难点。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
要存在于以下:
这篇课文需要学生课前了解的知识比较多,但是,在课前布置预习时,我对学生提的
要求有些笼统,文中有些科学术语学生不是很明白,而通过课上的补充又有些生硬,影响
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也是今后需要我改进的地方,针对不同的课文,在提问题时,要
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
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
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
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
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
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
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
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
的愤懑。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
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感受作者语言的
幽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作者介绍】
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 (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
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
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公爵的私生子,1828 出生。中学毕业后进入敖德萨贵族学校学习。
1852 年在毕业考时他与一个教员发生激烈辩论,愤而离开学校。从 1854 年起,费奥多罗
夫在几所中学任史地教员。由于他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主张不受课本限制,通过直接研
究当地的地理、历史和观察星球、进行实地试验获得知识,他常与学校当局发生龃龉,因
而频频更换学校。1867 年步行到莫斯科。1874 年起在鲁缅采夫图书馆(列宁图书馆前身)
担任管理员,历时 25 年。1903 年去世。
他是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一个独特的哲学体系和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大胆的乌托
邦的创始人,也是俄国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费奥多罗夫学问渊深,博览书
史。据说他几乎知道鲁缅采夫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
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他对哲学、自然科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
被人称为百科全书。他的博学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的知识界口碑载道,甚至使他带上传奇色
彩。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胚胎:
概念:胚胎是怀孕最初两个月内的幼体。囊胚、胚的早期发育和胚胎发育是一个连续
过程。在体节时期,三个胚层都发生了变化。外胚层在背部中线凹陷成沟,称神经沟,沟
的两岸称神经脊。神经脊逐渐接近、愈合,致使神经演变为纵贯胚体的神经管。神经管和
神经脊将来演化为神经系统。内胚层随着胚体卷曲成管状,称原肠,原肠依部位又分为前
肠、中肠和后肠。
发育过程:一般来说,卵子在受精后的 2 周内称孕卵或受精卵;受精后的第 3~8 周称
为胚胎。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要经历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这里只能简
要地介绍胚胎发育的情况。卵细胞受精以后即开始分裂、发育,形成为胚胎。先形成的胚
胎为桑椹胚(胚胎的形状像桑椹),然后形成囊胚(胚胎呈囊状),并且植入在子宫内膜中,
吸取母体的营养,继续发育。囊胚壁为滋养层,囊中有内细胞群。胚胎继续发育,内细胞
群的一部分发育成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这三个胚层,再由这三个胚层分化发育成人体
的所有组织和器官。
细胞:
基本简介:生物学名词。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与细胞质构成,表面
有细胞膜。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壁中常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和液泡,还有
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细胞有运动、
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自然界中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
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是生物界中,无论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还
是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它们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研究领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
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细胞生物学已经
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尖端学科,是生物、农学、医学、畜牧、水产和许多
生物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50 年代以来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大都授予了从事细胞生物
学研究的科学家。
草履虫
简介: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
动物,雌雄同体。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 180 至 280 微米。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
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
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观察它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仔细。
科目:属膜口目草履虫科大草履虫属。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池塘、缓流的小沟、小
河以及居民区附近的水沟中。大草履虫是原生动物中体形较大的种类,体长约 180~300 微
米,用肉眼观察含有大量草履虫的液体,可以看到很多针尖状发亮的白色小点在浮动,这
些白点就是草履虫。
生活环境:大草履虫身体内充满了细胞质,在水中前进时,它不停地摆动口沟里的纤
毛,鼓起水涡,摄取水里的细菌或其它有机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而进入细胞质,形成食
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在体内移动,泡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和吸收,食物残渣
由身体后侧的胞肛排出体外。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吸收水里溶解的氧气,分解有机
物后释放出能量,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废物,通过表膜排出体外。 喜欢生活在有
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大多数草履虫是全动性营养,但绿草履虫是例外,体内
含共生绿藻,这种绿藻可利用动物体排泄的含氮废物作为无机盐的来源,通过植物式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生存 (属于植物性营养。草履虫可以在缺氧或厌氧环境中生活,其耐污性
极强。
人的细胞只有晚上睡觉时才生长吗?
据有关资料,白天,当人们清醒时,紧张忙碌的工作压力使人体各个部分处于紧绷状
态,细胞分裂的速度降低,而晚上 11 点至凌晨 5 点,人们入睡时是细胞生长和修复的高
峰时段,细胞分裂的速度比白天快好几倍。所以课文中老师说“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
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是正确的。而我听了老师的话后把它绝对化为
“白天不长,只有晚上才长”是片面的。
人是从草履虫、鱼、青蛙、兔子、猴子变成的吗?
这是老师面对一群九岁的孩童对生物学中人的起源问题的通俗化解释,并不是草履虫
直接变成鱼,鱼直接变成青蛙,青蛙直接变兔子那么简单。这位老师要说明的是动物进化
系统树即生物演化的发展路径。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吗?这是达尔文关于人的起源的一个观点,母腹中的胎儿的细胞开始不断地分裂生长,每
个月都有变化。早期几个月时胎儿还保留着一些鱼或其他动物的痕迹。
研究胚胎学发现,鱼、蝾螈、龟、鸡、兔、猪、牛等动物和人的早期胚胎都很相像,
都有鳃裂和尾,头部较大,身体弯曲。以后才逐渐分化,显出不同。除鱼以外,其他动物
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部也消失了。这些现象正说明他们都是从很古时候的共同祖
先演化而来的。因为遗传把过去演化历史的痕迹保留在胚胎时期里,所以有胚胎初期的相
似。不仅如此,如果受精卵当作单细胞动物算起,那么每个胚胎的个体发育,等于重现了
它的祖先的主要演化阶段。这就叫生物发生律。这理论就叫做生物重演论。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生物的时钟:
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留心看看大自然里的生物活动,你会发现,生物
都是按自己的“时钟”安排生活和工作的。
仔细观察一下各种花儿开放和凋谢的时间,你就会察觉它们各有一张时间表。从凌晨
说起,做啤酒的蛇麻草在三点左右开放,到八九点钟就谢了;牵牛花大约在四点打开喇叭,
快中午时便收拢了;五点钟野蔷薇张开笑脸;六点钟蒲公英和龙葵向你点头;七点钟芍药
开始争妍……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美丽的午时花刚显示它的美貌;下午六点钟,丝瓜花
悄悄地绽开了;日落西山以后,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吐出芬芳;而在皎洁的明月下,月光花
才开始像美女一样揭开了面纱。
植物知道时间,动物也是这样。东方欲晓,百鸟就开始啼鸣了。日落西山,鸟入林,
鸡上窝,躲在地洞里的老鼠却蠢蠢欲动了。猫头鹰似乎知道田鼠的底细,它白天睡觉,夜
间在田野中巡逻捕鼠,不用小闹钟,到时候它自然就醒了。
不仅如此,连小小的昆虫也知道花儿开放和凋谢的时间:辛勤的蜜蜂一早飞向牵牛花,
中午飞向午时花。至于夜蛾,它们是夜来香的客人,每天晚上,总是准时去拜望它。
有时,人们认为太阳的出没和潮汐的涨落为生物报了时,但这只是生物有规律活动的
外在条件。原来,在动植物体内藏着一个“时钟”,生物用它计量着时间。
这个神秘的生命之钟,就叫“生物钟”。正是靠着生物钟,花草才能感知时间,昆虫
才能按时“赴约”。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pēi pī)胎发育的规律。
2.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青青的草地和澄(céng chéng)澈的湖面
上盘旋。
3.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fù wǔ),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
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
4.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fù lǚ)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
子……5.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zhǎng zhàng)得通红。
6.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líng lín)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二、词语模仿秀。
1.哈哈大笑(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不自禁(含“不”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心所欲(含人体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痴迷 着迷 迷惑
1.人类对飞行一直( ),从远古长着翅膀的天使、天神,到今天的太空穿梭机,人类
从未放弃过。
2.那里风景如画,令我( ),常常在那里流连忘返。
发明 发现 发生
3.找到攻克艾滋病的疫苗,是人类医学史上重大的( )。
4.考古学家在冰川里( )远古时代的微生物。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读课文填空。
1.“我”发现我的小伙伴都会_______________。
2.经过“我”的推算,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我”的这些发现中,我觉得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五、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
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
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
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
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
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索( ) 愉快( ) 推想( ) 特别( )
2.用下列成语写一个句子。绞尽脑汁:
3.将语段中画“——”的句子改写成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
4.“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六、你知道有哪些科学家因科学发现而受到迫害吗?请列举两个。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我会连。
毕 昇 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 发明活字印刷术
迪亚士 发现好旺角
爱迪生 发明“五笔字型”
王永民 发明电灯
参考答案:
一、1. pēi 2. chéng 3. fù 4. lǚ 5 zhàng 6. lín
二、1. 依依不舍、、井井有序、咄咄逼人、念念不忘
2.毫不在意、赞不绝口、愤不顾身、名不虚传
3.唇齿相依、目瞪口呆、张口结舌、头重脚轻
三、1.痴迷 2.着迷 3.发明 4.发现
四、1.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起始于( 九岁那年的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人究竟是
怎么来的 )的疑问,听了老师的解释,他又有了( 为什么要怀胎九个月 )的疑问,并且对
这个疑问进行了大胆猜想,这个猜想是( 人类进化的规律 )。2.读完课文,我觉得作者小时候是一个( 执着且善于思考和发现 )的孩子,因为(作者遇
到问题总是要刨根问到底,并且为了寻找答案会不断的思考与观察 )。
3.“幸亏她没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
房顶!”这句话是对( 同学们的笑 )进行了夸张,说明( 同学们不相信自己发现了进化论
)。
4.被老师赶出教室后,作者自我安慰的理由是(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
和迫害的风险 )。
五、1.思考 高兴 推算 格外
2.这道数学题真难,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答案不唯一)
3.乡村的孩子从小不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
乡村的孩子从小不是不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
4.胚胎发育规律。(意思对即可)
六、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曾因为在天体运动上的发现受到审判并被投入监狱。哥白尼
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
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16 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 30 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
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
提出这个观点,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
把自己关于“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
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
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伽利略也有这
样的遭遇。17 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
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地审讯
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仍然坚持自己的
观点。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七、我会连。
毕 昇 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 发明活字印刷术
迪亚士 发现好旺角
爱迪生 发明“五笔字型”
王永民 发明电灯
口语交际 我们都来讲笑话
课题 我们都来讲笑话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口头讲笑话的能力,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
2.培养学生大胆表现与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幽默感。
3.能从别人的笑话中感受到快乐,懂得生活无处不精彩。
4.能用心倾听别人讲述,做一个好的听众,并能交流评价。
教学
重点
1.掌握说笑话的注意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2.大胆发言,用多种形式说笑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
难点
掌握说笑话的要点,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大胆发言,用多种形式说笑话。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3 )
分钟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题。
1.老师讲笑话:蚂蚁怎么说
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回到教室就告诉教师:“老师,
树下有好多蚂蚁!”
老师点点头,忽然想到蚂蚁(ant)这个词的英语一开
学就教过了,想看看小朋友是否还记得,便问:“那蚂蚁
怎么说?”
小朋友一脸茫然,过了一会儿才回答说:“蚂蚁,他,
他没有说话!”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一则小笑话,不仅能把我们逗笑,让我们放
松心情,还能让我们学到知识。多好啊。今天,我们一起
来说说笑话,一块儿分享笑话带给我们的乐趣。(板书课
题: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讲述小笑话,创设
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
围,很自然地导入课题,
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
生集中精力投入到新
的学习任务中来。
新课
教学
( 25
)分
钟
二、互相交流,了解笑话。
(一)笑话从哪儿来。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准备的笑话都是从哪儿来
的?(小组长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
引导学生联系
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
交流了解笑话的来源
和讲笑话的技巧,为后
面更好地进行口语交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 3】笑话从哪儿来
可以是网络、书籍和报刊上看到的笑料,也可以是从
别人那儿听来的趣事,还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经历。
(二)讲笑话有什么技巧
1.指名学生讲笑话,师生评议。
2.小组同学根据评议情况总结讲笑话的技巧,小组长根据
小组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
3. 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 4】讲笑话有什么技巧
(1)要把笑话内容熟记下来。
(2)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情和语气。
(3)要沉住气,自己不要笑场。
(4)克服口头禅、重复等不良习惯。
三、提出要求,选择笑话。
1.同学们在课前一定收集了很多笑话,课堂上我们不可能
把所有的笑话都说给大家听,这就需要选择笑话。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笑话?(小
组长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整理。)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出示课件 5】选择笑话
(1)选择的笑话在内容上一定要幽默有趣。
(2)选择的笑话情节比较简单,形式要短小精悍。
(3)所选笑话还要语言浅显易懂。
(4)所选笑话一定要内容健康的,最好能蕴含一定生活
道理。
4.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精心选择笑话。
四、分组交际,精选笑话。
1.教师提出小组交际要求:
(1)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项活动,先在小组里讲,看谁
在小组里讲得最好。
际奠定了基础。
此环节的设计是
让学生学会评价,在评
价中掌握讲笑话的方
法和技巧。(2)讲笑话时自己不能笑,逗人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
让别人听懂,否则不会起到逗人的效果。说笑话时如果能
配以动作姿势,效果会更好。
2.小组同学进行练习。
3.小组同学互相评价,评选出小组内最有趣的笑话和故事
大王。
五、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派代表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用心倾听,做
一个好的听众。
2.本组同学可以做补充发言。
3.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
4.评选出最幽默的笑话和笑话大王。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2 )
分钟
六、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课,
学会了讲笑话,懂得了笑话不仅内容短小精悍、幽默有趣。
更重要的是有些笑话让人笑过之后还能领悟出深刻的哲
理。
2.课后作业:搜集和积累笑话,利用课余时间说给自己的
同学或家人听。
板书
内容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课后反思
开课伊始由老师讲笑话和学生谈感受导入课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
极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准备——搜集笑话, 互相交流搜集和积累笑话的经验,培
养了学生搜集和积累笑话的兴趣和能力。紧接着引导学生总结讲笑话的技巧、小组交际评
选代表、全班交际互相评价。整节课在自然状态下有序进行。
交际中学生发言积极、劲头十足,有很强的交流欲望, 讲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笑话,课
堂上笑声不断,同学们都得到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笑话, 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
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都来讲笑话。设计这一教学内容的意图有二,一是紧扣本
组专题,让学生在交际中进一步感受语言的艺术,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感
受文章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二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方法、步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提示。在这些方法、
步骤中,“讲笑话的技巧”是重点,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如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
神情和语气;要沉住气,自己不要笑场;克服口头禅、重复等不良的口语习惯。教师可指
名学生讲笑话,在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评议,提出改进意见。除此之外,还要重视
全班交际后的评议,评议时,应以鼓励为主,适当指出存在的不足。同时,在评议中要求
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笑话。
【与口语交际相关的资料介绍】
笑话
意思是引人发笑的话或事情。
笑话具有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巧妙,往往出人意料,给人突然之间笑神来了的
奇妙感觉的特点。大多揭示生活中乖谬的现象,具有讽刺性和娱乐性。其趣味有高下之分。
2008 年 6 月 7 日,笑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历史
人类历史上,人自从有了语言,就已经出现了开玩笑的语言,最早,人们以口相传,
后来有了文字,许多笑话便被记载下来,编书成册。但还有很多笑话,是流传于民间的,
就当今社会,每天都有很多笑话出现,有心人如果收集,我想将来一定会有价值,同时丰
富了笑话的宝库。随着近十年网络和手机的飞速发展,随之出现了网络笑话,网络流行语,
给力大全,手机笑话,雷人语句,笑料联盟等,促使笑话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012 年腾
讯微信的诞生,与之俱来的又出现了笑话微信 geilidaquan,搞笑语句,幽默小故事等,
推动动了笑话向移动手机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笑话来源于生活,是学来的。笑话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化的语言,
笑话是一种艺术方法,用这种方法造成以笑为艺术手段的文学艺术作品。
笑话分类
大概分为:古代笑话,军旅笑话,儿童笑话,动物笑话,愚人笑话,夫妻笑话,成人
笑话,幽默笑话,冷笑话,网络笑话,恐怖笑话,民间笑话,医疗笑话,体育笑话,交往
笑话,交通笑话,名人笑话,家庭笑话,恶心笑话,爱情笑话,方言笑话等等。
【与口语交际相关的其他资料】
错别字笑话
有一位中学生老喜欢写错别字。放暑假他去农村体验生活,住在房东老大娘家,老大
娘十分关心他。有一天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爸爸妈妈,我现在住在房东老大狼家,和
老大狼住在一起,每天早上她都把我咬醒……”父母看了他的信大惊失色,忙叫道:“快救救我儿子,他每天都跟狼在一起啊……”。
习作 漫画的启示
课题 漫画的启示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漫画和其他图画有什么不同,把握漫画的特点。
2.仔细观察图意,体会画家用意,可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想法。
3.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学生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
重点
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引导学生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学会从不
同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写清自己自己的思考。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学会从不同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
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写清自己自己的思考,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4 )
分钟
一、欣赏漫画,导入课题。
1.欣赏漫画。【出示课件 2】几幅漫画
(1)同学们这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漫画,请四人小组在
组内展示交流,并选择小组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一幅漫画,
说说漫画的图意、作者的用意及自己喜欢的理由,以及自
己的思考。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2.了解漫画【出示课件 3】: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
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
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漫画
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能让我们有所思考,获得生活的启
示。
3.谈话导题:翻这次习作,让我们写一写从漫画中得到的
启示。(板书:漫画的启示)
利用学生喜欢的
漫画导入新课,极大地
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
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新课
教学
( 33
)分
钟
二、出示漫画,看图评说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两幅漫画【出示课件 4】。
2.小组同学选择自己小组同学普遍感兴趣的一幅漫画,认
真观察相互交流。也可以交流小组同学自己收集的一幅漫
画。
3.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
小结。
4.交流漫画《等着乘凉》。
(1)谁能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一颗刚栽的小树下蹲着
一人,一个准备浇树的人问蹲着的人:“你干什么?”那
人回答说:“等着乘凉。”)
(2)作者画这幅画是想讽刺什么?( 《等着乘凉》是中国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一幅作品。该作品带有强烈讽刺性和
幽默性的漫画,深刻讽刺了那些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
人。)
(3)说说自己欣赏漫画后的感受。(人生活在社会中,固
然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是
每个人如果都不肯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劳动为财富的创造
尽职尽责,那自我满足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个人
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的基础
和源泉。)
5.交流漫画《假文盲》。
(1)谁能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几个身材高大、神情冷
漠的男人挤占了“母子上车处”,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无奈
地站在一边张望。)
(2)作者画这幅画是想讽刺什么?( 《假文盲》是中国著
名漫画家华君武在一九八九年的一幅作品。该作品带有强
烈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画,深刻讽刺了那些不讲文明、不
讲秩序、毫无同情心和廉耻心的人。) (板书:欣赏漫画
了解内容)
(3)说说自己欣赏漫画后的感受。
(板书:借助提示 了解含义)
(4)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假文盲”的现象呢?
当我们看到这些“假文盲”现象时,你会有什么想法呢?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把你独特的感受说出来。
(板书:联系生活 获得启示)
互相交流,了解漫
画,为写作降低坡度。
由说现象到讲想
法,层层推进,使学生
在不知不觉中由作文
的内容转向作文的中
心,进而渗透人文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使作文与做人相互
渗透,实现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有机结合。
欣赏与评价例文,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前
面所学的经验学会赏
析,从而为下面的写作
进一步积累经验。
展示优秀习作,学
生站在欣赏的角度阅
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
找习作的“亮点”。这
样的鉴赏评价,既肯定
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
欣赏者本身从中得到
潜意识的启发。让讲台
成为学生展示成功,张
扬个性的场所,这对学
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
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三、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1.【出示课件 5】漫画的启示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4.教师总结漫画作文的要点【出示课件 7】:
第一:仔细观察图画,把握画面内容。
看图作文的首要环节在于观察,《假文盲》这幅漫画,
在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内容:
(1)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
(2)从人物衣着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3)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位男子怎么会在“母子上车处”等候上车?
(5)“假文盲”是什么含义?
在观察的基础上,可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图画的内容。
第二:展开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是把习作写具体的关键。根据《假文盲》这幅图画,我们
可以这样想象:
(1)从图画上人物的衣着看,这天的天气怎样?除了这,
你还会想到什么呢?
(2)四位男子怎么会在“母子上车处”等候上车的?他
们当时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3)那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看到四位男子站在“母子
上车处”,可能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四位男子又是如何回
答她的?
(4)周围的旅客看到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可能
会议论些什么?四位男子听到人们的议论会怎么想?怎
么做?
(5)四位男子最后是在“母子上车处”上车的吗?他们
或许是被车站的民警叔叔劝走的,或许是听到人们的议论
不好意思走的,或许……
第三: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想法。
针对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的不文明行为,你
有何感想?当不少旅客纷纷指责这种不良行为时,你有什
么看法和想法?在简略地记叙事情之后,生活中有这样的假文盲吗?可以把这些看法和想法以议论的形式写下来。
四、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出示课件 8】
(1)观察:看看漫画画的是什么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
(2)思考: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文字提示,联系生
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获得启示。
(3)撰写: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自己的思考。
(4)写完后,同学互换习作读一读,看看从漫画中获得
的启示是不是写清楚了,再根据同学的建议,认真修改。
2.独立构思,完成初稿: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漫画,
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独立构思,并完成习作初稿。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认真书写,格式要正确。
五、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
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
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
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尤其
是富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习作应给予充分肯定。在评价
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
舆论导向。
4. 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
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
一起分享习作成功地快乐。(2)互相评价:从哪里受到了启示,受到了什么样的启
示。
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
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 3 )
分钟
七、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今天大家学会了看漫画作文的方法。但是文无定法,
你还可以去尝试不同的写作方法,只要你的作文符合了写
作要求,只要你写出了真情实感,就是一篇好文章。
板书
内容
漫画的启示
(1)欣赏漫画 了解内容
(2)借助提示 了解含义
(3)联系生活 受到启示
课后反思
《漫画的启示》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第十册习作八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
自己喜欢的漫画,写一写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怎样使学生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写出自己
的思考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在本次习作教学中一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激趣导入,激发情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
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利用课件展示搜集的不同风格的
漫画,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享受,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
画,对学生的视觉和心灵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打开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漫画,生活的气息就
会扑面而来,学生喜闻乐见,兴味盎然。当学生畅所欲言说图意、说联想,还没有意识到
是在学习时,教师已经在学生不经意间,引导他们进入了怎样读懂漫画的学习过程,达到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联系生活,引导取材: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具备感悟生活的能力,能从生活中广泛的取材,写出来的作文才会
充实,才能生动感人,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充实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修改习作,提高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
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对照写作要求对初稿进行修改,可自改,高声诵读,边读边修改;
可同学互改,取长补短;可请教老师,指导修改;可对比范文,比中修改。在反复修改的
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鉴赏评价,张扬个性: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站在欣赏的
角度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习作的“亮点”。这样的鉴赏评价,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欣赏者本身从中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了习作者的个性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
独特感受。让讲台成为学生展示成功,张扬个性的场所,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十
分积极的意义。体现了“新课标”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和审美鉴赏能
力的要求。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次习作,是一次持殊的看图作文。说它特
殊,一是写的依据是一幅漫画;二是不是一般地把作者所要表述的图意写下来,而是要写出
自己“自己的思考”。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写想象作文,
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作文是生命的创新,但也要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
话空话。要注重主观感受,注意写作的个性化。
指导学生写这次习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漫画同故事图画的不同之处,明白漫画的特
点;其次,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其次,习作的内容也不是侧重写画面内
容,而是侧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
联想,最终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会。最后,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
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叙述自己自己的思考。
由于是初次在教材中接触漫画,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挖掘出漫画所表达的内容和现
实意义,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诱发兴趣,引导真情表达。
语文园地八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型 练习
授课
时间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尝试感受选段中语言的风趣,并试着照样子写一
写。
3.通过“书写提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尝试
着欣赏书法。
4.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继续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并试着仿写风趣的语言
片段;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
教学
难点
试着仿写风趣的语言片段;了解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颜体”,尝试着欣赏
书法;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理解和积累文言文名句,受到启发。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18 )
分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出示问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感受到单元课文语言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引导,评议并小结:本单
元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有的是通过巧妙的对话来讲述故
事,有的叙述的语言很风趣。
4.【出示课件 2】《杨氏之子》中句子。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小组交流:从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杨氏
之子和孔君平的对话,利用姓氏的特点做文章,一个问得
巧,一个答得妙。
5.【出示课件 3】
①拿笔的时候,……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
养尊处优的幸福。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
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
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小组交流:从以上句段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出示课
件 5】
教师小结:《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
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
人。
6.【出示课件 6】
不过,……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小组交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借助学
过的课文中的语句,了
解巧妙的对话和风趣
幽默的语言,降低了教
和学的难度,激发了学
习兴趣。(这句话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
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我”用幽默与自
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
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费奥
多罗夫被老师误会的时候,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来安慰自己,
令人忍俊不禁。
新课
教学
( 22
)分
钟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体会下面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种情景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8】
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
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
(1)小组交流:读一读,看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关公和周
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中,他们都以关
羽护卫的形象出现,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
联想到了人,三指的关系描述的相当传神。
【出示课件 9】
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
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1)小组交流:读一读,看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把体操运
动员比作猴子,把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比作猴子攀援、爬行,
生动、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运动员动作的灵巧。
2.练一练,学运用。
(1)从“游子回到家乡、雨点落在窗户玻璃上、远处传
来一阵巨响”中选一种情景,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说。
(2)学生自由练说。
(3)小组合作,互相评议。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二)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
样子写一段话。
1.读一读,找规律。【出示课件 10】
但在五指中,……叫他揿门铃。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
交流解决问题,为他们
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
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
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
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
的机会,增强他们对学
习的爱好,使他们接受
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
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引导学
生自觉受到感染和教
育,积累文言文名句。(1)小组交流:在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
法的?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采用拟人
和排比的写法,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
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
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
2.练一练,学运用。
(1)学生独立完成照样子写句子。
(2)小组合作,互相评议,交流修改。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小结。
三、学习“书写提示”。
1.谈话激趣: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创“颜体”楷
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
礴的特点。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就是形容他的书法
筋肉丰满、浑厚有力。《勤礼碑》)是其代表作之一。
2.学生欣赏颜真卿的《勤礼碑》(局部)拓书。
3.小组交流“颜体”的特点。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了解《勤礼碑》。【出示课件 11】
(2)简介颜真卿。【出示课件 12】
①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 年-784 年 8 月 23 日),字清臣,小名羡
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
沂(今山东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
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
“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
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
称为“颜筋柳骨”。
②主要作品:
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
《颜氏家庙碑》,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
《祭侄季明文稿》,等等。
四、学习“日积月累”。1.出示名言警句。【出示课件 13】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2.练习朗读。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3.交流理解。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处】《论语·里仁》
②译文: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③具体含义: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
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
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①出自《论语·述而》
②译文: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
心胸狭窄。
(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①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
之。”。
②示例:“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
(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①此句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②译文: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5)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①出自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②意思是: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4.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