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 PPT 截图 微课脚本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好,这一讲的题目是:走科技强
农业之路。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强调“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之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农业生产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的变化,依靠的就是科技的
力量。
创设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优 质 高
产 高 效
农业
模 拟 访
谈
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先后获得“国家
特等发明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
“世界粮食奖”,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
之父”。他就是袁隆平院士。中国创造了
以占世界 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 22%
人口的奇迹,杂交水稻功不可没。
如果有机会采访袁院士,你有问题问院
士吗?下面我们模拟电视节目对袁院士
进行访谈。
例如问题 1:您工作的动力来源于什么?
“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
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
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
硕。”
问题 2:您对未来有什么设想?
“我的梦想是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
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我就
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我们期待袁院士的梦想早日实现。
以模拟访谈的形
式做引领,理解
科技对农业发展
的意义。
抵御
灾害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动力,请通过观察三
幅图片,着重观察黄圈里面内容,说一
说图片背后的故事。
这里是蔬菜大棚,现在生长的是品种优
良西红柿,产量高,病害少,地表覆盖
了地膜,黄圈内是间种的其他作物,充
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提高了农产品的
产量。
第二幅图是农民正在收割水稻,农民使
用的是适用于丘陵地区的小型收割机,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释放了大量的劳
动力。
从最后一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不仅
覆盖了保温、保水的地膜,而且布设了
滴灌管道,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节约
通过讲述故事,
增强学生的理解
和表述能力。了水资源,还使得在干旱地区发展农业
成为可能。
你还知道家乡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比
过去更先进之处吗?
拓展
延伸
一位出生在东北农村的人,离开家乡 30
年后,最近回到出生的乡村,看到那里
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他记录下来,
并反思其中的原因。下面就请同学们听
听他的记录与反思。
他的家乡位于吉林省玉米带,下面是他
刚回家时的一些疑惑:
1.玉米种子为什么是粉色的?
2.作物间距为什么一样大?
3.为什么用煮黄豆为肥料?
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吗?
当然,经过了解,他很快就知道了原因:
1.玉米种子用浸种液浸泡,形成优良抗
病品种,因此种子包衣变成了粉色。
2.播种时使用机械播种机进行播种,种
子的间距是固定的,因此玉米植株之间
距离几乎一样。
3.煮熟的黄豆经过发酵后撒到田地里,
是上好的肥料,还可以避免使用化肥带
来的副作用,收获的农作物质量好,是
有机绿色食品。
农业科技进步潜移默化,这让农业生产
日新月异。管中窥豹,从老师的考察中,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正走在科技强农的
路上。
以乡土地理为载
体,借考察吉林
省国家玉米带产
生的困惑与反思,
以生活中实例,
进一步理解与感
受科技强农的含
义。
小结
好,这节课就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总结微课内容。